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德沃之罪》:爱与恨,到底哪个才是更强大的力量?

R君说

“It is our choices that show what we truly are, far more than our abilities.

决定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不是因为我们的能力,

而是我们的选择。”

-(J.K. 罗琳 《哈利波特与密室》)

所以,选择的确比努力更重要,

在错误道路上的努力只会让你离真正的目标越来越远。

《神奇动物在哪里》这个全新的系列,应该共有5部,是由J.K. 罗琳亲自撰写的剧本。

《格林德沃之罪》:爱与恨,到底哪个才是更强大的力量?

如果说《哈利波特》系列还带有一丝儿童文学的色彩,那么《神奇动物》系列真的就是彻底的成人的魔法世界。

同时这也许正解释了为什么《哈利波特》全系列的电影,

都在豆瓣8分上下徘徊(最高的是8.8分的《魔法石》,最低的是《混血王子》7.6分),

但是《神奇动物》系列从一开始分数就相对不高,

第一集只有7.8分,到了这一集《格林德沃之罪》,更是一开始就跌到了7.2分......

也许,成年人的世界终究不如儿童中更加的无忧无虑的充满光明的色彩......

不过,的确,相比第一集《神奇动物》,

《格林德沃之罪》的内容覆盖面要广了很多,

涉及的人物和分支故事线也多了很多。

如果说,观众们在第一集里还可以享受一些那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神奇动物”带来的欢乐和新奇感受的话,

在本片中,前作的这些娱乐性要素几乎都已经被取消殆尽,

而替换来的是更多沉重的思考、压力和紧张的悬疑和追击......

如果在欣赏本片之前,没有先好好做一做功课,重温一下前作,

还有一些彩蛋和人物关系说明的话,

观众是大概率会在随着电影情节推进时,

思路只能疲于奔命地跟上电影的节奏,

而无法好好去享受其中的场景和视觉效果的。

《格林德沃之罪》:爱与恨,到底哪个才是更强大的力量?

所以,这个低分也真的情有可原.......

其实《哈利波特》7部曲本身也有一点这个问题,

从第一集开始,随着主角的长大,

越来越多的人物、事件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出场,

整体色调也越来越黑暗,

死亡,杀戮,背叛无处不在.......

还好,伏地魔和哈利波特的终极对决始终贯穿整个系列,

所以无论故事如何演变,终是能回到这根主线。

但是《神奇动物》系列就不一样了,

在第一集中讲述的主要是纽特在纽约的一场历险过程,

在无意中碰上了“默默然”事件,

和格林德沃与美国魔法管理部的冲突,

但没有演进太清晰的整体系列主线。

到了本作,J.K.罗琳显然希望这第2部的故事要承担起未来整个系列故事的领航员作用,

更要揭示整部系统的主线,那就是:

“由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作为主要双方的领导者,

所进行的一场针对整个人类和魔法世界的利益、秩序和价值观的魔法界世界大战”

当然这样的故事要比“一个少年对抗一个黑魔王”要显得沉重、复杂和困难的多......

的确,电影中的格林德沃无论从形象外观,

还是秉持的观点逻辑上都带着我们历史现实中某些人物的影子。

不过,你也不能否认,

在这部全新的故事中,的确让人思考的东西要远远多于前作.......

比如:

在天性,自律,束缚和自由面前,到底应该以哪个为优先?

而当这些要素冲突的时候,哪一方才是正义的?


到底什么才是更强大的力量?爱还是恨?


《格林德沃之罪》:爱与恨,到底哪个才是更强大的力量?


人是一种太过复杂的生物.......

有时过于理性,有时又过于感性。

其实,上帝创造人类,给予我们理性和感性2种截然不同的能力,

也许本身就带着平衡的考量。

理性也好,感性也好,本质并没有绝对的对错,

大多数时候,在理性和感性的冲突和协调中前行,

也是一种正常的路径。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

大多数时候,感性所带来的能动性和力量要远远超过理性。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组织和团队,都会强调价值观和激励的重要性。

既然是感性,就不免有爱和恨,相生相克的2面。

大多数的故事,都会强调爱的力量。

的确,爱是一种很伟大的力量,

我们看过无数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强调了这一点。

但是,和恨比起来,

到底哪一种才是更为强大的力量?


《格林德沃之罪》:爱与恨,到底哪个才是更强大的力量?


最近R君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已然不记得,

但是主题却是“真正和谐长久的夫妻,可以没有共同的爱好,却一定有着共同的痛恨.......”,

并且很清晰的说明,

不仅是夫妻之间,甚至在一个群体中,

因为共同爱好所结成的关系相对比较弱,

而因为共同的厌恶或者痛恨点结合起来的关系却要强的很多。

不无道理......

