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城鄭州: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我城鄭州: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趙富海

我城鄭州: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我城鄭州: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鄭州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時代,特定的人物和特定事件,在富海先生的筆下都匯到了一起。寫的雖是鄭州的人和事,反映出的則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千年鉅變、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和創業創新的經歷。

——李伯謙 :著名考古學家、北大教授、“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中華文明碳源工程主持人

鄭州一如趙富海,歲月的流逝帶不走澎湃的激情。人們常說鄭州是火車拉來的,但這話恰恰說反了,不是火車拉來了鄭州,而是鄭州拉來了火車。置身中國之中、交通要衝,數千年塵封,只為等待重生。火車來了,古老的鄭州迎來了新生,但歷史塵埃遮蔽下的一切等待認識和發現。鄭州誕生了趙富海,並借他之口開始講述,講述古老的、不遠的和正在發生的一切,講述古老的新生……

——何 弘:著名文藝理論家 ,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主任, 河南省文聯、作協副主席,文學院院長

自序:我尊稱鄭州“她”

愛“她”,不僅是為自己存在和生命,而是在他身上完全享受自己。

60年500萬字的默契,是超越思維的思維。

我要表述的是生活中思想的過往和流動的人間煙火。

不光是震動人心,照亮人心,包括我自己。

還有,文學應對現實想象性補充。

——趙富海

我城鄭州: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四、一位將軍和一座城的抗戰

我城鄭州: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我城鄭州: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我城鄭州: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抗戰1941:30天克復鄭州)列入中原抗戰系列叢書。評為鄭州市五個一工程獎。圖展受到省市宣傳部門表揚。

1941年 9月 30日夜至 10月 1日晨,日軍自開封出動,在中牟趙口、鄭州界馬、琵琶陳、滎澤口強渡黃河,蔣介石以水代兵炸開黃河花園口,沒有阻止日軍進犯的腳步。鄭州淪䧟。

第一個發現日軍渡河的是京水農民朱恪仁,他報告孫桐萱的河防國軍,日我雙方激戰, 國軍敗。國民軍第三集團軍司令兼第十軍軍長孫桐萱奉衛立煌指令,後撤黃崗寺,國民軍第三十八年固守滎陽,其軍長孔從周。(他與毛澤東是兒女親家,195 年授中將軍銜。)報告國軍打老日的朱恪仁被捕,關在北下街日本特務酒井的大牢裡,受盡折磨。日本人審問他, 是誰指派你報告?他說:“老天爺,你日本人不在本國安生,跑到中國殺人放火!”直到日本無條件投降,才放他出來,朱恪仁參加了八路軍,當了連長後,挎著手槍,帶著通訊員榮歸故里。解放後,朱恪仁帶領群眾炸日軍工事,後因病去世。20 5年,政府在他家鄉立碑:抗日誌士朱恪仁,以致永遠紀念。還有一位抗日英雄趙繼,他獨闖日營,大刀起落,9個鬼子丟命,後被日軍放狼狗將他咬死。當時,國軍衛立煌授趙繼抗日英雄稱號。趙繼英雄碑立在黃崗寺。墜子藝人劉桂枝,到日本駐鄭領事館編曲罵老日、平民蘆大娘救治傷員,皋村全村打鬼子。十八里河民軍聯合打日本,炸鐵橋,廟李村民配合國軍搜日軍武器等英雄事蹟, 可歌可泣,民族血性氣貫長虹!

孫桐萱部、38軍在鄭州民眾支持協同下,自 1941年 10月 1日至 10月 31日,30天克復鄭州,殲敵八千,自損七千。

孫桐萱愛照相,與日軍血戰中,他一共拍攝 76幅戰地照片。2014年 6月 3日,著名攝影家羅勇,在一酒店交給我孫桐萱拍攝的鄭州軍民抗日照片 76幅,說:我出照片,你寫書, 出書資金你找,書上要有我名。這為口頭協議,我應充。接圖,我幹了兩件事,一找錢,二開始長達兩個月的調查、探源。十八里河,黃崗寺,滎澤口,琵琶陳,去時,老百姓說早沒了。邙山被日軍殺害的萬人坑,滎陽三十八年駐地等我都去了。沒人派車,打的費 360 多,沒人報,抽菸喝酒是自己的。2015年 2月 9日,我寫出書稿交局長任偉,館長張江山閱。

2015年 5月,二七紀念館在二七塔舉辦了紀念抗戰勝利 70週年〈抗戰 1941:30天克復鄭州〉圖片展。我寫了前言。

我城鄭州: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我城鄭州: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我城鄭州: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我城鄭州: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我城鄭州: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我城鄭州: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我城鄭州: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我城鄭州: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我城鄭州: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我城鄭州: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我城鄭州: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我城鄭州: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趙富海、1945年生,祖籍山東,定居鄭州。長期研究中原文化,博古通今,創作出版歷史文化書籍26部。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鄭州市非遺專家委委員、《古都鄭州》雜誌執行總編、鄭州文物考古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