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爾:縱橫北非的沙漠之狐為何飲恨阿拉曼?

二戰中德軍元帥隆美爾馳騁縱橫的北非是一個完美的戰場。它自成一體,與其他戰場幾乎完全脫節。

隆美爾:縱橫北非的沙漠之狐為何飲恨阿拉曼?

隆美爾和希特勒

隆美爾一直在渴望著找到這樣一個獨立的戰場,他就是這個戰場的主宰。每一位軍事指揮官在面對一個新的戰場環境時都會潛心思考戰略戰術的運用,但隆美爾走到了極端,他更喜歡惟我獨尊地排除掉客觀環境對主觀作戰意圖的影響和干擾。這使得隆美爾每次在戰鬥中都能異乎尋常地率領自己的士兵遠遠衝在整個部隊前面。

1940年,在廣闊的法蘭西平原上,英法軍隊面對德國的鋼鐵洪流,一潰千里,出現指揮官無法下達命令,士兵四處逃竄的現象。但只有蒙哥馬利的軍隊,在混亂中保持了鎮靜,有條不紊地組織軍隊撤退。

但是從德軍的角度來說,如果不是希特勒在敦刻爾克下令停止追擊,所謂的冷靜和慌亂,在背靠英吉利海峽,前有德國裝甲部隊的情況下,又有什麼區別呢?在這場三十萬英法士兵兵敗如山倒,只能在碼頭排隊坐船的戰役中,蒙哥馬利所謂的“曠世奇功”是很難經得起推敲的。

1942年之後,蒙哥馬利受命前往北非,儘管英國很快在北非集結起人數二十萬的軍隊和充足的後勤補給。但是在面對隆美爾只有七萬人的非洲軍團的時候,蒙哥馬利並沒有做出什麼實際上壓制隆美爾的軍事行動,甚至一度不斷示弱。當然這其中有政治使命,那就是營造出所謂的北非潰敗,來換取美國陸軍的提前支援。

隆美爾:縱橫北非的沙漠之狐為何飲恨阿拉曼?

隆美爾

而此時隆美爾深知消耗戰是德軍打不起的,德軍僅有的兩個港口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和英國海軍創造的海上補給線來說,真的是微不足道。僅僅這一點,就決定了隆美爾最後的命運,在離開北非的時候,隆美爾心有不甘地說:“給我石油,今天逃跑的就是蒙哥馬利。”在二戰的其他戰場上,雙方指揮官幾乎都是彼此欣賞的,比如朱可夫和曼施坦因。但只有北非的隆美爾,對於他的對手蒙哥馬利,可謂是嗤之以鼻。

蒙哥馬利和隆美爾兩人在北非的交戰上,蒙哥馬利的軍隊比隆美爾的軍隊力量高出一大截。當蘇聯人在斯大林格勒與納粹德國開戰時,英美盟軍在北非同樣與納粹德國拼殺,這就決定了納粹德國總部不能支援北非戰場,為隆美爾埋下失敗的因子。

隆美爾:縱橫北非的沙漠之狐為何飲恨阿拉曼?

德軍裝甲師

當時隆美爾只有8萬軍隊,而且有一萬不能戰鬥;而蒙哥馬利的軍隊有19.2萬人。

軍事裝備上,隆美爾只有550輛坦克,而且還是老式坦克,性能很差;蒙哥馬利有1229輛坦克,其中還有500輛美式先進的坦克,火力比隆美爾高出了一大半還要多。

再加上隆美爾的軍隊補給線已經被切斷,而蒙哥馬利能通過紅海得到源源不斷的補給。

隆美爾:縱橫北非的沙漠之狐為何飲恨阿拉曼?

英軍

在實力相差太大的情況下,隆美爾失敗是必然的。隆美爾被逼迫的無路可退,就算是神仙下凡也無濟於事,只有失敗。

造成隆美爾失敗的原因不應該直指他的戰略眼光,就當時的情形看,隆美爾失敗是必然的。沒有石油,沒有彈藥,後備軍力又不足,用這樣的軍隊哪位將領又能抵擋裝備精良,而且物資充沛的敵軍呢?這也正是北非戰場隆美爾失敗的真正原因。

隆美爾給希特勒發去電報,稱現在撤退尚不晚,但希特勒堅決不同意撤退。

隆美爾:縱橫北非的沙漠之狐為何飲恨阿拉曼?

隆美爾與希特勒

1942年,為了徹底擊敗隆美爾,蒙哥馬利針對隆美爾引誘盟軍裝甲部隊先攻擊、後用火炮擊毀盟軍裝甲目標,從而使德軍的裝甲部隊主宰戰場的慣用戰法,將計就計,採取以逸待勞的方針,進行陣地防禦戰,遲滯和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老對手隆美爾精心設計了連環計。

8月,蒙哥馬請英國特工以隆美爾間諜“康多爾小組”的名義給隆美爾發了一封電報,稱英軍準備在阿拉曼防線南端的阿拉姆哈勒法山嶺組織抵抗,但防禦力量很薄弱。

隆美爾:縱橫北非的沙漠之狐為何飲恨阿拉曼?

貝納德·勞·蒙哥馬利元帥(中)

接著,又發出第二封電報,詳細披露英軍的防禦計劃。隆美爾對電報內容深信不疑。為此,蒙哥馬利還特命繪圖員繪製了一張假地圖,上面將實際是沙漠的拉吉爾地區,標明為一片“硬地”,十分有利於裝甲部隊行動,並設法送到德國人手裡。

8月31日,隆美爾命令裝甲部隊補足了油料之後,向盟軍發起攻擊。

蒙哥馬利對德軍的這一行動了如指掌,沉著應戰。

就在德軍預定出發前兩小時,英國皇家空軍就轟炸了德軍運輸車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戰鬥開始後,德軍遇到了英軍的一個新雷區。隆美爾立即命令工兵排雷,但此時空中突然出現了英軍飛機,投下的照明彈將大地照得如同白晝,緊接著就是猛烈的轟炸。德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掙扎著過了雷區。

10月23日,盟軍在英國第八集團軍司令蒙哥馬利和巴頓將軍的率領下,向納粹德國隆美爾率領的德意聯軍非洲軍團發起了進攻。

經過幾番交戰,隆美爾所指揮的非洲軍團遭到了毀滅性打擊,英第八集團軍贏得了第二次阿拉曼戰役的重大勝利。英軍以傷亡1.3萬人,損失100門火炮、500輛坦克的代價、殲滅了隆美爾的非洲軍團5.5萬餘人,摧毀火炮1000門,坦克500輛左右。。

1942年11月4日,隆美爾決定把殘兵敗卒撤下來,但為時已晚,撤下來是帶輪子的,拋在身後的步兵只能聽任命運擺佈了。在15天中,非洲軍撤退了1000公里,一直撤到班加西以西,但傷亡20000人,被俘30000人。非洲軍成為戰爭爆發以來第一支向盟軍投降的軸心國部隊。

第二次阿拉曼戰役,既是坦克戰、沙漠戰,也是後勤戰。英軍以其海空優勢,封鎖和破壞德軍後勤補給線,使德軍難以持久作戰。

隆美爾:縱橫北非的沙漠之狐為何飲恨阿拉曼?

交戰

這次戰役的勝利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北非戰場的轉折點。在戰略上,使德國佔領埃及,控制蘇伊士運河和中東油田的希望破滅。在軍事上,保證了盟軍從中東通往蘇伊士運河供應線的暢通。在精神上,此役對盟軍堅定信心有著重要作用。用丘吉爾的話說:“在阿拉曼戰役前,我們從未打贏過一仗;但在阿拉曼戰役後,我們所向無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