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为什么认为“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腐朽、最残暴的朝代”呢?

历史大变局


我没看到过易中天的此番言论,不过说大明朝是史上最差的王朝,这有点过。纵观九大王朝,秦、晋、隨、元朝不见得比明朝好到哪里,否则也很难解释为什么明朝能延续268年,但为什么很多人对明朝那么恨之入骨呢?这不仅是因为明朝很惨烈地被文明更落后野蛮的外族后金所灭,中华文化受到几乎断根绝种的危境,更可惜的是明朝错过很多历史机遇,否则中国近代史、甚至世界近代史可能都得改写。

从世界格局来看,明朝年代恰恰是西方世界发生翻天覆地变革的年代,就在郑和下西洋结束后没几年,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相继进入了大航海时代,除了地理大发现外,对航海、天文、军事、冶金、贸易、物种交流都达到高峰,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使国家迅速崛起强大,还有后来的海上马车夫荷兰、日不落帝国英联邦通过殖民贸易从曾经落后的封建国家成为强大的海洋国家,几乎贯穿整个明朝,欧洲开启了文艺复兴时代,宗权、皇权开始旁落,资本主义盟牙长出,明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暴发,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移向了欧洲。

反观明朝发生了什么呢?整体而言,整个明朝是内忧外患最少的时代,就外患而言,除了明初征元、明中期土木堡之变、明未后金崛起,加之日本崛起和明朝朝鲜之战,欧洲列强仅触及澳门、台湾等边缘地区,除了后金,其它均非大敌。内忧呢?除了明早期靖难之役及明未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其它几乎忽略,所以明朝是一个相对和平、宽松的朝代,但明朝做了什么呢,明初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航海技术及船只,却带回了红木,为了防走私和海盗,实行了海禁,通向海洋大门关闭了。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火药技术,但最后佛郎机枪、红衣大炮只能从国外进囗,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却只换回大量白银,我们有世界最多的耕地,却养不活土地上的人民,我们有世界上最大、最全的官僚机构,却陷入无尽的党争中,整个明朝政治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阴斗,皇帝与功臣之斗、皇室成员内斗、君臣之斗、大臣党争之斗、皇帝宦官之斗、大臣与宦官之斗,既便到了南明时期,仍是如此。皇帝多有奇葩,有偏执皇帝、恋母情结皇帝、豹房皇帝、一月皇帝、蟋蟀皇帝、道观皇帝、木匠皇帝、勤劳死皇帝,大臣大多贪腐成风(海瑞除外),百姓呢,从当时小说金瓶梅、水浒传中可以看到,有钱人极度享乐,喝酒、看戏、赌博、听小道消息(飞语),一旦遇到困难,国家已经丧失调整机制,国家失去了向心力,在人口土地军队绝对占优情况,却被清军逐渐蚕食却无力回天。

可以说明朝握有一手的好牌,却打出了最烂的结局。这大概就是许多文化人包括开国领袖毛主席痛恨明朝的原因吧!


心有机事必有机心




只要认真读宋代以来的历史,做个比较,都会得出结论:明朝是个比较差的朝代。不光是金庸和易中天这样认为,真正熟读中国历史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结论。在当前许多历史学者中,我认为老易算是比较靠谱的。

明朝为什么差?主要是因为朱元璋和朱棣的制度建设问题,差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宗室庞大,二个是皇权孤单。

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世袭罔替,不降级承袭,最后造成王室的俸禄开支巨大,山西和河南等宗室人口较多的省负担太重,在明朝中期开始,税收就不够朱家宗室开支。许多人不承认明朝中后期宗室人口太多和负担太重,可能没有认真看历史资料。



嘉靖年间,被张居正废掉的辽王家族有多少人口?明世宗实录记载有5000多人,亲王被废,郡王、镇国将军等名号还在,这些人不但要俸禄,还要大量的仆人。 亲王府的仆人,仪仗队,厨师,官员等,有好几百甚至上千人,连等级较低的镇国将军都有几十人的服务员。

明朝末年,全国人口有5000万左右,而全国的亲王有34家,郡王近千家,镇国将军数不过来了,皇室总人口应该在30万左右。你说这得多少人服侍朱家的凤子龙孙? 比如:明朝末年,河南开封城里三分之一的房产都是周王子孙的,光是一个周王家都不知道有多少服务人员。与民争利,最大的利都在朱家皇室。



