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要闻 自然资源部:进一步规范稀土矿钨矿矿业权审批

头条

要闻

自然资源部:进一步规范稀土矿钨矿矿业权审批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战略和“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规范稀土矿钨矿矿业权审批管理,保护优势矿产资源,保障矿业权人合法权益,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了《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稀土矿钨矿矿业权审批管理的通知》(自然资规〔2018〕6号),有效期3年。

头条要闻 自然资源部:进一步规范稀土矿钨矿矿业权审批

《通知》遵循《矿产资源法》《行政许可法》《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按照国务院关于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有关要求,紧密结合产业政策,针对当前稀土矿钨矿勘查开采审批登记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稀土矿钨矿矿业权管理,保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

《通知》是对《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稀土矿钨矿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管理的通知》(国土资规〔2015〕9号)的修改完善,本次修改新增与国家产业政策的衔接、对国家确定的贫困地区依法优先给予支持、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进一步明确变更(增列)稀土矿钨矿管理、完善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管理等内容;删除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回收利用稀土资源、扩大生产能力审批等内容。

《通知》规定,除中央或省级财政资金勘查项目、国家确定的大型稀土企业集团勘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要求和开采总量控制要求的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稀土开采项目外,继续暂停受理新设稀土矿勘查开采登记申请;新设钨矿采矿权,也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开采总量控制要求。

《通知》明确,新设稀土矿、钨矿勘查开采登记申请及指标分配,同等条件下依法对国家确定的贫困地区给予支持,开采总量控制指标适当向国家确定的贫困地区倾斜。

《通知》提出,新设稀土矿、钨矿采矿权,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对存在严重破坏环境、不履行矿山生态修复义务的采矿权,不得分配开采总量控制指标。

《通知》强调,自然资源部确定稀土矿、钨矿全国年度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并分配下达到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稀土矿、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分解落实和监督管理。

《通知》规定,其他矿种探矿权、采矿权发现稀土矿、钨矿的,可依法申请办理矿业权变更;因政策和指标限制不能转采的探矿权,可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保留。(来源:央视财经)

头条

要闻

“海上丝路”海洋环境预报系统试运行

12月26日,由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研发的“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环境预报保障系统投入业务化试运行。该系统通过中国海洋预报网“海上丝路”专题频道,中英文发布“海上丝路”沿线海洋环境预报产品。

2017年,国家发改委和原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倡议共建南海、阿拉伯海等海域的海洋灾害预警报系统,共同研发海洋灾害预警报产品。今年初,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正式启动该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头条要闻 自然资源部:进一步规范稀土矿钨矿矿业权审批

该系统采用“7+2”架构,即海浪、海面风、风暴潮、海啸、搜救、溢油和海洋温盐流等7个预报分系统,加之海上航行安全保障服务平台、中国海洋预报网“海上丝绸之路”专题频道。服务范围包括南海、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等海域,主要发布海洋环境、海洋预警报产品,服务于海上运输、海上护航、灾害防御等领域。

该系统目前涵盖“海上丝路”沿线102个城市(包括67个港口),预报产品分辨率优于10公里。风暴潮、海啸、搜救、溢油等预警预报系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海洋温盐流预报系统在主要海洋预报机构共同参与的国际比较计划中表现优异。航运、渔业、旅游、海洋工程等行业用户可通过海上航行安全保障服务平台,查询航线预警信息、船舶动态等,还可在线智能生成航行计划。公众可通过中国海洋预报网“海上丝绸之路”频道,查看与滨海旅游、海上出行相关的各种预报信息。

该系统在相关领域得以初步应用。如亚丁湾护航等专项行动,已使用该系统提供的预报产品。航行安全保障服务平台及船载客户端,已在有关“走出去”企业中试用,并在大洋科考活动中得到好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还协助孟加拉国,开发了风暴潮预报系统,助其提升海洋灾害应对能力。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任于福江表示,未来,中心将积极加强同“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推进数据共享,提高数据获取能力,提升预报保障技术水平,不断推进技术升级,提高预报准确度。同时,通过合作开发和技术援助,与沿线国家共同提高海洋环境预报水平。(来源:中国海洋报)

全球气候变化与海岸带地质环境演化研讨会在南京成功召开

全球气候变化与海岸带地质环境演化研讨会于12月13日在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是落实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倡议,也是中国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举措之一,以期通过这次活动,APEC各成员国及地区能够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凝聚共识,继续分享环太平洋海岸带地区应对气候变化以及防灾减灾的经验,为APEC框架下的资源、环境、防灾减灾合作指明方向,勾画蓝图,共同推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头条要闻 自然资源部:进一步规范稀土矿钨矿矿业权审批

近年来南京地调中心与APEC各成员国和地区在地球化学调查、地质遗迹、医疗地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合作,并表示未来将继续遵循“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的原则,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海岸带防灾减灾等方面与各国继续开展合作交流、分享成功经验,携手共创绿色美好未来。

本次研讨会共有来自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巴布亚新几内亚矿产资源局、越南科技翰林院、越南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研究所、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5位国外专家学者,以及来自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其所属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的8位专家学者共同围绕本次会议“精诚合作、应对挑战、共创未来”的主题做了13个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涵盖了海岸带地质调查与保护、城市地质、海岸带地质灾害防护治理、全球气候变化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影响、三角洲研究、湿地保护与利用等多个方面,就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岸带的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及其对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

为了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海岸带环境的影响,会议总结提出以下倡议:第一,加强在海岸带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利用领域的合作,开展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滨海湿地、沙滩等典型海岛、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共同研发海岸带生态风险区划、监测评价预警与应急技术体系,提升海岸带综合治理和保护能力。第二,扩展在海洋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领域的合作,共同构建海洋与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技术体系。第三,依托APEC组织,构建海岸带保护与利用、海岸带地质灾害监测以及海洋生物利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平台,联合申报国际对比计划。第四,加大人员交流,提高管理能力。共同举办研讨会、技术培训班,合作培养研究生。(来源:地调局南京地调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