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篡位之後為什麼不學司馬炎厚待前朝皇族,而是將其誅滅?對此你怎麼看?

賀皞


年齡大,即任時己屬高齡,58歲了,在古代的醫療衛生條件下,己是朝不慮夕的年紀了,實在無暇顧及太多了,只能赤裸裸的行事,不計後果,遺患於子孫。

劉浴出身貧寒,靠浴血拼殺積累的戰功,及東晉為內憂外患為他創造的機會,而上位,在西晉東晉那個門閥土族佔據話語權的社會里,武力及殺是劉裕的優勢和本錢,也只有揚長避短了。

後來:南朝殺殺不己,,,


bindong1


司馬家經過三代,篡了曹魏江山

說厚待皇族,那是說笑

249年司馬懿高平陵政變,殺了曹爽三族,除了曹爽,還有何晏、鄧颺、李勝、畢軌、丁謐等曹家重臣也被夷滅三族。三國志記載:於是收爽、羲、訓、晏、颺、謐、軌、勝、範、當等,皆伏誅,夷三族

251年,逼反王凌,又是多家三族盡誅,順帶還弄死了曹操兒子曹彪,廢掉魏帝曹芳,重新立了傀儡皇帝

幾番族殺,曹家的江山也就敗壞的差不多了

260年間,魏帝曹髦不幹當傀儡,自個兒衝殺在前,讓司馬昭手下的成倅成濟兄弟弄死。本來這兄弟倆看皇帝衝過來,不曉得怎麼辦,但司馬家心腹賈充的一句“畜養汝等,正謂今日”讓二人下定決心,手刃曹髦。事後,司馬昭誅了成家三族,那兄弟倆死不瞑目

髒活都讓祖輩幹完了,這才有了司馬炎厚待曹家之事,全遷往鄴城軟禁

劉裕對待司馬皇族其實並不虧欠

用末帝司馬德文的話說,桓玄之時,晉氏已無天下,重為劉公所延,將二十載。東晉經過桓玄掃蕩,國祚其實已經亡滅。只因為劉裕異軍突起,滅桓玄,復司馬帝位,才又讓東晉延續了二十年江山

十餘年間,劉裕對內平孫恩、擊桓楚、滅盧循,收荊襄……對外滅後秦、南燕……盡收失地,開創東晉建國以來從所未有局面。論政績戰功,可以說,天下就是劉裕打下來的,後來以宋代晉,也是眾望所歸。司馬德文禪位時,也不得不說: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死在劉裕手中的皇帝有好幾家

比如後秦的姚家、南燕的慕容家、還有早期的桓家,司馬家兩皇帝都排不上。相對於司馬家的東晉,桓玄的桓楚,才是前朝,因為最後掌控北府軍的是桓玄,桓玄內部清除北府勢力才導致劉裕的起兵

其實,劉裕之所以幹掉那些個皇帝,實因前秦苻堅的前車之鑑,老苻善待了慕容家,善待了姚羌家,善待了西涼張家……結果呢?善待只不過換來了背叛,臨死前,恨未聽大臣言誅滅羌胡……

前車如此,劉裕殺司馬皇帝是必然選擇

當然,也僅僅殺了司馬皇帝,他的兒媳婦,還是司馬家的公主司馬茂英,劉裕死後,登上皇后位置

對於司馬家,劉裕算是善待了,枝葉和主幹,總要削除一個的


靈石蘊珠寶


應該說,劉裕開啟了一個最惡劣的先例,自他以後前朝末帝再無善終。漢獻帝禪讓曹丕,受封山陽公,獻帝一脈一直傳到東晉,曹奐禪讓司馬氏,得封陳留王,傳嗣二百餘年。一直到南齊。但劉裕誅殺司馬氏一族,這既是最醜陋的表現,也是劉裕不自信的體現。

都說中國的歷史上只有兩個平民出身的皇帝,一個劉邦,一個朱元璋。其實還應該有一個就是劉裕,只不過劉裕沒有統一華夏而已。所以才沒有提他。劉裕和朱元璋十分相像。都是社會最底層出身,他們殘忍,寬厚,惡毒,仁慈。各種難以融合的性格在他們的身上完全體現出來。但就個人能力,軍事才華,治理國家,駕馭百官,劉裕比起朱元璋還是差的很多。 公元420年劉裕已經58歲了,此時的劉裕已經沒有了當年大擺卻月陣,滅南燕,平盧循,定蜀中的氣魄了,此時的劉裕是志得意滿,肆無忌憚。在朝中無人臣之禮。劉裕之前的權臣都是貴族出身,如王敦,恆溫,謝安,廋亮等等對皇室還有一個面子上的尊重和擁護。但劉裕草莽出身,軍痞起家,對於貴族和豪門有一種本能的反感和厭惡(和朱元璋相仿)。就本身而言,劉裕已經老了。就好比一個守財奴一樣,就希望把自己開創的基業傳給兒子,也是因為自己太老了。怕熬不住。也就就加緊篡位登基。