朱棣是通过靖难夺取侄子建文帝皇位的,当上皇帝后害怕其他藩王效仿自己,为此开始不让藩王参政,也不让外戚参政,最后搞得皇帝孤孤单单的一个人。 比如嘉靖皇帝,14岁从湖北到北京当皇帝,到28岁有儿子,这期间整个北京城只有嘉靖皇帝一个朱家男人;万历皇帝9岁登基,整个北京只有他和年幼的弟弟是朱家的男人,弟弟长大成人就必须要离开京城就藩。皇帝身边没有兄弟叔伯至亲在台前幕后帮忙协调,搞得压力山大,昏招不断。

实在没办法,为此只好加强两方面的力量:

一是培训重用太监。名正言顺让太监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你说一群没有卵子的人在管理国家,会不会黑暗?



二是加强特务统治。明朝有锦衣卫,后来又有东厂,还设过西厂和内行厂。历史上只有明朝用特务介入官员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官员和老百姓都在特务监视中。你在酒馆喝酒不小心骂了几句朝廷,就有可能被特务抓起来。

一味地防止皇帝被宗室和外戚威胁,将皇亲国戚排除在最高权力之外,结果造成皇帝孤单,一个人难以履行好皇权。 制度的畸形造成皇帝无法正常履行公务,皇权太集中了,皇帝根本应付不过来。

所以出了很多奇葩的皇帝,比如:正德皇帝坐不住,到处游玩;嘉靖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炼丹;万历皇帝躲在紫禁城当宅男,不见人;天启皇帝把大事交给太监魏忠贤处理。

你说这样的朝代能行吗?


坐看东南了


任何事情要一分为二的看,明朝是个有骨气的朝代,硬碰硬解决了蒙古人,连续两代帝王打的蒙古人魂飞胆丧,朱元璋虽然对官员暴虐,但对老百姓是善待的,明朝的赋税非常低,明初、中期农民的日子还是比较好过的。

至于说明朝黑暗,无非就是几个方面:

1、朱元璋残杀功臣,杀得人头滚滚,搞的文武官员上朝前与家人都要交代遗言。

2、朱元璋搞了个后宫殉葬。

3、朱棣诛方孝孺十族。

4、重用锦衣卫、东厂、西厂这些鹰犬,搞特务政治。

5、搞文字狱、兴跪拜礼。

6、大兴程朱理学、为士农工商划定等级,对科技应用和市场流通造成严重的打击。

明承元制,把蛮夷之邦一些不好的东西带了进来,又利用儒家的糟粕禁锢思想,确实是造成了很多问题,说真的很令人失望。

和清朝比,不管是税收还是政府掌控能力都差,军事到了末期大哥不说二哥,全是豆腐渣,这两个朝代禁锢思想却如出一辙。

和宋朝比,宋朝的疆域面积远小于明朝,赋税收入却远高于明朝,政治开明度更不要说了,那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军事上宋朝是一塌糊涂,这点明朝要强上许多。

明表面上来看亡于财政,这基本是个共识,大明朝其实不差钱,钱去哪里了?全到硕鼠的口袋里了,看到某些作者的回答可笑的很,说什么明朝贪污腐败很少,举两个例子就知道明朝的贪贪污腐败有多严重:

1、明朝的盐的零售价大约是200文到300文之间,明末的时候收到的盐税最多就两百多万两,宋朝的人口比明朝少,盐零售价最高时120文,最低时50文,盐税可达两千万贯。明朝的盐税去哪里了?贪官和盐商瓜分了,老百姓和朝廷都吃亏。

2、崇祯皇帝号召官员捐输以解财政危机,官员装腔作势随便应付,等到李自成破了北京城对贪官追赃助饷,搜出几千万两银子。

说明朝最黑暗过于偏激,不过确实不符合“明”这个字眼。


nongwu


说明朝最残暴、最黑暗、最腐朽那一定是脑残,易中天也不过如此,并不懂历史。

历史切忌虚无主义,明朝承继元朝而来,当然有好也有劣,一个人不可能从婴儿一下子长成了老人,这需要过程。

说明朝残暴,黑暗,腐朽无外乎明朝和元朝一样采取了活人祭(明英宗废除),动不动杀大臣,专制集权,海禁,对民众控制较严等等。但此种论调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元朝是个强盗国家,实际上并不重视农业,国家靠什么?靠商业和设卡收税,管理过宽,而杀戮过重,田地都荒芜了,国家十室九空,自然国运过不了百年。朱元璋立国后有鉴于此,大力复兴农业、华夏文化,人口大移民,对华夏复兴功莫大焉,就算手段上有些过激比如抑制商业,那也瑕不掩瑜,不可吹毛求疵,要辩证的看。

