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导致朝代的逐渐衰败?

liangxiaozhen


万历三大征,宁夏之役、朝鲜之役和播州之役,损耗了明朝国力,张居正变法取得的国力被这几次征伐损耗大半。

明朝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比起唐朝,清朝,手段是差了很多,唐朝,清朝用兵也很擅长用少数民族兵力,例如清朝征调蒙古兵,索伦兵,既打击了敌人。又削弱了这两个民族。

明朝征伐朝鲜应该利用努尔哈赤,蒙古部落。不用考虑朝鲜意见。能用钱削弱敌人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后来走向衰败主要是后来的北京一场大瘟疫让北京的精锐军队损失惨重,以及皇帝对精锐兵力控制不力(如关宁铁骑),加上文官集团的掣肘,导致皇权受到削弱。

还有一个观点是明朝后期是小冰河时期,农业受到影响,各地反叛不断。

各种不利因素叠加到一起,最终让满清捡了个大便宜。


南海打渔人


万历时期,是大明由衰转亡的一个起点,在万历的前十年,由于张居正的努力,政府的国库得到充盈,全国大体履行了“重农兴商”的经济方针。但是随着张居正的死,万历朝的格局却开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般来说,一个王朝的兴盛衰亡讲究一个“天时、地利、人和”。而万历朝却非常悲催的把这些个得分点全部丢失了,从而为大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首先是天时和地利,自从万历五年开始,由嘉靖十五年开始逐渐回暖的天气又开始变得越来越冷,到了万历二十四年的时候,当时访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记录到“一旦到了冬天,华北的河流就全部结冰,无法通航,有时冰面上还可以跑马车”,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北方是有多冷,而过冷的天气则意味着粮食的减产,比如冬小麦无法种植,青黄交际的时间被拖长,使得民间更容易发生饥荒。

除此之外,万历十四年和十五年还发生过洪灾和蝗灾,根据《明实录》的记录,这两次灾害的发生,直接耗去了张居正时代为大明国库所积累的全部存粮。在万历十五年同年,还发生了一场波及了大半个华北地区的鼠疫,夺取了大量的劳动力的生命,这直接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华北爆发饥荒。政府为了救灾,支出大于收入,国库几乎耗空。在整个万历朝,这样的连续性大规模自然灾害以及后续的民生损害,一共发生过三次,史称“万历之渊”。

但是如果只是大自然不给力,朝廷能好好干的话,怕是这个政府还有希望挺过难关,可是倒霉就倒霉在万历时期的大明,连“人和”这张牌都拿不稳。

万历十四年后,由争国本引发的万历党争拉开了序幕,皇帝跪舔派和道统派开始疯狂撕逼,从而引发了一场文人和皇权的对抗(很明显万历的一系列举动都说明他想搞独裁)。一时间朝廷政治混乱,重要官员多有空缺,很多政令根本无法下达,国家对社会的管控出现了漏洞,这就给一些特权阶级钻了空子,很明显的两点就是皇族庄园对中产阶级地主的土地掠夺和诈骗以及皇帝和内廷对城市中产阶级的资产掠夺(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同样很大,万历二十九年,苏州的织工就展开了反抗税监的暴动)。这使得中产阶级开始组织政治势力去对抗皇权,而这个组织也就是后来的东林党,虽然本来的目的很好,但是东林党进入朝局之后,直接将万历党争推向了最高潮。


此外还有万历三大征对国库库银的严重损耗,九边军事制度的恶性崩溃,国防力量严重缺损,都为大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一直到万历四十六年,大明已经成了一个破败的烂摊子,只要轻轻一戳,就不可避免的会爆发一系列的连锁崩盘反应,恰好,辽东战局吃紧了······


