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中,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是在什么时候?这造成了什么历史后果?

shmilychina


皇权与专制是两个概念。

皇权是皇帝或皇家的权力,也就是一姓一家之权力,这种权力是可以有制约的,但也是可以上升到无制约的任性状态,那差不多就是专制皇权,或是叫君主专制。

比如中国从秦开始有皇帝,皇权真不是什么时候都很强势。它的伸张受限于各种权力和权利集团的此消彼长中,像太后、皇后、皇姑、外戚、文官、宦官等集团,都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甚至是架空和取代皇权。一个运作正常的皇权往往是在上述不同势力的夹缝中跳舞。



很多人说清朝是君主专制的顶峰,这个从某种意义上是对的,因为皇权到了清朝基本上彻底绕开了中央和地方文官集团的掣肘,通过军机处等机构,实现了皇令即政令的目标。

但问题是,皇权依旧不是稳定的。清朝皇帝依旧需要处理与各种权力集团之间的关系,诸如皇亲、勋贵、少数民族贵族势力以及上层满汉文官集团等。而且皇权绝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中央控制力的削弱,皇权本身一般也会随之削弱。所以才出现了晚清时期地方汉族官僚势力的上升,以及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后党集团对皇权的褫夺。

而专制则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它不一定指的就是像皇家那样一姓一家的世袭型专制,任何人、任何政党和组织都有可能实现专制。当然这种专制也有可能是世袭的,但一般而言也是在履行了一定法律程序后才实现的。



对于君主专制的历史后果,我们往往是站在历史的某个后果之后去回望历史走向,但某种意义上历史未必是线性的、理性的、单维度的,它是多个维度的。如果单纯从逻辑上、理性上去推导的话,君主专制真未必会造成清中期以后的闭关锁国、经济落后和军备废驰。欧洲各国如法国、英国、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等国也经历过君主专制,法国路易十四还公开说过“朕即国家”的话,这和中国皇帝还有什么区别呢?

但最后的历史后果又是怎样的呢?

所以说,你要问我中国的君主专制造成了什么历史后果的话,我完全可以把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拿来跟你说。但问题是,这个东西一定能解释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吗?高中历史也学世界史,但在解释工业革命和民主化为何会率先出现在欧洲的这个问题上总归太苍白。



至少马克思•韦伯从新教伦理角度去解释资本主义为何会率先出现在欧洲的解释维度就不会为大多数学术圈以外的人所了解,就更不要说高中生了。

至于专制与民主,我是这样理解的。专制不一定会带来贫穷和落后,也别刻意上升到什么人权的高度。但确定无疑的是,民主绝不是最好的,但它一定不是最坏的。

这就跟相亲差不多,大家都更愿意遇到最好的那个,但现实是,最不坏的其实就不错,值得被所有人心甘情愿地选择。


达摩说


说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说皇权和专制即是同一种羽毛的鸟但又不是同一种鸟。皇权是家族独裁专制是集团和组织独裁。

要说顶盛其清朝应该是家族独裁的的顶盛其,要说集团和组织专制的顶盛其这个不好说,因为现在还没有成为历史,而正在现实中的顶盛其呀。

至于给历史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在独裁专制的国家有许多的历史是不真实的,因为每个独裁专制得权后,就要对历史进行修改,符合自己统治。所以说在专制独裁国家的历史是为权力和统治者服务的,没有真实性可言的。

一个专制独裁的社会不但当时会使人民的思想愚昧落后而且还会贻误后人对历史的评价和借鉴,历史的车轮总是向前的,民主社会的潮流滚滚来,谁阻挡历史的车轮注定要被这车轮压得粉身碎骨。


不言中26


对专制皇权的限制,从古到今都是存在的。但是到了明清时期,这种限制越来越弱,趋近于无了。正是因为这个时期的专制皇权到达了顶峰,所以所有的臣下都成了奴才,再也没有能够和皇帝平等对话的权利。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谔谔”。作为读书人的士阶层的存在,对皇权是有极大限制的,在孟子那儿就深刻阐述过这个道理。孟子就有不召之臣的说法,还有民贵君轻的表述,这些说法都深刻地反映了先秦时候的王权并没有那般强大,士人们可以择良木而栖,可以朝秦暮楚,士阶层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权利。

这样的现象在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就被打破了,到了汉朝的时候皇权更是得到了强化。这种皇权的强大只是相对而言的,比起明清之后皇权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明朝的内阁制度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直接强化了皇权,让所有办事大臣包括宰相在内,都成了唯唯诺诺的奴才,不敢同皇帝出现分歧,都成了秉承皇帝旨意办事的工具,所谓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就完全不见了。

这种历史情况是影响深远的,直接导致了后来的中国人习惯于服从权威,具有奴性思维,不敢质疑、不敢创新,让各个方面都走向了极度僵化的状态。当然,也最终导致了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的灭亡。


