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话中经典反面人物的被改造:大集体时代下个性如何丧失

从中国童话中经典反面人物的被改造看大集体时代下个性的丧失

——以《没头脑和不高兴》与《魔方大厦》为例

《没头脑和不高兴》与《魔方大厦》都是广为人知的经典儿童读物,也都分别在1962年和1994年上映了动画版,参与了好几代人的童年生活。这两个童话中分别有两个颇为经典的人物形象——"不高兴"和"怪里怪气",且这两个形象都是作为反面典型而存在的,最终都经过改造成为了理想化的正面形象,从而对儿童起到了教育作用。但在笔者看来,书里或动画里对这两个形象所进行的改造,恰恰抹去了其个性存在的合理性,导致了个性的丧失。

中国童话中经典反面人物的被改造:大集体时代下个性如何丧失

一、被简单化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中国一向是一个重集体轻个体的国家,这与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情况和现在的社会主义方向都有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国力,实现中华复兴,我们模仿苏联进行了集体化道路,集体观念前所未有地深入人心。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依靠集体力量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但同时,个人服从于集体的观念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

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本身是复杂的。一般来说,集体与个人应是相互促进的,个人参与到集体中,以集体力量实现单个人所无法达到的成就,而集体的成就也往往是惠及个人的,因此个人与集体是互惠互利的关系。而中国的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被简单化了的,强调的往往是个人要服从于集体,比如《魔方大厦》夏河银行一集中,当大家都把"悲伤"、"心烦"、"愤怒"等等负面情绪抹去,只留下"开心""快乐"的时候,执意不肯接受改造的"怪里怪气"就理所当然被当成了怪物,是必须被改造的对象,个人对集体的态度只剩下了绝对服从,而个性存在却失去了其合理性,集体成为了消泯个性的所在,个人在必要时需要为集体做出牺牲。这无疑是一种悲哀。

中国童话中经典反面人物的被改造:大集体时代下个性如何丧失

二、独特的人物塑造与固定的情节设定

在《没头脑和不高兴》与《魔方大厦》中有两个相似度很高的人物形象,即"没头脑"和"怪里怪气"。"不高兴"是一个在大家看来有着十分别扭性格的小孩子,他动不动就表现出不高兴,行为总是和大家不一样:比如下雨天,大伙儿都说泥地脏,他偏偏要走泥地;而作为扮演老虎的演员,他竟然不高兴作为老虎被打,竟然演出了一场老虎打武松的闹剧。"怪里怪气"是他所在的世界里的异类,别人都把种种负面情绪存进银行,他却天生喜爱那些"愤怒""悲伤"等等反面情绪,惧怕夏河银行门口那个总是微笑着的保安,一心要放出银行里存储着的负面情绪,塑造一个有"疼痛"、有"心烦"、有"痛苦"的世界。

在这两个故事中,这两个人物形象都是作为反面形象存在,也都不合群,是人类负面情绪的代表。也都在作者笔下经历了被改造的结局——"不高兴"是通过仙人将他变大体会到了情绪化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改掉了不高兴的毛病。作者虽未直接写到"不高兴"后来的悔悟,但与"不高兴"一起存在的"没头脑"的自我改造中已经体现了"不高兴"与"没头脑"相差无二的结局;"怪里怪气"则在《魔方大厦》的主人公来克和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下被迫在夏河银行接受了负面情绪收容,从而变成了和所有人一样只会微笑只有正面情绪的人。

在童话中出现这种独特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定并不是偶然的,这是明显的集体化观念下的产物。所不同的是,任溶溶笔下的"不高兴"是明确作为不良习惯而塑造出来的,作者希望通过阐明"不高兴"的危害来教育小朋友摒弃"不高兴"的别扭情绪,和小伙伴们和谐相处;而郑渊洁笔下的"怪里怪气"则是明显具有反讽意义,作者试图通过他的被改造,来批判这个追求单一化的社会,批判文革对于人个性的压抑。

中国童话中经典反面人物的被改造:大集体时代下个性如何丧失


三、从个性人物的被改造看集体时代下个性特征的丧失

"不高兴"和"怪里怪气"都代表着某种个性,不能将之简单视为应被消灭的对象,而这两种人物的被改造恰恰体现了集体时代下个性特征的丧失。

比如"不高兴"不愿作为老虎被打这个情节:撇开已经定型的演员设定不说:为什么"不高兴"正巧演的是老虎而非武松?为什么要演被打的正巧是"不高兴"?若是普通人处在这种状况下,是否有表达不高兴的权利呢?"不高兴"搞砸了演出是因为不高兴被打,那么如果他演的是武松而不再是被武松打的老虎,想来他就不会因此而耽误演出了。从这个角度考虑,"不高兴"的不高兴似乎也是有其合理性的。试想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有不高兴的时候,或许是遇到了挫折,或许是听到了不喜欢的话,见到了不喜欢的人,"不高兴"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谁都有不高兴的权利,只要做好自己,不伤害别人,我们尽可以"不高兴",无需考虑太多。而"怪里怪气"更是代表了那些人类所不喜欢的情绪,因此被称为"怪",可这些情绪毕竟有其存在合理性,当它们都经过所谓"改造"被消灭时,真正的悲剧诞生了:世界变成了单一化的世界,连快乐都由于失去了对比方而失去了价值。

中国童话中经典反面人物的被改造:大集体时代下个性如何丧失

随着时代发展,当今社会开始逐渐提倡个性,以往那种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集体的观念开始收到质疑,个性与集体能不能共存的问题也不断被重新讨论。个性消融于集体似乎不再成为正确趋势,于是当读者看到《魔方大厦》之《夏河银行传奇》中代表着"愤怒""悲伤""痛苦"等等情绪的"怪里怪气"经过夏河银行的改造后只剩下了"快乐"一种情绪,全世界的人都不再有悲伤和痛苦,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种看似其乐融融的气氛中时,读者的感觉并非如释重负,反而是挥之不去的沉重和诡异感。

我们知道,快乐和悲伤都是有其存在理由的,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是相辅相成的,负面情绪不但有发泄作用,还有重要的对比作用,一旦负面情绪消失,那快乐也瞬间失去了意义,没有痛苦,谁知道快乐是什么呢?于是这种理想中世外桃源般的存在非但不能让人觉得美好,反而怪异至极。美和丑,新和旧,甘和苦本就是人生本相,丑、旧、苦也是个性化的体现,也有其存在的道理,强行泯灭其中一方只会使世界走向枯燥的单一。而为集体而消融个性的行为在当今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了,不仅不会促进集体的发展,还会泯灭个人积极性,造成个性的泯灭和创造性的缺失。

中国童话中经典反面人物的被改造:大集体时代下个性如何丧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