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你被愛你的人勒索過嗎?

「轉載」你被愛你的人勒索過嗎?

生活在世俗環境中的人們,常常擺脫不掉一些情感困擾:「我把這輩子的希望都放你身上,你怎麼忍心讓我失望」;「你為了自己的事業把孩子扔給保姆帶,你真自私」;「如果你敢回公司加班,我們就分手」。這些因關切而生的言語,有時來自朋友、同事或上司,有時來自更親密的伴侶或父母。當情緒成為關係中一方無意使用的籌碼時,拒絕顯得無情,你只好忍著難受滿足對方的需求。事實上,當並不開心地滿足他人的情感訴求時,你已經被「情緒勒索」了。

2017年,臺灣心理諮詢師周慕姿梳理了3000個小時的諮詢案例,寫出《情緒勒索》一書,前不久這本書在大陸出版。在書中,她認為在邊界感更模糊的華人世界裡,「情緒勒索」現象非常普遍,這讓很多人在關係中感到壓抑和痛苦。其實,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相處是一門微妙的學問,拒絕情緒勒索,建立合理的人際邊界,會讓你的生活更加清爽。

採訪|姚胤米

頭圖|張曦

圖片|網絡

《人物》: 寫《情緒勒索》這本書源於你從事心理諮詢多年積累的案例,能否具體說說這些案例的相似性?

周慕姿: 出這本書的時候,我大概積累了快3000個小時的個案經驗,其中2000多個小時都是關係中存在明顯的被情緒勒索。他們一直在應付別人的需求,別人一有情緒,他的焦慮就會非常非常高,所以很多人會感覺生活沒有控制感,活著沒有意義。再加上華人社會一般對諮詢的接受度不高,過來時狀況已經很嚴重,有的有憂鬱症、恐慌症、焦慮症等等。這個共通性非常強,他們在關係中其實是很辛苦的,很困難的,很痛苦的,卻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是有問題的,我覺得有點可惜。

《人物》: 你一直強調情緒勒索在華人社會非常普遍,為什麼會這樣?

周慕姿: 因為華人社會很習慣比較黏膩、親近的互動方式。非常明顯的表現就是,我跟你關係越好,我們的界限就應該越模糊,大家會覺得這樣子是正常的。比如說孝順父母是理所當然的,父母養你那麼大,你在乎他們的感受很正常。如果是被小孩情緒勒索,人家就會說照顧自己的小孩天經地義,你就是要多負一點責任。在工作上被勒索很正常啊,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你會覺得不舒服就是你抗壓性太低啊。它總有一個被合理化的方式。

《人物》: 被情緒勒索的人就是這段關係裡的受害方嗎?

周慕姿: 如果把它變成「情緒勒索者是加害方,被勒索者是受害方」的話,我們就會遇到一個困境,好像被勒索者一定要說是你害我的,勒索者就要說誰叫你自己要答應,它會變成兩邊在對立,可那不是我的意思。

我舉個例子,有個爸爸很久沒有看到女兒了,一天他跟女兒通電話,女兒說:「爸,我終於可以放假了,我一直很想去埃及,打算去自助旅行二十幾天。」爸爸聽了沒有說話就把電話掛掉了,之後傳了一個500多字的信息給女兒,第一句話就寫:「父母在不遠游。你有沒有想過你工作那麼忙,你媽媽有多麼想你,她每天都在擔心你過得好不好,結果你一放假,沒有想到你媽媽的感受,居然跑出去自己旅行,我怎麼會養出你這種不孝的女兒。」

女兒看到這個信息就會傻眼嘛,肯定先回家住幾天。可是她開不開心?她不開心,她很勉強。她爸爸開不開心?也不開心。爸爸一開始會覺得說OK,至少你回來了,可是心裡會有一個怨念——我總是要講成這樣子你才回來,你一開始都不會想到我們,你就是不夠在乎我們。他心裡其實知道用(情緒勒索)這個方式至少可以起效,那就會變成一個習慣。這時你問女兒還愛不愛爸媽,她還是會說愛,可是也會說「可是他們的愛讓我壓力很大」。所以這對兩邊是雙輸。

如果爸爸學會用自己真實的感受去跟女兒溝通,很可能就不一樣。他可以對女兒說,「我聽到你要放假,很替你開心,你終於可以放假,不過爸爸媽媽好想你啊,你可不可以先回來幾天陪陪我們呢。」他很輕鬆地把這件事情說出來,女兒一看到就會知道,「哎喲,對啊,爸爸媽媽一定很想我了。」

「轉載」你被愛你的人勒索過嗎?