火器工坊


明朝之衰颓,其责任首在嘉靖和万历!首先是嘉靖皇帝″怠政"的责任,是他一心追求长生不死,而热衷于修道炼丹、祷告天地,从而懈怠朝政!又任用严嵩一党主阁,把持朝政。严嵩与其子严世藩人称"父子宰相"大小阁老"!他们任用私党、打击忠良,将朝野搞得乌烟障气!在一定程度上把明朝逐步引上了下滑的道路!💐🌻而万历皇帝更甚!在其执政初期,因为有张居正等能臣辅佐,所以尚算有些作为。而在张居正死后,万历便逐渐消沉下去了!再加上因为"争国本"(立哪个儿子为太子)事件,惹得满朝大臣纷纷上疏劝谏,阻止了万历违背祖制试图立宠妃之子为储君的做法!最终大臣们的坚持取得了胜利,但却引得君臣反目、不合!为了"报复"大臣们的抗命,万历开始效仿祖父嘉靖皇帝的作法,也开始在其执政后期,长期不上朝与大臣们会面。使得朝政一团糟!虽有内阁处理日常事务,但是自嘉靖时代就愈演愈烈的党争却严重地干扰了决策!这种畸形政治或者说无头政府是极不正常的。它的恶果表现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层面,导致明朝自嘉靖时期呈现的衰颓开始在万历后期加速,日渐难以挽回!最终在经过天启时期的阄党与东林党争斗以及崇祯时期的內乱外患后,树立了两百多年的明朝大厦轰然倒塌……





北疆同心


要说明为什万历朝时明朝逐渐衰败,首先认识一下 万历其人。

万历即朱翊钧(1563年—1620年)的年号,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

初时,万历也和许多皇帝一样,雄图大略、励精图治。

任用张居正,进行改革,推行一条鞭法,使明朝政治经济焕然一新。

可惜好景不长,树大招风。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这个好色之徒,死于戚继光送的女人肚皮之上。由于万历的猜忌,其死后没多久,就被抄家,亲族或死或流,张居正本人被褫夺一切名誉并被鞭尸。

万历十四年(1586年),万历皇帝开始怠政,沉湎于酒色。

万历二十年(1592年)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进行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即“宁夏之役”、“朝鲜之役”和“播州之役”。这些战争都以胜利告终,实际上明军都损失较大,特别是朝鲜和播州的战役。并且造成了较大的财政损耗,使后期万历朝的税负急速增加。

另,自万历十一年(1583年)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与缅甸,进行长达二十三年的“明缅战争”。以及,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这两次战争都以明军惨败告终。

在内政方面:

自万历十四年开始,为了册立皇太子的问题,皇帝与内阁展开了旷日持久(至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的“国本之争”。

由于长期与内阁不和,万历皇帝负气,开启了长达三十年的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的不临朝历史。(PS:这一点很有意思,明代官员都比较有气节,喜欢喝皇帝对着干,赚足了名声,而皇帝为了名声往往忍气吞声。想想满清,就是另一个极端。)

其时,官僚队伍中派系林立,门户之争日盛一日,相互倾轧。什么东林党、宣党、浙党、齐党,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治攀附和党派斗争不休不止,以个人和党派利益为先。皇帝对此却无动于衷,以个人和皇族利益为重,置国家和民众于不顾。

万历时期,为了搜刮民脂民膏,充实内库,万历四处派遣“稅监矿使”,导致民怨沸腾。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军四路大军三路全军覆没。为了应对辽东,每年战争军费需四百万两白银。自万历四十六年开始万历皇帝先后三次增加田赋(即“辽饷”)。民众生活,日益困苦。

万历四十八年(1620),由于长期沉湎于酒色,加之萨尔浒惨败,国事困苦,一病不起。于当年七月,病逝于紫禁城弘德殿,终年五十八岁。

清人修的《明史》评价:

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继乃因循牵制,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骛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雠,门户纷然角立。在廷正类无深识远虑以折其机牙,而不胜忿激,交相攻讦。以致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
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哈密瓜谈历史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是明朝排名第14位的皇帝,也是明朝在位48年时间最长的一位。

在明朝宦官和厂卫弄权跋扈,从明成祖朱棣永乐之时就有了,但是并没有造成大害。然而,这股乱源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与发酵,在万历年间又有一位“秽乱宫阙”的大太监,名叫魏忠贤的出台登场了。这给明朝终于造成了塌天大祸,演变成了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在野史传说中,魏忠贤和神宗的郑贵妃勾搭以及和朱由校的乳母客氏的奸行,但我们无法从正史中得到确凿详细的证据。神宗朝虽然有一段时间也有张居正在撑着大局,但由于神宗的怠政荒淫,最终大明王朝还是没有逃脱了宦官专权的宿命。

