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影視作品中,只要日本女人做這種工作,肯定是忽悠人的神劇

近幾年,隨著各色影視作品的增多,抗日神劇作為一朵奇葩異軍突起。之所以稱之為神劇,主要是因為劇情太脫離實際,不符合歷史,將日本人描寫的一文不值,愚蠢到家,卻將抗日的人們刻畫如神兵天將、救世主登場。彷彿抗戰就是一場打怪升級的遊戲一樣,果真如此,日本侵華,我方派幾個高手把日本滅了不就行了嘛,中國人民又怎麼可能抗戰14年呢?抗日神劇表面上是在醜化日本人,實際上也在襯托導演們的無知,中國人的無能。那麼,怎麼區別抗日神劇呢?除了個人英雄主義和超現實的武器裝備還有什麼其他的蛛絲馬跡嗎?當然有了,很關鍵一點,看日本女人。

抗日影視作品中,只要日本女人做這種工作,肯定是忽悠人的神劇

在很多抗戰作品中,日本女人充當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女將軍、女軍官,英姿颯爽、心狠手辣,日本則顯得男人智商不夠,屢屢受挫。如果你看到劇中出現這種情況,只能說明導演的腦袋被驢踢了。這在歷史上是不可能出現的。在日本,女人的地位非常底下,從古至今,歷來如此。即便到了現在,日本女人在國內的地位也不是很高,結婚之後,多數女人不從事工作,在家相夫教子,服從丈夫、照顧公婆。如果有點成就或者成為一種領域的女強人,很可能會招致別人異樣的目光。

抗日影視作品中,只要日本女人做這種工作,肯定是忽悠人的神劇

現在這樣,抗戰時期的日本女人同樣地位也高不到哪裡去,在當時的日本軍隊中,女人是沒有軍銜的。軍隊中如果出現日本女人,通常有四種可能:看護婦、電話員、間諜(這個比較隱蔽)、慰安婦。看護婦相當於軍隊中醫護人員一類的崗位,電話員叫做“軍屬”,比軍人地位低,比看護婦地位高,間諜都是受過專業訓練從事情報收集方面的工作。至於慰安婦則是方便日本軍國主義發洩慾望的對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慰安婦是日本帝國主義從佔領國掠奪的婦女,其實在那個時期日本女人自願充當慰安婦的也很多,地位比軍馬、軍鴿的地位還低,屬於裝備的一種。

抗日影視作品中,只要日本女人做這種工作,肯定是忽悠人的神劇

就法律層面而言,日本戰時《兵役法》第一條規定只有男人可以當兵,女性是沒有當兵資格的。由此可見,日本女人的地位是如何的低下。地位低不代表能力低,日本女人發起狠來,同樣也夠男人們喝一壺的。抗戰時期日本第一女間諜南造雲子就曾憑相貌吸引了一批國民黨高級軍官,竊取了許多中方的重要軍事情報,以至於後來日軍進攻上海時,利用情報將要塞摧毀。著名的日本女間諜川島芳子(中國的漢奸)也曾在中國從事為日本服務的特務活動,曾先後參與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變、滿洲獨立運動等秘密軍事行動,並親自導演了震驚中外的上海一二八事變和轉移婉容等禍國事件。日本女人的功力由此可見一斑。

抗日影視作品中,只要日本女人做這種工作,肯定是忽悠人的神劇

時至今日,抗戰已經結束七十多年了,很多經過那個時代腥風血雨的先輩們已經故去,腦殘導演腦殘演員們卻越來越多。為了追求所謂的商業利益,不惜篡改歷史,糊弄民眾,以至於神劇作品傳到日本,成為日本人的一大笑談,真的是可悲又可笑。依昔記得清朝學者龔自珍研究歷史得出結論:“欲亡其國,必先滅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作品固然可以藝術一點,誇張一點,但不能脫離歷史的大範圍,否則呈現給我們後代的就是一種異樣的、不符合實際的歷史觀。對我們後代的教育害處頗多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