《人物》: 所以需要父母先做出改變?

周慕姿: 需要長輩做出改變的原因是,大部分孩子是比較被動承受的,父母要你怎樣你只能照做,不然就是不孝。問題是孝順這個標準是誰定的?這個標準甚至同一個家庭裡,面對不同小孩都是在變化的。父母最容易用的就是你有沒有聽話,我要你做的事情你做了就叫孝順,不做就叫不孝順。那這就變成了子女自己選擇的時候會有很多限制,這不只是讓子女的身心不健康,可能還會讓他們在一些人生自我實現的選擇上都很困難。父母會有這樣的表現是因為很愛孩子,覺得對孩子的未來有責任,可兩邊都不開心啊,我覺得這是最可惜的,所以如果可以從勒索端做一些調整當然是最好的。

《人物》: 但操作很困難吧?我看到有的讀者評論:道理我都懂,可是做不到。

周慕姿: 是的,並不容易。對於很多父母來說要接受這件事已經很難了,因為在華人文化裡面,我們給父母一個非常大的自尊,父母是不能錯的。我的確是很鼓勵勒索方重新思考。你要知道你不是隻有這個方式才可以得到,你可以表達需求,也能夠清楚孩子怎麼選是他可能有困難,而不是不重視你。當父母可以開始接受這件事情的時候,小孩跟他們說的事情變多了,他們也變得比較有安全感,偶爾小孩說不行的時候他們就覺得沒關係啦,他是真的不行,不是針對我們,因為他平常會說很多事情。這就會變成一個比較正向的循環。

「轉載」你被愛你的人勒索過嗎?

《人物》: 為什麼在同一個職場裡,有的人容易被情緒勒索,有的人就不太會?

周慕姿: 其實職場是一個非常標準的狀態,有一些人明明工作很努力,能力也很強,常常最辛苦,但是薪水並不見得是最多的,為什麼?因為他很容易被要到東西。如果一個主管,跟那個人要難度很高,跟這個人要很簡單,他當然是找簡單的那個提要求。

父母也是一樣的。比如在臺灣,蠻多家庭有兩三個小孩,有的是留在父母身邊照顧,有的是出去唸書就沒有回來了,可是這些在父母身邊的常常會被抱怨說不夠孝順,那個在國外的回來帶個什麼東西,爸爸媽媽感動得要命,就說你看,他就是有想到我。這種事情非常常見,為什麼?因為反正我這樣子說你還是會留在我身邊,可是那個跑走的,我好擔心他真的不要我了,所以當然要放大他為我做的每件事情,這樣感覺才會好一點。

《人物》: 如何與戀人建立一種「親密的邊界感」呢?事實上獨立空間很重要,但也想和他共情,照顧對方的情緒。

周慕姿: 我們很在乎對方的感受,想要去做一些處理,我覺得沒有問題,但有時候我們必須要接受自己去處理了也不一定更好。有時候你哄過他之後,他的情緒還沒到那個程度,還需要生悶氣一小段時間,他沒好起來,那也沒辦法。可是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有時候會很高,會希望自己要能超越自己的情緒,要能控制。我們也會這樣看身邊的人,覺得他的情緒如果沒馬上好起來要不就是我做得不夠,要不就是他抗壓性太低,這都不是好事情,而且也不合理。

《人物》: 還有的人明明很不舒服,卻還是做不到擺脫它,為什麼?

周慕姿: 因為有些人的個性就是很容易在意,他也很想照顧別人的情緒,腦袋知道應該要劃界限,可說的時候還是覺得我這樣好嗎?會不會太無情無義?我這樣講他會不會很難過?被勒索者最困難的是過這一關,看到對方挫折、沮喪、失望的表情時可以不要馬上焦慮。其實做不到是正常的,因為畢竟這是你長期以來習慣的模式,它牽扯到你非常多的情緒,擺脫掉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轉載」你被愛你的人勒索過嗎?

《人物》: 那應該怎麼建立邊界?

周慕姿: 我想說,我們在跟人家劃界限時,可以讓自己的焦慮不要那麼高。這個過程需要練習,有時候可能劃線劃得太硬了,有時候又太軟了,你要允許自己慢慢去抓到跟每個人之間的界限,要去拿捏怎麼樣自己可以舒適一點。有些人會說這樣不是很自私嗎?可是我真的覺得,你在乎自己的需求絕對不是自私,要別人一直去滿足自己的需求才是自私。

《人物》: 情感上比較獨立的人,是不是會相對少地勒索或被勒索?