我们来看看明朝对华夏的贡献:

一、恢复华夏正统。

二、政治上废相权改内阁制,实行皇权、内阁、掌印太监三权制衡,外更有言官监督,故而明朝可以表面上乱而国不乱,皇帝可三十年不上朝,国家照样运行不殆。英国君主立宪也是参照明朝内阁制。

三、明朝文化、科技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在造船、天文、医学、数学和化学及农学等,均对世界产生莫大贡献。看看下面这些:《永乐大典》、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方以智的《物理小识》、程大位的《算法统宗》、吴有性的《瘟疫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七下西洋建造的宝船等等哪一个不可以永载史册。左宗棠西征时还在甘肃发现了明朝的火器都比晚清先进。文学上四大名著有其三、哲学上的成就比比皆是有阳明心学、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哲学家思想家,易中天等都是瞎了眼看不见。日本明治维新的精神理念是由明末朱舜水带去的,西方文艺复兴与当世明朝文化东学西进有莫大关联。

四、在国家领土上也成就颇多,继承元朝消化掉了云南以及缅北(看看现在的果敢、佤邦等都是汉人主导),继承元朝继续统治西藏,郑和七下西洋,将汉人文化远播世界,立起了华夏的千秋自信,在这点上与汉武帝打下西域同等功劳。

所以啊,不能做一个自我矮化的瞎子,孬种。学历史要以史为镜,切忌学成了傻子瞎子,而是要越学越明白越自信,而不是学成愤青。



圣哲同学


小编读过一本书,名为《明朝那些事儿》,作者是当年明月先生。对于明朝有了开始的了解,下面是小编的一得之见,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前辈多指教。

小编认为明朝为何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腐朽,最残暴的朝代有两个原因。

一是皇权在不断加强,仔细想想,朱元璋当皇帝后,干的最狠的一件事是杀功臣。胡惟庸案,蓝玉案等等,这些功臣们都是陪他打下江山的人,为何要狠心杀掉他们呢?一个皇帝怕的是什么?怕权利被架空,怕造反。胡惟庸作为明朝的丞相,是百官之首,也是最接近权利的官员。在明朝之前的元朝,就是一个丞相权力增强,独大的朝代,甚至可以左右皇权。朱元璋艰难的坐上皇位,害怕的就是丞相把他的权利架空了,所以胡惟庸对于朱元璋来说威胁很大。并且朱元璋还废除了丞相制,这也是皇权的胜利,皇权在不断加强的体现。那造反呢?蓝玉是明朝出色的一名武将,拥有着优秀的军事能力,这也是朱元璋害怕的原因,他怕蓝玉会造反,害怕历史上赵匡胤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重演,所以这个威胁也要去掉!

二是宦官的乱祸朝纲,其实在朱元璋那时宦官是过的不是很好,但在朱元璋去世没几年后,他们却逐步在明朝的政治舞台上展露头角!出现了汪直、刘瑾、魏忠贤这些权倾朝野的太监。他们对朝中政治经济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为所欲为啊!他们对于那些刚正不阿的官员们实施残暴手段,弄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

所以小编认为明朝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腐朽、最残暴的朝代也是有依有据的。


渴望进步的羊兔


这话似乎不止易中天一个人说过吧,之前高晓松和袁腾飞也是这么说的,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这么”讨厌“明朝,是因为这些人都不如明粉懂历史?恐怕不是吧。大致看了一下这个问题下边的评论,感觉明粉的水平还远在易中天老师之下,有一个常识性问题都没搞懂,那就是《明史》不可信的问题,研究明朝如果你不信24史中的《明史》,那可以去看明实录啊,这是明朝人自己写的,总有可信度吧,如果你说明实录里有些内容是文官在故意黑明朝皇帝,那就没办法了,明朝历史就真没法研究了,只能靠猜了。

