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枪猎取和平”的艾森豪威尔

想“用枪猎取和平”的艾森豪威尔

战争像停在隧道里的列车,看不到一丝胜利结束的光亮。杜鲁门对每况愈下的民意支持无计可施,他除了引用一段“他拼了老命”的墓志铭来勉励自己以外,已经宣布不打算参加下届总统竞选。他的退出,并不见得就能确保民主党人再次赢得总统大选。他们推举出的总统候选人史蒂文森州长,被怀疑与共产党在20年前有牵连而声名狼藉。在那个连竞选美国小姐都要回答对卡尔·马克思的态度的时代,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成了众望所归的总统候选人。在1952年11月的大选中,艾森豪威尔果然取得了胜利。

想“用枪猎取和平”的艾森豪威尔

也许是为了履行竞选中“如果当选,我将亲自去朝鲜,并结束这场战争”的诺言,也许是意识到朝鲜战争是美国总统绕不开的难题,艾森豪威尔在当选总统几天后,就飞到朝鲜。在那里他除了见到自己在前线当营长的儿子,也真切地触摸到了在朝鲜山地对志愿军固守的阵地作正面攻击是徒劳的作战。他是一名老兵,因此几乎一眼就能看出问题所在。“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一条固定不变的战线上,继续承受看不到任何结果的伤亡。小山丘上的小规模进攻是不可能结束这场战争的。唯一的办法最后只能是不顾一切危险,全力发动一场进攻。”

想“用枪猎取和平”的艾森豪威尔

国务卿杜勒斯与总统艾森豪威尔

他是诺曼底战役的指挥官,对于那次成功总是记忆犹新。在艾森豪威尔“八个百万富翁,一个管子工”的阁员班子中,右翼的好战分子比杜鲁门政府还要多。为首者杜勒斯正在孕育“大规模报复战略”,准备用原子弹来对付共产主义的扩张。克拉克组成专门小组,制订了《8-52作战计划》,要点是通过陆、海、空三军大规模的全面攻势,推进至元山—平壤一线。其中包括大规模两栖登陆,并对中国境内目标实施空袭。

想“用枪猎取和平”的艾森豪威尔

为了抗击敌登陆,毛泽东于12月20日签发中共中央《关于准备一切条件,坚决粉碎敌人登陆,争取战争更大胜利》的指示。这一指示判断敌人有从我侧后海岸,特别是在西海岸以7个师的兵力进行冒险登陆进攻的充分可能。12月下旬,志愿军专门成立了西海岸指挥部,由邓华兼任司令,志愿军防御重点转向朝鲜西海岸,坚决不准敌人登陆。原定回国的第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部队全都调往西海岸准备反登陆。

想“用枪猎取和平”的艾森豪威尔

在艾森豪威尔宣誓就职的5天后,美国军方发起了“鞭挞行动”的“空中—坦克—步兵”的协同作战,作为试探性进攻。当天还请来美国国会议员、高级军官、新闻记者到场观战。进攻开始时,美军发射了17万发炮弹,投掷下22万磅炸弹。然后以一个营的兵力向只有志愿军一个排防守的T形山开始进攻。志愿军以伤亡11人的代价,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据美国军方统计自己伤亡77人。议员们对自己目睹的失败大吃一惊,他们惶惶不安地说:“不管采取什么方法,美国人的死亡名单必定更长。”在新闻记者的报道下,这次活像百老汇演出的惨败,更成为这场战争无法打胜的一种例证。

1953年2月2日,艾森豪威尔宣布取消中国台湾地区“中立化”,放蒋介石出笼。第二天他又向出兵朝鲜的16国国家代表协商对中国实行封锁的政策。他的冒险政策一出炉就遭到美国国内外的强烈反对。16国代表也都对此感到难以追随。连英国也当即表示:绝不同意使用蒋介石的武装进而导致朝鲜战争的扩大。封锁中国是一种错误。艾森豪威尔的战争政策在国内外陷入孤立。印度报纸责问,难道艾森豪威尔打算“用枪去猎取和平吗”?在四处碰壁之后,艾森豪威尔政府开始转向到谈判桌上去寻求结束战争的路径。

想“用枪猎取和平”的艾森豪威尔

也许是巧合,2月11日,壮志未酬的范弗里特到龄退役,他的职位被马克斯维尔·泰勒接替。日后为“不定的号角”而苦恼的泰勒,在当时心里很清楚,现在的基调是艾森豪威尔希望结束伤亡惨重的战争,尽快实现体面的和平。

想“用枪猎取和平”的艾森豪威尔想“用枪猎取和平”的艾森豪威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