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老村的社火表演(王小虎)

编者:社火,作为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来源于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对土地与火的崇拜,是远古时期巫术和图腾崇拜的产物,是古时候人们用来祭祀拜神进行的宗教活动。"社"为土地之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能驱邪避难。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关中记忆 | 告别老村的社火表演(王小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村子都遭到了拆迁。在这种历史潮流的冲击下,细柳镇大羊村也被画上了红圈,面临着拆迁。虽然经济上能得到拆迁赔偿,但上千年赖以生存养息的村民,对古老的村落却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因为这里是他们的祖庭,老村是他们的根。人常说,故土难离。所以,即将离开祖祖辈辈生存养息的故土,面对即将逝去的村落,人们总觉得有鲠在喉,总觉得要表示点什么,以祭拜即将逝去的老村。也许是受到古老文化传承的启发,春节一过就有人提出用一场社火来同村子作最后的告别。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因为社火是全民参与的事情,这样最能表达每个人的感情。

关中记忆 | 告别老村的社火表演(王小虎)

大羊村社火源远流长,五年一小耍,十年一大耍。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陕军四十二师师长冯钦哉喜欢看耍社火,海报贴出点名要看冯村大白杨的,不料却被大羊村姚振祥当即揭榜。冯钦哉随即下令,让大羊村和冯村一起耍社火以决雌雄,比赛地点放在西安校场门。结果,大羊村的社火以装扮干净利落,芯子高险奇巧,而且装扮快变化快,令冯钦哉连连称赞。当下,冯钦哉便亲赐大羊村社火为“领头羊”, 赠社旗八面,并为其题写“西秦第一”四个大字。后来,大羊村、大吉村、高家堡、李家桥、蔡家堡、岳家堡6村联耍,声势更加浩大,被誉为“西秦一枝花”。

现场表演

关中记忆 | 告别老村的社火表演(王小虎)

关中记忆 | 告别老村的社火表演(王小虎)

关中记忆 | 告别老村的社火表演(王小虎)

1948年春节期间,大杨村和大吉村因抬社火闹了矛盾,从此每年见抬社火就打架。2000年的时候,抬社火打架还出了人命。所以,十几年大羊村都没耍过社火。但是,这次联耍社火的提议立刻得到了大吉村、高家堡、李家桥几个村子的积极响应,决定联袂举行最后一次演出。对于村民来说,也许是“最后一次”这几个字打动了他们,也许是十多年没抬社火的压抑需要释放,村民们纷纷响应。我在大羊村社火指挥部的墙上看到贴着好几张大红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为这次为耍社火捐钱人的名字,有上万的,有几千的,也有数百的。在村民的支持下,联耍社火很快就筹备停当,日子定在正月19、20两天。到了耍社火的日子,大羊村不管是在外上班的还是打工的,还有嫁出去的姑娘女子,都纷纷赶回村子参与到耍社火的队伍中。

关中记忆 | 告别老村的社火表演(王小虎)

关中记忆 | 告别老村的社火表演(王小虎)

我对大羊村的社火也是早有耳闻,特别是听说是最后一次演出,就更感兴趣。正月十九一大早,我就坐车去了大羊村。离村子还有一两站路的时候,车子就已经拥堵开不动了,我只好下来步行。等快到村子的时候,大路上看热闹的人已经像潮水一样,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我还没到表演场地,就看到彩旗飘飘,锣鼓阵阵,社火已经耍开了。等我挤进人群,正好大羊村的社火过来了。他们的社火果然名不虚传,硕大的门旗在车上高高挂起,接着是彩旗仪仗队和锣鼓队,紧随其后的是长长的社火巡演队伍,非常壮观和震撼人心。大羊村联耍社火主要以芯子为主,这是颇费时间和精力的,而且需要绝妙的构思。这种芯子最少两层多则三四层,主要以戏剧情节和出场人物的多少来定,高约上十米。像他们抬出的芯子《仙女观灯》分为三层,人物就有六个,叠罗汉一般。而《真假牡丹》却以奇巧制胜。虽然芯子只有两层四个人,但却巧妙地运用竹梢托起顶层的两人,让人看着摇摇欲坠,触目惊心。这种高、险、奇、巧的艺术构思让我啧啧称赞,也让我大开眼界。

关中记忆 | 告别老村的社火表演(王小虎)

关中记忆 | 告别老村的社火表演(王小虎)

社火巡演要在场子转两圈。等第二圈转过来的时候,看社火的人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了,社火队伍走得很慢。这时候,就看见彩旗方阵的旗手纷纷向社火围拢过去,他们分别五六个人圈住芯子不断地摇动着旗子。起初我感到很奇怪,想着可能是为扮社火的孩子驱赶飞虫吧。这时旁边一位上了年龄的妇女给我解释说,那叫护社,是掩护社火更换内容,就是变花。她说以前这时候要放鸽子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同时人们摇着彩旗把芯子护得很严实,在观看社火的眼皮底下就换了社火内容。也就是说话的功夫,等我一转身,果不其然社火已经换了装扮,变了内容。刚才还是李彦贵挑着担子《卖水》,现在却成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楼台会》。眼前的一幕就像变魔术一样,让我暗暗称奇。后来我才知道,这种叫作“换花”艺术手法就是大羊村社火的一大特色。大羊村社火另一特色就是青花瓷做的“碟花”和“吊碗花”。在他们耍社火的队伍中,用车分别拉着两座亭子,即“文亭”和“武亭”。在“文亭”额檐和两边分别缀着“碟花”和“吊碗花”。这种民间传统手工艺是大羊村独创的,和寺坡村的添碟子有着同工异曲之妙。他们用大小不同的青器黏叠在一起,形成层次分明的花瓣,很有艺术观赏性。

关中记忆 | 告别老村的社火表演(王小虎)

关中记忆 | 告别老村的社火表演(王小虎)

关中记忆 | 告别老村的社火表演(王小虎)

关中记忆 | 告别老村的社火表演(王小虎)

大羊村最后一次社火表演无疑是非常成功。但是,我在社火表演现场也不时听到人们议论,说是大羊村马上拆迁了,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表演,以后这个村的社火就看不到了,语气中无不带着遗憾和惋惜。所以,我觉得大羊村这场社火,他们既是娱乐也很庄重,既是愉悦也很沉痛。他们和大吉村几十年来每逢耍社火就要打架,但是这次却没有争斗,更没有打架。他们心里有的只是共襄盛举,圆满完成这次收官之作。他们要以这次盛大的演出向老村告别,向老村致敬,以表达村民们的感恩之情。

关中记忆 | 告别老村的社火表演(王小虎)

作者

关中记忆 | 告别老村的社火表演(王小虎)

王小虎,陕西省作协会员、长安文学艺术研究会名誉副会长、长安油画院艺术顾问,有近百篇散文、小说发表于《西安日报》《西安晚报》《长安开发》《秦岭》等多种报刊杂志,报告文学《独臂愚公》获《人民文学》优秀奖,出版有散文集《映日荷花别样红》和长篇小说《别把村官不当干部》各一部。

关中记忆 | 告别老村的社火表演(王小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