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四位贤后:卫子夫、长孙皇后、马皇后以及徐皇后,依名望贤德该如何排名?

小龙女5505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要给卫子夫、长孙皇后、马皇后以及徐皇后依据名声威望和德行品质排名,或许各有各的说法。

总体说来,这四位还真是历史上名气很盛的皇后,是历代皇帝后宫中的楷模。

汉武帝刘彻的卫子夫低微而恭谨,安分又守道,是一个一心一意当好皇后的人。

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是一个优雅大度、自信智慧的人。

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是一个率先垂范、体恤百姓、教化嫔妃的后宫好总管。

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是一个知书达理、一心侍君、心系苍生的好皇后。

如果非要给她们排个高下,我觉得要从为后、为母、为媳、为助、为人等方面来考量。如果综合看待,长孙皇后排第一位,马皇后排第二位,徐皇后排第三位,卫子夫排在第四位。

长孙皇后是李世民事业上的好帮手和生活上的贤内助。无论身为秦王妃还是皇后,长孙氏都能一心一意辅佐李世民的事业。在当皇后期间,常常劝谏李世民,纾解君臣关系,反对亲属参政,以母仪后宫而赢得了广泛尊重。

马皇后和朱元璋夫唱妇随,她往往会主动矫正丈夫的过失,很是体恤下属,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她能够亲自打理朱元璋的生活,节俭温良,对待宫女仁义大度,爱民如子。用后人的话说,她“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徐皇后深得婆婆马皇后的好评,她把丈夫明成祖朱棣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让人们称道的是,在建文帝朱允炆发动的“靖难之役”中,徐皇后由亲自登城督战,上演了一场巾帼不让须眉的京都保卫战。在朱棣当皇帝这件事情多少有些不光彩,徐皇后用实际行动为丈夫赢得好名声。她编写《内训》《劝善书》等推行女性教育,倡导修德劝善,为朱棣争取民心。

卫子夫入宫49年,皇后当了38年。她默默无闻地消弭后宫争斗,虽然皇后生涯出现过波澜,但还是得到了汉武帝的恩宠和信任。“深潭照影,平静无波”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

我们常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往往会有一个伟大的女性。无论卫子夫、长孙皇后、马皇后还是徐皇后,她们都是德范天下的好女人。

女人难,好女人更难。排名先后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们的德行在那里摆着呢。





文踪旅迹


如果单纯以“贤德”衡量,四人确实难较高下,只能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细加比较。

一、四后生平及评价

  • 1.卫子夫

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她出身低微,以歌女受到汉武帝宠幸,并为汉武帝生下皇长子刘据。征和二年,太子刘据被卷入“巫蛊之祸”,卫子夫以皇后印玺,打开武库,调动长乐宫士卒,协助太子除掉江充。但由于汉武帝确信太子造反,结果导致太子被镇压,卫子夫的皇后玺印被收缴。自知难辨清白的卫子夫,悲愤之下自杀身亡。

卫子夫出身贫寒,虽无学识,但她为人善良宽厚。在卫子夫担任皇后的三十八年里,她把充满阴险的宫闱,治理成和谐的“家”,竟然没有发生过一件妇人争宠恶斗事件。由此,卫子夫深得汉武帝信任,即便后来她年老宠衰,但汉武帝对他的信任从未打折扣。

司马迁对卫子夫的评价也相当高,西汉开国的后妃中,卫子夫是唯一受到司马迁赞誉的人。

卫子夫以贫贱之身,守在汉武帝这个薄情寡义的大老虎身边,虽然没有佐君的才能体现(有汉武帝在,也没哪个皇后敢“佐”他),却有“内助之贤”。

  • 2.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出身名门,13岁嫁于李世民。她与李世民一辈子伉俪情深,互敬互助,成为皇家难得的模范夫妻。李世民爱屋及乌,对长孙皇后的子女及娘家人一直有所偏爱。

贞观十年,年仅36岁的长孙皇后病逝,李世民按长孙氏遗愿,依山为陵,入葬昭陵,此后李世民不再立后。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婚姻,属于系出名门的门当户对。长孙氏的贤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能:

一是辅佐丈夫建立功业:包括帮助李世民登上帝位,及劝谏李世民、保护大臣等。

如果不是因为长孙皇后,竭力周旋在李渊、后宫妃嫔、太子兄弟之间,以李世民当时的处境,说不定早早地被父兄废掉了,更不会有玄武门之变的机会。长孙氏对魏征、房玄龄等大臣的保护,也成为后世流传的佳话。可以说,李世民明君的获得,长孙皇后功不可没。

