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格律簡單曉

寫在前面的話:網上對對聯重要的是圖個開心,大家有個交流的平臺,很多情況下不必一定遵守古代格律。祝大家對得開心!

以下是正文......(正經臉)

對聯歷史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寢門桃符板上題詞“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這成了我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對聯的正規名稱叫楹聯,俗稱對子,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漢語言文學藝術形式,為社會各階層人士所喜聞樂見。

楹聯格律簡單曉

對聯有“六相”,俗稱六要素,分敘如下:

①字數相等

上聯字數等於下聯字,長聯中上下聯各分句字數分別相等。有一種特殊情況,即上下聯故意字數不等,如民國有人寫給袁世凱的輓聯: “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上聯‘袁世凱’三個字和下聯‘中國人民’四個字是"對不起來得的,意思是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

對聯中應儘量避免“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

所謂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個字在上下聯同一個位置相對;所謂異位重字,就是同一個字出現在上下聯不同的位置。但是,有些虛詞的同位重字是允許的。

如杭州西湖葛嶺聯:桃花流水之曲; 綠蔭芳草之間。(上下聯“之”字同位重複,但因為是虛字,是可以的)

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異位互重”格式是允許的(稱為“換位格”),如林森挽孫中山先生聯: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②詞性相當

在現代漢語中,有兩大詞類,即實詞和虛詞。前者包括:名詞(含方位詞)、動詞、形容詞(含顏色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後者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象聲詞六類。

楹聯格律簡單曉

基本規則是"實對實,虛對虛",某些情況下只需遵循這一點即可;其次詞類對應規則,即上述12類詞各自對應,大多數情況下應遵循此規則;最後是義類對應規則,義類對應,指將漢字中所表達的同一類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對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這一修辭方法,如:日月風雨等、 年節朝夕等、 山風江河等、......

③結構相稱

即上下聯語句的語法結構(或者說其詞組和句式之結構)應當儘可能相同,也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並列結構對並列結構等。

④節奏相應

上下聯停頓的地方應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過;最難 風雨 故人來。(此七字短聯上下聯節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

⑤平仄相諧

a.

現代漢語中普通話發音有四個音調: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其中前兩個為平聲,後二者為仄聲

b.古代四聲(也有說五聲)為:平、上、去、入,其中平為平聲,後面三個都是仄聲

平仄相諧包括兩個方面:

(1)上下聯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應注意:上下聯尾字(聯腳)平仄應相反,並且上聯為仄,下聯為平; 詞組末字或者節奏點上的字應平仄相反;長聯中上下聯每個分句的尾字(句腳)應平仄相反;

(2)上下聯各自句內平仄交替。當代聯家餘德泉等總結了一套“馬蹄韻"規則。簡單說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這樣一直下去,猶如馬蹄的節奏,如:

書山有路勤為徑 ○○●●○○●

學海無涯苦作舟 ●●○○●●○ (○為平,●為仄。"學"字按《平水韻部》為入聲,即仄)

由於中國地大物博,各地方言都不一樣,加之現代普通話將方言規化的問題,對聯平仄問題不是絕對的。另外在許多情況下也可以變通,如對聯中出現疊字、復字、迴文、諧趣、音韻等等,可以視具體情況而定。有的因聯意需要時也可以例外。

畢竟對對聯重要的是開心!!!

楹聯格律簡單曉

⑥內容相關

什麼是對聯?就是既“對”又“聯”。上面說到的字數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同、節奏相應和平仄相諧都是“對”,還差一個“聯”,“聯”就是要內容相關。一副對聯的上下聯之間,內容應當相關,如果上下聯各寫一個不相關的事物,兩者不能照映、貫通、呼應,則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對聯,甚至不能算作對聯。

但對聯的任何規則都有例外,“內容相關”也是如此。對聯中有一種叫"無情對"(相傳張之洞所創),上下聯逐字逐詞對仗工整,但內容毫不相關。

如: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中山落葉松葉落山中。(既是無情對,也是迴文聯)

楹聯強調內容相關,但又禁忌同義相對,稱為“合掌”,所謂忌同義相對,指上下聯相對的語句,其意思應儘量避免雷同,當然,個別非中心詞語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聯中比重很小,無傷大雅。

最後,在網上對對聯就應該開心對、隨意對,畢竟對對聯嘛,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咯。賞聯的網友看到妙對盡情欣賞之,其它對聯也有其特別之處,此兩者都能博您會心一笑。

楹聯格律簡單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