后来光宗即位不到一年就死得不明不白,听说是被郑贵妃害死的。接着熹宗即位,熹宗即位之后,立即封乳母客氏为奉圣夫人,又赐太监魏进忠(魏忠贤)世阴,熹宗糊里糊涂并不知这位奉圣夫人和魏忠贤的奸行,魏忠贤后来提督东厂,私掌锦衣卫,把个朝廷搅的污烟瘴气,乱七八糟。到了这个时候,明朝已经走进了亡国之门。虽然思宗即位之时立刻杀了魏忠贤,还想要将大明王朝振作起来,可惜人心已去,天命难改,为时已晚,整个王朝的细胞已经全面腐化。

明思宗朱由检所以成为亡国之君,是因为“大势已去,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戶纠纷,疆场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廷”,才使这个朝代像溃烂的苹果一样,无法救药,回天无朮。
这段明朝历史上的荒淫腐败,直至亡国破家,难道今人和后人还不能引以借鉴和觉醒吗?



















飞龙在天231272723


明朝在万历四十五年,即1619年发生的萨尔浒之战的失败直接导致明朝的逐渐衰败,这是明朝国家兴亡的分水岭,在萨尔浒之战中明朝近百万军队在努尔哈赤后金军的打击下遭到惨败,明军完全失去了在关外的优势,使得后金军队有了充裕而长足的发展,致使明朝而不可收拾的局面。



萨尔浒之战历时五天,以明军失败,后金军胜利而告结束。明军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对后金军的作战能力估计不足,情况不明,没有充分的准备。突出冒进,孤军深入,陷入重围,致使全军覆没。明军遭此惨败,完全陷入被动,辽东局势顿形危急。此战之后,后金军乘势攻占开原、铁岭一线,明朝至此有轻敌自大变为软弱妥协,直至最后清军叩关而入,明朝灭亡,萨尔浒之战是明朝走向衰败灭亡的引芯,国之重器,军也,兵家之事马虎不得。


杨柳青青春之声


如果一定要说明朝的衰败开始于万历时期的话,主要是他治理后宫不利 ,至使朱常洛登基一个月就命丧黄泉。

使万历时期的“中兴”嘎然停止。万历时期的弊病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好的方面没有继续。

如果朱常洛没有暴亡,所谓的中兴也许会继续,因为朱常洛一直处于压抑状态,对朝廷的很多弊病一定是深恶痛绝。

即是太子,又是一个经历痛苦的人,他的思考一定会深切,真正执政,应该可以是一个睿智的皇帝。况且他登基时已经39岁,政治经验丰富,人格也相对成熟。对于明朝积累已久矛盾他应该是了然于胸。非常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

朱常洛一死,朱由校属于仓促继位。没有任何政治经验,也没有自己的班底。一切交于魏忠贤处理,朱由校还太年轻,阅历为零。他之所以沉迷于木工活,也许是对于执政的一种逃避。

至于说到万历皇帝,他是个聪明睿智的人。虽然多年不临朝,国家仍是秩序井然。“三大征”都是他亲自调兵遣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三场战役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困难重重,但是最终是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万历皇帝的战功远超康熙乾隆。

万历皇帝善用人。一旦启用绝对信任,任何谗言不为所动,因此很多次危急他都能力挽狂澜。

万历皇帝28年不临朝,他采取了无为而治的策略。当时出现了“非君浪潮”国家方方面面得以中兴。尤其是市民社会得以发展。市民力量开始壮大。文学艺术,科学,哲学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景象。

万历时期中国非常强大,连当时英国女王给他的信都极尽谦卑之词。

应该说万历皇帝是一个被现代人误解误读的千古一帝。

万历皇帝之所以从英明神武的皇帝变成“奇葩的昏君”主要是清朝为了自己的统治丑化的结果。


灵迅风水出谋划策


明朝虽然奇葩皇帝比较多,但到了万历皇帝朱翊钧那里,又是另一个奇葩的开始。万历皇帝10岁的时候继位,在幼年时期,没有任何执政能力。但是万历皇帝是明朝,有史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多亏了他的母亲,李太后。

