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周易64卦解读—泰卦上六爻:城复于隍勿用师 自邑告命,贞吝

80.周易64卦解读—泰卦上六爻:城复于隍勿用师 自邑告命,贞吝

作者 杨本枢

泰卦(䷊)上六爻辞:城复于隍,勿用师。 自邑告命,贞吝。

析爻辞:

上六的爻辞断语是“贞吝”,两个断语一褒一贬,一好一坏,两个矛盾体即对立又统一地和谐而生,正如老子所言“美之为美矣,斯不美矣;善之为善矣,斯不善矣”还有“有无相生、高下相顷”说的都是一对矛盾体总是相伴而生、和谐相处。“贞吝”也是一样,“贞”说的是上六爻阴爻居于阴位,杠杠的正位,“贞”即为“正”,所以,“贞”说的是上六爻位置正当。“吝”说的是上六爻处于终止期,“泰极而否”的效应,否卦属于处处、时时都不通的结果,上六即将走入否卦,自然是“吝”了。泰否两卦最大程度地诠释了“盛极而衰”的道理。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还有“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大音无声”等类似地表述很多都在重复“否极泰来、泰极而否”的道理。

“城”字始于金文,是古代都城,这个词义一直延续至今。“城”字是会义字,有防守的士兵和武器,有泥土,这就是古代都城的象征:有生活的百姓,有防守的士兵,有耕作的土地。古代的“城”分为外城和内城,内城叫“城”,外城叫“郭”,一些势力、规模较大的都城在郭外面设立护城河叫“池”,没有水的,挖一条深沟叫“隍”,也叫护城壕。目的是建立防御工事,防止敌人侵犯。

“城复于隍”大意是内城丢失了,外城也丢失了,现在只剩下护城壕了,也就是“隍”了,说明都城危在旦夕,随时都有丢失的可能性。上六爻处于泰卦的极端,随时都有可能进入否卦中,好比都城的护城壕一样,防守得好,能够勉强保住城池,稍有闪失就会连护城壕都丢失。

“勿用师”是警告,警告处于此爻的人或者事情不要打仗,打仗在现代社会有诸多解读,不同形式、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斗争都可以理解为“勿用师”。

“自”字始于甲骨文,象形字是鼻子,代表自己或本人。

“邑”字始于甲骨文,上面“口”代表国家的四至界限,下面“人”代表百姓,“邑”的确切含义是一个部落(国家),“邑”的范围比“城”大,“城”是一个国的都城,城外也属于该国的范围。“邑”就是一个国的所有面积。先秦时期的“邑”有大有小,大的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邑”的面积几千公里,小的仅有现在一个乡镇大小。先秦后期,“邑”的使用就比较混乱,大的诸侯国分封子孙或重臣几块地方就叫着“邑”,这时候的“邑”和周朝分封的“邑”有了本质的区别。当然,冷兵器时代,武力就是话语权,侵占别人的城池、领土都是家常便饭,公称王、侯称公,伯、子甩掉小帽子戴上高帽子,自封王也是常有的事情。

“告”字始于甲骨文,“告”和“言”意思一样,下部分都是“口”字。“言”是最高统治者说的话,后指所有人说的话;“告”上部分是“牛”下部分是“口”,指祭祀时候祈祷说的话。在64卦中,“告”表达了一种祈福,恳请天地降福的意思。

“命”字始于甲骨文,上部分是“A”,一部分学者认为是“口”,一部分学者认为是屋顶,虽然对上部分理解有歧义,但是,对于“命”的理解一致认为是统治者发布的命令。“命”在后来的演绎中引申出“道”“规律”“趋势”的含义。如《中庸》说,“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之叫教。”这里的“天命”就是天地运行规律,即天道。

