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进步?还是悲剧?一场闹剧引发的四十年浩劫

是进步?还是悲剧?一场闹剧引发的四十年浩劫

每每说到历史上的弱智皇帝时,晋惠帝“何不食肉糜”的笑话总会被提及。无独有偶,法国也流传着一个雷同的故事,被称为“赤字皇后”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在听闻法国贫民连面包都吃不起时,说出了“让他们吃蛋糕”的可笑回答,成为这个“赤字皇后”不识民间疾苦的又一罪证。

“食肉糜”载于正史,晋惠帝想翻案都难;但“吃蛋糕”的典故仅可见诸卢梭的杂文集《忏悔录》,连野史都算不上。而且,原版故事仅仅记叙了一位善良的“高贵公主”倡议让领不到祷祝面包的穷人去吃蛋糕,原本是褒扬美德的故事;谁想却被断章取义后,又张冠李戴在了“赤字皇后”的头上。

是进步?还是悲剧?一场闹剧引发的四十年浩劫

世界历史课上,我们知道以路易十六夫妇为代表的法国王室俨然是全民公敌,终结了封建统治的法国大革命无疑是一场进步的革命。但当我后来亲身来到法国,却发现当今的法国民众对于那段时期的看法并没有那么非黑即白。

尽管从政府的立场,象征着自由、民主、人权的法国大革命无疑是积极的,在巴黎亦建有不少纪念革命的标志物。但对法国国民而言,却存在几派意见,其中不少人都对狂热得几近癫狂、暴力得几近血腥、权力斗争多过民权斗争、破坏了无数历史文物的大革命抱有批判性的看法,亦有对在革命中被杀的路易十六与玛丽·安托瓦内特抱有同情乃至缅怀的民众。

除此之外,关于法国大革命,还有不少的误解,或是被春秋笔法所掩埋的真相。

法国民不聊生是因为王室的穷奢极欲

不可否认,路易十六与玛丽·安托瓦内特、以及贵族阶层喜好聚会、铺张奢靡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国库的巨大负担。但国库亏空的更大原因,是自路易十四、十五以来法国为争雄欧洲而付出的巨大军费开支,具体表现在七年战争和支援美国独立战争所造成的消耗。法国作为欧洲大国,强敌环伺,且国家实力本就是此消彼长的事情,欧陆争霸实在算不上路易十六的罪过。

是进步?还是悲剧?一场闹剧引发的四十年浩劫

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时法国又遭逢大灾荒,这才有了把“让他们吃蛋糕”张冠李戴在王后头上的说法。为缓解民众的灾难,路易十六甚至带头吃起当时无人问津的土豆——虽然比不上自己节衣缩食来得得人心,但其实是更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

后世观点,不少史学家都认可路易十六是个热爱人民的善良君主,他更多的错误是对大臣、王后及贵族们过于软弱。至于玛丽·安托瓦内特,也有不少人认为她之所以惹人讨厌,是因为她来自当时法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奥地利,为不少与她无关的事背了黑锅。

国王召集“三级会议”对第三等级无理压榨,导致了大革命的爆发

这个说法既对也不对。路易十六召集“三级会议”的初衷,其实是希望对富有的第一、第二等级进行征税,来弥补国库的空虚。但迫于教士与贵族们强大的政治力量,财务改革失败,国王也很无奈啊。

三级会议是法国古老的国民议会形式。同时召集教士(第一等级)、贵族(第二等级)、普通民众(第三等级)进行国家级别的政治议题讨论。每个级别分开投票,得出结论后每个等级再按1:1:1的加权进行归票。

但在民众看来,你国王当然是和贵族们串通一气,来剥削我们的。于是三级会议的锅,也被甩到了路易十六的头上——当然,作为一个封建君主,却如此没有话语权和执行力,软弱的路易十六也难辞其咎。

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

是进步?还是悲剧?一场闹剧引发的四十年浩劫

1789年7月14日的“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的开端,如今也作为法国的国庆日,成为自由民主的象征。但这件事本身,却是个彻头彻尾的闹剧。

巴士底狱曾是一座军事堡垒,后改建成监狱。民间将其传说成一个极其恐怖的地方,国王把那些和自己对着干的人全都关押于此。

于是,三级会议谈判失败后,在不知名者的挑唆下,民众组织起暴力武装,攻陷了巴士底狱。结果,里面没有政治犯,也没有残暴的狱卒与恐怖的刑具,只有1个典狱长,以及7个罪犯——4个做假证的,2个精神病,1个性变态。纵然如此,冲动的民众还是残忍地杀死了这个正在照顾精神病患的典狱长。

比起国王的暴政,攻陷巴士底狱这件事才更像是个暴行。

法国大革命是进步的革命

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的进步意义,在于推翻了封建王权,宣示了自由、民主、人权。但其实,反观整个革命进程,其暴力、血腥、野蛮的程度,远超国王治下的法国,这也是为何如今法国民众并没有那么推崇法国大革命。

是进步?还是悲剧?一场闹剧引发的四十年浩劫

推翻波旁王朝后,满腔热血的民众并没有停止革命。各派势力在利益的驱使下,开始赤裸裸的权力斗争,派系之间屠杀每天都上演着,无数尸体被运送至如今的巴黎地下墓穴,草草掩埋。著名化学家拉瓦锡,曾担任王国的包税官,便在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面对学界的求情,法官只说了一句“共和国不需要科学家”。

是进步?还是悲剧?一场闹剧引发的四十年浩劫

雅各宾派革命领袖罗伯斯庇尔,掌权后实行独裁统治,与封建王朝无异,甚至更为血腥暴力,他不断用革命的名义铲除异己,甚至以连坐的形式屠杀旧贵族,将财产分发给所谓的“爱国者”。用断头台杀了无数人的罗伯斯庇尔,最后在热月政变里也被送上了断头台。

总得来说,法国大革命的象征意义,以及革命过程中的主要指导思想、观点、理论都有足够的社会进步性。但由于时代局限性,以及权力诱惑等因素,这些进步思想并未能够贯彻始终,得到足够的彰显。

最后,本就财务亏空、民不聊生的法国,更在大革命中沦为人间炼狱,周边敌国虎视眈眈。此时,对付外国屡立战功的拿破仑强势登场,收拾了残局,结束了这个始于人权宣言、却早已泯灭了人性的革命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