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遍巴菲特54年的股东信,我扒出了股神赚钱的秘密

翻遍巴菲特54年的股东信,我扒出了股神赚钱的秘密

一说到巴菲特的赚钱绝招,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是“价值投资”、“长期持有”,众多散户对巴菲特的理解也就止步于此。而其实在金融圈内,巴菲特的“无限补仓”技能才是公认的神操作,金融圈没有告诉圈外人的“秘密”还有很多,而这些均可从巴菲特的致股东信中管窥一二。

巴菲特最新的股东信日前已经发布,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第四季度竟然出现了高达253.9亿美元的净亏损额,多亏前三季度利润丰厚,全年算起来勉强实现利润40亿美元。

可2018年四季度的失误难掩巴菲特多年的股神光环,他的“价值投资”和“无限补仓”策略依然被广大投资者奉为圭臬。巴菲特有何过人之处?万倍的投资收益是如何实现的?

笔者翻遍了54年的全英文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还通读了唯一有巴菲特本人授权的“官方”传记——《滚雪球》,扒出了股神一直被忽略的赚钱秘密,也就是股神能够实现接近“无限补仓”的神操作的秘密。

在正式展开正文之前,我们先将结论前置:

1. 笔者最崇拜的巴菲特技能,就是极强的补仓能力。“无限补仓”是金融圈夸张的说法,实际上没有任何人有“无限补仓”的能力,因而文中的“无限补仓”都是加了双引号的。

2. 持续补仓策略能盈利的前提是没有长期的熊市,如果牛短熊长,再雄厚的资金也难免会被拖垮。而巴菲特的投资生涯正好与美国经济腾飞的周期重合,即使美国遭遇经济危机,恢复得也比较迅速,并未出现长期的熊市。(巴菲特老爷子的选股技能也是“无限补仓”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股神的选股哲学十分深刻,分析出来怕是又需要一篇万字长文,篇幅所限,不做展开。)

3. 伯克希尔其实是一家保险投资公司,保险业务强大的吸金能力为其提供了巨额的可投资资金,巴菲特称其为“浮存金”,2018年伯克希尔“浮存金”的总额超过了千亿美元。

4. 保险业务的“浮存金”有极大的优势。首先是使用成本低,若保险业务经营得当,甚至还能达到“负利率”的效果。二是

现金流稳定,即使巴菲特投资失误,只要保险业务稳健发展,依然会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供巴菲特投资。而对于基金经理,如果投资失误,下次再募资就很难了。

5. 世界上那么多保险公司,巴菲特有什么过人之处,补仓能力比别人都强?首先是严格的风控,保证了保险业务不出大风险,承保损失低于同行。其次,保险业务的效率也很高,运用直销、网销等手段节约了成本,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保险产品。第三,主攻险种是财险,不必担心像寿险一样在经济形势较差时出现大批量中途退保现象(寿险退保时,保险公司需按照现金价值退费),同时财险保单期限短,价格调整也更灵活,不会出现寿险那样的一次定价失误,几十年兑付艰难的状况。

6. 巴菲特从来就没有被真正弄明白过,笔者大量的资料分析也只是探索了皮毛。由于国内保险投资政策对于险资投资股票比例的限制,巴菲特的成功模式难以在中国被完全复制,但哪怕仅仅把股神的一点优点学精学透,也会对投资大有裨益。

注:

1)不阅读英文部分不会影响文章阅读。

2)部分媒体将巴菲特2019年3月发布的股东信称为2019年股东信,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在伯克希尔官网上,这封股东信的命名是2018年,因为股东信内容其实是对2018年的总结,只不过在2019年发布。因而在本文中,2005年股东信指的就是2006年发布的阐述2005年经营情况的股东信。

翻遍巴菲特54年的股东信,我扒出了股神赚钱的秘密

“无限补仓”是什么

不炒股的朋友们可能对“补仓”这个词很陌生,补仓,就是在股价下跌被套的时候,为了摊低成本,在此时的低点买入。如果还不理解,可以参考基金定投。

假设基金净值是1元的时候买进了,不过很不幸过一段时间之后基金净值跌到了0.5元,基金经理需要拼命把净值做回1以上你才能回本。你就觉得很悲伤,索性再买一点,如果买入同样份额,那么你的总成本从之前的1元降低到了0.75元。这样只要基金经理努力加把劲,争取把基金净值做到0.75以上你就能回本了。