另外,研究历史,不管是明朝还是其他朝代,24史都是第一手资料,而据我所知24史中除了《史记》记录了西汉本朝的历史外,其他史书都是后世朝代修前朝历史,唐朝修《晋书》《隋书》,宋朝修《新唐书》,元朝修《辽史》《金史》《宋史》,明朝修《元史》,清朝修《明史》,所以如果总是以阴谋论去看待24史,觉得清朝人会黑明朝,明朝人会丑化元朝,元朝人肯定会丑化死敌金朝,那中国历史就没法看了,没法研究了,大家都去以野史为依据?所以不要去质疑《明史》的可信度,明史修撰者张廷玉人家也是一代贤相。

关于明朝,前两任皇帝朱元璋朱棣脾气暴躁,残酷嗜杀,这个应该没啥疑问吧,关于他俩制造的那些大案,除了朱棣活剐3000宫女是假的,其他的应该都是真的,而且朱棣凌迟后妃和宫女是确实存在的,只不过数量肯定没有那么多罢了。关于灭方孝孺十族,这个也是确凿的事实,王立群老师在节目里甚至明确说是杀了873口人,《明史》里也有关于方孝孺的学生朋友被杀的记录,这是第十族;《明史》还记载,永乐年间凡是私藏方孝孺书籍的一律处死,可见朱棣对他恨的咬牙切齿。灭十族,历史上只有这么一例,还是明朝的一代”明君“永乐大帝干的。

最近因为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嘉靖皇帝也火了,陈宝国的演绎似乎把嘉靖的形象美化了很多,但实际上呢?嘉靖是一个差点被宫女勒死的皇帝,若不是宫女们手无缚鸡之力,他或许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宫女刺杀的皇帝,宫女为什么冒着凌迟加灭九族的风险杀皇帝,还不是因为受不了那个禽兽长年累月的折磨和凌辱,嘉靖长期食用丹药,脾气暴躁,动辄对宫女打骂凌辱,宫女也是人,最终她们选择和嘉靖同归于尽,可惜最后没能成功。

中后期的皇帝就不说了,明粉还在为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开脱,说他不上朝是因为有腿疾,不上朝在后宫照样处理朝政,一个连朝都懒得上的人你会相信他在后宫自觉处理朝政?就算他有腿疾,出门上朝需要他走着去吗,皇帝到哪不是八抬大轿抬着?

所以明朝的皇帝几乎是历代王朝里最差的,在封建专制时代,皇帝的水平差,这个国家就不会好到哪里去。朱棣建立内阁,本意是让内阁帮着自己处理朝政,内阁一开始的权力非常有限,谁知道中后期的皇帝们一个比一个懒,没几个像朱棣那样勤政,皇帝不理朝政,那只能内阁硬着头皮来,总不能国家大事没人去管吧,明朝又没有丞相,所以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而朱棣当初就没想到内阁能发展到那样的地步,所以内阁的制度和职责还有很多方面是不清晰的,没有界限的,不受约束的,尤其与六部的职权有太多重合,针尖对麦芒,这就很容易造成内阁首辅专权,内阁与六部互相扯皮。明朝的朝政可以说是乌烟瘴气,效率非常低下,朋党斗争严重,下层官吏腐败透顶,这一切都是源于制度的不完善。

当然,要说到暴政,我觉得秦朝应当是第一位的,除去秦朝,和忽略混乱不堪的魏晋南北朝,明清是最黑暗的时期应该是没有疑问的,而相比明朝,清朝皇帝的质量显然要好太多了。


北宋一书生


明朝一直是中国历史上争议比较大的一个朝代,一方面在明朝期间,特别是中后期,中国在世界上的综合实力达到顶峰,白银流通及国内经济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并且还积极对外作战,屡次北伐击破蒙古,援朝抗倭均起到决定作用;但同时皇权高度集中,等级秩序森严,且儒学逐渐固化,禁锢人的思想,同时实行海禁政策,是导致后来中国落后于西方忍受近代百年屈辱的主要原因。说起它的黑暗,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皇权集中。明朝朱元璋时废除了沿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亲自掌管臣子生杀大权。中央又设立都察院,都察院内设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和佥都御史。下设13道监察御史,共110人,负责具体监察工作。地方设立按察使司,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掌控。不仅如此,朱元璋还成立锦衣卫,监视百官动向行踪。明成祖时又设东厂,由皇帝身边的太监组成,后来明宪宗时又衍生西厂,皆为皇上监视百官的鹰犬,直接听命于皇帝。要说皇权集中只是这些也称不上黑暗腐朽,但明朝皇权集中直接造成中后期宦官弄权,祸国殃民,滥杀朝臣。明时大宦官王振,刘瑾,魏忠贤等均严重导致国家政权混乱,宦官的专权实际上是皇权集中的衍生物,宦官只要掌控皇上,便可以肆意弄权,排除异己,更导致国家的混乱。

