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竹雕刻大师张志鱼:在受上海青帮大佬,关照的时期

中国自唐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到江南,明清时期,更以苏、湖、常(州)等地为全国粮仓,而这其中又以苏州府为最。丰富的物质享受自然会导致休闲生活的追求,

这就是为什么竹刻艺术最早会诞生于苏州嘉定的根本原因。

北派竹雕刻大师张志鱼:在受上海青帮大佬,关照的时期

而北京作为六朝古都,人文荟萃,即使竹料稀少,竹器难存,但最终能够调和南北差异,孕育出带有北方文化符号,以京味儿为首的“北派”竹刻,这朵园中奇葩,同样也是这个道理。然而无论是现在,还是清末民国那个乱世,若想以治印、刻竹养家糊口都确实不易。当年的齐白石便是一例,齐之刻印可谓巨刃摩天,齐之作画更不需吾赘言,结果又能如何,早年作品少有问津,直到晚年方不愁柴米。在世时,还落得个“吝啬”之名。以此类比,张志鱼先生的难处可想而知。

梨园行有句话,叫“北京学艺,天津响腕儿,海上挣钱”。 综上所说,张先生早年曾南下上海也便于情于理了。我想也正是因为这段早年的经历,才使怹晚年选择离开家北京,寓居上海,并且最终于1961年逝世于上海,享年70岁。实际上50-60年代上海也未见得环境比北京好过多少。

北派竹雕刻大师张志鱼:在受上海青帮大佬,关照的时期

据说当年去上海,张先生是先去的天津,拜见袁克文,以求引荐,然后乘船走水路去的上海。袁二公子是青帮大佬,“圆明兴礼,大通悟学”是青帮的排字辈,袁为“大”字辈,黄金荣、张啸林为“通”,杜月笙为“悟”。

北派竹雕刻大师张志鱼:在受上海青帮大佬,关照的时期

袁大总统掌权时,曾抓过青帮一批头目,其中有“礼”字前辈,袁二公子出手相救,继而拜入“礼”字门下。杜、黄、张纵是权力熏天,在袁大总统的眼中也不过区区一隅,对他们来讲,喊一声“师叔”、“师爷”也不算委屈。

袁二公子喜好文墨,风流挥霍,并且乐于结交各个阶层的朋友,先前生活在北京,后定居天津,去世时才41岁。袁、张二先生虽不是至交,但也算是熟人。瘦梅先生能成“北派”之名,除了郑孝胥的一语中的外,还有一人,便是这位袁二公子——袁克文。

北派竹雕刻大师张志鱼:在受上海青帮大佬,关照的时期

袁寒云亦云:“他日有作北方竹人传者,当以志鱼始”。

瘦梅先生就是凭借这层情面,凭借青帮“大”字辈的托付,方才立足上海。虽然黄金荣对张的竹刻并不感兴趣,但也给足面子,招待一二。随后,瘦梅先生出入沪上的大小楼堂馆所方便许多,并且都有青帮人物服侍,《上海画报》还给怹开设专栏,刊登作品,大肆宣传,更使求单者不绝于履,此时的张志鱼,可谓步步生莲。海派与京派的守旧、传统不同,向来喜新、革新,不过这点也最为京派所不屑,然而北派竹刻迥然于南派的独特风格,却乘此东风,着实火了一把。

北派竹雕刻大师张志鱼:在受上海青帮大佬,关照的时期

这段经历,令年轻的张志鱼领略到了青帮的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也领略到了何谓左右逢源,何谓寸步难行,此次上海之行无疑是成功的,这不仅使怹开拓了眼界,扬了名声,更赚足了包银。受人追捧的喜悦,物质回报的满足,促使这位青年竹刻家加快了脚步,逐渐走向了成熟。

文/易振宇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风物,远播四海民俗

右上角+关注,北京民俗专注民俗文化类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