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團取暖:凜冬將至,未來是這些大集團的天下

近幾年,國家在不餘遺力的推進“國企的戰略重組”。

但值得注意的是,同去年相比,今年以來地方國企改革步伐明顯加快。今年三季度以來,包括廣西、山西、吉林等地方政府均出臺了涉及國企改革的政策辦法,遼寧省更是將其付諸實踐,9家省屬國有企業組建成遼寧省能源產業控股集團,報團取暖。

報團取暖:凜冬將至,未來是這些大集團的天下

一、遼寧省能源產業控股集團

11月19日,由撫順礦業等9家省屬國有企業組建而成遼寧省能源產業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據報道,目前該集團共有從業人員13.75萬人,是目前遼寧省內職工人數最多的國有企業。

報團取暖:凜冬將至,未來是這些大集團的天下

未來,遼寧省能源產業控股集團將打造煤炭電力煤油電熱循環經濟新能源現代金融高端製造六個版塊,整合優勢資源,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報團取暖:凜冬將至,未來是這些大集團的天下

目前,新成立的遼寧省能源產業控股集團共有煤礦31座,煤炭可採儲量約為33.8億噸,核定生產能力6525萬噸,發電權益裝機容量429.41萬千瓦

二、“居安思危”的戰略重組

遼寧省能源產業控股集團的成立,不得不讓人想到東北地區最大的煤企——龍煤集團,同處東北大地,同樣的整合資源而成的大集團,龍煤集團剛剛經歷了一場“生死輪迴”,遼寧省能源產業控股集團莫要步其後塵。

龍煤集團於2004年末成立,由中央下放地方管理的雞西、鶴崗、雙鴨山、七臺河4個國有重點礦區整合而成,現有煤炭地質儲量74億噸,可採儲量38億噸,煤質低硫、低磷、中灰、高熱值,在東北地區煤種最為齊全,焦煤、肥煤、瘦煤被國家列入稀缺保護煤種,冶金煤佔東北市場40%左右,是東北地區最大的煤炭集團。

報團取暖:凜冬將至,未來是這些大集團的天下

2012年,煤炭價格跌跌不休,龍煤集團營收連年下降,淨利潤連年虧損,四年時間,龍煤集團虧損合計虧損120億。

沒有盈利,發不起工資,龍煤集團一度拖欠職工工資,2016年,這事鬧得沸沸揚揚,各大媒體爭先報道;雪上家霜,龍煤債務違約,內憂外患,瀕臨破產。

2017年,隨著煤炭價格的上漲和企業內部的改革,龍煤才起死回生,但仍在危機只是緩解,並未消失。截至2018年9月末,龍煤集團資產總額為713億元,淨資產為116.4億元,資產負債率83.67%。作為對比,神華集團資產負債率47%,中煤集團約64%。

報團取暖:凜冬將至,未來是這些大集團的天下

資產負債率高是一方面,人員臃腫,社會責任大是另一方面,龍煤集團在冊職工由2015年8月的22.4萬人下降到2016年底的15.4萬人,再到2018年的13.5萬,3年時間分流9萬員工。

以目前人數及產能來看:

龍煤集團擁有13.5萬人,核定生產能力5353萬噸/年,人均產能396.52噸。

新成立的遼寧省能源產業控股集團擁有13.75萬人,核定生產能力6525萬噸/年,人均產能474.55噸。

神華集團(合併前)擁有20萬人,擁有煤炭產能4.8億噸,人均產能2400萬噸。

目前,中國的大型煤炭集團人均年產量約1730噸,中國煤炭行業的人均年產量更低,僅為630噸,而發達國家為一萬噸。

由此可見,產能過剩的背後,更嚴重的問題是中國的煤炭行業生產效率與世界平均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東北地區,需要頂住煤炭行業震盪的壓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職工數量。

報團取暖:凜冬將至,未來是這些大集團的天下

今年初,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12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兼併重組轉型升級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底,爭取在全國形成若干個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億噸級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發展和培育一批現代化煤炭企業集團。

煤企戰略重組步伐仍將繼續,地方國企將成重點,合併只是第一步,如何借鑑央企重組經驗,實現1+1>2的效果,才是重中之重,凌冬將至,未來必定是高效大集團的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