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質押爆雷番外篇:券商股權質押訴訟超50億,業績拐點有多遠?

一聽到股權質押爆倉,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股東沒錢補倉,股權旁落,上市公司要易主?甚至後來還引發了一場關於企業“國進民退”的大討論,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主角是不是它們,而是其對手方----券商。

股權質押爆雷番外篇:券商股權質押訴訟超50億,業績拐點有多遠?

1.何為股權質押業務?

多數人對證券公司的瞭解,似乎還停留在過去的幫助客戶開戶炒股的時代,但事實上,如今中國的證券公司已經形成了全牌照業務體系,其中主要包括經紀業務、投資諮詢業務、資產管理、自營業務、融資融券業務、承銷和保薦業務、證券交易以及金融產品代銷業務等八大業務。而股權質押就歸屬於證券公司的融資融券業務中,屬於信用業務的範疇,本質上就是借貸關係,股東將股權質押在證券公司,換取需求的資金。

證券公司的股權質押業務,既針對機構,也針對個人,只是標準不同,而機構顯然是主要部分,另一部分則是持股數量較多的大戶。根據東方財富網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2月15日,A股質押總比例為9.57%,涉及上市公司3391家,質押總市值達到4.53億元。

股權質押爆雷番外篇:券商股權質押訴訟超50億,業績拐點有多遠?

同樣,還有一組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比例分佈的數據顯示,30-50%之間的上市公司有624家,超過50%的還有142家。經歷過去年股市的單邊下跌行情,2019年大部分公司股價有所回升,整體風險應該是可控的。需要注意的是,東方財富還公佈了股權質押業務的分佈情況,其中證券公司佔比69.03%,銀行佔比16.19%,也說明了大部分業務在證券公司,畢竟近水樓臺先得月,當然,風險自然也留在了證券公司。

股權質押爆雷番外篇:券商股權質押訴訟超50億,業績拐點有多遠?

股權質押爆雷番外篇:券商股權質押訴訟超50億,業績拐點有多遠?

2.股權質押爆雷對證券公司影響有多大?

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券商沒有解壓的股票市值有4128.38億元,其中質押規模前十的券商佔2113億元,而一旦股價跌破平倉線,未收回的資金就會被券商進行商譽減值計提,將對公司利潤產生影響。

截止2月20日的公開數據顯示,券商2018年計提資產減值的情況如下(一部分):

股權質押爆雷番外篇:券商股權質押訴訟超50億,業績拐點有多遠?

以其中較大的興業證券為例,計提資產減值損失6.51億元,減少淨利潤4.88億元,主要是涉及到長生生物、中弘股份等4筆股票質押,相當於2017年歸母淨利潤的21%,這個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未來券商還有多少資產減值計提?我們無法得知,至少知道股權質押引爆的不只是上市公司,還有真正受傷的券商,風險還是需要防範一下。另外順道提示一下投資者的一個誤區:不是股權質押導致的股價下跌,而是股價下跌引爆的股權質押,這個有本質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