二.思想禁锢。明代采取八股取士的科考制度,程朱理学更加泛滥,无数学子为了科考皓首穷经,单单熟学八股文,最后培养的都是一群满口之乎者也,却无实用的伪君子,将人的思想禁锢在其中。所以,我个人一直比较佩服王阳明,但鉴于认知有限,对于阳明先生,这里就不多言了。

三.杀伐严重。朱元璋即位后大杀功臣,最为著名的便是胡惟庸和蓝玉两案,株连五万余人。加上政策严苛,对待官员动辄剥皮,斩首,连坐,也给人留下了残暴的印象。

另外经济方面的因素我个人不是很了解,不敢妄言。其实我个人看来,明朝虽然不算清明盛世,但说最黑暗最腐朽略有激进,毕竟明朝也有许多亮眼之处,但也由于它的独特性,森严性,说他黑暗腐朽也不是没有依据。


薄暮叹息


明朝后世不愿多提及,很多人不太了解明朝,了解的也只是只言片语。

我也说点只言片语吧,说点真实的皮毛吧。。

先清理一个概念:只要世界没有大同,国家机器是必然必须存在的,抵御外敌,维持社会秩序,不是民众与国家机器苦大仇深,而主要是和其后面的统治阶级苦大仇深。国家会代表某个阶级利益,这个阶级被成为统治阶级。大众抗的是统治阶级压迫。比如:奴隶社会的奴隶主阶级,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本质的敌人要分清楚。

明朝是个封建王朝,私有制,天子守国门,吏治严明, 律法严谨,皇帝直控强力太监特务监察机构,甚至到了明末贪污腐败也不严重,因对属于国家机器的官员阶层处罚太凶狠冷酷不留情面,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奇葩王朝,特别到了王朝中后期,那个是个官场清官海瑞们横行的时代,连皇帝都无奈地躲着海瑞们跑,没犯法杀不得,他们也不怕死,论理还说不过他们,你说奇葩不?所有官员沦为苦哈哈的国家打工仔,所以这王朝为后世掌握话语权的上层人阶层所不喜,所以他们对明态度要么是不愿提,要么是拼命诋毁明腐败。易诋毁明,应该是他站在上层人阶层立场的原因吧。

那么没有腐败的明朝怎么灭了呢?根本原因在于其私有制基础上,明平稳持续近300年,私有基础上合理合法地社会贫富分化,土地大规模合法兼并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流民遍地,最后到了贫富分化到了极致。民与富地主阶级对立,矛盾到了不可调合,皇帝也无法用合法手段扭转合法的贫富差距,灭亡成了结局。所以出现底层人民群众旁观外族入侵,甚至帮助外族,底层人民不认为国是自己的国。明高层的权贵富豪,也不喜欢明皇帝的律法制度的严厉,日子过得不自在,也希望换掉皇族,喜迎新主。上下夹击之下,下不得民心,上不得世族大家支持,空有超强国力,打不过小小的蛮族(清当时是明的附属国),皇帝国内孤立无援,内有代表底层的李闯王起义,外有代表上层利益并互相有勾结的清入侵,失败在所难免,最后清取胜。清虽也不得民心,但得到了明上层仕族富人支持。明上层地主阶级及官员勾结外族灭了自己的主子皇帝,说出来不光彩,不合封建社会传统道德伦理,这就是后世上层人仕不愿谈明,抵毁抹黑明腐败的根本原因。

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周期律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最根本原因贫富分化过大造成的,也是私有制必然的结果,而不仅仅是腐败造成的 。

说起来明亡的很令人惋惜,如果崇祯当初利用魏忠贤找理由扑杀大地主,把地分给流民,消减贫富分化,收民心,历史可能会改写,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老红缨枪