简单来讲,补仓的作用就是摊薄成本。

可是对于我们普通人,补仓能力总是会受到资金量限制。一个可投资资产200万的投资者,买入100万之后,看到下跌再买入100万,如果看到股票还继续下跌,便只能看着惨兮兮的股票净值束手无策。

分析到这里我们就理解了,“无限补仓”的最大限制因素就是资金量(其他还有监管、单个股票投资比例限制等暂时先不考虑)。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无限补仓”是不存在的,再有钱的人也有资金用完的时候。而十分具有幽默感和想象力的金融圈约定俗成地将巴菲特的补仓技能称为“无限补仓”,这只是一种夸张的修辞,即使资金实力可媲美巴菲特,也无法真正做到严格意义上的“无限补仓”。

但伯克希尔的补仓能力,已经是很多金融机构都难以望其项背的了。看到这里,许多人会有疑问,那些动不动募资上十亿的著名对冲基金为啥补仓技能难以和巴菲特匹敌呢?这里先留个悬念,具体原因会在下面章节详细阐述。

时势造英雄——巴菲特生平

▎投资生涯和美国经济腾飞的周期重合

年轻时候的巴菲特是真帅啊,天仓饱满、眼神坚定、鼻孔内锁、井灶不露,颇有大富大贵之相。巴菲特属马,属马者多独立奔放、头脑灵活、财运较旺,王健林、索罗斯、罗杰斯均为马年生人。

翻遍巴菲特54年的股东信,我扒出了股神赚钱的秘密

沃伦·巴菲特的爸爸霍华德·巴菲特1927年在联合州立银行做股票经纪人的工作(家庭的耳濡目染也很重要)。众所周知,1929年的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开启了三年的大萧条。在美国,类似2008年破坏程度的金融危机都被媒体们称为Recession,而1929年的大萧条却被冠以“The Great Depression”的名号,足见当时美国经济是多么艰难。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1941年,他买入人生第一只股票,巴菲特就这样完美地避开了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虽然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也经历过金融危机,但体量、程度和破坏性都无法与他出生前的“大萧条”比拟。

回顾那段时间的历史,二战让整个欧洲几乎成了一片废墟,日本沦为战败国,亚洲大陆也风雨飘摇,而由于远离主战区,美国并没有像英法那样受到重创。通过销售大量的战争物资,美国大发战争财,还从当时的德国等国家引进了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关贸总协定》于三年后签订,美国一跃成为世界金融体系的主宰者。金融主导者地位加上对科技的重视,美国经历了飞速发展的几十年,即使是苏联冷战和时而发生的金融危机也无法阻挡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冲劲。

而巴菲特的投资生涯,恰好与美国这段高速发展的经济周期重合。

同时,美国股市也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通常认为,1817年“纽约证券交易和管理处”的正式成立,是美国股票市场正式形成的标志。),股市的监管政策、投资者理念已十分完善,形成了“熊短牛长”的走势。

▎超级补仓能赚钱的前提是没有长期的熊市,不然再多钱也得被拖垮

前面讲“无限补仓”的时候,笔者留了一个小点没有讲。大家这么想一想,每次下跌都补仓,虽然将成本降到了极低,但若市场趋势是一直下跌,缺乏可观幅度的反弹,那最终依然是无法盈利。如果熊市动不动来个四五年,那么恐怕是再大的资金量都会被拖垮。

而巴菲特的超级补仓策略能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在于,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即使是受到经济危机打击,美国股市也能较快恢复,没有经历长期的熊市。

反观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经济的腾飞过程还在进行中,资本市场发展并不成熟,类似美股的数十年“慢牛”行情仍未出现。(但笔者认为,CDR、科创板、注册制等等政策动向都是在为酝酿“慢牛”行情做准备,如果读者想了解其中内在逻辑,可在文章下留言,听听你们的呼声!笔者再考虑要不要出一期文章专门分析。)

虽然中国目前并没有造就巴菲特的“时势”,但中国未来数十年的发展必定会创造诞生下一个巴菲特的土壤,我们大可静观超越“巴菲特”的中国股神出现。

赶上宏观大势是一方面,但巴菲特老爷子毒辣的选股眼光也令人惊叹。他总能发现被忽视的低估值的个股,以自己超级补仓的坚守来等待其价值回归。很多投资者一买股票被套就想着学习巴菲特长期持有,但是却忘了“补仓+持有”的策略的基本的前提是选到一支好股票。若是选到一支垃圾股,怕是守个几十年也等不到股价反弹。