的确你会发现,

很多人会因为共同的爱好,兴趣,梦想、理想互相被吸引,走到一起,

但是却依然会斤斤计较这样一种关系中的付出和回报,

甚至很快会因为微小的分歧走到分离崩析的地步;

但是,当一群人有着共同的痛恨目标时候,

他们很容易就可以结成了同盟,

而且往往一旦形成同盟,

目标相当明确,思想相当一致,

真正不再计较个人利益的积极而主动,

甚至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就像在《星球大战》中,黑暗势力的西斯,

似乎永远都更容易用暗黑的仇恨、恐惧、贪婪去吸引到很多忠实的拥护者。


《格林德沃之罪》:爱与恨,到底哪个才是更强大的力量?


你会在《神奇动物2: 格林德沃之罪》中发现一样的情况:

魔法管理部,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

都秉持着一个原则,必须通过管制、控制和压抑魔法界的人群和魔法力量来分隔人类世界和魔法世界。

否则,就会让麻瓜(不会魔法的凡人)群体对魔法群体感受到威胁而产生仇恨、敌视,

进而导致魔法群体与人类麻瓜群体的全面对抗、争斗和混乱,

大概率,会因此导致魔法世界的衰落和灭亡.......

所以,魔法管理部不仅严禁法师们在麻瓜世界中随意使用和教授魔法,

更严禁法师们与麻瓜群体的任何感情纠葛,尤其是婚恋。

这样的禁令有多严,在《神奇动物在哪里》第一集中,

你甚至可以看到Grave部长以违反禁令,涉嫌挑动人类与魔法的争斗为由,

判决Tina和Newt死刑,并且是立即执行......

在诺大的世界中,

强行压抑那么大一个群体的意识、自由和情感,

可想而知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更何况,法师们的力量本来就强过普通麻瓜。

所以,才会有最初格林德沃在地铁里面的那令人无法回答的一问:

“这样的法令,保护的究竟是我们?还是他们?” (《神奇动物在哪里》第一集)


《格林德沃之罪》:爱与恨,到底哪个才是更强大的力量?


抛开格林德沃的野心和黑暗的性格先不看,

你必须承认,他之所以能有那么多自发而忠诚的追随者,

并不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有多强,

而是确实他触动了那些法师的内心:

为什么我不能够坦荡的去爱?

为什么我不能展现自我?

为什么我要因为我天生的能力和自然的情感去受惩罚?

为什么我不能用我的能力去做更大的事情?

他们痛恨这样的禁锢和天性压抑,

所以他们和格林德沃心心相惜,

所以他们愿意冒着被追杀、猎捕、死亡的危险,

也要加入格林德沃的阵营。

这是恨的力量!


《格林德沃之罪》:爱与恨,到底哪个才是更强大的力量?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

一个人在爱里面沉醉的时候,反而会懈怠懒散;

但是一个人恨之入骨的时候,

不但不会随着时间忘却减弱,甚至每分每秒,

哪怕时间再久,只要找到一个机会,

“复仇”这2个字都会随时跳在一切需求的前面.......

甚至有很多人,哪怕失去生命,

一生也都以“复仇”为人生最大的目标.......

比如著名的《王子复仇记》、《基督山伯爵》、《假若明天来临》........

思考一下:

每一次当哈利波特的好友倒在伏地魔的势力之下,

每一次拼命对抗黑暗势力的时候,

无论是哈利波特,还是邓布利多,

支撑他们的最大力量,的确是那么多人的爱吗?

还是他们对伏地魔,对格林德沃的恨?

当天行者安纳金拜倒在西斯君主的面前时,

也并不是因为他有多爱西斯的力量,

而是他痛恨绝地武士的那些信条让他无法去爱自己的妻子,救自己的母亲,去恨那些杀害了他母亲的野蛮人,

他更害怕失去自己的爱的帕德梅.......


《格林德沃之罪》:爱与恨,到底哪个才是更强大的力量?


电影中最令人震撼的一幕应该是:

那么深爱着Jacob的Queenie,

为了帮助格林德沃,

为了不再自己受到禁锢之爱的痛苦,

决然加入了格林德沃的阵营。

这一刻,恨的力量超越了爱,这是最清晰的证明.......

连古语都有:“爱之深,才会责之切”一说。(《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所以,到底哪一种情感才更有力量,

到底是爱?还是恨?

失衡的权力,才是一切灾难的开端


《格林德沃之罪》:爱与恨,到底哪个才是更强大的力量?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2者皆可抛。

这首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的诗,算是耳熟能详。

《格林德沃之罪》倒还真的彻底的证明了这首诗绝对是真理。

其实人,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压抑自我,没有自由。

任何压抑,尤其是那些违背最基础本能的压制,最终都会加倍的获得反抗、反弹和释放。

当魔法部长Travers带着部下去找邓布利多问罪的时候,邓布利多清晰的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无论你怎么监视我和我的朋友,Travers, 其实你都不会找到丝毫我们要违反你的意图。

因为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要击败格林德沃。

我真的要警告你,你的政治打压和暴力,

只会让更多的人变成他的支持者.......”


《格林德沃之罪》:爱与恨,到底哪个才是更强大的力量?