劉裕在公元421年。派人毒死傻子皇帝司馬德宗。封建歷史上就兩個傻子皇帝,正好東西二晉一朝一個,劉裕毒死皇帝,當時的世家門閥屁都不敢放,可以說,自劉裕秉政以後,高門大戶,豪門士族是一輩不如一輩。而且自身隨時都會被抄家滅族的危險。寒族與平民逐步登上歷史舞臺。劉裕毒死安帝司馬德宗以後,立司馬德文為皇帝,史稱恭帝。恭帝登基以後,恭帝加封劉裕為宋王,但宋王劉裕假惺惺的上表退休。中書令傅亮腦瓜靈活,明白咋回事,知道劉裕要當皇帝了。立即安排皇帝禪讓,天命在宋的把戲。



公元421年六月,東晉皇帝司馬德文禪讓於劉裕。至此東晉立國103年,經十帝而亡國。劉裕建康南郊祭天而登基。國號宋,改元永初。劉裕就是宋高祖武皇帝。 司馬德文禪讓以後。認為自己會是第二個漢獻帝,蜀漢後主劉禪,北魏的末帝曹煥。交除皇帝位,安度晚年。但現實很殘酷,僅僅一年以後,劉裕派人要毒死司馬德文,司馬德文漠然道:自殺不可轉世為人,幾個殺手用棉被把司馬德文活活悶死,時年36歲,從此以後,劉裕開始了一個最惡劣的先例,歷朝末帝再無善終者。有樣學樣,齊國滅宋的時候,劉裕的子孫也被毒殺。一報還一報。而且還有劉裕後世子孫的那句名言:"來世投胎生生世世不生帝王家"。



劉裕自所以殺前朝皇帝,首先是不自信,寒門出身他和朱元璋一樣,強烈的自卑感,和不安穩全感,使得劉裕想把一切危險消滅在萌芽中。而曹丕,司馬炎,包括短期登基的恆玄,以及謝安,王敦都是貴族出身,良好的教育和和高貴的氣質。使得他們不願也不想,更不懈於這樣去做。教育和出身的不同才使得處理方式的不同。再就是南朝是世家門閥頂峰時期,如果不把司馬氏剷除的話。一旦有世家門閥的野心家藉機造反。劉裕完全有可能失敗。但劉裕的作為開啟最無恥的先例,華夏貴族的最後一絲氣息就此斷絕。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劉裕誅殺晉恭帝,並對司馬家族斬草除根,主要還是因為桓溫、桓玄父子篡晉失敗,桓氏滅族的教訓殷鑑不遠,歷歷在目。劉裕為了不重蹈桓氏之覆轍,只能把司馬家滅亡,才能杜絕司馬家死灰復燃的可能性。

桓氏從桓溫開始就大權在握,謀劃篡晉,桓溫靠多次北伐不斷積累政治資本,到了桓溫之子桓玄控制東晉朝廷之後,完全依照之前曹丕、司馬炎的套路,封王,加九錫,行禪讓,改國號為楚,建立了桓楚政權,然後也依據套路,封退位的晉安帝為平固王,至此,桓玄應該已經是“合法”的改朝換代了。

但是因為桓玄沒有誅殺晉安帝,也沒有消滅司馬家族,劉裕等將領得以用恢復晉室為旗號,出兵“勤王”,最後桓氏被滅族,晉安帝復辟。

風水輪流轉,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很快劉裕同樣是通過北伐的勝利積累了政治威望,然後按照曹丕、司馬炎和桓玄的套路先封宋王,加九錫,然後接受禪讓,建立劉宋王朝,劉裕雖然也封晉恭帝為零陵王,但是想想不久前桓氏的下場,劉裕很自然會做出斬草除根的決定。

