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起义军与官军,差的不仅是装备,还有军队素质,为何官军常常败给起义军?

徐徳惠


因为一旦出现大规模农民军起义的情况,说明乱世来临,一旦农民军打赢一次小仗。其他人就想朝廷的气数已尽,改朝换代的机会又一次来临,信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我们,怎能不积极参与呢?





我们历史上的王朝总是逃不过历史周期律,两汉加起来才四百年江山。而明清两朝都是二百七十多年,没有超过三百年。先不说原因,每个王朝到了年限,总会遭遇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百姓起来造反。明白人都知道又一次改朝换代,很多人就觉得机会来了,官员、地主、文人、将领这些旧朝廷的人就开始多头下注,或是主动参与,想还变命运,因为一旦投机成功,家族将有两三百年的荣华富贵。


而王朝末期的官军,都是已经是官员了,他们在一个官僚系统中,往往不会死战。一旦接战,很多军官都先想着保命,一旦战败,不管其他,先想着撇开责任。这样的军队哪能打仗,还有的人也想参与其中,公侯万代呢!

对于农民军头领来说,一开始是因为活不下去才起义了。但是当他享受了当头领的感觉,特别是,那些原来在他年前高高在上的官员地主的生死,都在他一念之间的时候,我想任何人都会不可自拔的。所以为了活命、为了继续掌权,他怎么不拼命呢!再加上有原来军队的官员还有地主的支持,战斗力直线上升,当然能打败官军了。



所以,农民军打仗,往往目标坚定,要么活,直到当皇帝,要么死,有一丁点机会,都会拼命的。而官军想法太多,打起仗来,输得就多了。


郭来说历史


另类君斗胆讲两句^_^

李敖在北大演讲的时候,跟大家说过一句话:如果在古代,你们要造反,我举双手双脚支持你们,因为你们和官军的武器装备都一样,差别不大,都是冷兵器,官军有的,你们也可以做出来,顶多是质量上有差异,但如果是现在,你们要这样搞,我绝对不能支持你们,为什么?你们别说飞机大炮,你们连枪支弹药都搞不到,而且,人家是职业军人,是正规军,你们连民兵都不是。

大家别激动,李敖是在公开场合说的这句话。李敖这个人,在台湾香港辱骂大陆,在大陆辱骂台湾国民党独裁腐败,两边忽悠着圈钱,另类君一直怀疑他有犹太血统,不然怎么这么会做生意。

不过他说这句话还是对的。

现在另类君切题。

开宗明义,敲黑板啦!我国古代的农民,在明儒暗法的糊弄下,绝大多数都是顺民,通常都是在活不下去的时候才会“铤而走险”。

当农民活不下去的时候,一般都是因为面临如下几种情况:①、可怕的天灾,粮食减产没有食物面临饿死,②、在上一个情况已经很严重的时候,政府仍然强行收取赋税,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当农民军面临饿死的时候,官府还要催逼赋税皇粮,这时候已经不是挨几鞭子俯首听命的事情了。

在古代,封建王朝腐朽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政府克扣军队粮饷,军人无心作战,而这边饿殍遍地,农民军很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岁时准备拼命的昂扬斗志;

两军相遇勇者胜,农民军哪怕拿着农具也能把政府军打的屁滚尿流!


另类文史


我来举几个栗子说明一下

第一个是大家常说的大秦帝国被农民程胜吴广起义军打败亡国。这是大家对大秦灭亡的想象图吧,那么就错了,这两只是个引子,真正灭亡大秦的是六国的贵族,因为大秦的郡县制拿走了他们的土地。

这才是秦军面对的敌人。

大秦有四十万军队北上,五十万军队南下作战去了,那什么抵挡这些六国贵族的精锐武装。

好事成双,我们再举一个栗子,大明亡国,李自成,张献忠等,打不完的农民军,他们最怕关宁铁骑,还有天雄兵,洪兵,秦兵。

这是为什么呢关宁铁骑是远处调动过来的,言语和农民兵不通,看见了就打,没法交流啊,一般的部队可以交流的,因为崇祯没有发饷了,相遇之下,双方多半要商量一下,农民兵留下多少多少财物,就可以过去,军队不追杀,关宁铁骑没法沟通。

天雄兵,洪兵,秦兵呢?他们杀降。一般的农民兵一遇到官兵,打不过,即刻投降,马上被收编当兵,当兵几天几月半年就跑了,继续当农兵抢劫。

而遇到杀降的主,那怎么惹得起啊。

其中有个打农民兵比较厉害的叫做“左良玉”的,他的军队军纪不好,传说他只要得胜回朝,言官就要把他弹劾致死,他只好养匪为患,不斩尽杀绝。

偏偏这个时候,皇太极他们在关外闹腾,这几支精锐部队一下调动到关外,一下调回来的,大明的钱全部花光,那些没有军饷的兵全部化身为农民起义军了。

你以为是农民,其实都是打过仗的,镇压过农民起义的老兵组成的队伍,数量一多,谁也扛不住啊,精锐又调走去打皇太极了,这一下,大明......


