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清开国到乾隆时期,为何有好几位太子都没能顺利继位?

庄立胜


首先,并没有七个太子一说,真正明确立了的太子是爱新觉罗·褚英(努尔哈赤之子)、爱新觉罗·胤礽(康熙帝之子)。

  • 努尔哈赤时期:

爱新觉罗·褚英是努尔哈赤的嫡长子,生母是元妃佟佳氏。褚英自小跟着努尔哈赤南征北战,军功赫赫,特别是在乌碣岩之战中的出色表现,他受到父亲努尔哈赤的重视,于万历四十一年,以嫡长子身份和卓越的战功,被授命执掌国政,即汗位继承人。然而褚英生性残暴,心胸狭隘,与大臣和兄弟之间的关系不睦,努尔哈赤在盛怒之下命将他幽禁在高墙之中。两年之后以不思悔改之名被下令处死,年仅36岁。

  • 皇太极时期:

皇太极与他最宠爱的宸妃生有一子,本有意要立为太子(该子诞生后,皇太子曾大赦,这是太子才有的待遇),然而该皇子不满周岁就逝世了,而后皇太极也并未再立太子,这才导致他崩逝后,多尔衮和长子豪格的皇位之争。

  • 顺治帝时期:

顺治帝跟他爹一样,独宠董鄂妃,如果不是跟董鄂妃所生的孩子过早夭折,也是顺治帝想立为太子的人选(举行颁布皇第一子诞生诏书的隆重庆典,该孩子出生后的待遇甚至如同嫡出,之后更是大赦天下)。

  • 康熙帝时期:

康熙帝立自己的嫡长子胤礽为太子,生母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胤礽是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他拥有最得天独厚的优势,身为嫡长子,天资聪慧,却没有处理好与皇权、众皇子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最终经历两次被废,雍正二年,胤礽病逝于禁锢地紫禁城咸安宫,终年51岁。

  • 雍正帝时期:

因为康熙帝晚年时期,九子夺嫡十分惨烈,所以从雍正帝之后,就开始进行秘密立储。雍正帝的原配皇后孝敬宪皇后所生的嫡子已经夭折多年,而弘历也一直是他心中的理想继承人。

  • 乾隆帝时期:

其实乾隆帝是立过太子的,富察皇后所生嫡子永琏曾被乾隆帝秘密立为储君,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可惜永琏乾隆三年时薨逝,之后他的同母弟弟永琮也是乾隆帝有意立储君的人选,然而永琮两岁时夭折。到了乾隆帝晚年时,他所成活成年的儿子已经不多了,所以最后选择了皇十五子永琰秘密立为储君。

直到嘉庆帝时期,皇二子旻宁(生母为嘉庆帝原配孝淑睿皇后)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也是嘉庆帝秘密立储选择的皇子。

喜欢的给阿浅点赞转发支持下;不喜欢也留下你的宝贵意见,阿浅虚心接受哦!

浮生若浅


大清皇帝公开立太子的,只有康熙一朝,并且是两立两废,最终也不是原来的太子继位!

首先,七位太子这个数字并不准确。

1努尔哈赤时期并没有立太子,曾经的继承人也被努尔哈赤自己除掉了。

2皇太极生前也没有立太子。

3顺治是临终嘱咐让玄烨继位,生前也没有立太子。

4康熙立太子后自己废了太子,再也不敢公开立储君人选。

5雍正是秘密立储君,没有公开。

6乾隆也是秘密立储君,未公开,直到要退位才宣布立永琰为太子!至此总共六位皇帝。

其次,满清并没有汉人皇帝立嫡子为继承人的观念,并没有刻意追求这个结果。

清朝皇子从小都是一起接受教育,学文习武,谁的能力出众,就由谁继承皇位,并不追求长幼秩序。


多彩观历史


1636年后金第二代领导人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顺治迁都北京,成为实际上中国的统治者。从大清开国到乾隆时期,共有5位皇帝,分别是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只有康熙立了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后来被废。哪里来的七位太子?


语文老师的历史课代表


首先这个问题有点问题,从大清开国到乾隆时期,只有康熙皇帝立皇二子胤礽为太子,其余几个皇帝并未立过太子。清朝从正式建立到乾隆时期历任皇帝为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只有5个皇帝。


温哥华iu


那时候实行八王议政,皇权不集中。到康熙朝才废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