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帶10歲妹妹跳水庫自殺 遺書曝光疑因抑鬱症


女孩帶10歲妹妹跳水庫自殺 遺書曝光疑因抑鬱症


圖片由救援隊提供

17歲本是花一樣的年紀,然而就在10月29日,在洛陽市嵩縣一位17歲的花季少女卻帶著自己10歲的妹妹跳入了水庫。雖然經過搜救隊員的全力搜救,但是仍舊沒有挽救回兩個年少的生命。而這一切悲劇的發生,卻僅僅是因為與弟弟的一次爭執,為何這次小小的爭執會讓花季少女做出如此決絕的選擇。

凌晨,花季少女跳入水庫

“我要走了,我很高興離開這個世界……我帶走了妹妹,我深知自己做的超級不對,可是,我也算是幫她解脫了……”10月28日深夜,在給父母留下一封遺書之後,17歲的嵩縣少女小郭帶著自己年僅10歲的妹妹來到了嵩縣城關鎮陶村水庫。水庫旁的監控視頻顯示,小郭與妹妹在10月29日凌晨1點多鐘出現在陶村水庫旁,沒過多久便縱身跳了下去。

29日凌晨1點多鐘,小郭的家人發現小郭和妹妹沒有在屋中睡覺,立即開始出門尋找。經過幾個小時的找尋,凌晨4點終於在陶村水庫的岸邊發現了自家電動摩托車,小郭家人立即報警,並撥打洛陽神鷹救援隊嵩縣大隊的救援電話尋求幫助。

女孩帶10歲妹妹跳水庫自殺 遺書曝光疑因抑鬱症


圖片由救援隊提供

接到求助電話,嵩縣大隊立即組織6名隊員先期趕到水庫,開始進行搜救和打撈工作。由於水庫水位較深,水下樹幹等雜物過多,給搜救工作帶來了很多困難。直至上午9點,經過4個多小時的打撈後,仍然沒有發現兩姐妹的蹤跡。

就在搜救陷入困境時,小郭的幾位朋友表示,小郭的朋友圈曾在4點鐘的時候發出過一條動態,這個消息的出現讓搜救隊員為之一振,他們更希望這次搜救只是姐妹倆的一次惡作劇而已。在專業技術人員的幫助下,臨近中午時分搜救隊破解了小郭的手機密碼。搜救隊發現,最後一條動態是小郭設定的定時發送動態,而她也已經在手機中交代清楚自己遺書等其他東西的存放地點,搜救隊確定小郭已經與妹妹跳入水庫中,搜救工作繼續展開。

下午1點多鐘,搜救隊先找到了已經失去生命的小郭。2點多鐘,小郭的妹妹也被打撈上岸。

抑鬱症,奪走花季少女的生命

當記者問起小郭自殺的原因,嵩縣大隊隊長湯得朝告訴記者,據小郭的母親介紹應該是起源於一次小爭執,“她的母親當天在現場情緒很激動,一直說就是因為姐弟的一次爭執,才導致小郭一時想不開。”

然而在小郭的遺書中記者看到,這次爭執僅僅是自殺事件的一個導火索,“你們不要怪他(弟弟),根本不關他的事,這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遺書中,小郭講述了自己做這一決定的起因,“像我這種,自私又不合群的女孩,在社會也是無法立足的,所有的離開都是蓄謀已久,我承認,我這人太脆弱,經不起任何打擊。”

在遺書的後半部分,小郭則說出了自己選擇離開的真正原因——抑鬱症,“我覺得之前的抑鬱症從來都沒好過,一次次地折磨我,更折磨您二老的心,我難受啊……抑鬱症太可怕了,不深入治療是不可能會好的,我知道我不需要治療了,也就不需要再浪費家裡的錢……”文中的一字一句都在訴說著抑鬱症對這個花季少女的折磨,也訴說著自己對父母和對美好生活的不捨。

在這封手寫的遺書中,小郭字跡清晰,言辭懇切,她一再表示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謝,也表示對自己這個決定的內疚,但是卻對自己的決定並不後悔,“我去了一個很美好的世界,沒有痛苦,沒有傷悲,沒有瞧不起,沒有白眼,那裡很好,我很嚮往。”對於為何會帶著妹妹一起,小郭在遺書中寫到,因為感覺妹妹和自己小時候的經歷一樣,擔心妹妹的未來會像自己一樣過的不好或是更壞,所以才做出了這個殘忍的決定。

對於今後的生活,小郭表示希望父母都能留在家中,好好的教導弟弟,能夠讓他健康成長。在遺書的最後,小郭清楚寫明瞭自己所有的物品存放情況,並希望父母能夠妥善安置。

心理專家建議:一旦發現症狀,要儘早進行心理干預

“抑鬱症實際上是一種病,一定要儘早發現,儘早治療才會有良好的效果。”洛陽市心理諮詢師協會會長楊延卿告訴記者,多年來成年人的抑鬱症情況逐漸受到社會關注,而青少年患抑鬱症的情況卻很容易被忽視,“大部分是因為青少年多處於青春期,家長總認為孩子的情緒和叛逆有關,而沒有引起太多的重視。”

楊延卿介紹到,近些年來青少年抑鬱症的情況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並伴有愈發嚴重的情況,嵩縣小姐妹的悲劇也存在有忽視抑鬱症病情的原因。“抑鬱症是一種病,不只是單純的一種消極情緒,需要大家認真對待,積極疏導和治療”。楊延卿說,青少年抑鬱症有幾大明顯的表現,首先就是容易有悲觀消極的情緒,容易對生活產生失望和絕望;其次會有不願意和外界接觸,喜歡獨居、獨處的情況;第三會有缺乏上進心的表現,不努力學習等情況;最後也是最明顯的就是厭世情緒,時刻透露出想要結束自己生命的表現。

“當發現孩子出現這些抑鬱傾向之後,家長一定要認真對待。”楊延卿告訴記者,父母在日常要多陪伴多關愛孩子,多觀察孩子,在多孩子的家庭中,父母也要儘可能的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一旦發現孩子有抑鬱傾向或者表現,就要及早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和干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