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盟国三巨头在一起拍照的时候,罗斯福坐中间是怎么原因?

志超0210


二战结束后,战胜国为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分配各种利益。当时的三个大国美国、英国、苏联在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了一次雅尔塔会议。



从照片上看,美国的罗斯福坐在正中间,英国的丘吉尔在左,苏联的斯大林在右。从外交的知识上来讲,任何一场外交都不是随随便便的普通朋友会见。

不论是座次、距离、谈话内容等方面都需要字字斟酌。更何况是这样一场全世界都极具历史性意义的会议,把罗斯福安排在中间是有具体原因的:

①二战爆发之前,由于英国为首的欧洲等国对德国采取的绥靖政策,这间接导致德国的扩张和二战时欧洲战场的建立。所以英国对于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一定的愧疚之情。

再加上美国实力已经超过英国,英国自然原意以美国马首是瞻了。有美国在的前提下英国自然不会坐在中间。


②美国在二战结束后综合国力隐隐排在世界第一,拥有压制其他国家的能力。并且在二战前期,提供给反法西斯阵营不少物资和武器,不论是苏联还是英国都接受过美国的援助。并借助这些援助才保存了更多的实力。

在二战中期和后期,美国更是以强硬地姿态参与二战。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争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直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斗的胜利拉近了一大节过程。英国和苏联自然会愿意让美国坐在中间的。

③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程度不足美英。在二战当中,苏联被称为中流砥柱的主要是因为他拖住并且消灭了德国的大部分军队。从数量上看,苏联的贡献可能要远超美国和英国。

但是苏联消灭的这些德国的军队基本都是陆军,在当时的战场上德国的陆军作用不如海军和空军。所以真的严格来算的话,苏联这个“中流砥柱”是有一点点夸大的(就一点点)。


④民族矛盾并没有因为一场战争而彻底解决。苏联人主要是斯拉夫人,而英国等欧洲国家主要是日耳曼人,民族之间的矛盾产生于千年之前。并且千年来战火不断。

虽然在二战当中站在了同一方,但流传在历史长河中的仇恨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只是暂时地表面上看上去和解了而已。因此没有办法坐在一起,只能坐在美国的两边。

⑤制度问题也是根本问题。当时这三个巨头国家,美国和英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只有苏联这一个国家实行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后来演变成苏联模式)。

如果让苏联坐在正中间,那可就表示当时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一种认同甚至说尊敬了,这很显然美国不能忍。在世界上基本大多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⑥以退为进。英国和苏联自知在综合国力方面没有办法与美国去争第一了。各国也知道在贡献程度上确实美国要多一点,那我们就自动去坐在旁边,不去争那个中间的位置。

意思就是说面子上我给足了你,那么在实际好处上美国不要太过分拿了太多,正常一点,或者说多分配一点给英国和苏联就行了。他们希望美国能“我敬人一丈,人敬我一尺”。


史之策


在二战即将胜利的1945年2月4日,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三个国家:美国,苏联,英国在苏联黑海北部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举行了著名的雅尔塔会议。也正是在雅尔塔会议上,三国主持了利益分配和战后的世界新秩序。


雅尔塔会议,也成为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的一次会议。众所周知,为了留念和新闻报道,也可能是习惯,三国的最高领袖,也是二战三巨头在一起拍了不少照片。

不过,这些三巨头在一起的照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坐在正中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最高领袖斯大林反倒没有固定座位,两个人或左或右。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三巨头坐在一起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始终坐在中间呢?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这肯定不是巧合,因为三巨头在一起的照片并非一张,而显然,所有的照片都罗斯福坐在中间。而对于不同座位所代表的意义,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是一致的,正中间当然是最重要的位置。罗斯福为什么能坐居中央呢?

