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因为包容而成功或失败?

帅气的Hanael


张良以‘’圯(桥)上敬履‘’的感人包容心,使他日后与韩信、萧何等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圯上敬履‘’图

某日,张良在桥上与一粗布短衣老者偶遇。老者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穿在脚上的一只鞋子丢到桥下,然后很不客气地要求张良下去将鞋子捡上来。张良虽然心里很不高兴,但是看到老者年事已高,就没说什么到桥下捡回了鞋子递给老者。 哪知老者依然毫不客气,居然傲慢地要求张良给老者穿上鞋子,并心安理得地伸出脚等着张良。于是,忍气吞声的张良跪在地上为老者穿好了鞋子,然后老者就笑着离开了。很快老者又转过身来对着张良招招手,示意张良到他跟前去。 老者变换了态度和蔼地夸赞张良说:‘’孺子可教也‘’,并与张良约定五天后的清晨仍在此地晤面。 五天后的天刚亮张良即来到桥上,而老者却已经先到了。张良的迟到使老者很生气,在训斥了张良一番后,老者与张良再次约定:五天以后鸡叫时分桥上相见。 五天后鸡刚叫张良就到了桥上,但老者还是早就等在那里了。一脸愠色的老者再度训斥了张良,并再度与张良约定:五天后的黎明之前在原地见面。五天后,张良半夜就到桥上等待老者。不多久,老者也到来了。这次老者从布包中拿出一卷简牍书,意味深长地对张良说:‘’读此书可为王者(帝王)师(老师),十年后天下大乱即以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再来见我”。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者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分,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此名为讹传,实为《素书》)。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靠强大包容心而蒙受‘’胯下之辱‘’的韩信,日后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国大功臣,但同时也是一位令人扼腕叹息的悲情将帅……。


韩信蒙受‘’胯下之辱‘’图

深谙兵法而擅长于军事谋略的韩信,其幼年家境贫寒。某日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其中一人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且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若不敢,就从我的胯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势孤力单而只能屈从。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人的胯裆下钻了过去。韩信以自己的包容心,蒙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奇耻大辱。

开国功臣韩信之辉煌

刘邦、项羽两支武装力量合力推翻秦朝后,韩信先是加入作战实力较强的项羽楚军。但由于得不到重用,于是转而效力于刘邦的汉军。胸怀大志的韩信本想在汉军中大有作为,但却被任命为筹集军粮的小官‘’治粟都尉‘’,因而觉得大材小用。于是便悄然离开了汉军阵营。刘邦的高级谋臣萧何由于与韩信有过接触,从而发现韩信并非等闲之辈:为统领三军作战之优秀将才。于是萧何在得知韩信出走后,遂星夜骑马沿驿道追赶韩信(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被劝返回来后,萧何遂立即向刘邦进言:竭力举荐拜韩信为大将军统领三军。刘邦接受了萧何的建议,将统领三军的帅印交给了韩信。韩信在辅佐刘邦剿灭了几股诸侯武装后,先后被刘邦封为左丞相、齐王、楚王。在最后与西楚霸王项羽这股实力强大的军队作战中,韩信施展了他毕生的军事大手笔:策划了让楚军‘’四面楚歌‘’,最终全军覆灭的垓下大战。韩信统领三十万汉军合围十万楚军,其中斩杀八万。韩信凭着之前在楚军时对项羽性格的深刻了解:项羽之特点不是妇人之仁,而是笃信天地敬畏神灵。由于韩信料定垓下之战后,项羽必率楚军残部败走乌江。于是便将乌江边设定为项羽的生命终结地:让人在乌江边的一块无字碑上,用蜂蜜涂写了‘’霸王自刎乌江‘’的六个大字。乌江边草丛中的蚂蚁嗅到浓厚的蜂蜜气息后,很快便形成了‘’霸王自刎乌江‘’六个黑色醒目的大字。项羽看见后,果然认定这是天意而不可违。于是,曾经‘’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毅然挥剑自刎,倒在了奔流不息的乌江边。西楚灭亡后,刘邦从此成为大汉王朝之开国皇帝--汉高祖。

