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實體百貨商店進入“凜冬”

英国实体百货商店进入“凛冬”

去年6月,英國艾塞克斯郡一家福來莎門店打出清倉大甩賣的廣告,隨後這家門店被關閉。

當一向陰冷潮溼的英國沐浴在“史上最暖和的春天”中時,該國的實體百貨業卻依然處於“凜冬”。英國國家統計辦公室本月發佈最新數據,雖然英國3月份零售業銷售額同比增長6.7%,但百貨業卻是零售商鋪分類中唯一同比下跌的群體。

近年來,英國百貨公司紛紛在泥潭中掙扎。倫敦最大的百貨公司約翰·路易斯去年利潤大跌99%。從1864年在倫敦牛津街開辦第一家店鋪起,走過150餘年的約翰·路易斯在商業和顧客口碑上取得巨大成功,一度成為業內楷模,如今卻在為生存而掙扎。

約翰·路易斯的困境只是近年來英國零售業困境的縮影。去年5月,英國瑪莎百貨宣佈關閉全英100家以上門店;去年8月,百年老店福來莎百貨在申請破產數小時後,被英國零售集團“運動導向”以9000萬英鎊收購……英國整個高街零售業都在走入“凜冬”。百貨店曾經是英國民眾趨之若鶩的日常購物所在,如今已大不如前。面對寒冬,英國百貨店正苦尋出路。

牛津街旗艦店也難逃關門厄運

3年前,當英國著名百年男裝店奧斯汀·裡德宣佈進入破產管理程序,有著88年曆史的英國BHS百貨徹底從高街消失時,《每日郵報》在評論中這樣悲觀地預測:“可以肯定地說,奧斯汀·裡德和BHS遠不是最後一批倒下的實體店,未來將有更多的高街實體店步其後塵。”

《每日郵報》的評論一語成讖,如今,越來越多的英國百貨公司正邁向深淵。英國老牌零售商瑪莎百貨宣佈將在2022年前關閉100多家在英國本土的門店。瑪莎百貨擁有1035家英國門店,其中300家銷售服裝、家居用品和食品,696家專賣食品。

年近六旬的羅伯特是瑪莎百貨的常客,他的日常所需差不多都是從這裡購買。關於瑪莎壓縮門店的做法,羅伯特表示不理解:“如果瑪莎繼續關更多門店,那可就太不方便了。”

如果說瑪莎關閉百家門店只是序曲,那麼去年8月,被認為是英國高端百貨標誌的福來莎百貨一度處於破產邊緣,則讓許多人始料不及。福來莎百貨1869年創建於蘇格蘭格拉斯哥,在全球擁有超過100家百貨商店,其中包括如今大名鼎鼎的英國奢侈品百貨商店哈羅德。在其巔峰時期,每年營業額達十幾億英鎊,被稱為英國高街最具商業革新理念、最具潛力的百貨公司之一。然而,彼時的繁花似錦如今都成了鏡花水月。福來莎百貨近年來連續虧損,債臺高築,再加上缺乏資金注入,令其走向破產邊緣。

雖然在申請破產數小時後,英國零售集團“運動導向”宣佈將其收購,但依然將關閉30多家門店,包括位於倫敦牛津街的旗艦店。一位購物者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我很震驚。我在這裡購物已經有21年了,即使不購物,人們也總會來這裡轉轉。”

高稅收和高成本令行業雪上加霜

根據英國零售商協會公佈的數據,隨著人們購物方式的轉變,到2017年,英國有8萬家市中心的實體商店被迫關門,由此造成約80萬人失業。眼下英國城市商鋪的空置率高達10%。導致英國大型實體百貨商店凋敝的原因,可以從全球零售業面臨的共同難題看出端倪,如房租和人工成本上漲,同質化經營,利潤降低,電商衝擊以及消費渠道的多元化等。

電商的衝擊無疑是最主要原因。亞馬遜、ASOS等物美價廉又快捷便利的電子商務網站迅速擴張。據統計,英國零售支出中五分之一移至互聯網。在發達國家中,英國電商滲透率最高,81%消費者更習慣選擇線上購物。

《衛報》的評論指出,無論是奧斯汀·裡德、BHS還是瑪莎,都還停留在舊時的百貨商店層次,商品雜亂的陳列和同質化無法讓人眼睛一亮。有著近一個世紀曆史的BHS曾經是英國人的驕傲,但近年來其經營業績一直乏善可陳,在營銷方式上深受網絡購物的衝擊,一成不變的服務也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

不幸的是,英國百貨業面臨的諸多本土因素令其雪上加霜。比如,他們所需上繳的稅近年來不斷上升。根據經合組織的統計,2016年時英國就成為發達國家中地產稅最高的國家。英國地產稅佔總稅收量的12.7%,而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僅為5.6%。這些地產稅中就包括讓佔用商業用地的企業頭疼不已的商業稅。同時,一些百貨店誤判形勢,盲目擴張,也是造成如今困境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英國政府不斷提高最低工資水平,這令零售商們的僱用成本提高。“脫歐”公投後令英鎊大跌,這讓零售商們的進口成本激增,物價也隨之走高。另一方面,金融危機以來,英國各行各業的工資增長緩慢,消費者面臨“什麼都漲、只有工資不漲”的尷尬境地。也許正如福來莎百貨主席弗蘭克·斯萊文所說,零售業正在經歷根本性的變革,福來莎百貨迫切需要適應這一快速變化的局面,以便給它一個未來。

轉戰網店成為瑪莎最新選擇

“如果不立即採取行之有效的對策,未來將有更多的實體店倒閉。”英國約克大學商務發展教授傑克森不無憂慮地表示。在傑克森看來,拯救實體店刻不容緩,需要為其營造健康發展的環境,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和措施。

英國零售商協會呼籲財政部進行改革,以扭轉零售業的萎靡態勢。該協會提議,減免中小商店的稅收,將稅率與銷售量、利潤或者就業狀況相掛鉤,而不是單純根據零售商所擁有的房產值來決定。

傑克森認為,除此之外實體店也應該認清形勢,進行有針對性的優化重組,實施差異性、富有特色的個體化經營和融合發展,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瑪莎百貨似乎走在了前面,在宣佈關閉英國100家實體店後,瑪莎百貨決定更多地進軍飲食行業和開網店,近期將會把英國約45個綜合門店轉為食品商店,而到2019年底將會增加200家食品商店。

瑪莎百貨還推出了一個持續一整年的社交項目“瑪莎百貨上新了什麼”,計劃將食品作為公司的重點領域。這是瑪莎百貨第一次推出社交媒體互動項目,共有4名電視明星參與其中,他們將試吃瑪莎百貨自有品牌的食品並對其作出評價。隨後,整個試吃與評價過程拍成10分鐘的短片,上傳至推特、臉書和優兔上。

未來瑪莎百貨將打通線上線下服務,大力發展網上購物平臺。業內人士稱,轉戰網店是瑪莎的最新戰略選擇,迄今瑪莎已在全球21個地區開展線上業務。“這是一個正確的重要舉措。”英國零售商協會零售業展望與分析部主任蘭德強調,零售業如果想變革,就必須給自己以新的定位。而對於福來莎百貨乃至整個英國高街店鋪來說,如何選擇正確的產品和購物體驗,將購物者拉回商店,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都將成為他們需要深思的難題。■本報記者吳雨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