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額收益成過去時,把保險加入資產配置妥妥的


超額收益成過去時,把保險加入資產配置妥妥的


資本市場震盪加劇,投資風險提升,想要獲取超額收益越來越難。

身處金融行業的張偉嗅覺格外敏感。自2018年起,他就開始著手準備把自己的資產向低風險產品進行轉移。進入2019年,張偉延續這一投資理念。


超額收益成過去時,把保險加入資產配置妥妥的

“傳統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風險雖然小,但是現在不論數量還是收益率都大不如前了。”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金融產品的剛性兌付已被打破,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投資受到了明顯限制,收益也持續降低。今年張偉將保險產品納入其資產配置之中。

在保險行業“嚴”字當頭的監管基調下,保險產品的市場吸引力明顯增強,已成為大類資產配置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隨著資管新規影響逐步顯現,稅延養老政策的推進,養老規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年金類保險也能帶來長期穩健回報。

尤其在科技推動下,2019年可以預見的是智能保險將加速落地,人們亦可通過智能保險的方式獲得更客觀且個性化的保險方案,保險方案配置也能做到千人千面。

稅延養老政策落地,保費收入進一步提升

2018是保險行業里程碑式的一年,但這一年保險行業卻未能迎來傳統的“開門紅”。

這一年銀監會、保監會合並,金融監管進入新紀元。合併後的銀保監出臺了一系列監管措施,基於嚴厲的監管基調,2018壽險業保費開局嚴峻。

單月來看,2018年1月、2月單月保費同比均下滑嚴重,不過,自3月起,這一趨勢已明顯扭轉。其原因在於,隨著行業環境肅清、各大保險公司短存續期產品向長期保障型產品的快速轉型,市場對於壽險類產品的信心也在不斷增強。


超額收益成過去時,把保險加入資產配置妥妥的

2018年保險行業的另一件大事是稅延養老政策落地。通過這一政策,國家利用稅收槓桿,從根本上提高了市場對於養老型產品的購買慾望。

張偉在這一年得到了公司為他購買的稅延養老保險。

試點一展開,張偉所在的公司就為每一位符合條件的員工都提供了這一福利,張偉感覺公司這一舉措很暖心,雖然這項福利現在還用不著,但他有自己的小算盤:月薪1.8萬,現在繳費每月可以延稅250元,到60歲退休時可以累積延稅額12.8萬,到領取的時候,遞延交稅金額為3.2萬,累計節稅能達到9.6萬,而且目前我國只是試點,根據國外經驗,稅延額度還會放開,到時候,能得到的實惠就更多了。

稅延養老政策對養老型保險產品的扶持導向明顯,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國家養老體制的完善,都是極大的利好,保費收入也有望進一步提升。

“對於企業來說,拿來作為員工福利可以為企業留下人才。” 宜信博誠總經理孟繁錦如是說。

2018年也是保險中介發展進步高光時代的一年,內外巨頭搶灘保險經紀行業。

一方面,外資實力派的進入。保監會連發三道文,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保險經紀公司在國內投資設立部分保險業務。

另一方面,互聯網巨頭、科技新貴和實業巨頭爭相涉足保險行業,憑藉強大的股東資源、資金資源、技術資源、品牌資源、人力資源等優勢參與競爭。

宜信博誠保險研究部認為,2019年隨著中國保險市場的加速開放,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也必將推動整個行業向更加市場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尤其是保險中介行業也將進入高光時刻。保險中介彙集資源,可平行比較各家保險公司的產品、投核保規則、理賠流程、增值服務。

保險成資產配置新趨勢,巨頭上線智能保險工具

對個人投資者來說,保險產品的吸引力也明顯增強,成為大類資產配置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覺得年金保險就挺好,有保底收益還能穩健增值,穩妥。”張偉如是說。


超額收益成過去時,把保險加入資產配置妥妥的

隨著全球資本市場震盪的加劇,投資風險明顯提升,想要獲取超額收益越來越難。張偉買的年金產品,每年的年金若不領取可放入萬能賬戶中,複利增值。這個萬能賬戶擁有3%的保底利率,加上投資收益,近期實際結算利率5%。

據銀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險資投資股票和證券基金的金額已達2.06萬億元,佔保險資金運用餘額12.98%,與30%的投資上限相比,已接近一半比例。

宜信博誠保險研究部認為,隨著股票市場持續震盪下行,股票估值優勢逐漸顯現。在市場普遍非理性悲觀的時點勇於作為,在估值合理位置加大資產配置力度,使得保險公司獲得了更低的投資成本,未來收益也更可期,產品的利益優勢也將進一步提升。

然而,隨著資產配置中保障類產品比例的提升,如何向高淨值客戶給出科學、合理的保障規劃成為一大新的課題。保險科技因此成為新“風口”。

大數據、雲計算、智能開放平臺等之前較為成熟的新技術陸續落地,科技正在為保險價值鏈的各個環節深度賦能。像宜信博誠先後上線新的智能保險工具或進行了系統迭代。

與保險代理人專注於單一公司的少量產品相比,“智能保險”可面對市面上數量眾多的複雜的產品。

孟繁錦認為,“科技賦能的保險工具,應當成為像律師、醫生一樣的行業專家,能夠高效、準確的理解產品、理解客戶需求。”

宜信博誠是最早研發並上線“智能保險”的機構之一。據介紹,該產品從高淨值用戶需求出發,利用保險產品量化評價體系,從利益、責任、公司、服務體驗等多維度遴選保險產品,從而定製專屬的保障計劃。

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非宜信官方觀點。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內容的準確與完整不做承諾與保障。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業績,投資可能帶來本金損失;任何人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

——————【THE END】——————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超額收益成過去時,把保險加入資產配置妥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