开国功臣韩信的悲情末路

韩信的崛起不得不说是一帆风顺,作战记录无一败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平定三秦,破魏、灭赵、克齐。最后在垓下布阵‘’十面埋伏‘’而大破楚军。所以说刘邦的江山一大半都是韩信给打下来的。在对楚军的最后一战(垓下之战)并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刘邦就御封韩信为“三齐王”:即与天王齐、与地王齐、与君王齐。还封他为“五不死”: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而且还没有捆他的绳和没有杀他的刀。 功高盖主的韩信居然让刘邦产生了顾虑:恐其日后佣兵自重而威胁到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但考虑到自己既然御封了韩信“三齐王”和“五不死”,那该怎么处置韩信呢?为了能够顺利地一举诛杀韩信,所以刘邦还是只有让萧何设计诛杀韩信。刘邦夫人吕后遂按照萧何之计:诱骗韩信进入后宫一隅,然后由事先躲藏并手持棍棒的一大群宫女冲出:诬陷韩信偷窥吕后洗浴。韩信就这样在一个不见天地的密闭空间中,在没有被捆绑的情况下,徒手死于一大群宫女的乱棍之下。于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八个字,成为了对大汉王朝兴衰准确的概括。


Mrttlzz99


一般来讲,但凡能够成功的人士都有包容的胸怀。

姜小白听从鲍叔牙的建议,包容了管仲成为了一代明君,成为了齐桓公。

魏征原先是太子李建成的人,而并非像隋唐演义中所说的瓦岗山的老大哥。

在李世民将太子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射杀之后,不仅没有杀魏征,而且还得到了重用,从而使李世民得到了从谏如流的美誉。

这都是因为包容而成功的一代明君。

除了这些一代明君之外,有很多的成功人士也大都有包容之心。

举个例子讲,在射雕英雄传里,一代铁掌帮帮主裘千仞可谓是一生作恶多端,但最后被南帝段智兴收为徒弟一心向善。

这也是一个成功的包容例子。

但也有一个因包容而失败的人,不但失败而且还为此丢了自己的性命。


大家一定看过甄子丹和高雄主演的电视剧《精武门》,剧中的霍元甲就具有包罗万物的的胸怀。

他通过包容的胸怀,成功的造就了一代爱国侠士陈真,他通过包容使原先四分五裂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各个武林门派,团结在了一起。

这都是他心怀坦荡,包容一切的原因。

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名由日本人派遣的凶手很容易的就潜伏在了他的身边。

最后他在未及详查的情况之下,喝了日本奸细为他准备好的慢性毒药。

这虽是一个电视加工的故事,但在生活之中应该是有这方面的真实性的故事发生的。

此外,所谓的包容是应该有一个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你所具有的实力一定要大大的超过对方。

如果姜小白不是齐国的国君而是一个普通的百姓,他拿什么去包容管仲?

因此说,包容是一个人士成功的基础,但一定要有实力才行。



朱之文现在来说算是一个成功的人士,回到乡里一点架子都没有,人人都在赞赏他的品德。

但那是成功之后的朱之文,而在此之前的朱之文可不是这样。

没有成功之前的朱之文,应该说生活是过得相当的艰难,那时候的他也还是一个很朴实的人,但谁会看好他?他拿什么去包容?

所以说,包容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你自身实力一定要强大!


