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黄、很暴力的早期格林童话居然和拿破仑有关?

(本文改编自知乎無名)

很黄、很暴力的早期格林童话居然和拿破仑有关?

早期的格林童话黑暗,暴力,血腥,而且还有诸多“18禁”的描述,大量的性交、怀孕、近亲相奸使得这本书被改了又改。

这本书里面的故事内容全部都是“民间童话”,而当时创造这本书的时候,欧洲的风气极差,民间故事都是讽喻、冷嘲这些事情,比如女人为了温饱改嫁从而丢弃孩子,这一普遍现象!

格林两兄弟把故事整理起来,编写成了最早的格林童话,但是出版之后由于反响太过负面。

很多母亲无法讲故事讲给自己的儿女听。

社会舆论使得两兄弟删掉了大量的情节,进行不断的修改,使之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格林童话》

很黄、很暴力的早期格林童话居然和拿破仑有关?

《睡美人》是一个强奸的故事,《莴苣姑娘》从孩子的口中说出性暗示。

为什么《格林童话》被修改了45年?为什么欧洲童话都是大尺度、暗黑系?

1

格林童话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玫瑰公主》,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睡美人》。

这个故事起初不叫《睡美人》,而是有个很诡异的名字叫《太阳月亮塔利亚》。

就像睡美人的情节设定那样,童话女主角塔利亚也是死于有毒的亚麻布,也是被放在了一个森林的小屋子里。

接着,一个国王发现了她……走向开始不对了。

国王被塔利亚的美貌所打动,于是……和她来了一发!对着一具尸体,来了一发!

事后,国王走掉了。之后,塔丽亚就在深度沉睡状态中生下了一对双胞胎。两个孩子在寻奶时无意中就把塔利亚指尖的亚麻片给吸了出来,于是塔利亚就醒了。第二次国王再次想强奸塔丽亚的时候发现她醒了过来于是两个人墮入爱河,嫉妒的皇后知道就秘密绑架了塔丽亚和两个孩子。想要将两个孩子煮来吃了(因为当时有吃人肉的行为)让塔丽亚衣服脫光光。打算将她活活燒死,国王适时英雄救美就把皇后烧死了。

很黄、很暴力的早期格林童话居然和拿破仑有关?

写出这个意大利童话的巴西尔,在《太阳月亮塔利亚》的末尾留下了这么一句格言:“吉人自有天相,做梦也能娶媳妇。”

很好,巴西尔这个段子手,讲了一个这么不正经的故事,最后还嘲笑了一下男主角。

2

虽然现在的《格林童话》已经被改编得“少儿很宜”了,但目前流传的版本依然能对孩子弱小的心灵打出漂亮的暴击。

比如《没有手的姑娘》:

恶魔看上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孩,但是女孩为了不让恶魔靠近,每次都用水把自己洗的很干净。恶魔拿走了水,女孩就用眼泪洗。于是恶魔命令女孩的父亲砍断了她的双手。

比如《强盗新郎》:

强盗们把年轻姑娘带回森林,撕破她的衣服给她灌入能让心脏爆炸的酒,然后把她切成几块撒上盐。

再比如《杜松子树》:

小男孩儿被继母砍了头、煮成肉汤后,变成了一只会唱歌的小鸟,唱着一首大家都喜欢听的歌:

“我的母亲她宰了我,

我的父亲他吃了我,

我的妹妹小玛莲啊,

她拣起我的骨头包在手绢里,

埋在那棵杜松子树下。

克威,克威,

我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

看完这些结局,我感受到大人对我们深深的恶意。

想想小时候的我,虽然看这些故事的时候感觉有点怕怕的,但还是看了好几遍,我觉得我将来长大是个能干大事的孩子。

3

所有童話故事中最经典的就是白雪公主了吧。应该每个人都听过。改编的内容是:继母嫉妒白雪公主的美貌,从而生出杀掉她的念头,结果由于猎人的善良,导致白雪公主拖过一劫,在森林中和七个矮人生活在一,可皇后不甘心,骗她吃下了毒苹果,直到邻国的王子深情一吻使得白雪公主吐出的毒苹果,结束了沉睡,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很黄、很暴力的早期格林童话居然和拿破仑有关?

可在早期书里是,皇后想要杀掉白雪公主是因为他和国王通奸,而白雪公主其实也并非是什么好人,至于那七个小矮人,当然也和公主保持着“不正当”的关系,王子其实是一个重度的“恋尸癖”患者,只喜欢尸体,最后的结局是白雪公主嫁给王子之后,让皇后穿着烧红的铁鞋跳舞使其力竭而死。

4

灰姑娘讲述的是一位被继母、姐姐奴伇和折磨的少女。情节如下:王子邀请王国所有的女孩参加他的舞会。舞会中他与灰姑娘相遇灰姑娘趁着黑暗逃走了,只留下玻璃鞋一只王子让所有王国中的女孩试穿玻璃鞋。最终找还是到了她然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在最早的18世纪早期中的灰姑娘《Aschenpuffel》中讲述的是一个血腥、暴力的故事。该版本中灰姑娘在她去世母亲的墓旁种了一棵榛树,并用自己的眼泪浇灌她。之后当王子现在鞋子的主人时,继母叫她两个女儿通过自残来穿下鞋子。一个女儿切下了自己的大拇指,另一个女儿则跺下了脚跟。王子不是傻子,他看到鲜血从鞋子里流出来并漫上她们白色的裙子,知道他们并不是舞会上的姑娘。灰姑娘最后和王子结婚了,在大婚之时她命令两只鸟叼走了两个姐姐的眼睛,弄瞎她们。一些文学家认为穿玻璃鞋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隐喻。实际是王子周游他的王国与所有女孩約炮,寻找最完美的女孩。

很黄、很暴力的早期格林童话居然和拿破仑有关?

5

必须承认,能写童话和能改写童话的,都是人才。

不过,为什么这种暗黑童话会流行于18、19世纪的欧洲呢?

很黄、很暴力的早期格林童话居然和拿破仑有关?

想想那个时候的中国,小孩儿都学着《三字经》和《弟子规》,听着孔融让梨和程门立雪的故事长大,文明礼法的那些东西,像身体里的血液一样重要。

而欧洲的小孩子就可怜到只能听着血淋淋的童话入睡吗?

我想,大概也不是这样。

民间童话是一个时代环境的反映,那时的欧洲,正在经历混乱的拿破仑战争,大家都被搞得不得安生,人们也活得小心翼翼。用可怕的故事来吓小孩,仿佛也能看到大人们的几许无奈。

很黄、很暴力的早期格林童话居然和拿破仑有关?

所以,尽管《格林童话》被兄弟俩一改再改。改了45年,修订了7版,但它仍然保留下了一部分血腥暴力的内容,来证明它在特殊历史时期的意义。

掺杂着黑暗暴力因素的格林童话,一直都是坏人恶报的结局,都是在残缺之后,让真切地明白爱与善良的美好;都是带着复杂人性的思考,讲述一个深刻而惊心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