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航母升降机加个顶,日本海军的奇思妙想

升降机是航空母舰的重要组成部分,飞机就靠它在飞行甲板和舰内机库之间转运。

现代航空母舰都采用舷侧升降机,结构一目了然,就是一个单独的大平台。这个几十吨到上百吨的平台升到最高的时候就成为飞行甲板的一部分,降到机库甲板的时候航母甲板就缺了一块。

给航母升降机加个顶,日本海军的奇思妙想

尼米茨号航空母舰升降机降下后

给航母升降机加个顶,日本海军的奇思妙想

辽宁号航空母舰升降机降下

然而那些早期的航母,比如二次世界大战的航母升降机都设在舰体中线附近。虽然知道它降下去以后是个大洞,但里面的结构看不着啊。

给航母升降机加个顶,日本海军的奇思妙想

企业号航空母舰,升降机在中线附近

可能有的人和从前的我一样,对这种中线的升降机井里面的结构觉得好奇。比如升降机下面是不是还吊着一层地板,这样升降机升到最高的时候,地板刚好把升降机井的洞口封住,机库里面能通过这层地板通行;等升降机降下来的时候,地板就沉到更深处去了。

等后来看书多了就逐渐了解到,航母中线的升降机也是一块单板。因为如果做成双层类似工地上简易井架那种结构,升降机井就必须向机库甲板下面再延伸一层,而那部分空间是完全无法利用的。不管在下面放人还是放东西,升降机一下来就都成饼子了,如果不放东西,那空间就白白浪费了。

给航母升降机加个顶,日本海军的奇思妙想

未完工航母伊吹号,升降机扔在甲板上

至于升降机升上去以后的大洞,航母上都有简易栏杆,围起来就是了,也不用担心会有人失足掉进大坑里。

给航母升降机加个顶,日本海军的奇思妙想

企业号航母用简易围栏围住升降机井

但这世上总有脑洞清奇的人,当年的日本海军就认为我的想法很有道理,大有试一下的必要。并且他们确实有条件这么做,因为他们建造中的赤城号和加贺号都有三层机库和三层飞行甲板,双层的升降机降到最下面的时候底板和最底层机库甲板相平,没有空间利用上的问题。并且上下层机库如果协调得当,就可以一次提升两架飞机了,明显较有效率。

给航母升降机加个顶,日本海军的奇思妙想

三层机库三层飞行甲板的赤城号

于是赤城号和加贺号的后部升降机就都做成了这种双层结构,相当于在一般的升降机上加了个天盖。当然天盖要作为飞行甲板的一部分承受飞机降落的冲击,可能结构还要比下层强些,因此也可以说是在普通升降机上吊了个地板。

这东西做出来以后一运行,就发现没有想象的那么好。首先即使天盖升到飞行甲板位置时地板把升降机井封住了,可那块空间仍然没法利用。比如你摆架飞机在那儿修理,突然升降机动了不就完蛋了吗。而一次运送两架飞机,也得等着一架移走再提升第二架,与其协调两层,还不如一块升降机来回跑两次呢。

另一个比较违和的地方是,升降机地板提升飞机到顶层飞行甲板的时候,天盖就升到半空中了。这虽然不影响什么,但我们看惯了航母是平板的人看着还真觉得很碍眼。

给航母升降机加个顶,日本海军的奇思妙想

1927年的赤城,后部井架就是升降机天盖

给航母升降机加个顶,日本海军的奇思妙想

加贺号航空母舰

到1935年赤城号改装成单个直通飞行甲板的时候,就把后部升降机改成正常的样式了。不过理由倒不是升出来一块难看,而是出于节约重量的考虑。想想也是,天盖和地板都需要强度,等于增重一倍。

给航母升降机加个顶,日本海军的奇思妙想

改装后的赤城号航空母舰

按现在的资料,加贺号在1934年改装的时候也将后部升降机换成了正常样式。但一张1941年12月偷袭珍珠港作战中从赤城号上拍摄的照片可以明显看出,加贺号后部仍是带顶盖的升降机。其后该舰仅在42年3月底因触礁擦伤入港修理了一个月,这个诡异的双层升降机搞不好一直到沉没都仍在加贺号上。

给航母升降机加个顶,日本海军的奇思妙想

准备放飞飞机的加贺,后方为瑞鹤

其后好像就再没哪种航空母舰采用双层升降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