桓氏是士族大家,家族實力雄厚,桓溫、桓玄父子經營了兩代人,該走的程序都走了,最後還是一敗塗地。劉裕出身微寒,年事已高,兒子幼小,可以說劉裕的基礎比桓氏差了幾條街,完全是靠劉裕自己的雄才大略才完成了代晉的大業。這種情況下,劉裕不可能留下司馬氏養虎遺患。

可以說,如果沒有桓玄篡晉最終身死族滅的前車之鑑,大概率晉恭帝和司馬家還能有個較好的結局,但是有了失敗的桓玄擺在前面,晉恭帝和他的家族還想全身而退,就已經是一種奢望了。


只吃狗肉不交狗友


內因:劉裕個人性格原因。

劉裕出身行伍,識字不多,一生都是在戰爭中度過的,這樣一個人必然是殺伐決斷之人,由於其出身和知識水平,他個人沒有太多的道德束縛,不會像士族大家一樣,還要追求一下表面的名聲之類的東西。

劉裕殺了六個皇帝,在歷史上也是不得了了。

再從劉裕的後代子孫來看,互相殺戮,對自己的父子兄弟都是非常殘忍,在中國王朝史上這樣對待自己的皇族血親,劉宋王朝可以排的上名的,所以作為開創者劉裕,骨子裡是不是有著喜愛殺戮的基因?

外因:形勢所迫。

①士族政治。

東晉自建立起,皇帝其實就沒有太多實際權力,而是一直被世家大族掌控,皇帝這個位子,對於世家大族而言,只不過是一個可以操縱的棋子游戲而已,劉裕直接將棋子殺了,斬草除根,從根子上斷絕了世家大族的念頭。

②劉裕根基太差。

劉裕代表的是寒門政治,骨子裡是不為士族所容的,他沒辦法,只能把事情做絕,不然他一不留神,就會被世家大族打下去,死無葬身之地。

曹魏代漢,司馬代魏,都能厚待前朝君主,那是因為他們在建立新王朝的時候,本身家族勢力都經過了三四代人的苦心經營,根基深厚,有底氣。

劉裕驟然從社會最底層爬上高位,他沒有這個底氣和根基。


師明禮閒聊中國歷史


主要是面臨的環境不同。

公元420年6月,晉恭帝司馬德文禪位於劉裕,東晉滅亡,南朝劉宋政權開始。司馬德文被廢為零陵王。

零陵王生怕自己被殺,連做飯都在臥室裡,由王妃褚秀之親自料理。然而終究還是沒能逃過毒手。

9月,褚秀之的兄長來看望,將褚秀之引到了其他房間。屬下士兵乘機翻牆進入司馬德文房間內,要求司馬德文喝下毒藥。司馬德文以自殺者不能再投胎為人為由拒絕,士兵便用棉被將其悶死。

劉裕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從此以後那些被奪位的君主再也不能善終。

劉裕之所以殺零陵王,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司馬氏還有相當的力量

西晉代魏的時候,司馬氏經過三代人的經營,權力非常鞏固,而曹氏已經沒啥影響力了。

劉裕建立宋的時候,司馬氏的影響力還很大。比如說逃到北方的司馬休之,司馬休之在江漢時,廣得人心。劉裕稱帝前幾年,率軍西征,擊敗了司馬休之。但司馬休之和一部分宗室逃到了北方。

零陵王的存在,無疑給了北方的司馬氏希望,北方司馬氏完全可以以此為藉口,號召大家反對劉裕,甚至是從北方借兵南征。對劉裕來說,只有殺掉才能省心。

二、擔心士族門閥擁戴其復位

東晉政治格局中,其實皇權力量很有限。東晉從建立初期,就是“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也就是說東晉實際上是由門閥士族主導政治的格局。

東晉末年,一系列戰亂之後,門閥士族已經逐步失去了政治和軍事領導權,但他們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依然存在。

劉裕自身起於行伍,身邊可用人才很少,建立政權後不得不依靠門閥士族來施政。當時門閥士族是看不起劉裕的寒族身份的,他們當時更加看好被劉裕殺掉的劉毅。

但是出身是沒法改變的,劉裕很清楚這一點,他也沒法改變士族門閥對他的鄙視。因此他深信,總有一天,如果有機會的話,士族門閥會把他踢掉。如果門閥士族要重新擁戴一個人,零陵王自然是最好的選擇。所以零陵王必須死啊。

