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傳教師揭祕《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流浪地球》

作為中國第一部重工業硬科幻片

已燃炸了整個春節檔!

影片目前已取得了35億票房!

並在小範圍內登陸北美院線

前3天累計票房168萬美元

創造了近年

在北美限定上映的華語片最佳首映成績!

網友們也超級皮

掀起了一股討論《流浪地球》的熱潮

影片話題頻頻登上微博熱搜!

流浪地球影片話題部分微博熱搜截圖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更驚喜的是

《流浪地球》概念藝術指導及故事板總監

是我校戲劇影視學院美術系的張勃老師!

傳傳有幸採訪到了他

請老師和我們聊聊那些

關於《流浪地球》創作的種種

和這些年來老師將專業教學和影視行業工作良好結合到一起的經驗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張勃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美術系教師,動畫導演,故事板藝術家,影視概念設計師。

△2000年至2004年於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攻讀動畫導演專業,2004至2007年於北京電影學院繼續攻讀動畫創作及理論專業碩士學位,2007年至今為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戲劇影視美術系教師。

△從影十餘年,參與制作電影有:《太陽照常升起》(2005)《畫皮2》(2012)《TheManwithIronFists》(2012)《同桌的你》(2013)……

從採訪中能夠直觀地體會到張老師對設計、對電影和科幻的熱愛和痴迷,體會到老師在影視道路上的執著與堅定,也感受到他對專業近乎完美的要求標準。對談的內容,帶我們理解了工作與理想道路上的磕絆與成就,也為我們堅定自己的選擇指出了可能的方向。

快讓傳傳帶你一起走進張老師的故事吧~

關於《流浪地球》

和科幻電影

Q|可以簡單介紹一下您在《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當中所做的工作嗎?

▶ 我在電影《流浪地球》這個項目中擔任概念藝術指導和故事板總監兩部分工作。這兩個職位名稱或許在以往的電影中很少看到,甚至在好萊塢的電影工業職位體系中也是近幾年才慢慢多了起來。

我從影以來的十幾年間,眼見著我國的“概念設計”從數碼繪畫開始在傳統電影美術領域的氣氛圖繪製中應用與普及,逐漸脫胎成為一個獨立的職能部門,並從項目製作階段開始進入到項目策劃階段和故事策劃團隊一同開發電影項目,其實也就是近幾年的事情,而且是一個進行時的狀態。行業整體對於這個環節的職能和製作目標的認識水平也仍在逐漸提高,但還需要行業人員在實踐中不斷努力,才能為影視行業貢獻這個工作環節的價值。

我們的概念設計期總共10個月,主要設計了關鍵幀(keyarts)、主要場景、載具、道具、服裝造型等多個類別大大小小的概念設計。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 故事板部分我們完成了全片160分鐘的故事板(成片電影時長125分鐘),大致統計有8000格故事板,用時4個半月完成。期間還反覆基於劇本調整做了多輪次的修改。

Q| 可以為大家簡單介紹下故事板和概念設計所起到的作用麼?視覺概念開發是貫穿了整部電影的創作過程麼?

▶首先“概念設計”或者“概念藝術”是隨著上世紀70年代一波科幻片的興起應運而發的,這個名詞的應用有兩個來源:一是在1930年左右由迪士尼在動畫製作領域最先提出的;二是在1970年左右科幻片的興起,由工業設計領域直接拿來的職務名稱“概念設計師”。

概念設計籠統來說的作用在於為影片的製作和拍攝,用繪圖、建模、雕塑等一切造型手段,提供內容創作(故事)的視覺依據,奠定視覺基調及視覺邏輯。它的過程可以稱之為視覺實驗,目的在於探索大的影片基調和在視覺上的方法論。也就是說通過這個環節輸出的並不僅是漂亮的設計圖和氛圍圖,而是包括設計理論、歷史依據、工程技術和物理條件等諸多方面合理的、協調一致的、有邏輯條理的視覺邏輯和創作方法總合。

