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小编的福利,请大家给点意见

小编是一个新人,酷爱写文章,几年前闲来无事写了一半的小说,现在发到这里,请各位给点意见。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其他,都希望能得到您宝贵的意见,说不定您给的思路就是故事的发展情节。

第一回:百姓生灵涂炭,三郎小试牛刀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并起。百姓怨声载道,残喘于荒村野户。官家却花红酒绿,徜徉于酒馆青楼。

崇祯八年,(公元1625年),二月初三,是河南寿古县一年一度的庙会。此时的庙会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庙里的关老爷虽然依然雄姿英发,但是却没了往日的光彩。依稀记得前几年,大大小小的村户及老携幼,带着瓜果贡品来供奉武圣人关老爷。可是近两年的天灾人祸不断,家家没有隔天饭,户户没有隔夜粮。小家庭失声而痛哭,寒舍内饿极而悲鸣。且看一家家怎生风景:

红砖大瓦好风光,岂知屋内尽悲凉。

树躯露干杂草无,寻常百姓充饥肠。

往日器具皆无影,贫贱典当换米粮。

只余四木擎屋柱,布衾似铁地做床。

不见了往日的风华绝貌,却看到这满地的疮痍。再看百姓如何:

昔年罗绮绣花袄,今日半身破布包。

瑟瑟发抖缘何故?二月之天冷未消。

近身恶臭钻鼻入,路人甲乙脏眼瞧。

眼瞳深陷入头颅,门齿外凸似斧凿。

身弓背驼瘦如柴,貌如行尸入阴曹。

途有饿殍温尚存,抢入口中是美肴。

虽然百姓过上了人吃人的日子,但是依然有些达官贵人来祭拜。有些个好心的会随身带些馒头之类的食物,看到有着实可怜的人,便施舍一二。也有些“好心”之人,随身也会带些馒头,但是这些馒头可不会白白的送给他们,若要馒头,就要和另一个想要馒头的人来一场殊死搏斗,胜利的就可取得馒头,失败的只好被活活打死,再被其他人分而食之。

在庙会的东大街上,围了一群人。原来是寿古县知县家的公子领了一群地痞无赖在观赏“斗粮”。一个小痞子身着布衣,头戴伺帽,点头哈腰对一位遍身罗绮的公子讲:“安少爷,您这个斗粮实在是高啊,您利用馒头让这些猪狗搏斗,一来为少爷您取乐。二来胜的被少爷您拉去当兵,也达到了朝廷征兵的目的。三来败的又被分吃,不至于饿死更多的人,以后少爷可以经常取乐。真是一箭三雕啊。日后老爷在同僚面前提起少爷,夸赞少爷聪明赛诸葛,才华超子建,老爷面子上也有光。少爷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呀!哈哈哈”。这位姓安的少爷哈哈大笑起来:“就你小子会说话,来啊,赏!”“谢谢少爷,谢谢安少爷!”

这位安少爷名叫安顺,是寿古县知县安德的儿子。安德本不是河南寿古人,因安德叔父安仲谋是陕西知州,利用职务之便把侄儿安德也做上了官。且安仲谋与河南知州郭奕关系密切,且寿古县知县病逝未补,便让这安德来到这里做了个知县。

只见地痞们手里拿着个布袋,布袋里装着八九个馒头。很多人围了一个圈,圈里有两个汉子,围着破头巾,穿着烂草鞋,正在斗粮。这两个:一个如饿极豺狼,一个似重渴猎狗。双方显本领,为抢粮到手。只见其中一个瘦汉抢步来到另外一个稍微高点的瘦汉面前,朝心窝便是一拳,说时迟那时快,高汉子侧身闪过一旁,扎马,摆臀,一个后扫腿正好击中那个瘦汉的后小腿。瘦汉一个乌龟倒栽便倒在了地上,高汉子抢步过去,骑在了矮瘦汉身上,提拳便打,使出了平生力气。矮瘦汉子无奈被锁紧了双手,挣扎不得,只有挨拳。且矮汉子身骨瘦弱,形体单薄,只两拳便打断了胸骨。断裂的骨头刺进心脏,一命呜呼。安顺从凳上跳将起来,连声喝彩“好,好,好”。朝手下人使了个眼色,便有人扔过去两个馒头。高汉子不论是否粘土,拿起便大口的啃起来。刚吃了两口,高汉子便被人拉进了县衙。后来方才得知,知县安德判高汉子故意伤人性命,念其有几分拳脚,便饶了死罪,当天充军。

安顺看完了斗粮,来到了关老爷庙前游玩。对手下的混混说:“公子我弱冠之年,也是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可是我那老爹非让我娶那什么李大人之女李娇儿。你们是没看见那李娇儿长什么模样。啧啧,整个就是一黄脸婆,满身的肥肉。爷我看见就恶心。要不是看在李大人份上,早把她休了。”一个混混说:“公子爷,就凭您这聪明才智,一表人才,就是娶了天上的仙女也不为过呀。小的知道一处乐呵的场子,名叫风月楼。公子爷,您看,,,,,?”安顺大笑起来:“嘘,咱是什么人?咱是官府的人。走,咱们就到你说的风月楼,去体察一下民情去,哈哈哈哈”说着大踏步走了。

话分两头,庙会南大街聚集了成群的逃亡之人。两位青年并肩走在街上,看着这一群群的来往之人。不觉走到了庙前。一个青年对另一个道:“郭兄,闻你少时曾学艺于少林寺,又听闻郭兄天生神力,力能托己。却一直不曾见兄台展示一二。不知今日小弟是否有幸能观赏一下?”郭青年道:“张兄客气了,我虽然曾在少林十五年,却因食肠宽大,一直在少林后山种菜打杂,并无什么真功夫。张兄就不要取笑在下了。”张青年不以为然:“郭兄何必过谦?我听闻郭兄师承少林隐匿高僧,学得一身本领。今日这里正好有一口大鼎,郭兄正好演练一二,让在下开开眼。勿要推辞呀。”郭青年无奈:“既然张兄如此抬举,兄弟我便试试,呵呵,试试。”说着便走近这口大鼎。这口大鼎乃是开国之初,明太祖朱元璋为祈求上天的怜惜,造鼎祭天。时过境迁,这口大鼎到了今日,已无人问津。大鼎高越一米,四足中空,有飞禽走兽刻于鼎上,重约三百余斤。郭青年围着大鼎走了一圈,选好了位置。勒腰扎步,两只手一东一西,紧紧扣住鼎上的花纹,便要发力。且看郭青年如何:

花和尚鲁达再世,三眼神杨戬临凡。

面不充血呼吸匀,血管青筋肉中藏。

稍一用力巨鼎起,过路行人喝彩忙。

若问豪杰何许人?寿古好汉郭三郎。

三郎将巨鼎不费力的举起来,双手环抱,围着张青年来来回回走了几遭。张青年连声喝彩,路人也都忘记了饥饿,围过来看三郎表演。三郎抱着巨鼎又用力上抛。只见巨鼎飞出两米多高忙又下坠,正下方的郭三郎却丝毫没有躲闪之意。眼看巨鼎就要砸着三郎,只听“铛”的一声巨响之后,巨鼎停止了下落,鼎上的灰尘像瀑布一般倾泻下来,挡住了人们的视线,人们看不得鼎下的三郎。欲知三郎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