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座山……”“妈妈,从前是哪儿啊?”

文|糖妈驿璇

“从前有座山……”“妈妈,从前是哪儿啊?”

书是带着孩子看世界的一扇大门,但更重要的是,开了门你得陪他走一段。——糖妈

01

帝都今天的风,好像刀片一样,刮得人脸生疼。

我一边走一边想起,昨天大糖用弟弟的一个球形玩具,说要给我刮胡子。肉肉的小手拿着小球在我脸上轻轻的滚动,就像一阵春风吹过。

“妈妈是女孩子,没有胡子”。

“我知道啊,可是我还是想给妈妈刮胡子。”

恩,可爱的逻辑。

小宝宝们其实很神奇的,之前我只是隐隐这么觉得。但是前几天看了郝广才老师写的《好绘本如何好》,才知道原来孩子的神奇之处,在于他们可以自由穿梭在虚幻和现实之间。

他们可以一下子假装是王子公主过家家,下一秒又跟你聊着这个小盘子不是用来吃的,这是塑料。

孩子的想象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绘本故事,一本本图画书,就像是一扇扇门,带着孩子们翻山越岭,一会儿穿越回古代,一会儿穿越去未来。


“从前有座山……”“妈妈,从前是哪儿啊?”

02

阅读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这也是我总想跟大家伙聊聊绘本的原因。

之前的文章我只是说了鉴赏绘本、挑选绘本的一种思路,供大家参考。今天咱们来聊聊亲子共读这件事。

亲子共读,其实说白了就是陪着孩子一起念书、讲故事。在孩子小的时候,这是非常珍贵的时光,其实对于父母又何尝不是呢?所以,几乎没有孩子是不喜欢的,无关于那些有趣或无趣的故事,重点在于父母的陪伴。只要是爸爸妈妈陪着,做什么都是很开心的。

有人说,亲子共读是个坑。因为对于我们这些父母,“亲子”这俩字,听上去就是很累的,很无奈的,甚至筋疲力尽的。

给孩子讲过故事的人都知道,你讲一句,他会打断个4、5次,各种问题等着逼疯你,不解释清楚绝对打破沙锅问到底。往往故事的结局是你讲了开头,后面就被他一路拉偏,最后不了了之。

况且,我们可能早已经习惯于那些钢筋水泥、觥筹交错。每天脑子都是报表、绩效和PPT,很难一下子进入幻想的世界,更别说还要跟上孩子童话跟现实交错的脚步。

有些人不爱给孩子读故事书,是因为天生没有任何表演细胞,比如我家涂先生。念起故事书来,孙猴子都能被他念的好像是“如来”。并且,不管是孙猴子、葫芦娃还是过河的小马,统统都是“如来”。

这样听上去无趣,看上去也无趣的东西,(主要是孩儿爸看上去无趣)孩子不爱也是理所当然。

另一个极端,就是像老妈子我本人这一类。总想通过一本书给孩子讲个五四三的大道理。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突然被里面的例子戳中,在这里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分享给大家。

试想你刚看完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可以是《泰坦尼克号》,可以是《蚁人》,可以是《匆匆那年》,甚至是《嫌疑人x的献身》……总之,是一部让你有所体悟的片子。

你看着片尾字幕一条一条滚上去,有点意犹未尽,眼睛的余光撇到人们纷纷起身离场,你有点恍惚,思绪还停在某个画面或者情节,为了不显得太突兀,你不太情愿地站了起来。这时,跟你同行的人突然问你,嗨,这部片子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请问,你会是什么心情呢!?

“从前有座山……”“妈妈,从前是哪儿啊?”

03

其实,你想跟孩子说的,都在故事里了。孩子可能不善表达,但是他们都会思考,会体悟。绘本也好,故事也好,不就是要带着孩子们去体悟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经历么?

有些事,即使不说,孩子也明白。我们也许是小时候学语文落下的毛病,总想总结出个一二三。但我想说,这招并不适用。

亲子共读,重在亲子。除了选书的方法,亲人的陪伴才是事半功倍的关键。你给孩子买个图书馆,自己天天玩游戏、打麻将,那也是没有卵用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可能,孩子也不会养成什么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可以锻炼专注力的非常简单的训练。如果什么书都看不下去,那么可想而知,将来谈成绩,谈升学,也是枉然。

在大糖几个月的时候,我就开始带着他看布书。现在家里面最多的东西就是书。有人说租房子买太多书搬家不方便,其实我也曾经担心过。不过听到孩子每天吵着要看书,动画片几乎完全不感兴趣的时候,我就把搬家这事给抛到九霄云外了。

“从前有座山……”“妈妈,从前是哪儿啊?”

04

现在,我又开始陪小糖同学看书了,在这么几年的共读过程中,糖妈自己总结了一些注意事项,分享给大家:

1.一定认真挑选绘本,但是不要怕买错。大人跟孩子的眼光不一样,孩子并不会完全对你买的本本都喜欢,这很正常。随着孩子理解能力跟思考能力提升,他的兴趣会不断变化。也许之前不喜欢的,哪天又突然喜欢了也说不定。

不过前提是,你要先了解书的情况,我们要总体把控孩子阅读的大方向,毕竟小孩子没有辨识能力,不健康的内容,从你这里就过滤掉吧。

2.经常拓展新鲜的领域。不是说孩子喜欢汽车,你就永远买汽车绘本。给孩子机会接触不同的东西,故事书,科普书,经典童话,安全教育……不同形状、风格、文化、机关……都可以多尝试。

3.给孩子读绘本之前,自己看下有没有生字。有些引进的获奖作品,经过翻译后会有些不常见的字,比如《晚安,大猩猩》里面出现的犰狳,还有《青蛙王子历险记》里面的鹳。读着读着发现不认识字读不下去,也是很尴尬了。

4.如果书里面有孩子不懂的生词,想办法用孩子的已知词汇来解释。我一个朋友跟我讲过一个事情:他跟他太太,教育女儿,不要总看电视的时候说,人不能有太多欲望。女儿立刻问:爸爸,什么叫欲望。

这个问题,着实不好回答。后来他想了想说,你特别想一个东西,得到了你就会快乐,这个就叫欲望。好比,你想看电视,让你看了你就会快乐,高兴,满足——这种就叫欲望。女儿听了就明白了。

糖妈最怕的就是历史故事。古代是什么袋子,明朝跟明天一样吗?过去是什么时候?从前到底在哪里?……我会被孩子的这类问题淹没掉。大家有好办法的,欢迎留言告诉我,非常感谢。

5.语气跟动作都要配合上,避免干巴巴地念。其实爸爸妈妈们可以当作自己又过了一次童年,把自己变成孩子,体会单纯的美好和快乐,多好玩啊。并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阶段,如果没有培养起孩子的兴趣,那么形成阅读习惯这事,也就遥遥无期了。

作为父母,不跟着孩子一起成长是不行的。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线。可我觉得,

作为父母,更像是一个领路人。我们把孩子们领上正道,他们自己会走出一个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