李太后,宫女出身,为人机灵,聪明伶俐,否则也不会从宫女一步步做到皇后。他自知皇帝幼小,自己作为女儿身又不方便参政。就积极寻找有才之人,这个时候,以张居正为首的名臣就进入了李太后的眼中。张居正一边管理国事,一边教育,万历皇帝,对皇帝要求很严格,这才是大明的政务正常开展,皇帝也得到了良好的成长,所以张居正应该去头功。

在这里还有一个花边新闻,就是说李太后守寡时,年方28,张居正也是才子,据说还是位美男子,能够让张居正服服帖帖为大明效劳一辈子难道真的是李太后权力压迫吗?或者是张居正的忠孝之心,不过民间都认为是才子配佳人,只有感情才可以让张居正服服帖帖为大明王朝效忠。

在万历皇帝即位以后,有张居正的辅佐,有清官海瑞的死谏,万历皇帝,在海瑞抬着棺材劝谏皇帝时,这也引发了万历皇帝的恼羞成怒,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和这个事件有直接关系,但是万历皇帝很好的控制了自己,“我不能杀海瑞,因为我不是纣王”,由此看来,万历皇帝也是,能屈能伸哪一位皇帝。

在国家政务上有大臣的辅助,在外有武将戚继光,说起戚继光,非常熟悉,那是抗倭英雄,民族英雄,所以,万历皇帝初年大明王朝,稳固发展。

但好景不长,海瑞,张居正,戚继光离去了,万历皇帝的左膀右臂,突然间失去了。这使得万历皇帝突然间没有了主心骨,彻底的放飞自我,几十年不上朝,整天游玩于后宫之中,而明朝边疆异军突起,大明王朝开始凋零。


蚜虫掉牙



125878215蜂獾


明朝万历发生了什么导致衰败?

前些日子过春节的时候,天气很晴朗,暖暖和和的。这两天又是降温,又是雨雪,还冰冻起来了。即便如此,春芽仍然在倔强地等待阳光再次驱逐寒流,生命不会稍有不顺就落荒而逃。可是,大明帝国从万历朝的顶峰飞流直下三千尺,并没有春风吹又生。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现在人们知道,连太阳那样的庞然大物都寿命有限,不可能永远健康,何况某个朝廷!人们所关心的只是事物变化过程中的“道”。灭亡实际上只是“旧事物的解体”,此外毫无具体意义。国家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体,必须有一组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共识(人们自愿遵守的规则)来维持其生存。当由于内外部因素而导致共识消灭时,国家也就随之解体了。这种共识消灭和系统解体,有时发展得很快,有时也慢些。有的国家一世而亡,有的国家二世而亡,有的国家则多达一二十代君主,甚至还有死后重生的现象。

具体到明朝中后期,有一个显著的情况,就是“争”。

1,皇帝以追求个人健康和自由为诉求,甚至期望长生不老,而置政治改良和百姓疾苦于不顾。

2,内侍依附皇权,有狐假虎威甚至代行皇权之实。

3,官员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不但上抗皇权,下制阉党,不同“队伍”之间的争斗也很激烈。一旦上位就不可一世,一旦失势便身首不保。

4,老百姓不能不选班排队,随波逐流参与争斗,甚至受官府指拨去为权臣建立生祠。

5,一部分落魄者结拜为山林之友,割据自守以图自救,甚至侵州夺县以效陈吴。

6,边远国族,虎视眈眈,观衅求逞,试图争霸。

这种激烈的争斗,使大明帝国日渐水深火热。究其本源,在于权责失衡。首要者,当属君权失驭。特别是,太后和丞相去世后,万历“绝对自由”了。用《西游记》的说法,就是:

信马由缰玄奘入魔窟,二心争斗真假乱乾坤。

降妖除魔扫荡水火风,崇祯雄心依仗何许人?

菩萨佛陀既不显真身,庭弼崇焕也难保信任。

中原大地生灵已涂炭,八旗肆虐神州再沉沦。

取回真经的唐僧不能让李世民“皇图永固”,无常恶鬼却不敢再找悟空说“天伦”。大明虽然走了,但中华却迎来了新春。如今评说历史,还是“置身事外”的好,若是先入为主地把自己摆进去“选边排队”,恐怕难以有清净心。一个国家覆灭了,却把责任归咎于个别人,是不恰当的。一个全民抗战谋得新生的共和国,似不应再那样看待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