魔法部,就和大多数的统治者一样,

太过于执着推行自己的价值观,

而忽视了整个种群的感受,

甚至强制所有的人要表明立场,

必须按照他们的规划和安排来行事,

否则就视为异己,进行排斥打击。

在这样的做法下,

就连朋友一方的纽特,邓布利多,这些最具实力的人物,

甚至带着那么明确的立场和态度,都被视为是威胁,

这是多么的不智.......

其实无论管理也好,处理家庭关系,伴侣关系也好,

单向的输出自我的价值观,

忽略了对方(或者伙伴)的处境、困扰和利益,

是一种必然失败的管理和关系维系方式。

再来对比一下,看看格林德沃是怎样说动了本来对他怀着敌意的Queenie:

“Queenie, 我们不是来伤害你的。

你现在(被迫)离家那么远,

你被迫远离了你的爱和欢乐,

我们永远都不希望看到你受到这样的伤害。

你的姐姐,当上了奥罗(魔法警察)

并不是你的错,

我希望你能跟我们一起,走向一个自由的世界,

让魔法师们能够自由的挥舞魔杖,

可以公开自己的身份,自由的去爱。

你是无辜的......”


《格林德沃之罪》:爱与恨,到底哪个才是更强大的力量?


其实格林德沃并没有多少超越常人的口舌之力,

但是他的确真诚,并且懂得人心,

懂得理解对方的痛苦,懂得给予谅解(哪怕是假的),

所以他能得到越多越多的人支持。

而在墓地最后的那场集会,他的讲演的确充满了诱惑,更加充满了逻辑:

“我不恨那些麻瓜,

我不会因为憎恨而去战斗.......

魔法的能力,绽放,

只会在极少数的灵魂中产生,

实际上是那些更高级的种群,

而我们这些魔法师,为了全人类,

我们要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为了自由,为了真理,也为了爱......

那些(战争)才是我们所需要起来对抗的,

是我们真正的敌人,

是他们的傲慢,他们对权力的欲望,他们的野蛮,

还会有多久,他们就会把他们的武器对准我们.......”

的确,他成功的把“对无辜的麻瓜”的伤害这样的指控,

引导到“他们的天性和弱点,会导致世界更大的伤害”,

因此“我们这些具有天赋更高能力,更高层级的种族,必须站出来阻止这些灾难的发生”,

所以“我们不是在对抗麻瓜”,而是“我们在拯救地球和全人类.......”

而相应的魔法部,

却只知道压制不同意见,强行要求对方跟自己保持一致,

甚至牺牲了多少无辜人的幸福和快乐。


《格林德沃之罪》:爱与恨,到底哪个才是更强大的力量?


在《神奇动物在哪里》第一集中,

魔法部长下令杀死了Credence,并且说:

“他对死了一个麻瓜要负责,

他暴露了我们整个魔法世界,

而且他违背了我们最神圣的法律。”

化身为Grave部长的格林德沃说:

“这部法律让我们像臭水沟里的老鼠一样活着,

这部法律让我们被迫隐藏着我们真正的天性,

这部法律让人们因为恐惧而卑躬屈膝,

至少应该让我们勇于去开创,

让我问问你们所有人,

到底这部法律保护着谁?

是我们,还是他们?”

也许格林德沃是罪恶的化身,

用巧舌如簧蛊惑了这些跟随者,

但是你必须承认的是,

没有魔法部的那种过激的管理方式,

那种排除一切异己的血腥手段,

也不会有那么多魔法师会愿意受到格林德沃的蛊惑。

至少,当他说:

“不是我们,在付诸暴力。”的时候

所有的人都无力反驳.......

所以,Credence说“他知道我是谁”

Queenie说:“他要去的地方,跟我们一样。”

他们都义无反顾的加入了格林德沃的阵营。

其实没有什么fancy的理由,

人这一生,就是要追求自由,

追求自我,追求个性,追求前进,

不要束缚,不要压迫,不要戒律。


《格林德沃之罪》:爱与恨,到底哪个才是更强大的力量?


写到这里,也许有人觉得,

似乎R君在帮黑暗面在开脱?

想一想,

没有失败的管理,

哪来反叛者成功的土壤?

每一份果的背后,都有一份因。

所以,重要的不是格林德沃,

而是创造了格林德沃的那个原因,

只要这个原因存在,

即便今天不是格林德沃,

也会有另外一个黑暗魔法领袖。

因为压抑的人性始终会有反抗的火苗,

直到有一天,终会不受控制的熊熊燃烧。


《格林德沃之罪》:爱与恨,到底哪个才是更强大的力量?


所以,在斯皮尔伯格的《少数派报告》中,

试图预防和阻止犯罪的机制,

反而成为犯罪的工具;

在《复仇者联盟2:奥创世纪》中,

试图建立起来保卫世界的奥创,

反而成为了毁灭世界的新威胁......

所以,最好的管理从来不是压制人性,

而是如何去引导和平衡,

毕竟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善和恶,

任何权力,失去均衡,

最终都会露出它最丑陋的一面。


《格林德沃之罪》:爱与恨,到底哪个才是更强大的力量?


所以,《格林德沃之罪》,依然是一部出色的电影,

它毫不做作,却充满了力量。

R君,2018年11月24日,于上海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