而巴菲特老爷子的选股体系过于复杂深刻,他对许多行业的见解都十分独到,要是探讨起来怕是又要写个万字长文,篇幅所限,不做展开。

翻遍巴菲特54年的股东信,我扒出了股神赚钱的秘密

巨额资金从哪儿来

▎伯克希尔公司的业务性质很特殊

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纠正金融外行人士的一个大误区。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到底是个啥公司?大家以前可能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心里第一反应可能是对冲基金?投资银行?想象力天马行空的伙伴怕是还能想出信托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答案。

这个问题,巴菲特在1987年的股东信中就给出了答案:“我们热爱保险业务,保险业务必将一直是我们最重要的业务。”

Despite these problems, we like the business and it will almost certainly remain our largest operation.

——1987年股东信原文

注:文中the business在股东信中指保险业务,篇幅所限没有列出全部原文。

一股30万美金的伯克希尔公司,其实是一家保险投资公司。

伯克希尔集团业务广泛,还经营实业,战略内核是投资,与我们认为的通常意义上的类似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一类的战略内核是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太一样。由于伯克希尔最基础的业务为保险业,保险业保证了其核心的投资业务的顺利进行,因而业内通常认为其为多元化保险投资公司。

现在伯克希尔财报中主要业务是保险和投资,此外还有铁路等少部分实业投资,投资业务不仅包括股票投资,还有股权投资,因而巴菲特和那些高抛低吸炒概念的股神不同,巴菲特不仅是投资天才,还是经营天才,股权投资时他就经常会依靠董事会席位来对被投资公司的经营和业务进行改进。

翻遍巴菲特54年的股东信,我扒出了股神赚钱的秘密

▎伯克希尔的保险业务吸金规模超千亿美金

保险业务的吸金能力有多强,巴菲特地想出了“浮存金(float)”这词来为大家生动解释。

个人认为巴菲特在2014年股东信中对浮存金的解释最为通俗易懂。巴菲特称,保险公司都是先收到保费,很长时间之后才赔款,这个时间差就提供了巨额的沉淀资金,我们称其为“浮存金(float)”。虽然保费最终会以赔款的形式还给投保人,但通过保费沉淀期的高效投资,依然能获得极为可观的收益。

P/C insurers receive premiums upfront and pay claims later. This collect-now, pay-later model leaves P/C companies holding large sums-money we call "float"-that will eventually go to others.

——2014年股东信

注:P/C,Property and Casualty,财产事故保险。

对于对冲基金等基金公司,其募资周期一般较长,而保险公司的保费则是年年都需要缴纳,这就为巴菲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巴菲特到底通过浮存金吸纳了多少可投资资金,从多封股东信中,笔者整理出了伯克希尔公司的浮存金金额变化表,数据如下。

翻遍巴菲特54年的股东信,我扒出了股神赚钱的秘密

随着伯克希尔不断收购保险公司,同时其收购的保险公司业务也不断扩张,2018年的浮存金总额,是1970年的3147倍,年复合增速约为18.27%。2018年伯克希尔拥有的浮存金(即可用于投资的资金)金额高达1227.32亿美金。

这巨额的浮存金,无疑为巴菲特的超级补仓技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浮存金到底有多强?

我们都见识到了保险浮存金的规模有多大,但是还没有深刻地意识到浮存金的优点,毕竟业绩极佳的对冲基金募资达到该规模也不是不可能的,但即使在规模相同的条件下,浮存金的许多优势也是基金募资无法比拟的。笔者将保险浮存金的优势总结为两点,即低成本、稳定。

▎低成本——甚至能达到负利率

Typically, the premiums that an insurer takes in do not cover the losses and expenses it must pay. That leaves it running an "underwriting loss"-and that loss is the cost of float.

——1995年股东信

巴菲特在1995年的股东信中指出,“浮存金”的使用成本(可以简易理解为借款利息)就是保险业务的承保损失(或收益),可大致理解为保费收入减去理赔损失和经营成本(办公楼租金、员工薪水等)。对于经营良好、风控完善的保险公司,这部分承保损失甚至会转变成收益。就相当于,你募来的可投资资金的利率是负的。

Moreover, our P/C companies have an excellent underwriting record. Berkshire has now operated at an underwriting profit for 15 of the past 16 years.