拿《流浪地球》打個比方,概念設計的作用是和導演、編劇的劇本創作同步進行項目故事開發,在視覺呈現的層面上找到合適的表達依據,相互佐證,相互拋出問題,並尋求解決方案。

目的是在影片最終影像媒體呈現上找到具體的最符合導演劇本創意的最優化視覺呈現方案。具體的視覺呈現也能體現附加的文本設定,比如片中外部環境的氣壓、溫度、海水凝結狀態,或者人文角度的人口密度、社會結構、科技水平等一系列相互支撐協調的統一世界觀以及方法論。

比如概念設計就能解答“影片中國機械設計風格”的問題。我們用槍械、載具和星形發動機的設計等所有機械的設定圖紙,可以給“科技水平”、“生活水平”和“社會組織結構”等一系列抽象底層概念提供具象的支點和呈現方式。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故事板的作用是在影片開拍前以序列畫面的形式預覽電影故事,將劇作的文字描述轉化成具象的視覺圖像,並以此對影片的節奏、畫面、剪輯等敘事邏輯做一個設計梳理;作為交流的工具,幫助項目組所有人員瞭解溝通拍攝執行細節,也幫助製片做基於鏡頭的更為詳細的製作計劃。故事板也被稱為分鏡頭畫面。

Q| 您本身是科幻迷麼?

是對科幻題材的故事有偏愛麼?

▶絕對的科幻迷。我是80後,從幼兒園和小學就開始接觸很多科幻內容,一些雜誌如《少年科學》《科學世界》《奧秘》《連環畫報》等,中國科幻小說如《小靈通》《飛向人馬座》,還有動畫《阿童木》《超時空要塞》《變形金剛》;電視劇《方舟二號》《火星叔叔馬丁》《大西洋底來的人》;電影《異形》《終結者》等等……

可以說科幻創作的夢想是從小總下的種子,也是一種內在需求。我和導演以及其他主創是同齡人,所以想來我們在這次《流浪地球》創作中的創作期望值都挺高也挺一致的吧,也都格外投入。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流浪地球》海報

Q| 《流浪地球》作為中國第一部重工業硬科幻影片,您和導演是如何確定“蘇聯時期重工業感”的大視覺設計方向定位的呢?

到具體操作當中,如何平衡西方科幻電影既有的工業感與中國化本土表達這二者呢?

▶這是我們基於本土科幻影視片創作中認同感這一母題所給出的創作方向。中國觀眾習慣了西方創作科幻電影所帶來的觀影感受,如何找到一個hook,來橋接本土觀眾的觀影心理和影片的視覺表現至關重要。

因為科幻一方面要有讓觀眾能夠“哇”出來的新奇想象力,還要有讓人們相信的科學原理和情感上的認同。“天馬行空”經常內用來形容想象力的豐富,但這隻高高在上的“天馬”需要像風箏一樣有一根線牢牢拴在地上,才能讓人易於理解接受,而不需過多解釋。

回到工業感的確立,近現代科技發展起源於西方,現代大量科幻作品中的機械以及工程要素都是基於西方近現代的科學技術發展的。

我們一致認為工程構件、機械設備等要素的體現很難逃脫出西方已經建立起的基本體系。認清這一點現實是解除思想束縛的第一步,不必為了創作而創作,避免造出什麼“中國感機械”的生硬怪胎概念。既然從造型和原理上不能完全做到差異化,就從情感上找共鳴。

中國在五十至八十年代早期經歷了一輪非常快速的工業化進程,很多年輕人的爺爺輩就親身歷了那個火熱的年代,它還是一個距離較近,可以觸摸感知的年代。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情緒板Moodboards中都是

蘇聯工業感相關的視覺參考

▶據此,我們認為本片不論是視覺要素可合理性相關性還是本土情感共鳴的考慮,視覺風格上確立了重工業風格的基本調性。而且這種風格視覺上的粗糲的力量感非常符合電影故事上那種眾志成城、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集體主義精神內核,而不同於影片《遺落戰境》裡面那種高度數字化、光滑表面的全息影像等近年來西方科幻出現的符合消費品設計心理的美學風格。