三、東晉舊臣的懷念

劉裕建立宋朝後,一些東晉的舊臣對晉朝還很留念,這跟司馬氏代魏時完全不同。

晉恭帝禪位時,徐廣淚流滿面,謝晦勸他說這不是你的錯。徐廣回答,你是宋朝新任命的,而我是晉室舊臣,受的是晉朝恩惠,咱倆的體驗不一樣啊。

徐廣後來還被劉裕任命為中散大夫。可見劉裕建立宋朝之初,不得不留用東晉舊臣。

而這些舊臣心中對東晉依然是有留念的,劉裕自然會擔心這些舊臣反水。

總而言之,劉裕從底層小軍官一路走上來,經歷了各種戰亂,才建立宋朝。建立之初,劉裕經營的時間還不夠長,出身和威望也不足以壓倒一切,政權並不穩固,對任何有威脅的人他必然要事先扼殺。


我是迷蝶夢,以上為個人淺見,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喲。

<strong>


迷蝶夢文史社


《創一代與富三代的區別》

為何說宋武帝不如晉武帝那樣善待前朝皇室,而是盡其誅滅呢

原因很多,暫不復述。單從二者的身份背景談起。劉裕出身寒族,身份低下,崛起於行伍走卒,是憑真刀真槍打下來的家業。什麼滅桓楚,滅起義軍,滅南燕,滅後秦,打敗北魏,嚇得大夏都不敢招惹,這些赫赫戰功,都是劉裕憑自己本事獲得的,名副其實的創一代。

晉武帝,可謂生下來就含著金鑰匙,如同秦始皇,家業太豐厚。只要想幹點正事,輕輕鬆鬆就能篡位做皇帝,甚至消滅吳國,統一天下。不見得晉武帝比宋武帝厲害多少,但是司馬炎是名副其實的富三代。家業自爺爺輩確立,自父親,伯父輩做大,到了自己這兒,只是想著如何去吃啦。

那些豪門士族,都被治得服服帖帖,統治力根深蒂固,這就是富三代,故而任性到接下來富四代的傻子司馬衷都能做皇帝,還愣是沒有亡國,只是出現了八王之亂,國力迅速衰落了而已。

故而,司馬炎有資本厚待前朝皇帝,司馬氏三世而代魏自立,憑的就是一步一個腳印,早已把江山掌握在了自己手中。魏國皇室早已是植物人啦,有或者無,都威脅不了霸業。死了豈不可惜,還賺個罵名。活著,而且還要好好的活著,才能為司馬家賺臉面,賺個仁義道德什麼的,豈不是天大的好事。

反觀劉裕,自己是創一代不說,而且還出身低微,沒有宗族幫襯,也沒有交好的士族親戚朋友,只是上下級隸屬關係而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太忙了,國內平叛,國外戰爭,都得自己親力親為。一個草根,取得這麼大的家業,這麼大的輝煌,那是官三代曹操與士族大佬司馬懿沒法比的。所以說他們倆不篡位是怕擔罵名,以及可以留給後代篡位登基。

劉裕則等不起,這樣的輝煌家業,必須由自己來先當這一把皇帝,畢竟要不是沒有他,桓楚早就滅晉多少年了,要不是沒有他,東晉連起義軍都平不了叛,還哪裡來的大好河山。

所以劉裕親自篡位稱帝啦,之所以殺盡司馬氏家族,那是根除後患,打擊士族,畢竟要不是士族大佬們支持,司馬氏早就被匈奴滅亡了,還哪來的東晉呢?

創一代成功上位了,但是底子薄,只能根除。不能放任,遺憾他屠戮人家,自己的後代也被他人屠戮,自此後世紛紛效仿。





華夏盛世文化


劉裕沒有司馬炎的資本和優越條件,兩個人完全是兩個時代和兩個階層的人。

劉裕是南朝第一帝,他建立了劉宋政權,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朝時代。劉裕也開了一箇中國曆史上很不好的先河,那就是大肆殺戮前朝皇帝和宗室。劉裕之所以會這樣做,和他的出身與經歷,以及當時天下形勢的變化有很大的關係。劉裕開了一個這樣的先河,也報應到了自己子孫身上,在劉宋幾十年間,他的100多個子孫大多數都死於非命。