——2018年股东信

大意就是,从2002年至今,16年中只有2017年发生了承保损失,这就意味着其余的15年,伯克希尔都在享受着“负利率”的投资资金。

伯克希尔旗下保险公司从事的保险业务主要为财产保险,若发生大规模的自然灾害事件,当年难免会出现承保损失,例如2017年的大飓风便使股神损失惨重,承保损失高达30亿美金,绝对金额虽然很高,但除以当年的浮存金总额1145亿美金,数值仅为2.62%,股神的投资能力使其运用浮存金的投资收益足以弥补这些成本。

We currently estimate Berkshire's losses from the three hurricanes to be $3 billion.

——2017年股东信

这相当于巨型飓风仅增加了股神的资金使用成本不到3%,只要投资得当,这部分损失是可以被弥补的。同时还要考虑到2017年是美国史上自然灾害损失最大的一年,如此强大的灾害可谓是数十年一遇,比金融危机的频率还低。金融危机老巴都撑过来了,还怕这点飓风嘛?

翻遍巴菲特54年的股东信,我扒出了股神赚钱的秘密

▎稳定——再咋投资失误,浮存金都会稳定流入

Since our float has cost us virtually nothing over the years, it has in effect served as equity.

——1995年股东信

厉害的基金动不动也可以募资到很高的规模,但募来的资金其实是很不稳定的。首先,基金投资人对于已购买的基金份额是有赎回权的,封闭性基金有限制卖出的期限,但基本没有封闭数十年的情况,想要做到像巴菲特那样保持十几年的稳定资金规模是很难的。

有的读者会有疑问了,投资者赎回怕什么,再募资呗。这就到基金募资不稳定性的第二点了,基金的募资规模受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和身体状况的影响很大。一个基金经理要是动不动投资失误,你敢不敢继续投他的基金?恐怕是宁愿钱放在银行吃灰也不会去买他的基金吧。

巴菲特就不会有这种担心,1999年IT股大涨的时候,他坚持“不懂不买”的原则,死活不碰科技股,导致他的投资能力一度受到怀疑,他要是个基金经理,恐怕早就募资困难了。

巴菲特发现他自己站在一类不受欢迎的股票的下沉平台上,看着“T&T”(信息技术和电讯行业)类股票上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金融评论嘲笑巴菲特已经是旧日黄花,是完成时。

在新千年即将来临之日,巴菲特成为《巴伦》周刊的封面人物,大标题是《沃伦,你怎么了?》的封面文章写道,巴菲特狠狠地摔了一个跟头。

——《滚雪球》

现在回过头以上帝视角去看当时的一切总会觉得都很简单。但是要是真的在当时的市场环境,如果巴菲特是个基金经理,想必大多数人是不敢投这不碰科技股的“蠢货”管理的基金的,已经投资的投资者怕是也会觉得巴菲特太有病了,赶紧逃命一般地抓紧时间赎回。

可是,巴菲特的公司是个主营财险的保险公司,财险的投保人还真没有一不高兴能赎回已经交出去了的保费的权利。哪怕在金融紧张时期,财险公司也不会遭遇大规模“挤兑”。

更厉害的是,保险公司收保费的规模和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关系并不大。

即使巴菲特买苹果公司巨亏,即使现在很多人怀疑巴菲特已经老糊涂了,只要保险业务那边提供的产品有吸引力,投保人该买GEICO(伯克希尔旗下最大的保险公司)的产品还是会照样买。巴菲特投资失误并不影响保险的展业,即使投资业绩不行但依然还是能获得稳定的资金注入。而如果伯克希尔是基金公司的话,怕是早就募不到资金去补仓了。

其实回顾巴菲特投资生涯,就会发现他的投资失误很多(纺织公司、美联航等,这几天他还承认了卡夫买贵了),要是基金经理,恐怕早就不能翻身了。因为基金经理出现大失误之后就很难募资,没有巴菲特那样的浮存金现金流输入就很难去为以前的亏损股票补仓。而巴菲特不怕,再怎么投资失误都有资金,所以就慢慢补仓,慢慢抗,等着所投资的公司价值回归。

翻遍巴菲特54年的股东信,我扒出了股神赚钱的秘密

保险公司不少,为啥只有巴菲特能超级补仓

▎战略明确,风控严格

巴菲特不是做保险公司起家的。之前笔者跟大家说伯克希尔其实是个保险公司,大家是不是就够震惊了,再跟大家分享个更魔性的知识点:伯克希尔其实最开始是一家纺织公司。一开始的伯克希尔与巴菲特并没有任何关系。