從具體操作來講,我們利用人們熟悉的現代科技語境下的機械錶面和細節設計,結合中國傳統審美下器型的外輪廓進行融合式的設計。用這樣的方式來兼顧現代科技細節的可信度和中國審美意境的外廓氣質,我們片中的設計用到的中國器形有如玉琮、日晷、地動儀等。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概念圖發動機核心剖面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概念圖發動機核心區內景

Q| 可以為我們重點介紹地下城和行星發動機的設計思路及流程麼?

▶行星發動機的設計是我們這個項目上眾多設計對象中的重中之重,是本片世界觀構建的核心,所以我們十分慎重地對待這個設計。它也是我們最先開始的設計項之一,並且相關設計以及歸於其下的細節分項設計從始至終貫穿整個概念設計期。

我們在草圖探索階段完成了數十稿的外觀設計。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經過充分認真的研討和論證,我們選定了其中一個方案作為基礎,進行深入設計,確定了最終的外觀設計方案草圖。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選取這個設計草圖主要從合理性和易於理解兩方面考慮。原文中用山峰來命名行星發動機。這款設計的外擴式是相對簡潔的三角形支撐結構,最有力量感,暗合“山”的意象。雖然由於體量巨大需要眾多的細節支撐體積感,但是基本結構簡潔,是由中間部分的發動機主體和放射佈局的七條腿組成的。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白板草圖:“發動機和七爪魚”(概念設計工作主要用來探索那些現實不存在的對象的具象化表達。打比方和畫草圖是我們工作溝通的日常方式)

▶另外考慮片中設定“流浪地球計劃”的宏大性和文字中傳達出毅然決然的命運共同體的宿命感。我們想人類一定在資源有限情況下,經歷艱苦卓絕的奮鬥才能鑄就這樣一座座鋼鐵“山峰”,在這種情況下,故事中這個行星發動機的設計者想必也會以實用性和節約資源為主體思路來設計。

於是下面支撐部分就做成以實用性和功能性為主體思路的開放性支撐結構,而不是更加厚實的的封閉結構,以此我們更加確定了該世界觀下“科技樹”的發展脈絡。最後這個設計在眾多版本中最受大家認可。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 在此結論基礎上的細化版本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概念圖多狀態下的行星發動機

Q| 您能介紹一下您的團隊麼?您和您的團隊在這次創作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是如何理順和克服的呢?

▶最大困難是國內的此類題材很少,同類題材經驗不足。好在團隊成員對科幻題材都長久的抱有渴望。概念設計環節的主要兩個常見應用題材一是科幻(sci-fi),另一個是魔幻(Fantasy),近年來中國電影中主打歷史魔幻題材的特效大片已經屢見不鮮,國內很多概念設計師已經審美疲勞。這時候能參與到一部科幻電影中,無疑像久旱逢甘露,一下子點燃了設計師們創作熱情。這種工作態度很快就將原本的困難轉化成創作中的樂趣和滿足感。我們團隊有兩位設計師都很擅長機械設計,而且一位擅長手繪,一位擅長概念模型,二維和三維雙管齊下。在他們兩個的引領下,團隊內學習氣氛十分高漲,隨著一個一個設計問題被攻克,團隊在科幻題材上越來越得心應手,最終順利完成工作。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流浪地球》海報

Q| 您之前也和郭帆導演合作過《同桌的你》,是一部風格和類型完全不同的電影作品,對比來講,兩次合作有什麼不同點和相同點?

