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清扫是一种专业技能

小学里有卫生清洁主题的道德教育课

来到日本的游客都异口同声称赞日本的环境非常清洁,所住酒店自然亦是十分洁净。在日本,清扫是一件神圣的事,清扫环境,实际上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一次涤荡,因此必须以虔诚的态度来面对,不能敷衍了事、偷工减料。日本人还拥有一种特殊的宗教观念——认为自然界有八百万个神,大空间如山川中有神在,小空间如厨房、厕所中也有神,所以把周遭环境整理清洁,就能让好的神常驻下来,不洁的环境只能引来恶神。

从上幼儿园起,日本人就学会使用“杂巾”,即抹布。在日本的小学里,有卫生清洁主题的道德教育课,“杂巾”是必不可少的清洁工具。学校的课程中设置有“清扫时间”,对全体学生来说,这是一项集体活动,清扫卫生是一门功课。让学校清洁起来,学生责无旁贷。在清扫环境的过程中,感受责任感、协调性、自立心。

也许大家在日本的影视剧里见过这样的场景:有人弓着腰,两手按住地板上的一块抹布,迅速移动擦地板。那身姿,就是全心全力清洁地板的见证。用两只手按住抹布,前后左右移动自如,这样有助于全力以赴、提高效率。无疑擦地板也是一项很好的运动。

日本人竭尽全力清扫环境的意识来自于神社寺庙,对僧侣来说,清扫是功课,这不仅是环境卫生的需要,也是让心灵干净的重要手段。清晨,僧侣们列队在一百多米的长廊,人手一块抹布,一起躬身擦地。“一动一静”是寺庙中的独特风景,“动”就是清扫,“静”是坐禅,而清扫又是走动的“坐禅”。

神奈川县的总持寺,每年春秋两季接受七八十名修行僧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短期实习,修行期间禁止外出,不能用手机、不能看电视和报纸,总之不闻窗外事,重要的功课就是清扫。每天清晨清扫口令的太鼓一敲响,大家整齐划一地用抹布擦地,之后还要分工合作擦桌子、门窗、阶梯等处,直至各处光亮如镜。他们手中的“杂巾”成了神圣之物,在拂拭灰尘的过程中内心的修炼得以深入。

对于家庭主妇来说,清扫是每天的必修课。每天擦地板、洗浴缸、清扫卫生间等,需要花一个两小时。有的主妇把清扫的心得写成了书出版,日本每年都有许多有关清扫、整理整顿内容的书籍出版。

酒店清扫是一项专业技能工作

家庭、学校里的清扫人人都会,而酒店清扫在日本被视为是一项专业技能工作。日本酒店在招聘清扫员的广告中写道,学会了清扫酒店,对于以后家庭清洁有帮助。换言之,在酒店能够学到最高端、最专业的清扫技术,拥有了这项一技之长,家庭清扫也不成问题了。

在日本,许多工作都需要按照“工作指南”来完成。酒店的清扫工作同样需要遵循清扫指南来进行,清扫员上岗前需要接受1-3天的培训。最初是两三人组成一个组进行清扫工作,业务熟悉之后一个人开始清扫。

酒店清扫一般在上午10点到下午两点间进行。房间多的酒店往往对于清扫员的效率有更高的要求。顺序很关键,因为这是为了提高效率,也是为了达到最好的清洁效果。

清扫指南一般是这样的:首先是把垃圾归总起来,检查一下房间里是否有客人遗忘之物,接着进行桌子、床、浴室的清扫,用吸尘器打扫房间地板。换床单、装饰床铺最能够体现清扫员的功夫,专业选手能够做到床单铺得没有一丝皱褶。

最后进行室内用品的更新和补充,补充洗发精、沐浴露、牙刷,不仅毛巾和浴巾要换,房间的杯子和碟子也必须更换,而且拖鞋、杯子和烧水器也要更换。全部清扫完成之后,还需要按照清扫指南核对一遍,在相当多的酒店的房间,还放有写着清扫员名字的卡片,这对清扫员来说是一种约束和责任。

日本知名的大仓酒店创造出一套独有的清扫方式和检验制度,酒店内有专业的清扫鉴定专业人士,在83个清洁标准项目上做出鉴定。酒店规定的一间客房的清扫时间是45分钟,清扫包括清洁空气,做到把前一位客人的所有“气息”都收拾干净。头发、指纹也一个不能留。家具、家电不能有一丝歪斜。

清扫员一进房间,首先打开窗户换气,地毯上有香水或者酒味,用湿巾清理。拉开窗帘,打开所有的灯,同时用手电筒检查房间每个角落,有污点即刻清除。枕头摆在床上固定的位置,并且要摆出美感。

洗浴室和卫生间要用专门的清洗工具,先用海绵擦洗墙壁,再用毛巾拂拭。当然海绵和毛巾均是清扫专用物品。剪子、螺丝刀等工具也要带着,剪子用来修地毯起毛的部分,各处有螺丝钉的地方若出现松懈,就需要用螺丝刀旋紧。整理房间之时还有个细节,放着住宿规约之类文件的抽屉,打开一条5公分的缝隙,让客人容易看到和打开。

日本许多酒店把清扫工作承包给专业的清扫会社来做,并通过引进电子管理系统高效地监控清扫工作的完成,管理者、从业员从手机软件上都能分享客房的清扫状况。在软件上,客房清扫中、清扫完成、入住中、空房等状态用不用的颜色显示,清扫的状况、时间也是有目共睹的。(黄文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