东方中华不败


东胜神洲花果山上曾有一石猴。诞生时,金光直射云宵。玉帝命人查看,方知是只石猴吸日月精华天地孕育而生。不忍伤之,乃放任不管。包容一

初始时石猴还算老实,只在花果山境内活动,并未惹事生非。不料这石猴从外界学来一些通天的本事后,开始拉帮结派为恶一方。玉帝本来欲派兵铲除,又念其成长不易,索性令其上天,封为十万天兵马匹总管,待遇不可谓不厚。包容二

不曾想这石猴居然弃官不做,下界继续为妖,还拉起了‘齐天大圣’的旗帜,公然对抗天庭。玉帝命起兵剿之,居然吃了败仗。眼看着再起刀兵,必然生灵涂炭。玉帝心善,遂忍怒命其再度上天,就做个‘齐天大圣’。上天后,猴子游手好闲,四处和神仙称兄道弟,扰人清修。虽屡有人投诉,但终究不算大过,玉帝也是一忍再忍。包容三

正所谓事不过三。这猴子生性顽劣,不服教化。也不知道是怎么得罪了他。他捣乱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金丹,一时犯下旷古未有的通天重罪。想来玉帝宅心仁厚,给了石猴三次机会仍如此这般。是可忍,孰不可忍!玉帝当即下令不惜代价,踏平花果山,也要捉拿石猴问斩。

二郎真君和太上老君等诸仙协力将石猴抓捕归案后。历数罪恶,石猴均供认不讳,遂令斩立决。岂料石猴刀斩不死,箭穿不透,下油锅尤如温泉洗澡,上刀山尤如野地踏青。无奈之下,太上老君提议将他放入八卦炉中炼化。三昧真火锻烧七七四十九日后,这妖猴非但不死,还炼出了火眼金睛。妖猴踢翻八卦炉,反出兜率宫,杀遍九重天,直打上灵宵宝殿。

幸得西天如来及时出手,才能收伏妖猴,保天界安宁。

玉帝屡次三番包容却未有想要的结果。好在也因此得出结论:对犯错误的顽徒,就要一棒子打死,不要再给机会,省的再生祸端。

玉皇大帝就是历史上一个因过度包容而失败的典型案例!





难得浮生闲半日



秀才说历史



125878215蜂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开国皇帝们广揽人才,最初都是雅量高致——刘邦谦虚地说,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克敌之胜,我不如韩信;补给后勤,我不如萧和;曹操“唯才是举”,刘备“三顾茅庐”;朱元璋行兵打仗,每到一处必先访问当地名儒,他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就是皖南名儒朱升的高见。然而,这样不拘一格,成全的是帝王自已,坏了性命的是不知进退的功臣武将,甚至刘邦放不过发小,曹操放不过杨修,朱元璋放不过宋濂,那些本在权力中心之外的无辜者,诚实君子,他们也葬送在“包容”里。

包容也并非单指人与人之间,还显示出一种政治风潮。刘汉偏倚外戚,卫青、窦宪就成名了;朱明喜欢太监,郑和、魏忠贤就成了传奇或争议。外戚或太监也有因此失败的,如李广利兵败投敌,刘瑾被活剐无数刀。历朝历代的外戚宦官,成败的例子不胜枚举。

拿“包容”作为策略的,非武则天莫属。


孤垒西边


1-李世民,因为包容,成就贞观之治和天可汗奇迹!!!铁木真因为包容,成就蒙元帝国奇迹!!!

~

以上是正能量包容!!!

2-李隆基,因为包容,导致天宝危机和安史之乱!!!辽帝耶律直鲁古因为包容,导致屈出律篡夺皇位,进而引发蒙古西征,大辽灭国!!!

~

以上是负能量包容!!!


朕心唯有你


①鲍叔,春秋时期,齐桓公当了国家领导人后,任命鲍叔为相国,鲍叔为了国家社稷,推荐当初争夺王位用箭射中齐桓公的管仲。齐桓公同意了鲍叔的意见。造就了齐国成为春秋强国。

②李文靖公,当初他做宰相的时候,有一位书生当面批评他,他谦虚的道歉。没想到激怒了书生。说他不配做宰相,李文靖公还是恭恭敬敬的说,我也想辞职,皇帝不允许。这个故事名流古今。


华语历史



有喜梅


齐桓公因为包容成为春秋首霸,也因为包容活活饿死。梁武帝因为包容也是饿死。唐太宗因为包容辅助其父得天下,成就贞观之治。包容的要义在于中庸,过犹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