二是自我严苛的自律:她主动阻止李世民,对自己及娘家人的偏爱;时刻保持节俭的风格。

三是对子女及后宫的严格管教:长孙皇后曾经作《女则》,以此训导后宫女子。

  • 3.马皇后

马皇后跟朱元璋,也是一对伉俪情深的皇家夫妻,他们也是门当户对,都是出身平民之家。

跟长孙皇后一样,既有佐君之功,又有贤德之名。从才学上相比,马皇后虽远不及长孙氏,但她佐君之功,却在长孙氏之上。

朱元璋的性格不像李世民那样宽和,猜忌并杀伐过度,在这样一位皇帝身边,要想改变他的想法难度很大。如果不是马皇后多次劝谏,包括李文忠、宋濂、刘伯温在内的很多大臣都会死于朱元璋之手。

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也没有再立皇后。

  • 4.徐皇后

徐皇后是徐达的长女。从才学上看,她是四人中才华最出众的一位,被世人誉为“女诸生”。

同样,徐皇后也是一位既有佐君之功,又有贤德之名的女子。靖难之役,为了保护京城,徐皇后带领城中女子,亲临前线,为京城保卫战的胜利,立下大功。

朱棣登基后,一方面她劝朱棣注重与民休息,另一方面竭力平衡朱高炽、朱高煦兄弟的太子之争。

二、四人排位

四人中,若单纯以贤德排名有一定难度,综合来说,卫子夫略逊一筹,她排第四。

史书上关于徐皇后的贤德描写,事件相对于其他三位要少很多,个人认为,她排在长孙氏和马氏之后比较合适,所以,徐皇后排第三。

剩下两位伯仲相当,经历也比较相似,但如果比较一下她们的丈夫,就会发现,马皇后的这个贤德格外不容易。毕竟李世民是很宽和的一位君主,接受劝谏的难度较小,而朱元璋的冷酷,使马皇后的劝谏不但有难度,甚至有一定的危险。所以,四人排名我认为:

No.1.马皇后

No.2.长孙皇后

No.3.徐皇后

No.4.卫子夫


寻根拜祖


这卫子夫的贤后是誰评价的?

简单说巫蛊案过程。

江充扩大巫蛊,终于挖掘到戾太子宫中,戾太子听从老师石德意见,假皇命杀江充,御史章赣逃出报告汉武帝。

在这里,不去纠缠江充是否在戾太子宫殿内栽赃诬陷,只说卫子夫的表现。

戾太子向母亲紧急告变,卫子夫立即发出皇后令,调用中厩车架、取武库兵器、调集长乐宫卫队,以奸臣造反名义征集长安百姓入伍,正式帮助儿子发动武装叛乱。戾太子逃亡后,汉武帝命令收回卫子夫玺绥,无法解释自己行为的卫子夫只能自杀。

这样野心勃勃而且看不明白局势的皇后,还能够被称呼为贤?

后面,汉宣帝刘询給自己的太祖母卫子夫追谥为思皇后。这是一个没有依附汉武帝宗庙的独立谥号。

谥法曰:

道德纯一,曰思。

大省兆民,曰思。

外内思宗,曰思。

追悔前过,曰思。

诸位以为,思皇后的思,是啥意思呢?


四川達州


应该是马皇后第一位。朱元璋和马大脚,患难与共几十年。不离不弃,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死后让两人的唯一的儿子生的儿子朱允文继承大统。在朱元璋心里,他唯一的老婆就是马大脚。

第二个长孙皇后。他陪同李世明,一生。生儿育女。不离不弃。又有政治能力。哥哥长孙无忌。对大唐忠心耿耿。

第三个是卫子夫。就是在金屋藏娇,陈阿娇之后成为汉武帝皇后的女人。凭借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弟弟卫青,当上了大将军。外甥霍去病当上大将军。让自己儿子当上皇帝。(?不详)

第四个是徐皇后。不太熟悉这个人。

上述个人观点。


可可潘琴


长孙笫一,其余各有优劣,难分


百发百中44


首先,这四位贤后不是同一时代的人,面临的情况都不相同。

其次,名望贤德这一评价本身主观性就很强,属于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最后,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式是把历史人物放到他所处的时代中去客观评价。

综上,这道题无解。


历史深处的模样


论地位长孙皇后最高,徐皇后明成祖皇后将门之女居第二,名望贤德卫子夫第一长孙第二马皇后第三徐皇后第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