第一,罗斯福能够坐在中间,当然是美国的实力使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真正向世界展露了,什么叫工业强国,二战四年多的时间里,美国工业生产能力超过了其他全球国家的总和。经过下饺子后的美国海军更足以单挑全世界。


因此在雅尔塔会议期间,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国即将战败,损失惨重的英国在不负世界霸主之名。苏联的钢铁洪流虽然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攻击力,但是苏联经过惨烈的苏德战争之后,最精华的地区几乎成为一片废墟,再加上战争导致的2000多万人的死亡,苏联此时的国力,显然无法与美国相媲美。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才是唯一一个只得其利而未收其害的国家。远隔大洋的美国根本没有遭受战火的任何侵扰,却因为世界大战而成为世界工厂。因此,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的国力以绝对优势成为世界第一。而罗斯福作为美国总统,当然当仁不让的成为最有底气和话语权的人。


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包括雅尔塔会议期间,英国和苏联依然有求于美国,尤其是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英国和苏联提供的海量资源更成为这两个国家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外援。苏联和英国才能在惨烈的战争中支撑下来,并逐步反攻,也与美国无与伦比的军工生产能力和租借法案密切相关。

而在雅尔塔会议期间,虽然盟国已节节胜利,但是此时的英国和苏联,依然离不开美国的海量物资支持。所谓拿人手短,有求于美国的英国和苏联自然让要让罗斯福坐在中间。


第三,英美苏三国的矛盾也决定了,只能由罗斯福坐中间。如果罗斯福不坐中间,谁能够坐中间呢?斯大林吗?这显然不可能受到英国和美国的支持。尤其是斯大林所代表的苏联,实行的是与资本主义截然不同的制度,更不可能受到英美等国的同意。

因此,斯大林虽然有地主之利,苏联也在欧洲战场付出了最大的牺牲,他依然不可能做中间。那曾经的日不落帝国首相丘吉尔,有可能坐中间吗?更不可能。

首先就二战的贡献而言,英国虽然接受了美国大部分的援助,但无论是对于德国的牵制还是消灭法西斯军队的数量,都远不如苏联。

而此时的英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国力也开始大幅衰落,仗之成为不落帝国的殖民地,也出现明显不稳的情况。因此,此时的英国虽然拿着日不落帝国的架子,但其国力和实力,已经远不如之前。英国自然也没有了与苏联和美国较量的本钱。

因此,相较而言,国力最为强盛,对英国和苏联帮助最大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得到了英国和苏联的认可,坐在了三人的中间。


鸢飞九天2018


为什么罗斯福总统会座在中间想必很多懂历史的人都不知道,那就让在下给大家好好讲讲里面的道道,

其一我们都知道在外交场合,各国领导人合影留念座次、站次都很有讲究,一般情况下,以东道主为中心左右前后都随便来的。


其二英国和苏联在二战期间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美国的大力军事援助,美国又在太平洋战争牵制着日本大量兵力,还在欧洲对德国、意大利作战,在这种场合由美国总统罗斯福座中间位置也就很合理啦。

其三在二战没开始的时候英国、法国对苏联一直是排斥和抵触的,在加上苏联顽强抵抗德国的进攻伤亡惨重,苏联一直想让英美等国、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可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各种借口推迟,让苏联甚是恼火,美国罗斯福总统作为和事老调停二人矛盾,所以罗斯福总统座中间最为合适。



其四大家都知道美国罗斯福总统身体下肢残疾,在这重要场合让他座中间也是表示尊重合情合理。


大家认为在下说的有没有道理?如果感觉在下哪里说的不对可以狂喷,如果没有那就用你发财的小手给在下点个赞。


世界历史观讲解


我想来想去,认为可能是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罗斯福坐中间了。

①可能是实力的问题。

二战中,英国和苏联在跟德国的战争中,得到了美国的大量援助,为感谢美国对朋友的帮助,和对二战中美国强大国力的尊重。西方人就认强者,所以让罗斯福坐中间。

②就是这三人中,罗斯福年龄最大,所以应该罗斯福坐中间。我这样的中式思维,不知道西方人认不认同,哈哈哈。

③那时罗斯福总统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邱吉尔和斯大林为了照顾罗斯福的感受,而请罗斯福坐中间,罗斯福本来有腿疫。

