法國經濟學家:2019年法國將是艱難的一年

法國經濟學家:2019年法國將是艱難的一年

根據法國統計與經濟研究所(INSEE)的最新數據,預計2018年法國經濟增速將下調至1.5%,與2017年2.3%的增速相比,這一成績十分不如人意。另據預測,2019年法國經濟仍將繼續放緩,最高增速不超過1.5%。與此同時,在“黃馬甲事件”沸沸揚揚的當下,法國政府信譽驟降、財政赤字進一步惡化以及不穩定的國際經濟形勢給法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埋下了隱患。近日,法國經濟學家、巴黎歐洲高等商學院教授讓-馬克·達尼埃爾接受記者採訪,對2018年法國經濟的表現以及2019年的經濟展望進行了解讀。

“經濟增長需要從兩個角度考慮,一是增加投資,法國政府2018年取消了鉅富稅,試圖刺激家庭投資,但是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二是改善就業,法國政府試圖減輕招聘限制,增加就業的自由度和靈活性,但是在這一方面也沒有實質的進展。”達尼埃爾解釋道,2018年法國經濟表現不佳另一個原因在於經濟週期,世界經濟增長都進入萎縮的週期階段,很多企業開始尋求投資回報、收回投資,比如汽車行業,包括美國通用汽車、意大利菲亞特、日本日產等開始大規模的裁員。達尼埃爾認為,政府的經濟政策可以說無功也無過,因為35小時工作制拉低了工作時長,加上經濟週期的影響,所以經濟不會有長期的增長。

達尼埃爾表示,此外還有油價和信心的問題。馬克龍上臺以來,油價上升導致生產成本增加,2018年法國石油賬單同比增加130億歐元,再加上歐元比較疲弱,所以經濟增速放緩。2018年法國經濟開局不利,年終又以殘局收場,尤其是“黃馬甲事件”不僅拉低了消費,更是顯示出法國政府無力控制局面,因此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將進一步降低。這一點與INSEE的研究結果十分吻合。數據顯示,法國家庭消費的信心指數從年初的104分跌至92分(以平均數100分為標準),商業信心指數也從111分下跌到了102分。

對於法國2019年的經濟發展趨勢,達尼埃爾介紹道,很多機構預測增速一般是在1%到1.5%之間,法國預算法案制定了1.7%的目標,但幾乎是無法實現的。達尼埃勒預計增速將保持在1%左右,最高不會超過1.3%到1.5%。“一般經濟放緩時,國家會增加預算,可以預見,法國財政赤字將會進一步加劇。”達尼埃爾說,這一點已經引起了很多歐洲國家的不滿,希望法國遵守歐盟關於財政赤字率低於3%的紅線規定。為平息“黃馬甲事件”,法國政府開出了一系列提升購買力的措施,賬單高達10億歐元,勢必加劇政府的債務壓力,INSEE預計法國財政赤字率將從2.7%上升到3.2%,再次超出歐盟警戒線。

對此,達尼埃爾表示,政府的相關承諾,如取消油價上漲、加班費免稅、降低部分普遍社會捐金、上漲最低工資等,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經濟增長。但是,法國消費者購買力的提升對刺激法國經濟增長的作用有限,反而是法國的貿易伙伴更為受益。“法國購買力提升的直接結果是進口增加,因為法國工業失去了競爭力,無法滿足法國消費者的需求,這是長期以來的問題。”達尼埃爾說,目前比較積極的信號是油價下跌,企業和家庭都將從中受益。此外,歐洲央行已經決定維持利率不變,未來還有可能加息,與美聯儲保持同一個步調。

馬克龍上臺以來銳意改革,但是最終的改革成果究竟如何,對經濟增長又有什麼影響呢?對這一問題,達尼埃爾表示,很多改革在推進的過程中往往失去了方向,改革到了一定階段後很多人開始迷茫,不知道如何繼續。以勞動法改革為例,這一改革放寬了裁員限制,尤其是限定了解僱賠償。但是勞動法是法律工具,決定權在誰手裡卻沒有清晰的界定。法國裁員往往有很多中間環節,比如工會、勞資調解委員等介入談判等,法官不一定說了算。達尼埃爾認為,勞動法改革目前還沒有產生實際的效果。

此前,法國政府為2018-2022年制定了發展目標,一是失業率降至7%,二是實現收支平衡。這在達尼埃爾看來,政府沒有考慮經濟週期的影響,因此目標難以實現。對他來說,刺激經濟增長最有效的措施是取消35小時工作制以及延遲退休年齡到65歲。達尼埃爾說,法國政府也有意刺激法國人的工作積極性,比如採取了加班費免稅的措施,也正在嘗試退休金改革,但是法國勞動力市場上技能型人才的缺乏也是一大問題。一項調查顯示,30%的法國企業主都表示企業最大的難處是缺乏合格的員工。“法國目前在不斷增加就業培訓的投入,但是卻搞錯了方向。我們不需要拿著研究生文憑的大學生,而是更多技能性工人。就業培訓不是提高培訓水平,更應該注重培訓的內容在於技能,而非通識教育。”達尼埃爾說。

“2019年對法國和歐洲來說都將是艱難的一年。”達尼埃爾總結道,未來一年有很多不確定性,比如英國脫歐、德國經濟增速驟降等將產生持續影響,歐洲議會選舉可能改變法國政局。從全球範圍來說,世界經濟增速也在減緩,還有中美經貿摩擦、保護主義、油價浮動等風險因素。達尼埃爾說,全球生產價值鏈已經深度融合,保護主義不是明智舉措。未來還應著力化解油價上漲的可能性,找到其他的替代能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