▶郭帆導演想拍科幻在我們合作《同桌的你》時我就知道,他當時另外幾個原創劇本都是科幻題材。《同桌的你》是一個有關青春愛情的比較現實的題材,但導演給我的感覺是特別想求新求變,在最初的設計中全片都有很飛揚的設計點和幻想的橋段。我自己特別喜歡,設計也最終成形,最終由於一些原因取消了這些超現實感覺的戲份。

那次合作下來,我能感覺到導演有強烈的進取心,想要做不一樣的事。果然到了《流浪地球》,無論是創意、製作還是體量都做到了全面升級。科幻片對於製片各環節有超嚴苛的要求,工作壓力強度是和《同桌的你》時完全不同的。

另一點不同在於,從導演到項目組裡的所有人,面對超強工作壓力時,似乎都有一種神奇的力量支撐大家挺住。這個組絕對是我經歷過劇組裡面最拼的,全組加班十幾個小時是當時的常態,最長一次全組連續工作37個小時,簡直就像是救災救援般緊迫。我想這種抗壓能力可能就是所謂的使命感,對於中國科幻電影和中國電影工業之路探索的使命感。我特別感慨這段經歷,與這麼多熱血的電影人共同奮鬥,非常幸福!

Q| 您提到此次概念、美術、攝影及特效方面,從設計到執行的主創從項目開始就一起討論,這樣的方式是否對電影整體的審美和故事的一致性有很好的保證?

▶確實是這樣。這樣分屬不同製片階段的主創在早期加入到創作中,確實保證了前中後期的創作主要成員從起點就保持了協同作戰的基本方略,從而確保從初創階段大家就從各個環節對項目走向進行把關和無縫銜接,從源頭避免各部門閉門造車的危局。

在這樣的組織構成下任何部門提出的想法都能夠先驗地得到其他各個環節成員的檢驗和糾正,並一同提出利於執行的解決方案,對於整體團隊統一目標及保證對創作理解的一致性都有非常大好處。

我認為溝通成本一直以來是電影製片過程中最大的一個不確定因素。導演在一個訪談中說過“最難的不是技術,是信任”,對這句話我特別認同。在這個問題上《流浪地球》項目組的處理和態度我覺得無可挑剔。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流浪地球》主創路演合照

Q| 您和導演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有過意見不合的時候麼?最終是怎麼解決的?

▶一些科學原理理解上的爭論比較多(笑)。因為主創大部分都是文科生、藝術生。雖然有中科院請來的大大來為劇組解答一些關鍵性的宏大科學假設,但一些物理的力學的基本科學常識問題不可能全由中科院科學家為我們解答。

在這些問題上各自還是有或多或少的不一致,許多問題甚至糾結在初中物理水平的爭論上(笑)。不過好在大家都很嚴謹認真,有問題一定上會解決,力求不要出低級錯誤。最終還是看書查資料統一認識,這樣子解決的。

Q| 從專業角度而言,最終呈現到熒幕上的哪個部分是您最滿意的?留有遺憾的部分在哪裡?

▶本片的美術製作和特效的最終完成效果,是我在第一次看成片時最受觸動和欣慰的。鏡頭的完成度和細節創意,在國內乃至大部分國際製作中橫向對比,都屬於上乘之作。

親身參與制作之中,我知道美術和特效的工作量驚人,不誇張地說甚至比很多好萊塢特效大片還要多許多,全片2000多個特效鏡頭,佔到全片鏡頭數的80%,美術置景最終展開面積達到10萬平米。這些驚人的數據本身就是中國電影創作中前所未有的,我對完成這些工作的團隊夥伴滿心敬意。

要說遺憾,《流浪地球》是我從影以來最沒有遺憾的一部電影,我為參與這部影片感到自豪。如果非要說有什麼遺憾,可能就是減掉的幾場戲和局部鏡頭吧,如果保留下來可能在敘事上會更清晰,情感勢能的積蓄會更飽滿。但是減掉的原因在觀影后我也能完全理解。總之這是一部幾乎沒有遺憾的參與作品。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流浪地球》海報

Q| 作為電影的觀眾,在情感上和故事上最打動你在哪?