劉裕出身於一個沒落的官員之家,他的父親劉翹,當過郡裡的功曹。在劉裕剛出生時,他的母親就因為難道而去世了。劉翹一狠心把劉裕給扔了,幸虧劉裕的姨媽把他抱養了,才勉強活了下來。後來,劉翹又續賢娶了一個妻子叫蕭文壽,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人非常好,把劉裕接了回來,把他們三兄弟養大。劉翹因為長期的貧困和疲勞,很早就去世了。從此劉裕就成了家裡最長的男丁,他帶著兩個弟弟艱難地生活。

劉裕生性好賭,有一次賭博輸了錢還不起,被債主打了一頓,還把他關押起來。幸虧有個朋友幫他還了。在這一晚上,劉裕自己痛哭了,感覺光在家不是出路。於是他下決心去參軍,搏出一個未來。他告別了自己的妻女、繼母和兩個弟弟,參加了北府兵。

他那年已經三十六了,而且有文化,很快在軍隊裡受到了重視,時間不久就當上了將軍。北府兵是一支北方流民組成的軍隊,受東晉朝廷僱傭打仗,由於軍餉不足的問題,這支軍隊在殺敵的同時也不斷地搔擾老百姓。劉裕在帶兵期間,嚴肅軍紀,主動擔任最危險的職業,為百姓平定五斗米教起義,建立了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

當時的東晉朝廷已經羸弱不堪,無力控制當時的書面。東晉首都南京,皇帝是晉安帝司馬德宗,掌權者是他叔叔司馬道子和他的兒子司馬元顯。這時的長江中上游的荊州,崛起一個大的軍閥,那就是桓玄,他是東晉權臣桓溫的兒子。桓家在荊州經營已久,勢力很大,桓玄藉此控制了荊州、江州等大片土地。這就和中央發生了矛盾,桓玄於是以清君側的名義討伐司馬道子和司馬元顯父子。桓玄一路勢如破竹,攻破南京城,殺死了司馬道子父子,廢除了晉安帝,自己做了皇帝。

此時的北府兵在桓玄的拉攏之列,桓玄逼死了北府兵主帥劉牢之,還極力拉攏劉裕。劉裕對桓玄表面順從,暗地裡組織北府兵將領反抗。在桓玄稱帝大失人心的時候,劉裕聯合何無忌、劉毅、諸葛長民等人發動兵變,一舉打敗了桓玄。此後,劉裕以北府兵為班底,掌握了東晉朝廷的大權。經過十餘年的征戰,劉裕平定了國內的反對力量,又出兵滅掉了鄰國南燕和前秦,最後廢除了晉朝皇帝,自己稱帝建立了劉宋王朝。

劉裕稱帝后殺死了被他挾持過的晉安帝和晉恭帝,並且大肆殺戮司馬宗室,主要有以下原因:

1.劉裕平民出身,父親雖然做過官但家庭已經沒落。

劉裕在掌權之前朝內沒有任何根基,一切都是自己靠刀槍拼打出來的。這就和之前改朝換代的情形有很大的不同。王莽是中國帝制時代第一個篡位的皇帝,他除了靠自己的仁德,更重要的是靠自己的家庭勢力,長期在朝廷內打拼後,王莽早已在朝內建立了很大的根基,根本不用考慮皇帝會復辟;東漢末年,曹操雖然也是寒族出身,但他的祖上和朝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的父親曹嵩是太監曹騰的養子,曹操本人就是靠舉孝廉當上了官。所以,而且東漢末年的最後幾十年,漢獻帝完全就是受曹操挾持的,人們早已習慣。所以在曹操死後,他的兒子曹丕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皇帝。可以看出,無論是王莽還是曹丕,在篡位之前,在朝廷裡都有著非常深的根基,沒有必要擔心舊皇帝的反撲。但是劉裕就不一樣了,他在朝廷裡基本特別淺,必須要殺前朝皇帝,以絕了所有前朝老臣的復辟之心。

2.劉裕一生政治鬥爭激烈,曾遭到司馬宗室的強烈反抗。

劉裕在打敗桓玄,掌握了朝廷權力後,地位還非常不穩固。他的政敵特別多,包括五斗米教的盧循起義軍、原來的戰友現在的政敵劉毅和司馬長民、宗室司馬休之等人。

劉裕在剛掌權權力不久,就受到了南燕皇帝慕容超的挑釁,於是劉裕帶兵北上滅燕。在這個時候,盧循趁火打劫北上進攻南京,劉裕在滅燕後急忙回軍京師。雙方血戰了一場,劉裕終於打敗了盧循。

