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了解前三千年豪华版历史出身不好的禹和他的牛人同事

读《史记》,了解前三千年豪华版历史出身不好的禹和他的牛人同事

了解的历史的人会说,禹可是黄帝的玄孙,怎么会出身不好呢?这个我们慢慢来聊,既然禹是黄帝的玄孙,那可就是个大辈儿。

我经常想,禹之所以被叫大禹是不是因为他辈分大的缘故。

大到什么程度?他的上一代天子舜要叫他祖爷爷。实际上他的辈分跟尧一样。

因为他有个爹叫鲧,鲧的爹是颛顼帝,颛顼帝的爹是昌意,昌意的爹是黄帝。怎么样,辈分够大吧。

上古时代的历史很多不合理的的地方,其中辈分就是一个。

鲧在尧帝的时候做过治理水患的官员,他的上任也是各地诸侯推举的。起初尧对鲧的评价不高,说他“负命毁族”,就是这个人不听话,而且败坏了家族,具体怎么不听话怎么败坏家族的,却没有明说,大概也就是村子里的小混混之类吧。后来大家劝尧说,我们都没有他能干,尧才用他去治理水患,看起来是四方诸侯给鲧挖好了坑就等他跳了。

鲧治理水患用了九年,并没有取得什么政绩,看来鲧也是个不懂得弄虚作假的官员。之前我们说过,舜在尧老年之后代天子治理天下,结果他巡视天下的时候发现鲧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就把鲧搞死在羽山这个地方了。把爹搞死,让儿子禹来治理天下,标准的父债子还。还好,大禹没有让天下的百姓和天子失望。借此给自己挣够了政治资本。

说他出身不好就是因为他爹是个犯人,被舜殛杀了。

尧帝去世后,舜很谦让的把帝位给了尧帝的儿子丹朱,但丹朱实在不行呀。百官、诸侯有什么事都去找舜,这个丹朱干了三年,实在没人服他,自己也觉得没啥意思,就把舜叫来,说天子还是你来做,我实在做不来。

舜当了天子,选天下贤能来辅佐他光大尧帝的事业,这事,天下的诸侯就都推举禹,说禹能做司空,司空就是古代主管水利工程的首席官员。禹还很是谦让了一番,觉得自己的才能比契、后稷、皋陶。契、后稷这两个人以前我们聊起过,就是帝喾的四个儿子中的老二、老三,也就是尧的俩哥哥。有个哥哥叫挚的,在尧之前做了九年天子,九年工作就被司马老先生评价了两个字“不善”。

论起来,契和后稷是舜的本家兄弟,一个太爷爷黄帝的孙子。

特别需要说一下的是另外一个被禹提到的皋陶(这两个字在读gāo yáo有时候也写作皋繇”或“皐繇,反正看到这样的名字就知道她是一个人。),那更是牛人中的战斗牛。

据说皋陶是少昊的外孙,有传说是少昊的女儿女修吞了玄鸟蛋而生的。那他的辈分应该是跟帝喾一辈,比尧帝大一辈,是尧帝姨奶家的儿子,乱吧。这样论过来,他是大禹的表叔。

不管出身如何,这个皋陶却与尧舜禹并成为上古四圣,活着的时候没做过天子,甚至连诸侯都没做过,却能与天子并称,够不够牛?够不够战斗。

而且在他死了快三千年又被唐玄宗追封为“德明皇帝”,成为那个时代唯一做了皇帝的人。这都源于他做了尧帝的理官,后来理传成李,成为李姓的始祖。唐朝皇室喜欢认祖宗,这也是一个例证。

这些虚名先不论,说点实质性的,如果我们今天的司法机构允许供奉祖师爷,那么皋陶的画像、塑像就会出现在所有司法机构的大堂里。对了,他就是中国司法领域的开创者。

说他是开创者,首先在于他完成了早期立法。创了五刑,树立九德,制定了《典狱》这本上古典籍里记载的法典,开创了中国的法制进程。

其次在于他的法制观念非常超前,超前到今天都不觉得落后。第一,他认为法制是道德体系的有效维护手段。治理天下应该道德与法治相辅相成。对有罪的人先晓之以理如果不听再绳之以法。是不是很人性化。第二,他主张以民为本的法制制度,所有的法制都要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才能有利于治理天下。第三,司法公正。他甚至提出罪不能株连亲友后代还有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区别对待的执法思想。

先不先进,超不超前?是不是有一种穿越既视感?

司法实践上,皋陶也是做到一个后人一直仰望的巅峰,成为后世追求的典范。首先辅佐两任天子,尧和舜,尧时代做“理”官、舜时代做“士”。这两个官都是掌管刑事诉讼的。他断案公正,处罚合理,又兼顾人情法律,处理纠纷公正又人性化。治内无虐待,无冤狱,即便在今天能做到的地区也是屈指可数。

据说皋陶还是个爱好农耕的发明家,有种至今还在使用的农具耒耜 (lěi sì)就是这位司法鼻祖发明的。别捣乱,不是穿的蕾丝,是用的耒耜。

禹原本是想把帝位禅让给这位牛人中的战斗牛的,可他熬到106岁还是没熬过禹,先禹而去,最终天子之位就传给了益,后来又被禹的儿子启接任,这才有了四百多年大夏国祚。要是这个蛋生的皋陶多活几年,华夏的历史就要改写了。关于他的故事,我们后面再聊。

就是这么个牛的要爆炸的牛人,在禹谦让推举后,舜还是说,治理水土,还是你合适,你就别谦虚了,赶紧上任去吧。可见舜并未因为他爹的缘故而看轻了禹,禹也是不辱使命,尽管舜杀了他爹,但从公来讲,禹不并认为舜做的不对,至于内心是不是有那么一点不忿,就不知道了。

读《史记》,了解前三千年豪华版历史出身不好的禹和他的牛人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