李勉9


一、冷兵器时代其实装备的代差之间没有太大的影响,比如官兵拿的刀比起义军的锋利,那起义军这边可以用人数,盾牌等方式来弥补。除了装备还有军人素质也是如此,我一个人打不过五六个人总打的过你吧,这样就能通过其它方式来弥补这种差异。


二、起义军群众基础比官军要好。爆发农民起义,一般都是底层活不下去了才揭竿而起,而且起义军口号都具有煽动性,

比如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打出口号是“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个口号一喊出来,底层农民肯定拥护,不用交公粮了,还不拥护吗?因此当时许多地方都是夹道欢迎起义军的到来。而官军就没有这种群众基础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起义军优势自然就有了。


三、起义军流动性大,可以灵活机动进行战斗。农民起义都是拿命换口饭吃的主,这里吃不上我可以去其它地方吃,这里打不过我逃到官军少的地方打,最后不行我还可以去山上躲一针,等有了机会我再来打你。

游击战是我们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战术,尤其起义军作用最多,本来就没有一城一池需要守,那么就打打游击,这里打不过就换地方,等我实力强起来了再来抢城池占根据地。


以上是对比农民起义军和官军之间特点的一些看法,但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我们农民起义能胜利的寥寥无几,也就成功了西汉刘邦和明朝朱元璋。其它时候都是以失败告终的,所以并不是官兵败给起义军,这种是官兵人数少的时候或者起义刚开始官兵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官兵往往失败较多,一旦官兵和起义军硬碰硬的时候往往起义军失败的多。


山中茅店


首先分析一下问题,两个主体——起义军和官军。可以这么理解,通常这两类同时出现的时候基本上是一个王朝穷途末路的时候了。

先看题主给出的两个因素吧。

01装备和军队素质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官军装备肯定是比起义军强的。但是当一个王朝走到最后的时候,不仅仅是经济政治的腐败与黑暗,它的军队也好不到哪里去的。

简单举一例,清政府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伴随着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没落,它的军队整体素质大幅下降。鸦片战争,虽然英国人枪炮优势明显,可是清政府全国有80万军队啊,而英军才几千人,如果这些军队还是和努尔哈赤一起南征北战的军队,我想总不至于败的那么狼狈吧?事实上那些养尊处优的八旗子弟除了遛鸟吸大烟外,连战马都不会骑了。


(吸大烟的清兵)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王朝后期的装备长年失修,军队多年没有打仗,军事素质也不行了。

02人心向背

起义军能战胜官军初期肯定不是依靠装备和军事素质,因为决定战争的是人本身。

为什么会冒着杀头的危险起来造反呢?

回想一下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的几百农民,因为延误了期限,在暴秦的统治下,横竖都是个死,然后就造反了。


当一群为了活命而起来反抗的起义军遇到一群为了领工资,平时疏于训练,没有斗志的官军,输赢还用猜吗?

03战术战略

怎么说呢,起义军总是越大越强的,因为在战争中不断成长,战术战略可以自学成才,通常还会涌现出许多军事天才,我们的开国将军开国元帅,大部分不都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吗?

其实,对于起义军和官军来说,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装备什么的,是人心向背。

当一个王朝不得人心的时候,满配M416在官军手里也压不住枪,起义军手里的大刀锄头却能分分钟要你命!


观点君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点燃了秦末农民大起义。起义军“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迅速打败附近的官兵,建立了“张楚"政权。四方豪杰也群起响应,最后,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的暴政。

历朝历代的起义军,为什么在军事上,总能打败官军呢?一,起义军许多都是逼上梁山的亡命之徒。二,在封建王朝末期,统治阶级往往腐化堕落。王公贵族穷奢极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老百姓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遇到灾荒年,农民起义就应运而生。三,军队腐败严重。当官的吃空饷和克扣军饷已经司空见惯,士兵缺乏训练都是混饭吃。四,义军通常拖家带口作战,一旦失利,全家遭殃。因此,不用动员都会拼命死战。


弈海飘流


其实古代起义军在起义后坚持下来到最后夺取江山的就没有多少,历史上也只有刘邦和朱元璋成功了。古代起义军为什么在装备不不如官兵的情况下取能打败他们呢,我理解有以下几点。

一古代起义军基本都是发生在王朝后期,当权者荒淫无道,腐败专横,使其老百姓对其恨之入骨,在起义后凭借一腔热血把对当权者的恨全部发泄到官兵身上,由于当权者的不作为使其军纪涣散,导致遭遇一腔怒火的起义军肯定是完败的。

二古代打仗打的是人海战术,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人起义全天下都揭竿而起,想想看官兵去对付天下百姓哪有不败之理。

三,古代属于冷兵器时代,官兵手中的武器都是铁匠打造,没有什么高科技含量,况且起义军里面都是百姓,里面不缺乏铁匠都可以完成,就是打仗时,镰刀锄头照样上阵杀敌。

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只有刘邦,和朱元璋成功了,因为起义军里面都是老百姓,没有文化,没有军规军纪,只凭一腔热血开始是成功了,后来却为了一些小成就和蝇头小利最后离心离德,都失败了。最具象征意义的当属陈胜吴广。刘邦和朱元璋就有非凡的战略眼光,起义初期后就大量启用有文化有学识的人,加上老百姓对文化人本身就膜拜,所以他们成功了,本人拙见,欢迎批评。谢谢。






阿个贵州人


为什么共产党战胜了共产党而建立新中国,是一个道理,此事无关古今,主要以下三点:

最重要的首先是义不不义,也就是人心向背的问题;

其次就是合与不合,也是整个团队凝聚力的问题;

最后就是舍与不舍的问题,也就是已经拥有者是否舍得现有的享乐、举事者是否舍得性命。


古今说史


大多数每到起义的时候说明这个王朝政权已摇摇欲坠这时候已是民心所向即便是正规军也已是军心不稳再一个冷兵器时代刀兵相见武器无太大差别有差别也只是人数上的差别所以起义没有太大空困难。



华夏千秋录


纵观历史 古代农民都是很纯朴的 只要有地种有饭吃 生活安安稳稳就行,造反这个杀头抄家的事谁也不想。但是一到朝代的末期,不得不反活不下去了,而且起义军里不单单有农民,有世家,有投机者,也有倒戈混不下去的军队。所以说,到了这种时候,除非是大罗金仙来才有救。

天下大势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受苦难的永远是底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