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汉将的安边思想与民族政策极其超前先进,毛泽东对其推崇备至

种田也能打胜仗——大器老成的大战略家赵充国(12)

江湖闲乐生

西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春,原本在青海湖一带放牧的西羌各部进入金城郡,欲与西域的匈奴势力联合,发动叛乱,夺取金城与河西地区,年近八旬的国宝级老将赵充国临危受命,被任命为西征军统帅,率军开赴前线,不日来到平羌总指挥部、西部都尉府。

这位汉将的安边思想与民族政策极其超前先进,毛泽东对其推崇备至

远征军来得正是时候,西部都尉府正遭受先零羌的猛烈攻击,赵充国下令坚壁清野,固守城池,同时宣扬民族政策,对西羌中强硬反汉的先零部落以剿为主,而对其中亲汉的罕、开二部以抚为主,这样一直拖到了十一月份,先零羌久战无功,士气低落,赵充国抓住机会,率西部都尉府之骑兵倾巢而出,向先零发动了突然袭击。

兵法曰:“以虞待不虞者,胜也”。汉军多日坚守,好吃好喝,士气正在无从发泄,今得一战,自然勇不可挡。而先零人之前见汉军按兵不动,早已放松了警惕,一旦望见赵充国大军压来,毫无防备之下顿时魂飞魄散、士气崩溃,纷纷丢盔弃甲欲南渡湟水逃回青海。好在时值盛夏,河水尚浅,不过及胸口,故虽河水湍急,但只要水性稍好些,且撤退的再有组织性些,全师保渡问题不大,他们依旧可以卷土重来。

可赵充国似乎一点不着急,只率兵在后慢腾腾的追赶。

这位汉将的安边思想与民族政策极其超前先进,毛泽东对其推崇备至

图:今甘肃天水充国广场赵充国将军铜铸骑马式雕塑

老赵不急,有人急。将士们立功心切,好不容易打了胜仗还不赶紧追,这不傻嘛!

这时赵充国又说了一段经典的话:“此穷寇,不可迫。盖物极则反也。宜整兵缓追,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

这句话可厉害了,大家平常总说“穷寇勿追”,其实《孙子兵法》里的原文是“穷寇勿迫”。穷寇还是要追的,不追就跑了;但不要追的太迫。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兔子逼急了它还咬人。总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咱在后头慢慢追,追它个各自逃命不能相顾,猫抓耗子我玩儿死它!

高,国宝就是国宝,见识果然比我们高。诸校尉心服口服。

果然,先零人见还有生路,一个个争先恐后往湟水里跳,不料道路狭窄人太多,挤在一起反在湟水里淹死了数百,还导致河道堵塞,后面的队伍过不去,乱作一团,毫无秩序,正好给慢赶上来的汉军捡儿个现成。斩首数百,俘虏数百,此外由于羌人逃命不及,他们留在河边的十余万头牲畜,以及四千余辆辎重车,也全都成了汉军的战利品。而汉军这边,伤亡不过个位数。

至于幸运过河的那数千先零人,他们哪里还敢再战,便全躲进了山里。只是他们命虽保住了,但粮草辎重丢个精光,最后挨不住饥寒了恐怕也是得出山投降,早晚而已。

这,便是赵充国所谓全师保胜。即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被这样的将军统率,士兵们幸福死了。

先零人都逃散躲起来不敢露面了,赵充国于是率军继续向西推进,进入羌人的罕部落。大军一至,罕羌人顿时吓个半死,大半逃入山中,小半躲在家中,正惊惶万分,赵充国却一反汉朝往年对待少数民族叛乱残酷镇压之政策,向汉军下达了两道铁的纪律:

第一,不许烧罕羌人房子。

第二,不许在罕羌人的农田里割草放牧,以免毁坏庄稼。

总之,汉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抢粮,大汉帝国是征服者,不是侵略者。

罕羌人听说,大喜过望,皆奔走相告道:“汉果不击我矣!”

俗语云:“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古代一般大军所过,很少有秋毫无犯的,本国地域尚且如此,何况蛮夷叛虏。然而,在赵充国看来:“蛮夷习俗虽殊于礼义之国,然其欲避害就利,爱亲戚,畏死亡,一也。”作为将军,赵充国难得拥有哲人的胸怀,得以跳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传统思维,用同情心与同理心去看待蛮夷,而不是将其无限丑恶化、妖魔化。说到底,蛮夷跟汉民一样也是人,也有感情,也知道感恩,也懂得害怕,虽然他们以战死为吉利,但应该不会以饿死、送死为吉利。这就是赵充国的理解与宽容,即兵法所谓“攻心为上”。

不久,躲在山里的罕羌首领靡忘派人前来请降,表示愿意撤离湟水河谷,退回青海故地,永远臣服于汉朝。

这位汉将的安边思想与民族政策极其超前先进,毛泽东对其推崇备至

赵充国闻信大喜,赶紧将情况上报给天子,等候圣裁。

推诚布公,坚守信用,才能赢得少数民族的信任。恩威并施,团结统战,才能赢得少数民族的归附。赵充国的安边思想与民族政策,极其超前与先进,他的巨大成功,更使得后人不断将之继承并发扬光大,毛泽东是其集大成者。

这样又过了段时间,靡忘为表诚意,亲自来到汉营归顺。赵充国命人摆开宴席,赐其酒食,以示恩德。然后放他回去,要他晓谕羌人愿降者:汉军绝不妄杀无辜,只待天子赦免尔等之罪,汝等便可回归故地安居乐业,望汝等感念天子之恩,毋要再反。

靡忘感动万分,当即指天为誓:我若再反,天诛地灭。

然而等靡忘一出帐,除了护军校尉等少数几个军队高层外,其他所有校尉竟异口同声反对赵充国道:“此反虏,不可擅遣。望将军收回成命。”

赵充国闻言火了,怒道:“诸君但求无过,自营安全。非忠心为国家计也。”

老将军话音方落,有如雷霆震地,震的满营寒噤,无人再敢发声。正这时,天子的诏书到了,令靡忘等人以立功赎罪论处。圣旨宣读完毕,大家全都羞愧地低下头来。

不久后,汉军不费一兵一卒,罕羌近万人全体投降,并且还帮着汉军做通了不少西羌部落首领的工作,使其不战而降。从此,诸校尉对赵充国办事之勇决,一心之为国,更加佩服到五体投地。羌人听得其中曲折,自然也是感动万分。

赵充国义释羌酋,诸葛亮七擒孟获,两代名将,都是千古佳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