1956年,巴菲特从外地求学工作回到出生地奥马哈,开始代客理财。1962年巴菲特开始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纺织公司。

在接触保险业后,巴菲特发现了保险业极强的吸金能力。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巴菲特一共购买了3家保险公司,并另外组建了5家保险公司,伯克希尔主营保险的版图才成型。伯克希尔经营保险业的初衷和内核其实是投资,这就决定了其经营理念和模式与其他保险公司有很大不同。

翻遍巴菲特54年的股东信,我扒出了股神赚钱的秘密

别的保险公司通过规模扩张来冲业绩,签了许多理赔风险较高的保单,造成了许多风险。

正因为不是保险出身,还有巴菲特和芒格两个投资大师坐阵,伯克希尔的投资基因远远强于其他保险公司。其保险公司的战略目标就是,低成本地提供稳定的现金流,盈利方式是靠投资盈利,而不是冲保险规模。

虽然保险公司能为投资业务输送的资金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巴菲特和芒格不愧为投资大师,十分理智。他们认为如果过度追求保险业务规模,则提高了签下高理赔风险保单的可能性。这样若有较大自然灾害事件,便会对其保险业务产生极大的冲击,不利于稳定的现金流供给。

巴菲特在2015年的股东信中总结了伯克希尔保险业务运营的四点原则:一是了解所有风险敞口,二是合理估计风险敞口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三是合理设置可覆盖成本和费用的保费价格,四是在保单难以获得合理的保费时,有放弃的勇气。

巴菲特认为,许多保险公司都能通过前三个考验,却在第四个考验上栽了跟头。

At bottom, a sound insurance operation needs to adhere to four disciplines.

......

And be willing to walk away if the appropriate premium can't be obtained.

——2015年股东信

在2010年、2011年、2017及2018年的股东信中,巴菲特均提到了我们的浮存金不太可能会增长太多(It's unlikely that our float will grow much),可见其为风控愿意牺牲规模的决心是多么强烈。

The nature of our insurance contracts is such that we can never be subject to immediate or nearterm demands for sums that are of significance to our cash resources.

——2018年股东信

上面那段话大概意思是,我们不会将看待保险合同的视角局限于短期的浮存金需求,这是维持我们无与伦比的财务实力的关键。

That record(过去的16年仅有一年是承保损失的这个极强记录) is no accident: Disciplined risk evaluation is the daily focus of our insurance managers.

——2018年股东信

巴菲特将过去的16年仅有一年是承保损失的这个极强记录,归结为规范严格的风险评估体系(Disciplined risk evaluation)。正是这种严格的风控意识,保证了伯克希尔浮存金的稳定性,为巴菲特的超级补仓技巧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翻遍巴菲特54年的股东信,我扒出了股神赚钱的秘密

▎业务能力超越大多数保险公司

以伯克希尔旗下最大的保险公司GEICO为例,巴菲特经常在股东信中夸奖GEICO的高管的管理能力。

Credit GEICO–and its brilliant CEO, Tony Nicely–for our stellar insurance results in a disasterridden year. One statistic stands out: In just two years, GEICO improved its productivity by 32%.

——2005年股东信

巴菲特夸GEICO的CEO-Tony Nicely在两年内就提高生产力32%。

When Tony became CEO in 1993, GEICO had 2.0% of the auto insurance market, a level at which the company had long been stuck. Now we have a 7.7% share, up from 7.2% in 2007.

——2008年股东信

巴菲特夸Tony在14年内将GEICO在汽车险的市占率从2%提高到了7%。

现在GEICO已成为美国最著名的财产保险公司之一,在全球的保单数量超过1300万份,为2200万机动车保驾护航。提供全年不间断索赔服务的第一批保险公司中,就有GEICO。巴菲特在2008年的股东信中这么讲GEICO的成功秘诀。

GEICO grows because it saves money for motorists. No one likes to buy auto insurance. But virtually everyone likes to drive.

——2008年股东信

巴菲特认为,大家都喜欢开车(车险市场规模是很大的),但是没人享受买保险这件事情。GEICO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提供了一流的服务和较低的价格。

Drivers look for the lowest-cost insurance consistent with first-class service.