▶情感上,最打動我的是祖孫三代間的小互動以及彼此照應,以及隔閡化解等中國式的家庭主題。劉培強撞上木星前失重狀態下淚滴飄飛簡直是特效創作上的神來之筆。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流浪地球》中的父子兩人

Q| 對中國科幻電影的未來有信心麼?

▶目前為止《流浪地球》票房已經突破26億,且北美等地區的海外發行也不斷加映,上座率和口碑都非常好,我相信在這樣的情形下會有更多中國科幻電影湧現出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創作機會。我也對我們培養的學生很有信心,中國科幻電影的未來不用擔心,會更好!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關於專業教學和專業實踐

Q|能簡單介紹下您的求學生涯嗎?為什麼會走上影視美術的道路?又是什麼機緣來到傳媒大學教書的呢?

▶我的本科和研究生都在北京電影學院讀,本科是動畫設計專業,研究生時是動畫導演方向。通過在動畫學院本科及研究生共7年的專業學習,基本上對於動畫專業從設計、工業加工、二維和三維技術製作等技術手段有了一個整體的學習和認知。

另外得益於電影學院各系間合作交流的傳統,通過全院基礎課和蹭課的方式,我又對電影宏觀整體的製作流程各環節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這些都對選擇自己未來專注從事的專業領域有較大幫助。

研究生畢業前,我打算未來做動畫導演。當時偶然瞭解到新海誠導演的《秒速5釐米》幕後創作的故事,受到很大鼓舞——我發現原來一個人也可以做獨立動畫短片,商業視覺風格的個人獨立動畫是有先例可循的。於是決定了畢業設計做獨立動畫的創作實踐,從而用了半年時間專注於自己個人的畢業設計動畫短片《新世紀/NewCentury》,承擔了從導演到後期的全流程任務,打算完成一個完整的獨立個人作品。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當時已經完成了10分鐘的最終合成效果動畫,非常有希望最終成片。但是最終由於和製作單位的理念溝通等問題,最終項目還是夭折了,這件事對我有一定的打擊。

此時正值2007年中,我研究生畢業的時期。當時實拍電影因《臥虎藏龍》《英雄》等商業大製作的興起而展現出許多活力,而我在上學階段又有一些在實拍劇組的工作經歷,就選擇畢業後投身到實拍電影的美術設計工作中,並打算將一些本生髮於動畫工業發展(關於概念設計和故事板)的製作理念和思考,逐步應用到國內實拍電影的工作中,一點點探索。

我於2007年中加入到傳媒大學戲劇影視美術系這個大家庭,成為一名大學老師,在教學中結合我在行業的實踐經驗,儘量希望做到實踐和教學相結合,保持實踐和學術兩方面的觀察和探索,為我國電影工業在視覺開發創作環節的發展做一點點個人的努力。

Q|可以簡單介紹一下您在戲劇影視學院教授的《數碼繪畫》及《影視概念設計》這兩門課程嗎?

▶我來到學校之後,根據個人能力等多方面考慮,先開設了《數碼繪畫》這門課程,這門課在當時來講在全國的院校中還是比較新興的課程。

對於影視美術專業來說,大多院校仍比較偏重傳統電影美術專業的傳統課程設置,注重施工圖製作、置景和美術製作等方面的培養。這也是因為在電影行業的一線創作中,電影美術設計傳統注重的方面還主要是比較傳統的手段。

且從宏觀角度看,國內的電影項目在當時基本上沿襲了電影廠多年的製片流程——以導演為核心完成劇本之後,再組建美術、攝影、錄像的主創開展創作。

而我在求學階段看過一些CG內容的雜誌,發現數字創作圖像在國外的影視行業應用較多,不論是概念設計還是後期製作。出於對這些內容的興趣,學校又沒有相關課程,所以就想在自己的教學中首先把數字造型手段的內容教授放到課堂裡。恰巧2007年時,國內一些一線項目也開始普遍引入數字繪畫進入到電影實際製作的應用當中,就以此為契機開啟了這門課。

我記得《影視概念設計》是在大概09到10年開設的,那個時候我有了一些在《數碼繪畫》課上的教學實踐經驗,感覺時機基本已成熟。當時的系主任張歌東老師也大力支持,於是以《數碼繪畫》作為先修課程,把《影視概念設計》也納入到系裡的課程體系中。後來又將這門課分成一和二兩個部分放在不同學期。《數碼繪畫》更側重技能實訓,而《影視概念設計》更多講授設計思路和理念。

Q| 您任教時,會注重學生的實踐培養麼?