万历皇帝不上朝,国家机器照样运营,群臣共议协商已经有了国家议会的雏形,末年,民间商业发展又有么资本主义萌芽状态,可以说明朝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堪,要说可惜的,只能是明朝几个有建树的皇帝都太短命了,另外,遗憾明朝没有对于外来农作物的引进,清朝之所以会人口暴涨,最大的原因就是番薯,玉米这些外来农作物的引进。。。人民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另外,清朝对好人并不友善。甚至差点毁了整个汉文化,三次文字狱都发生在清朝最鼎盛的时期,所谓的满汉融合,也是以满人为尊,汉人为辅,实际制度和元朝的阶层划分没有本质的区别,明朝的历史,现在很多都是清代书写的,明朝留下来的古籍却少之又少,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其残忍程度甚至不亚于南京大屠杀!然后这些记载文献,我们还是在国外才发现的孤本有记录,这足以证明了,清代对整个历史进程有多大的隐瞒和破坏,再则,乾隆修的四库全书,说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书丛,花了十年,可这套书的整个修编过程中改了又改。删了又删,只要对满清负面的东西都会删掉。这对汉文化的传承和记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说到这里,两相比较,哪个皇朝更渣一目了然,更不要说清末发生的那一系列事情了。。 当然,也不是说明朝一定好,相比唐宋,明朝作死的事情也很多。。。例如明代推行的酷吏严刑,锦衣卫,东西厂,直接让明朝进入了威权恐惧时代,而嘉靖年间爆发的"大礼议"事件打断了原本还有傲骨的文人脊梁,加强了皇权,也肢解了当时的文官体制,偏偏那时候的皇帝又都宠信宦官,导致文人团体被打压分裂,为后来明皇朝的覆灭埋下伏笔。。。后期的东林党,内部分裂严重,大部分已经没有了傲骨。。。很多墙头草打着仁义道德的旗号,干的却是祸国殃民的勾当。。。。。纵观整个封建制度的发展,2000年下来,我华夏文明的发展,唐宋达到了鼎盛,然后是一代不如一代,大家都在比烂。。。到了清末,造就了整个中国历史最黑暗,腐败,无能的混乱时代。。。


虚川望月


方圆论坛观点!

首先声明一点。不要迷信易中天。易中天的看法只代表他一个人的看法。就好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部《哈姆雷特》一样。对于明朝的历史。每个人的看都不一样。在这一点上我不但不认同易中天,而且我还认为这个人比较短视。明朝不仅不是中国历史最黑暗,最腐朽,最封建的朝代。恰恰相反,我认为明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开明,政治制度最完善,最值得记忆的朝代。

在明朝这个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权可以说是被压制的最狠的时候,朝廷大臣也是最敢仗义执言不怕死的时候,也是整个中国古代最清明的时候。当然了开过皇帝朱元璋那一代不算。朱元璋一个大老粗当上皇帝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管。这个时期确实非常黑暗。但是哪个时期没有经历过这么一段。为什么你没看见明朝好的那一面呢?


当时明朝实行内阁制度,整个国家的实际权利都被掌握在内阁大臣手礼物。皇帝的权利被压制到了最低。也就剩下个批红权。而且当时明朝还有言科六道。言科六道的官员虽然官位普遍都很卑微。但是他们有一个非常打的权利。那就是“封驳权”也就是说,他们有权利可以否了皇帝的命令。只要他们认为这道命令不合适。因为这个权利就是明朝太祖朱元璋给的。他就是怕后世皇帝会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大事。所以才给了六道言官这么一个权利。

整个明朝的政治体系和现在的英国非常相似。大臣们各司其职,朝廷大事有内阁大臣办理。皇帝只是一个权利的象征。明朝内阁权威大盛的时候也是中国历史上皇权被压制最狠的时候。至于历史上发生的嘉靖大礼议时间额,本质上就是和大臣们要权利。而且他也在某些方面成功获得了一部分权利。为什么嘉靖要宠幸严嵩。就是因为严嵩认为皇权至上,他想要帮皇帝把权利给要回去。所以才会发生朝廷不管国家大事。互相争斗。严嵩的权利是建立在皇帝的宠幸之上。所以就又变回了皇帝主宰一切的时候。索性嘉靖死后,明朝出了个张居正,张居正虽然也主张改革。但也留下了小尾巴。那就是继续推崇皇权。这也导致了明朝后来内阁大臣大权旁落,导致中国再次回到皇权主宰一切的时候。否则一直按照明朝内阁制度的推行,中国也就不会再有朝代更替了。现在的中国也会像英国那样。


但成也张居正败也张居正。他的一条鞭法根本没有彻底实施下去玩。而且还遗留下了祸根。但是虽然明朝有黑暗的时候,但是光明的时候也有很多。所以一杆子打死就批评明朝是黑色的时代,简直可笑至极。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