今夜二十岁907


应该是始于秦始皇时期,在满清乾隆朝发展到顶峰。帝制造成的后果是形成了异常强大的官僚资产阶级,而不是积贫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也就是说,马克思所说的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就是指官商勾结合法化的封建帝国,并不是指通过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帝国主义的传统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而是介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又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的另类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也就是说,帝制的异常强大摧毁的既不是适合传统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更不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


永恒的射手58206083


毫无疑问,中国历史上封建皇权最巅峰的时候是清朝。明朝前期皇权也很强,但是,中后期随着内阁的出现皇权有所松懈。皇权越强,若是明君,则国泰民安,若是昏君,则动荡不安。明朝初期,太祖,太宗,仁宗,宣宗,都是明君,则有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一片国泰民安。明后期皇权松懈,皇帝荒废政务,国家机器照样运转。清朝时期,封建皇权达到最盛,清初有康熙,雍正明君,则步入康乾盛世。但是,乾隆后期,皇帝日渐迷信天朝上国,对外界的工业革命丝毫未知,直接导致,大清后期一直挨打的命运。


随缘1305569


皇权,从来都是向专制与中央集权发展。欧洲同样如此,亦如法王路易十四,在压制巴黎高等法院后公开宣称,朕即国家。这与中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因为地理大发现,欧洲王权从此走上了另外的一条道路。

中国皇权同样如此发展。

秦汉时期,皇权虽然强大,但宰相的权力同样强,否则汉武帝不会杀那么多宰相。更是设置大将军的中朝制,实际分去宰相权力。

东汉时期干脆分宰相为三公,以区块方式分割宰相权力,司徒负责行政体系,司空负责司法监察,司马/太尉管理军政体系,大将军实际掌握军令体系,再加上膨胀的宦官势力,首相司徒几乎边缘化。

唐代则从行政流程上分割宰相的权力,中书省负责初审奏折、草诏。门下省复核。尚书省执行。唯一对皇帝命令有阻碍的是门下省,但皇帝会使用手诏方式绕过门下省。皇权已经开始进行扩张。

宋代承唐制,分宰相十多人,枢密院管军政、三司管财政、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复核、门下后省掌谏言,御史台管监察,尚书省管执行。所以虽然宋代皇权看似缩小,但宰相权力分得更小更薄,相对来说,皇权得到实质扩张。

明代废黜宰相,废黜中书省。形成皇帝直接管理六部九卿的皇帝+宰相模式。因为皇帝干不完庞大行政事务,内阁制应运而生。虽然内阁后期具备了部分相权,但内阁从机构功能来说依旧只是一个中书省,负责初审奏折,分类整理,贴黄(初拟处理意见)、草诏,呈递皇帝审批决策的职能。皇帝依旧掌六部九卿,而门下省荡然无存。六科給事中只能对内阁命令进行封驳。

清代基本承明制。哪怕军机处也依旧只能是一个新设置的,与内阁分权的中书省。具体职能与明代内阁和唐代中书省毫无区别。但清代皇权达到极致,显著特色是雍正搞的秘密建储制度。此后,大臣对国本(太子)的建议与监督权都已完全失去。


四川達州


清朝政府的皇权专制水平是中国历史最高峰。因为满族人口与汉族人口数量差距剧大,“满族皇权集团”处外防范汉人造反,禁令律非常多。“清风不识字,何何乱翻书”的历史故事就证明了一切。

明朝时期,原本中国就拥有了世界上第一支火枪队。清政府为了皇权不倒,不敢发扬光大,禁止汉人发展火枪技术,故意用刀箭为主的冷兵器武装军队,留下来的那点微薄的热兵器技术一直停留在民朝时期。

当然,满族人是马背上的民族,论刀箭技术,与汉人相比略胜一筹。为了政权的私欲,满清政府让历史大潮倒流了。结果呢?清朝后期被八国联军打得满地找牙。



丐哥VS江湖


古代中央权力,存在着皇权与相权之争,皇帝个人才干有限,全国政务繁杂,必然需要分权给宰相之类的官员去处理。

这样又会削弱皇权,威胁皇位的稳固,所以到了明清两朝君主专制已经处于顶峰时期。

尤其是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最高峰。

军机大臣只能跪受雍正的旨意,不能自己做决定,一切决定事项都由皇帝亲为。

军机处的办公用房只是一间小偏房,没有华丽高大的房屋,身份也只是皇帝的奴仆。

设立军机处,可以方便皇帝一天24小时直接发布政令,可以绕开早朝群臣的讨论争执。

君主专制顶峰的到来,也带来了古代农业中国的最后一个盛世时期,但这个盛世只是夕阳余晖前的红日。

君主专制的强化,带来的是政治体制活力的丧尸,为后世的改革图强失败埋下了伏笔。


方声说


权力没有监督时,就会有。


哈尼族普洱


并不能说什么时候迖到顶峰,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