▶算比較注重。我平時也會參與到一線電影項目的創作中,深知電影美術創作離不開實踐經驗。所以一般我的課程中,基於學生作業的交流和講評會佔據較大比重。我認為及時反饋能讓他們更快地成長和獲益。

Q| 學生的創作和天馬行空的想象會讓您驚喜,進而激發您在工作裡的靈感麼?

▶會有的,畢竟教學相長嘛,這也是我為什麼喜歡上課的原因。現在的學生眼界越來越開闊,比我們上學時信息通達得多。學生能在第一時間獲取甚至掌握前沿的訊息和技術,我在和他們交流的過程中也能獲曉很多新鮮的東西,應用在項目創作中,有時候這些經驗又變成課堂內容反哺給學生們。

Q| 您在教學中有什麼印象最深刻的事嗎?

▶印象深刻的其實很多啦,跟學生交流互動的各種場景,課堂、研討和寫生等等。我現在立馬能想到的是在《影視概念設計》課上,由於作業是自選題目分組創作,選題可以是基於小說或者劇本,這些年的教學中屢次出現學生當初選擇的小說或者劇本,後來真的要改編為電影,從而又找到我參與創作這種事情,比如《流浪地球》《三生三世》等。

現在想想也並不意外,畢竟適合改成電影的小說是有條件限定的,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我們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眼光還是很獨到的,也比較瞭解電影的創作規律。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學生作業:《流浪地球》場景及人物概念圖(供圖:李瀟)

Q| 您對中傳學子有什麼期待和寄語麼?

▶因為對本校學生的瞭解,我在項目工作中常常帶我校畢業生參與到實際項目創作中,我校學生有較全面的影視知識,以及良好的專業技能,經過磨練和努力很多情況下能夠勝任影視行業的一線創作。

但是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社會各行各業發展都比較迅猛,變化也很多維,在北京這樣一個影視文化中心,機會多多的同時誘惑也很多。希望學生們在求學階段,能夠集中精力在本專業,打好基礎,準確地結合自身特點尋找行業的切入點,再開展自己的事業。

不要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時間不會說謊,我也相信一萬小時定律,藝術創作行業最終還是要靠自身實力說話,藝術創作的高水平也是建立在紮實的專業學習基礎上的。希望與同學們共勉。

另外特別和本專業學生說一句,現在其他院校和專業,也有很多優秀的專業紮實的學生進入到電影美術創作的工作領域中,我們美術專業學生要有緊迫感和競爭意識,這個行業確實是要靠專業能力和實幹才能有所建樹的,大家加油啦!

聽張老師講了這麼多關於影視行業和專業學習的種種,你是否收穫了一些啟迪能夠應用到自身的境遇當中呢?

或許每一個傳媒行業的你,都像張勃老師一樣,被夢想和造夢的過程感召著,想要投入其中成為夢想本身的一部分。

或許這也是每一種藝術所共有的魅力,它使得人們充滿力量去追尋那些我們篤信的意義。又或許選擇的道路是逼仄的山路,曲折陡峭而充滿冒險。

但只有勇敢走上那條路的人,才會將目光瞄準在山頂的巍峨上,義無反顧的前行。

最後

傳傳也想參加#流浪地球造句大賽#

道路千萬條

夢想第一條

過程雖難熬

目標不飄渺

祝你新年裡追夢快樂!

❤️也祝藝考生們能取得理想成績❤️


中傳教師揭秘《流浪地球》拍攝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