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被同一塊石頭絆倒三次,真的找不出11個會踢球的嗎?

三粒丟球,三個後衛尷尬無奈的表情,國足驚人地被同一塊石頭接連絆倒三次。裡皮憤怒了,鄭智流淚了,國足再次被扒光,裡面是球迷們熟知的顏色,只是底褲早已不再羞羞。

國足被同一塊石頭絆倒三次,真的找不出11個會踢球的嗎?

從伊朗的角度看,國足疑似被一隻看不見的手,開啟了PES裡的簡單模式,搶斷後衛,趟過門將,肆意慶祝。從國足的角度看,對方疑似開啟了上帝視角,從盲區駕七彩祥雲而來,反射弧還未加載到100%,對方已打完收工。

國足被同一塊石頭絆倒三次,真的找不出11個會踢球的嗎?

這麼離奇的狀況,國足看似又回到了只有消遣和群嘲才值得擁有的時代。然而,如果回顧過往,裡皮兩年的國足生涯,看似又沒那麼糟糕。至少曾讓人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見到那麼一些激動人心的螢火之光。那麼,此次國足遭遇,是三個愚蠢錯誤的偶然嗎?還是技不如人,非此即彼的必然?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

國足被同一塊石頭絆倒三次,真的找不出11個會踢球的嗎?

心理建設有用嗎?

人最熟悉卻最難認清的恰是自己的內心。說好的勝不驕敗不餒,說好的心不浮氣不躁,說好的打出自己的精氣神,說好的堅持到最後一刻,往往到最後都變成蒼白的口號。從表面來看,好像是整個隊伍心理脆弱,尤其是合肥1:5慘案之後,那時每次國足比賽大家第一指望的已不再是勝利了,首先擔心的竟是今天不會“崩盤”吧。

國足被同一塊石頭絆倒三次,真的找不出11個會踢球的嗎?

而上場的球員們在這種重壓之下,越來越謹慎,每個人的最高目標變成了“自己不要犯錯誤”,變成群嘲的靶心,這樣球隊的成績越來越沒有指望,進入惡性循環。裡皮上馬後,有很大一部分的工作是給這些“脆弱敏感的心靈”,做好心理按摩。銀狐作為頂尖教頭,當然心法頗多,事實上結果也成效顯著,一度看似已斬斷見誰都哆嗦的窮根,從碰誰都歇菜到碰到某些球隊開始有讓對方歇菜的底氣。

然而心理建設只能救一時之急,打伊朗表明心理強大和阿Q精神其實只有一線之隔。真正能讓人強大的力量必然源自於自身的硬實力。

國足被同一塊石頭絆倒三次,真的找不出11個會踢球的嗎?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一個國家隊的綜合實力往往取決於隊中在五大聯賽效力球員的數量質量。如果按此邏輯,中國隊輸給伊朗隊很正常。從場上表現來看,確實也明顯技不如人。然而,照此邏輯繼續演繹,因為技不如人無法入選五大聯賽,而無五大聯賽球員,又導致了進一步的技不如人,這樣又似乎進入了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死循環。

其實,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並不重要,這種情況下,養雞和孵蛋其實都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提高聯賽水平,優化青訓體系,長期來看都是提高硬實力的方式。怕的是,今天張三喂喂雞,明天李四孵孵蛋,後天換王五了,最後的結局,往往就是雞飛蛋打。這才是要命的死循環。

國足被同一塊石頭絆倒三次,真的找不出11個會踢球的嗎?

14億人真的找不出11個會踢球的嗎?

這讓我想起了宋徽宗。宋朝當時人口也有1億多人,那時候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老趙憑啥可以發掘出一個叫高俅的足球大師?完全是流星擊中的概率和運氣起作用?不可忽視的一個場景是,那時候蹴鞠運動極其風靡。這項運動, 不但成年人喜歡,孩子們也是趨之若鶩。宋代“童子蹴鞠”題材的文物在博物館中司空見慣。

國足被同一塊石頭絆倒三次,真的找不出11個會踢球的嗎?

如果一旦需要去“找”,已經基本註定輸了。如果一項事物足夠風靡,人才會自然湧現。就像王者榮耀,吃雞之類,如果舉辦”亞洲盃“、”世界盃“,冠軍的寶座想必不會旁落。想想孩子們平常都在做什麼吧?孩子們和家長們都在為什麼而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