④就是苏联和英国一直是死对头,在二战前两国就一直在意识形态,国家制度上针锋相对。虽然斯大林和邱吉尔因为战争走到了一起,但他们骨子里的那种互相不信任,还是能从肢体语言当中表达出来的,所以罗斯福这个和事佬就坐中间了。


从照片中确实能看出很多问题,因为斯大林和丘吉尔的不对付


。二战结束后,丘吉尔的铁幕演讲,马上让冷战上演了,看来英国对苏联的戒心一直重重。

而美国这个和事佬,在失去德国这个共同敌人后,因为对英国和苏联的远疏亲近,终于跟英国兵合一处,找到了苏联这个敌人。


布丁灬枫叶赏秋


“三巨头”是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方(美,中,苏,英)里面的其中三个。照片中,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坐在主座——【当之无愧】 ! !我们任何观点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我的回答也一样。原因很简单~~于情,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是中美建交历史上第一位在整个13年的总统执政生涯期间完全亲华的美国实权总统!(任何对罗斯福动机上的揣测都毫无意义,我只注重事实)。于理,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执政期间领导美国参战,对盟军一方的最终获胜发挥了卓越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 ),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61个国家先后参战!交战双方动员参战总兵力超过17亿(当时世界人口22.3亿人)。战争历时6年,最后以同盟国战胜轴心国告终……

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是二战最早参战的国家,也就是最早得到美国援助的国家,当时英国得到美国312亿元美元的各项援助(其中光是航母就30多艘,当时日本大大小小航母全算上才23艘)。

丘吉尔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援助”。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1943年末的德黑兰会议期间,斯大林在一次晚宴的祝酒词中说:“无论如何,西方的援助是极其宝贵的,为美国的生产干杯,这场战争如果没有美国的生产就会输掉”。

美国向苏联提供了价值112.98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800亿美元的各种军用物资,和总价在31.5亿美元以上的工业和石油,化工制品。



写到这里已经可以解释富兰克林•罗斯福能坐在中间的原因了,但是我还要往下写~~~因为有人又会说,美国佬不就是有钱嘛……

太平洋战场方面……美军主力VS日军主力

电影“血战钢锯岭”剧情不过是美军太平洋战争中的“日常”,开战初期日军的海,陆,空军曾一度打得美军哇哇大哭,头一两年,日军的零式战机在太平洋上基本上是无敌的,落单的美军战机遇到零式战机结局就是死!……横扫亚洲的日军主力不好啃吧……不过可爱的大兵们还是一边哭着一边扛着枪打到了日本本土。



太平洋战争,从1941年12月开始到1945年9月份才结束,打了差不多四年,自从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日本就一直将太平洋战场作为主战场,投入了大部分的海陆空军。而在战争之初,美国因为被日本偷袭,被玩了一招虎,虎,虎导致自己的太平洋舰队基本被打残,失去战斗力的时间长达到三个月之久!

日本,一个岛国,把包括中国(这个时期的中国基本上可以算中国历史上最弱国力之一的中国了,要知道日本这辈子前半生都是我们的番国属国)在内的亚洲打得命悬一线。然而,美国的参战令日本高层非常重视,在随后的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几乎将自己军队番号中小数字精锐甲种师团抽调一空全部用于对美作战,连天皇的心头肉被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称为“皇军之花”的关东军都移防太平洋了,只是在亚洲留了个关东军番号当稻草人用~~后来的都是国内新补充的冒牌货,都是新兵。

(关东军可不是善茬,日军中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老兵最多说的就是关东军 )

欧洲,北非战场~~美军主力VS德军主力





这条线的仗好不好打你们问巴顿吧……反正狼行千里吃肉,德国人也不是好惹的!

