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双十二|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那年双十二|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西安事变

那年双十二|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简介: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那年双十二|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杨虎城简介

那年双十二|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1949年9月6日)民国陕军将领。刀客出身。24岁自赋诗:“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 自护国起义以来,百战不屈,历经二虎守长安

,雪夜奇袭唐生智,在潼关截断西北军后路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终至17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陕西省主席,势力遍布于陕甘两省绝大部分地区。后因与中央的矛盾,暗中联络红军,联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抓捕蒋介石而被囚十二年。1949年9月6日,因武装兵变主谋而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戴公祠被杀,终年五十六岁。

张学良简介

那年双十二|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

,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事件经过:

那年双十二|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由南京飞抵西安,严令进剿红军。张学良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蒋拒绝,两人大吵。29日,张学良飞抵洛阳为蒋介石祝寿,劝蒋联共抗日,遭蒋拒绝。蒋介石坚决拒绝其北上抗日的主张,强令其剿共,否则就把他的部队撤离到东边去。之后,张学良屡次上书蒋介石,请缨抗战,遭蒋拒绝。12月2日,张学良飞抵洛阳见蒋,要求释放

抗日救国会七君子”。向蒋介石面报,谓其部下不稳,势难支撑,再三请求蒋委员长前往训话,蒋同意赴西安,驻华清池。7日,张学良到华清池见蒋介石,再三苦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拒绝。之后,张学良带着白凤翔见到了蒋介石,蒋介石正在召开会议,正式通过发动第六次“围剿”计划,决定在1936年12月12日宣布动员令。11日晚,蒋介石邀请张学良、杨虎城和蒋鼎文、陈诚朱绍良等参加晚宴,晚宴期间,蒋介石宣读了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等换将的任命书。命令中央军接替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剿共任务。这期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12月12日清晨进行兵谏。次日清晨5时,东北军奉命到华清池捉拿蒋介石,蒋介石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同时,十七路军扣留了陈诚、邵力子、蒋鼎文、
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邵元冲等人遇难,西安事变正式爆发

历史意义:

那年双十二|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西安事变刚结束,毛泽东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在西安事变中实际地取得了领导地位”。

张学良对于西安事变的态度:

那年双十二|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张学良第一次就西安事变公开发表评论,是在南京军事法庭上。负责主审的李烈钧问:“你胁迫统帅,是受人指使呢?还是你自己策划的呢?”张学良回答:“我自己的主意。一人做事一人当,我所做的事,我自当之。我岂是任何人所能指使的呢?”他还拿李烈钧发动“二次革命”的历史,反问:“审判长在江西起义讨伐袁世凯,为的是反对袁世凯的专制与称帝,对吗?”然后说:“我在西安的行动,为的是谏止中央的独断专行。”

从张学良在法庭上的发言,至少可以看出两点:

一、当时张学良自居为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谋;

二、张学良视西安事变为“二次革命”的同类事件,后者在国民政府官方叙事中,具有当然正义性。

因此,张学良说,“我对于我们违反纪律之行动,损害领袖之尊严,我是承认的,也愿领罪的。 我们的主张,我不觉得是错误的。”

评价:

那年双十二|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周恩来对张学良的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呼吁:

那年双十二|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我们生逢其时,我们重任在肩,我们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我们不放弃对真理的追求,更不放弃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努力,让这一生终了之时没有遗憾!维护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