劉裕在奪權後,原來一起反桓玄的戰友劉毅、司馬長民和劉裕的矛盾逐漸加重。劉毅聯繫了朝廷內的一些士族反對劉裕,還賣弄風雅讓劉裕下不來臺。劉裕終於忍無可忍,殺死了劉裕,又除掉了諸葛長民。

為了拉攏宗室,劉裕讓司馬休之擔任荊州刺史。沒想到司馬休之勾結前秦造反。劉裕想給自己女婿徐癸之一個立功的機會,派他去帶兵平叛。可誰都沒想到,徐癸之大敗,自己還戰死了。劉裕惱羞成怒,親自帶兵去討伐。司馬休之在處斷壁崖上據險固守,劉裕發動了幾次進攻都沒能成功。情急之下,劉裕自己想上陣,被部下強行攔了下來。最後,大將胡番帶人從崖的側壁,一處筆直的懸崖上爬了上去,偷襲了敵人的側面,才打敗了司馬休之。

經過幾次的爭戰,讓劉裕對幾乎任何人都不會太放心。他強烈地感到了政治鬥爭的殘酷性,對所有潛在的威脅都特別敏感,猶其是司馬宗室。所以這也促成他對司馬家舉起屠刀。

3.天下局勢險惡,且劉裕太子年幼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當年五胡亂華的歷史。劉裕開殺前朝皇帝的先河,其實是指漢人的做法。在劉裕之前,胡人政權就已經在這樣做了。例如,匈奴人劉聰滅了西晉之後殺死了晉懷帝和晉愍帝,石勒滅了前趙殺了皇帝劉曜,冉閔殺了後趙的皇帝,後秦皇帝姚萇殺了前奏皇帝苻堅等等,這些弒君之事已經不勝枚舉。

劉裕在稱帝后,總共在位不過三年,這三年間他雖然做了很多事,但絕不足以讓自己的家族在朝廷內建立足夠的根基。最要緊的,他最大的兒子才十六歲,根本不能統懾全局。而且當時劉宋政權面臨非常大的內部外部的壓力,內部壓力在於朝廷內高門士族的反對,內部則來源於北方北魏政權的虎視眈眈。這一切都讓劉裕非常擔心,要在自己有生之年消滅一切可能的隱患,而最有可能反叛的就是司馬宗室。

由上所述,劉裕沒有絕對的實力保證朝廷的穩定,也就不會學習司馬炎厚待前朝皇帝。劉裕大肆殺戮司馬宗室有很大的必然性,是當時殘酷政治鬥爭的結果。


歷史細觀


先說清楚,劉裕誅殺的不是前朝皇族,而是禪讓皇位給他的皇帝,之前的司馬炎和曹丕善待的也是禪位的皇帝,至於前朝皇族下場如何,他們並不關心。

以司馬炎為例,曹魏末帝曹奐堪稱最幸福的亡國之君,不僅得封陳留王,在鄴城享清福,還在臨終前看到了八王之亂的苗頭,遇見了仇家的滅亡,其封國更是傳承兩百餘年,劉裕建立的南朝宋滅亡了這個封國都還在。

司馬炎善待曹奐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沒什麼威脅,經過父祖兩代人的屠戮,曹氏皇族能夠威脅司馬氏的人都死絕了,炎善他還能獲得個寬厚美名,何樂不為?

話說回來,東晉末帝司馬德文對劉裕也沒威脅,他哥哥司馬德宗好歹是為劉裕加緊篡位而死,司馬德文已經禪讓了,為何還是難逃一死?因為劉裕不相信他沒威脅。

談及魏晉南北朝的歷史,世家大族是怎麼也繞不開的,從漢朝就開始崛起的士族是魏晉時期影響力巨大的政治團體,本質上來說,皇族也不過是一個士族,只不過是其他士族的代言人罷了,其他士族要是不滿意,皇族可以換的,魏晉南北朝政權更迭如此頻繁,更是造成了皇權的衰弱與士族的壯大。

司馬氏本身就是一個大士族,在取得其他士族的支持並打壓掉反對的士族後,司馬氏的首領司馬炎登上了帝位,但王朝本身是一個士族共治的體制,皇帝威權受制,尤其是在東晉,這個由士族支持建立起來的王朝,皇帝基本就是空架子。