——2008年股东信

笔者知道大家都认为这句话听起来就像一句废话,说了和没说一样,但是落到业务实践中,就是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听起来很虚,真正难度就在于每个细节上的死抠,而GEICO的CEO,恰好是这方面的天才。

首先Tony(GEICO的CEO)为GEICO制定的服务宗旨就是帮助客户节省更多投保成本。Tony为公司构建了强大的直销渠道,省去了传统保险需要借助第三方销售代理的高昂成本。同时还积极拥抱互联网,2010年,GEICO成为全球首家支持移动电话投保的保险公司,采用电话和互联网作为辅助直销的工具。

而秉承低价理念的GEICO没有落入价格战的泥潭的原因就在于,他降价靠的是效率提升,而非野蛮降价,因而GEICO的车险理赔服务口碑甚佳,获得了超过97%的客户满意度。为什么别的保险公司没有巴菲特超级补仓的实力?因为他们自身的基础业务——保险,就没有做好。

翻遍巴菲特54年的股东信,我扒出了股神赚钱的秘密

▎主攻险种选得好

伯克希尔的保险业务主攻财险,2004年股东信中,巴菲特称从1967年购买了NICO后,财险就一直是伯克希尔的核心业务。(实际上,时至今日,这依然是伯克希尔最核心的业务,只不过没有在最新的股东信中明确提及,因而选取2004年的股东信原文。)

Since Berkshire purchased National Indemnity ("NICO") in 1967, property-casualty insurance has been our core business and the propellant of our growth.

——2004年股东信

首先,不同于人寿保险和银行存款,财险业务的浮存金不能被取回去。银行存款可以取出来大家都是懂的。人寿保险中途退保的时候,保险公司都会按照现金价值来退费。但是财险更多具有消费的性质,今年保费缴纳后今年就消耗掉了,以后不能要求将保费退回来,要从保险公司拿钱就只能通过发生事故理赔的方式。

因而哪怕在金融紧张时期,财险公司也不会遭遇大规模“挤兑”,浮存金比较稳定的优点在财险这个品种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Unlike bank deposits or life insurance policies containing surrender options, P/C float can't be withdrawn. This means that P/C companies can't experience massive "runs" in times of widespread financial stress.

——2017年股东信

同时,相对于寿险产品,财险产品保单的年限更短,价格调整更加灵活迅速。寿险产品一签保单动辄几十年,签订后保险公司承诺的“预定利率”在这几十年中就不会改变。(预定利率可以简单地理解成投保者投购买保单的收益率,也就是保险公司使用投保者资金的成本,还是不懂的请戳这篇文章:

《叫停4.025%预定利率产品?都是“利损差”惹的祸》

倘若在未来利率下降、金融产品收益下降,保险公司之前签订的高“预定利率”保单的偿付压力就会很大。而财险由于保单期限一般比较短,重签时可根据当时的利率和金融产品收益水平修改保单的保费价格,相对于寿险更加灵活,定价失误的风险更小。

结语:没人能彻底了解股神

国内最知名的巴菲特追随者非郭广昌莫属,郭广昌本人也多次说过,复星是巴菲特的中国门徒,在投资模式方面也拥有很大的相似性。但由于国内政策监管对保险业投资股票的比例有严格的限制,中国保险公司完全复制巴菲特的投资模式几乎是不可能的。

复制巴菲特的基本前提是,彻底了解巴菲特。而即使是看完了所有的股东信、看完了《滚雪球》传记,笔者也仅仅是略微搞明白了巴菲特超级补仓技能的逻辑,至于其选股技巧、心态调整、行业分析等等智慧,都难以全面了解。

但是难以复制并不代表股神的经验就没有学习的价值,多读读巴菲特的观点,哪怕只能学到股神的皮毛也是大有裨益。

翻遍巴菲特54年的股东信,我扒出了股神赚钱的秘密

其实巴菲特的股东信中还有许多值得深思的观点、案例以及有趣的故事:

例如1969年巴菲特就表达了自己想退休的愿望(当时39岁),但现在都还没退成功,2018年的最新股东信也没有公布自己的接班人。

例如1983年股东信中好好探讨了下GAAP会计制度,提出很多客观衡量公司价值的独特见解。

例如股神早在1988年的股东信中,就开始抱怨市场低估值的标的太少。

1990年的股东信中股神还讲了自己买入富国银行的理由。《滚雪球》一书中还提到了巴菲特投资白银的故事。

翻遍巴菲特54年的股东信,我扒出了股神赚钱的秘密

翻遍巴菲特54年的股东信,我扒出了股神赚钱的秘密

北京牛投邦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