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中國“紅旗”-4地空導彈

為對付美國“黑鳥”偵察機,中國決定研製紅旗-3號地空導彈。“紅旗”-3之後中國又決定研製“紅旗”-4地空導彈。

“紅旗”-4號地空導彈從1968年末開始論證,當時“紅旗”-3號的研製已經基本完成,只差一些小的技術問題和後期的正式打靶和驗收定型了。

鮮為人知的中國“紅旗”-4地空導彈

美國SR-71“黑鳥”偵察機是研製“紅旗”-3和“紅旗”-4的主要動因

“有的放矢”打什麼仗用什麼武器,打什麼野獸用什麼獵槍。研製一種新武器是幹什麼用,它的作戰對象和目標是什麼,這是武器研製生產論證的第一步。當時,“紅旗”-4號的作戰對象,有兩方面考慮,第一還是SR-71“黑鳥”這種“雙3”高空高速偵察機。你可能會問,對付“黑鳥”我們不是有“紅旗”-3了嗎,幹嘛還要搞“紅旗”-4號呢?其實“紅旗”-3號雖然速度、射高和射距都符合設計要求,但是它的發動機(二級)採用液體燃料偏二甲肼,這種燃料劇毒並有強烈的腐蝕性,所以不能長期在導彈體內貯藏,絕大部分情況都是在作戰前臨時加註,同時還要加註氧化劑、高壓氣體,這樣一折騰,至少需要兩個多小時才能完成發射準備。而戰場上情況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而且一旦停止發射,還要迅速把液體燃料抽出來,並用清水把液體燃料艙徹底清洗一遍,還要用熱風烘乾才行,這一切做起來,非常麻煩。所以國際上同期的先進地空導彈如蘇聯的SA-3,美國的“霍克”等都採用了固體燃料發動機,從而大大減少臨戰前的準備時間。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根據在越南戰場實際考察發現,當時許多美國戰機並不都是臨近目標上空才投彈轟炸的,而是在很遠的地方就投放新型炸彈,這樣一來,原有“紅旗”-3號的斜射距離42千米也就夠不著了,所以需要射距更遠的防空導彈。當然還有一些其它原因,促使上級決定要研製“紅旗”-4號。

經二院與空軍高炮部(當時地空導彈都是歸這個部管的)會商,並參照國際上同型先進地空導彈,提出“紅旗”-4號的基本戰術技術指標。報國防科工委批准,開始實行。

鮮為人知的中國“紅旗”-4地空導彈

當時中國地空導彈部隊主要裝備 “紅旗”-2地空導彈

“紅旗”-4號的最大速度為5馬赫,這是以目標速度為3馬赫設定的。該彈最大射高為3萬米,最小為5 000米。“紅旗”-4號的最大發射斜射距為70千米,最小為3.5千米,2彈齊發命中率在96%以上。它的兩級固體燃料發動機均採用雙基固體發射藥。“紅旗”-4號的牽引移動發射架採用我國從蘇聯引進技術生產的59式100毫米高炮的底盤改造而成,牽引車也使用59式100毫米高炮的軍用大功率越野汽車。

“紅旗”-4號的制導雷達採用相控陣雷達,裝在幾部高機動性越野卡車上,雷達的研製與導彈的研製同步進行。後來在相控陣雷達小型化方面又有了重大突破。總的來講,“紅旗”-4號地空導彈系統達到了當時國內的最先進水平,其產生的影響至今猶存。

“紅旗”-4號長約10米,重3噸多,由於導彈採用固體燃料發動機,沒有費時費力而且對操作者有很大危險的液體燃料加註程序,所以發射準備時間由2.5小時減到0.5小時左右,大大提高了反應速度。由於不用攜帶液體燃料、高壓空氣充氣等許多輔助車輛,所以“紅旗”-4號的車隊也比“紅旗”-3、“紅旗”-2少得多,以一個導彈營,擁有6部發射架為例,總共才20多部車輛,比“紅旗”-2號用60多部車要少許多。

當然,“紅旗”-4號這些優點是付出很多艱苦的努力得來的。單就“紅旗”-4號所需各種特殊材料的研製就花費了很大精力和成本。當時二院的五個所及大部分工廠都在上海及附近地區。上海的工人師傅技術水平高超,工作認真一絲不苟,給院領導留下深刻印象。

1973年左右,“紅旗”-4號導彈基本完成了主要技術工作。當時正是“文革”期間,局勢很亂,搞這樣一種集當時高科技技術為一體的新型導彈,需要全國許多工廠、科研院所聯合攻關。

鮮為人知的中國“紅旗”-4地空導彈

“紅旗”-4地空導彈雖然最終沒有裝備部隊,但其很多先進技術被用到了“紅旗”-9地空導彈上

“紅旗”-4號最終沒有裝備部隊的原因很複雜。不過,“紅旗”-4號的學費並沒有“白交”。1981年以後,航天二院又陸續完善了“紅旗”-4號的研製工作(當時代號改為“紅旗”-5號)。後來許多單項成熟的、至今也沒有過時的先進技術被應用在瞭解放軍現役的 “紅旗”-9號防空導彈上。

▼歡迎購買《兵器知識》雜誌▼

獲取更多詳細內容!

鮮為人知的中國“紅旗”-4地空導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