從建國伊始的“王與馬共天下”算起,東晉百餘年的歷史先後經歷了王氏、庾氏、桓氏、謝氏等等大族的門閥統治,皇帝說話反倒不怎麼管用。

如果說劉裕也能夠獲得士族的支持,上位那是輕而易舉,但問題在於他出身底層,士族看不上他,他也不想分權給士族,其實他的權力有一部分就是從士族手裡奪過來的。

按理說,東晉士族力量無比強大,對付劉裕不是難事,但之前桓玄篡位給東晉的士族政治造成了巨大打擊,幾個士族掐在一起,劉裕則是在平亂中崛起,逐漸掌握了軍權。

劉裕作為南朝第一帝,眼光和手腕都絕非常人能比,而他那個時期各個士族的人才都不多,一個個被他砍瓜切菜似地輪過去,他建立的南朝宋也是寒們崛起、打壓士族的朝代。

一句話,劉裕跟士族的關係遠不如司馬氏跟士族融洽,雖然他打壓士族,但也擔心這些士族拼死一搏,把前朝皇帝拉出來跟他拼,這事他當年對付桓玄的時候就做過,還是名正言順的征討逆賊。

此外,在劉裕前幾十年,北方有個血淋淋的例子,前秦苻堅對前燕慕容氏這些亡國之君那是相當優待,結果淝水之戰一敗,前秦立刻土崩瓦解,苻堅也最終身死。

出於種種考慮,劉裕在稱帝后不到一年,就派人毒死司馬德文。

這其實有點壞規矩了,之前殺亡國之君的不是沒有,秦王子嬰太遠,西晉的晉懷帝可還新鮮著,但這些都是投降後被殺,禪讓的劉協、曹奐日子過得都還挺好,司馬德文退位時還滿心以為自己能跟他們一樣呢,結果他成為被吃的第一隻螃蟹。

劉裕篡位倒沒什麼道義壓力,就跟曹魏篡漢一樣,曹魏的江山是曹操打的,漢室只是個名頭,東晉最後的二十年也是劉裕打的,他不僅滅了桓玄光復晉室,還討平了孫恩、盧循這些內部反對勢力,更是揮兵北伐,滅後秦、南燕,氣吞萬里如虎,要不是他年紀大了又忙著篡位,北伐說不定能夠完全成功。

可話說回來,口子一開,規矩就換了,從此之後的亡國之君,無論是投降還是禪讓,能夠善終的實在少之又少,劉裕自己的子孫也沒能倖免。


平沙趣說歷史


劉裕此人,雄才大略。對內平定孫恩和桓玄,消滅桓楚、西蜀、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對外消滅南燕、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

也正是依靠自己軍事上的戰無不勝,才得以篡位自立,但稱帝之後的舉動,不得不說劉裕確實是開天闢地頭一遭。在劉裕之前,哪怕是篡位了對皇族也都是封賞一地,比如漢獻帝劉協就是封地山陽,在封地內,劉協依然可以祭祀祖先,香火不絕。而司馬氏對待曹魏末代皇帝亦是如此。

可這個劉裕確實不按常理出牌,打破了擅殺前朝帝王皇族,使得謀朝篡位之後大肆屠殺前朝皇族成了篡位者必不可少的步驟。

而至於劉裕為什麼打破常規擅殺皇族呢,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我們都知道,自古帝王創業之難、起點之低無過於朱元璋,當過乞丐,做過和尚。其次呢,緊隨其後的我覺得劉裕怎麼也能派進前列,可以說劉裕的出身決定了他本家也就是劉裕稱帝后宗親勢力的薄弱。

其二:再怎麼說晉朝的不對,人家司馬氏篡位到國滅也有155年,國家養士如此之久,豈能沒有一二忠義之士?就比如劉裕派去毒殺司馬德文的張偉,就是寧肯自殺也不害舊主。這個給了劉裕很大的打擊,因為我們都知道,能被劉裕派去幹這種謀殺前朝皇帝勾當的臣子,必然是信得過的心腹。結果這一下來,劉裕震驚了,自己信得過、能夠託之如此大事的心腹尚且感念前朝恩德,更別說其他人了,現在他們是畏懼自己,一旦自己百年之後呢?

其三: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劉裕篡位的時候已經57歲了,在古代這個年齡已經屬於隨時會逝世的年齡了,而劉裕更擔心的是,他四十多歲才有的孩子,現在也不過十幾歲,一旦逝世,內無宗親幫助,外有司馬氏有養士百餘年的恩德。一旦劉裕死後,誰主天下恐未可知?

所以在我看來,就是以上三個原因才導致了劉裕不得不亂自古規律,行殺戮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