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里想起这道美食就觉得暖:家乡的味道葱苗果

寒冬里想起这道美食就觉得暖:家乡的味道葱苗果

桂平社步镇上的葱苗摊小摊点,每次回家我都要吃上几个解馋。

  这两天钦州突然降温,北风一阵一阵猛刮。天寒地冻时节,身体对能量的需求格外旺盛,由不得总惦念那些一想起来就暖意丛生的食物,这让我想起家乡的葱苗果,这样寒冷的季节最适合吃葱苗果,我仿佛闻到了葱苗果特有的清香,想起来就觉得暖。

  家乡的美食是最难以忘怀的,因为那是自己故乡的味道。葱苗果是桂平知名的特色小吃,他烙在每一个桂平人的心里。

  小时候,每年春节,父母都会给我们做葱苗果吃,它是我童年记忆中最好吃的小吃之一。

  除夕前夜,家家户户都会炸扣肉,扣肉炸完后,接着是炸葱苗果,葱苗果的香味弥漫着整个村庄。

  至今我仍然记得,炸葱苗果之前,得做足准备,首先是要浸米磨米浆,葱苗果的米浆是用糯米、粘米按一定的比例(这个比例很关键,关系到葱苗饼的品质)磨出来的。母亲事先按比例浸泡好大米,我和哥哥负责到石磨坊把大米磨成米浆。

  接下来是准备葱花了,葱苗果,顾名思义就是要以葱为原材料,葱是自家种的,母亲到菜园搞菜时顺便把葱拔好,并且洗净带回家。

  晚饭结束后,开始切葱花,这项工作不复杂,但葱花散发出来的辣味,常常把刀工薰得是泪流满面,很是狼狈。

  葱花切好,按比例撒入装有米浆的盆中,加上食盐,把葱花和米浆拌均匀,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准备妥当,炸扣肉就开始了。父亲从油缸里倒出适量的茶籽油到大铁锅,开始烧火炸扣肉,在我们的期盼中,扣肉总算炸好,众人期待的炸葱苗果正式开炸。

  刚炸完扣肉,铁锅里滚烫的热油翻滚不已,父亲拿过炸葱苗果专用的平底碟形模具,从盆里舀一勺调好的浓稠米浆,迅速下油锅,随着“嘶嘶”的油炸声,白色的米浆变成金黄色,然后浮出油面,半分钟左右的工夫,一只葱苗饼就炸成了。

  父亲夹起葱苗果,放在盆子上的竹篮滴掉多余油水,稍等降温,我便迫不及待地拿一个放到嘴里,温热的表皮掺着葱花清香,葱苗果松软可口,真正是外香里嫩,葱花特殊香味清香扑鼻,让人食欲大开。

  桂平葱苗果是最具乡土情怀的美食,在桂平的各个乡镇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我家乡社步镇,每天都有人在街上设点炸葱苗果,每次回家,我都是第一时间到街上吃葱苗饼解馋。其实不单是我,许多人路过葱苗果美食摊前,都忍不住买几只满足口腹之乐,这是葱苗果在桂平一直长盛不衰的原因。

  曾经有人问过我,为什么桂平的游子对葱苗果总是那么情有独钟?其实原因很简单,在以食为天的农耕文明时期,留给每一个离开家乡的游子最深刻的印记,就是对家乡美食的记忆。与那记忆如影随形的有家乡的田野土地,脱口而出的自然是地道的乡音,萦绕心怀的肯定是亲人们的音容笑貌。

  每次见到葱苗果,我都会想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炸葱苗果的画面,那样的场景我熟悉,也难以忘怀,一想起来就觉得心生暖意。年年这么想,想的久了就在日子中酝酿出了一味叫做乡愁的陈年老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