1、火炬行动(北非登陆战役) ——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在1942年11月8日至11月10日间登陆法属北非的军事行动。

2、突尼斯桥头堡战役 ——1943年3月17日—5月13日,攻占突尼斯领土,从而把德军全部赶出北非。

3、西西里岛登陆战 ——美英盟军于1943年7~8月在意大利西西里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登陆作战

4、意大利战役 ——1943年9月3日至1945年5月2日,虽然意大利在1943年9月8日投降,但意大利北部一直控制在德军手中,战斗呈拉锯相持状态。

5、霸王行动 ——诺曼底登陆战役,为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了苏军和英美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这场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它是二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并且将“D日”这个军事用语固定在了1944年6月6日。

6、“龙骑兵”行动 ——1944年8月在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实施的登陆战役。

7、市场花园行动 ——1944年9月17日至9月25日,旨在夺取跨越莱茵河、瓦尔河等河流上的一系列重要桥梁后,从荷兰直插德国腹地,争取在1944年圣诞前结束欧洲战场作战。

8、阿登战役 ——1944年12月16日-1945年1月28日,德军在阿登的反击作战

9、莱茵河战役 ——1945年,是盟军为突入德国境内进而完全消灭纳粹德国而进行的一次会战

你们现在明白了吧,三个人中间那个位置不好坐啊!自己花大把大把钱当冤大头不说,家里还要死人死得收尸都收不过来……


Qiho


你见过谁家合影把大金主赶到边上去的?


DDG的老船坞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到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三大盟国照相的时候,虽然战局胜负已明,大家都是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的雅尔塔会议,但就是在这战胜国里,它也不是众生平等的,有实力强点的,有弱点的,就这三巨头,它也不是一碗水端平的平等。(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虽然英国、前苏联都遭受了不少的损失,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执牛耳者仍然是美国,也就是说实力最强大的不管前苏联承认不承认,都得美国做头把交椅,美国在遭受珍珠港损失之后,迅速备战,同时在军事上打击德日法西斯势力,支持英国、前苏联这些为数不多能够给法西斯添堵的国家。

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早,但起的作用却大,就像民国的中原大战,张学良虽然不是主角,但没他参加蒋介石就悬了,等到蒋介石打赢了,张学良的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从1930年到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在国内政局可谓是风头无两。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差不多就是扮演了张学良在中原大战中的角色,因此大家至少在表面上都能高看他一眼,虽然外国人不比中国人有礼貌,但这个座次上对于大小王的反映倒是一致的相同,中间的非富即贵。

再说从社会制度来说,前苏联一对二美国和英国,因此这雅尔塔会议虽然是在前苏联的雅尔塔开的,但在排座次的时候,还是把罗斯福排在了中间,要不然为这个双方就得打嘴仗打不完。

再说了谁坐那虽然不能完全忽视,但也没必要特别在意,因为双方的目标不在这个座次上,而且当时双方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也不能计较这个,试想在瓜分世界这个大蛋糕面前,只要不吃亏,谁坐那,有较真的必要嘛!


历史三日谈


座次也是代表实力,中间显然是老大。

英国不用说了,都被德军打残了,美国还没参战就在暗地里资助英国了,没有大西洋的供给线,英国早完蛋了,还有啥实力当老大?!

苏联显然实力很强大,东西两线作战,付出伤亡很大,斯大林也不是那么容易屈居人下的,但对于罗斯福,他很识时务!整个会议期间把罗斯福当大爷接待,处处讨罗斯福欢心,罗斯福一高兴,就答应了他很多条件,特别是在中国头上占了很多便宜,让外蒙回归彻底无望!!!后来蒋介石都骂罗斯福老糊涂了。

所以说斯大林虽然是东道主,但为了苏联利益他甘愿让位!


周根鸿


除了国家实力和各国间的微妙关系,还有一点也不能被忽略,那就是罗斯福行动不便,应该是最先就座。


宋效田614


斯大林和丘吉尔谁也不服谁,同时两国都需要美国的援助。而三巨头会面的召集人是美国,所以罗大哥就当仁不让的坐中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