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銅幣《鄂》字版與《粵》字版

大清銅幣,學名清代機制銅圓,錢面中央有“大清銅幣”四個漢字,內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滿文“大清銅幣”字樣,兩側為年份。邊緣中間分別“戶部”二漢字,下端為“當制錢十文”。錢背中央為蟠龍,上端是“光緒(或宣統)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per Coin”字樣(大清帝國銅幣)。

各地鑄造比較統一。鑄造始於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止於1911年(宣統三年),流通時間較短。因其版面設計優雅,雕刻精良,且存世量極為稀少,大清銅幣光緒年戶部造當十被譽為中國近代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

大清銅幣版式繁多,尤以當十者為最。多位清帝在位時發行過銅幣來作為流通貨幣,銅幣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使交易逐漸便利起來。而如今,大清銅幣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許多收藏家對大清銅幣愛不釋手,而收集多種多樣的銅幣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目標。

每次鑄出,均須呈送財政處戶部化驗,並由財

大清銅幣《鄂》字版與《粵》字版

政處戶部隨時遵派要員前往稽查”,“各省所鑄銅幣,應令該省所設官錢公估等局,酌量市面情形定價,隨發隨收,持之以信”;“各省所鑄銅幣, 不得大宗販運出生活上,若各省需用銅幣,可備價至總廠領取”。1906年 清政府處戶部又奏請朝廷, 擬將當時全國24處銅元局, 酌量歸併為九處, 如折中所述:“然中國幅員遼闊, 若如全國僅設一廠,轉運恐形不便,惟有相度地勢之拼。除臣部所設總廠外,擬以山東歸併直隸為一廠,湖南歸併湖北為一廠,江西、安徽、江蘇、清江並歸江寧一廠,

大清銅幣《鄂》字版與《粵》字版

浙江歸併福建為一廠, 廣西歸併廣東為一廠。合奉天、河南、 四川、雲南四廠,共九處, 皆歸臣部統轄,調劑盈虛, 彼此均可勻撥。”在歸併銅元局得以順利實施的同時,又限定各省每日鑄造銅元數額,以避免重蹈濫造的覆轍。

大清銅幣《鄂》字版與《粵》字版

大清銅幣《鄂》字版與《粵》字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