“自邑告命”大意是按照上天赋予的使命和规律治理好自己的领土。

城复于隍,勿用师。 自邑告命。”大意是自己的领土潜在危机很大,内城都没有了,仅剩下护城壕了。现在保命的最好方法就是按照上天赋予的使命和规律治理好自己的领土,使国富民强、国泰民安,严禁去侵犯别国的领土。这也是上六爻象体现出来的内容,上六爻本身处于极处,岌岌可危,泰卦的上六爻即将失去泰卦的安泰、通畅,否卦又是不通的卦象,如何做?只能是自省、慎独,才能度过艰难时刻。

80.周易64卦解读—泰卦上六爻:城复于隍勿用师 自邑告命,贞吝

用实践:

泰卦上六爻在实践中如何运用?

此爻处于职业的终止期,无论是职业、财产、安居还是婚姻家庭健康,都处于盛极而衰的阶段。就泰卦而言,保持住现状是最佳选择,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迅速滑落下去。需要注意守道而活是保持现状的良策,因为上六爻已经比较艰难了。所谓的守道是顺应规律,遵循大的发展趋势。

企业管理中如何融入泰卦上六爻的思想?

上六爻属于企业的终止期。企业发展在上六爻阶段是瓶颈期,如何突破瓶颈期对企业是个考验,既要抓住机遇又要守住现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观爻象:

上六爻是阴爻居于阴位,不中却很正,这是上六爻还有一个护城壕的缘由所在,如果是上九爻,可能连护城壕都没有了。但是,上六爻处于极处,本质已经乱了,所以,不能发动战争,要“勿用师”。

上六爻和九三爻形成正应关系,能够得到九三爻的帮助,所以,上六爻还能够艰难自守,但是,切记要守道而行,即“自邑告命”。

上六爻和六五爻是邻居,但不是睦邻,相互不能够帮助,这也是爻辞提醒的“自邑”,自扫门前皑皑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把自己的国土治理好是基本方针。不管是为敌还是为友,都不要出兵打仗。

上六爻是变爻的话,会这样呢?泰卦变成了大畜卦,积蓄很多,百姓不会饿肚子了,国家强大起来了,这是上六爻的未来,如果人们能够“自邑告命”,“勿用师”,下一步的发展就是大蓄。

小象辞说“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大意是上六爻发生了内乱,内城都毁坏了,说明其本质都腐烂了。

历史典故:

乐毅传书。乐毅是战国末期燕国的大将,他擅长打仗,帮助燕国掠夺了齐国70多个城池,连齐国的都城临淄都攻下了,却止步于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苣和即墨。原因何在?

一是当时的燕国已经精疲力尽,没有强大的补给,加上补给线路途遥远,供应不上,就暂缓攻打。

二是即墨的太守真是个忠君的好官,他发动全城百姓,联合抗击乐毅的兵力,使乐毅久攻不下。

三是乐毅常年奔波在外打仗,身心疲惫,加之这两个城市难攻打,乐毅就萌生了缓一缓的念头。没有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事情时刻都在变动之中。

齐国最终使用反间计成功使燕王罢免乐毅,逼走乐毅,然后一举收复失去的70多做城池。

这个典故的燕王好比泰卦的上六爻,前五爻都是通畅无比,并以弱胜强拿下强大的齐国70多个城池,因为多种原因攻不下苣和即墨,这个时候,燕王应该知道自己的实力和处境,常年征战,国库空虚,应该见好就收,专心治理好燕国,休养生息,给百姓平和、安泰的环境,度过艰难时光。但是,燕王没有准确地分析国内外的形势,一意孤行,非要攻下苣和即墨两个小城,最终差点灭国。

泰卦上六爻题诗:

燕是蚂蚁齐是象,蚂蚁梦想吞大象。

燕帅乐毅擅合纵,一举拿下七十城。

无奈燕王不思量,齐国反间燕上当。

逼走乐毅失城池,乐毅报书不回望。

80.周易64卦解读—泰卦上六爻:城复于隍勿用师 自邑告命,贞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