周慕姿: 我覺得會。如果你跟父母的關係獨立,而且狀況不錯,你不會太過依賴戀人關係。你對自己也比較有信心、比較能夠拒絕,在碰到被勒索的戀愛關係時,你會比較允許當這個關係不OK的時候,你還有一個安全堡壘——你家,所以就趕快分了。

那反之,如果跟家人的關係沒那麼親密,甚至是比較疏離冷漠,可能就會非常依靠情感關係,那有可能在面對情緒勒索時會比較容易陷進去,而且比較不容易離開。會陷入勒索某方面也是安全感缺失,這個模式雖然很不舒服,但是你很熟悉,而且也習慣留在這樣的關係裡面。新的關係對你來說好像重現你跟父母的關係,你覺得自己好像有機會可以讓它有不同的結局,會想要去做這方面的努力,所以就會有人一直留在這樣的關係裡面。

《人物》: 勒索者是否是在關係當中安全感沒那麼強的一方?

周慕姿: 其實不管是勒索者還是被勒索者,他們都是很不安的,只是需求不一樣。勒索者一旦感覺到別人不把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就會覺得不被愛、不被重視,會對自己產生很大的懷疑,當自己沒辦法處理這個懷疑時就把它丟出去,就是你不滿足我,是你的錯。這是他們處理挫折的一個方式。那被勒索者處理挫折的方式是,一定是我的錯,一定是我做得不好,所以只要我做得好,我就會被愛。所以還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轉載」你被愛你的人勒索過嗎?

《人物》: 如果意識到自己被情緒勒索了,應該如何應對?

周慕姿: 我會先建議進行行為療法,就是先不給。可能對於有一些被勒索者來說他很難不給,那你就拖嘛。如果看到那個可怕的奪命連環call,或者微信信息等等,全部先不看。我必須誠實地說,當他在狂亂地發給你信息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在責備你的,那些氣話是會傷害關係的,那既然這樣幹嘛要看。

《人物》: 先暫停下來。

周慕姿: 對,先停下來。我曾經遇過有學生說他每次想離開現場,他媽媽就說要跳樓,那我最常的建議就是尿遁:你就說,媽,我現在肚子超痛,我要去拉肚子,沒有人可以阻止你拉肚子。所以你就趕快閃了。但停下來其實是最困難的,因為我們都會下意識做一些回應,也不一定會馬上想到要跑,我們會僵在當場。而且有時候對方也不會讓你跑得那麼快。所以我會建議,如果你沒有辦法離開現場,至少你可以不要馬上掉進那個焦慮的反應。因為你不小心掉進去,很容易覺得自己又被控制住了,然後他也知道他再一次成功了,這個方法又對了。

《人物》: 現在很多年輕家長在教育小孩的時候很容易不安和焦慮,你會給他們哪些建議?

周慕姿: 是,我覺得有時候小孩真的就是一個不可控的生物,他聽不懂嘛,跟他講了半天就是那個樣子,所以好像必須要用很大的情緒,他的情緒好像才會停下來。可是最麻煩的是,小孩跟父母的情緒聯動性非常強,你情緒越糟,小孩情緒就會越糟。有些時候在遇到小孩哭時,父母用很兇的方式去罵他,他如果真的停下來,那是因為他害怕,不是他真的想停下來。

如果你希望他停下來,你的情緒就必須冷靜下來。他哭的時候你先抱住他,他會很快就停下來了,然後你再告訴他說,為什麼剛剛這件事情媽媽會生氣。

我覺得當父母的,尤其當媽媽的,會把小孩的情緒當成是自己的責任,這時候你就會很辛苦。你會覺得今天小孩不聽話,在地鐵上亂吵,在外面大哭,都是自己的錯,所以當然會想盡辦法,用最嚴厲的方式趕快把他制止。可如果你很清楚,那不是你的錯,小孩子就是會這個樣子。你只要想辦法安撫他,讓他可以冷靜下來,然後再好好告訴他怎麼會更好,那其實你可以做的事情又變很多。

一個福利

你曾遭遇過情緒勒索嗎?當時你是怎麼處理的?點擊 文末留言,我們將抽取留言點贊最高的前三位讀者,每人送出一本臺灣心理諮詢師周慕姿的《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