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战时期德国延迟进攻苏联,让苏联实施了大雷雨计划入侵了德国,二战结果会怎样?

倾心独恋7603


哪里来的《大雷雨计划》,没有确实的依据证实曾有过此计划。最早国内提到《大雷雨计划》是20多年前的《世界军事》杂志,当时《世界军事》初创,以转载国外军事文章为主,所以有一篇转载文章讲到《大雷雨计划》。其实所谓档案,只有影印件,上校身份也未经证实,整篇就是推测,没有实际证据。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当时苏军经历过肃反不久,部队缺乏有经验和能力的各级指挥官,战略战术历经反复,部队改编,装备升级都未完成。其次苏军刚刚经历了所谓的向西进军,获得了波兰、罗马尼亚的大量土地,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需要消化新领土,消灭当地的抵抗力量,精力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刚刚结束冬季战争,苏联惨胜,人员和物资急待恢复,自保可能有余,进攻需要等待。第三,所谓大量苏军是在行军途中和德军交火,原因很简单,在当年的苏联老电影里提到过,是去新的国境线驻守。电影名确实忘了。实际上这也是一个相当合理的原因,苏联国境线已经前推数百公里,老的边境筑垒地域已经成了内地,国境线在当时情况下必须加紧派兵驻守,否则门户大开,德军一旦翻脸,将长驱直入。实际也是如此。在苏德开战之前,苏联已经从德军在巴尔干的行动看到了危险就在眼前,所以加紧部署是在情理之中的。实际上德国统帅部抢在苏军的边境防御完成之前进攻,确实是好棋。苏军在预设阵地的防御力是一流的,一旦新国境线的筑垒完成,兵力火力配置完成,德军的一切计划都是泡影。所以德军在苏军正在配置当中进攻,即不用面对坚固工事陷入阵地战,又可以迎头痛击以行军队形前出的苏军后备军,尽显闪电战之威。所以即使有这么个《大雷雨计划》也是纸面计划,更何况斯大林在军事上不是冒险家,所以如此不顾实际的计划情理上不会得到制定。


用户5658917586617


大雷雨计划只是计划,按照斯大林的性格和希特勒在1941年6月之前德国取得的骄人战绩,苏联一定是不敢贸然从事的,我是热爱历史的豆包,很高兴和大家探论历史问题。

大雷雨计划是个计划呢,这个计划的背景是什么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和德国之间并不接壤,在苏联和德国之间从北向南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有波兰等国,然而1939至1940年苏联和德国一连串举动,改变苏联和德国的地缘政治格局。

一战后的欧洲各国版图,苏俄与德国并不接壤

早在1917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俄与德国在东线战场上鏖战,此时沙俄先后发生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特别是十月革命以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上台,建立苏俄政府,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割让出沙俄数百年来占领西部领土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甚至包括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在内。而在十月革命的同时,芬兰和波罗的海国家也纷纷独立。苏俄可谓损失严重。

然而就在同年的11月份,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德国势力迅速推出这些东欧地区,列宁也宣布《布列斯特和约》无效,苏俄红军西进,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9年苏俄红军继续向西挺进,结果遭到刚刚复国的波兰政府的反击,苏波战争爆发,苏俄红军失利,最终苏俄丢失西乌克兰地区和西白俄罗斯地区。1922年苏联成立,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正式加入苏联。但此时波罗的海三国、芬兰都拒绝加入苏联,保持独立。

布列斯特和约中苏俄损失的领土

1933年德国纳粹党上台,德国势力得到扩张,由于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中直接表明了他的反共反苏立场,同时希特勒上台之后对于德国共产党进行残酷打击,致使苏联一直对于希特勒的崛起惴惴不安,苏联多次通过外交渠道联系英法,希望建立防范德国的共同防御体系,结果英法反应冷淡,英法希望取悦德国,让德国与苏联死磕,然而1938年德国最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法也发现是了事情的不妙,而此时英法想要积极联系苏联的时候,苏联却也表现出了冷淡,因为德国提出了更好的方案,那就是苏德联合瓜分东欧,在苏联看来可以通过该方案向西面推展战略缓冲空间,从而加深苏联对于德国的防御面积,于是1939年8月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而苏军在东面进入波兰,苏德瓜分波兰。德国敲掉了这个令他们讨厌的一直追随在法国屁股后面,牵制德国的癞皮狗,而苏联重新得到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此时英法已经对德国宣战,二战爆发。德国于是进攻北欧,随后进攻西欧;而苏联则是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并随后发动苏芬战争,入侵了芬兰,1940年6月,就在德国完成法国战役,横扫北欧、西欧后,并将其纳入德国控制范围的同时,苏联也已经解决了芬兰,并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同时逼迫罗马尼亚割让领土,将苏联的边境线生生的向西推进了200到300公里,苏联称之为建立了“东方战线”。于是欧洲本来是不相邻的两个最强大的陆权国家,变成了邻国。

苏联建立东方战线后,终于与德国接壤成为邻国

与强国为邻的压力非常大,无论对于苏联和德国哪一方都是,两大强国之间彼此之间虽然还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还有着大量贸易,但是彼此充满着严重的不信任。德国还在努力解决英国,发动不列颠空战,准备对英国做最后一击,而苏联则已经沿着新行程的苏德边境线,部署数百万苏联红军,所以此时的希特勒对于东线苏联的部署,还是忧心忡忡的。

更让希特勒烦躁的是,在德国的一连串胜利的时候,墨索里尼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机动,开始入侵希腊,结果被希腊胖揍一顿,为了挽救猪队友,德国被迫又发动了希腊战役,解决了东南欧问题。

而所谓的大雷雨计划只是在苏联解体后1993年,一个俄罗斯的上校向外界披露的苏联在1941年的一个作战计划,也就是说苏联在完成“东方阵线”建设的时候,制定的突袭德国的计划,但是苏联建立“东方阵线”后,将苏联的整个防线向西平移,苏联肯定会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或者主动出击德国或者积极防御德国,这很正常并不让人惊讶,但是从德国在1941年6月22日开始,德国突击苏联,发起“巴巴罗萨”的入侵苏联的军事行动后,苏联表现出的被动和迟缓,随之而付出的数百万军队被歼灭的结果来看,苏联显然是没有做好准备,连防守的准备都没有做好,更别提是对德国先发制人的进攻计划了。

德国苏联战争初期俘获的大批苏军俘虏

而在1939年到1941年,不到两年时间,德国充分发挥闪击战的优势,配合空军突袭和陆军装甲部队的快速推进,扫平了北欧、西欧以及东南欧的一切阻碍,并几乎好无败绩,德国这些广为人知的战绩放在这里,苏联高层也看在眼里,他们绝没有此时去招惹德国的胆量和信心。


大东北的小豆包


对于德国来说,推迟进攻苏联将会是灾难性的结果,从各方面条件来说,1941年6月份是进攻苏联的最佳时期,一旦越过这个时间,德国将很难去进行这场战争了,不是进入冬季后,德国人的作战能力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苏军的作战准备将越来越充分,每晚一个月对德国来说都是征战难度增加。

所谓的大雷雨计划根本就是一个纸面计划,到目前为止,人们只是在档案中发现了所谓的计划方案,但是没有具体细节安装,也没有计划实施安排等内容,这说明苏军压根没有执行的意思。

从各方面反应的情况看,在1941年时,苏军没有主动进攻德国的想法,在斯大林的计划当中,希望把战争拖到1942年,甚至1943年,按照苏军自己制定的备战计划,苏军的整个战备工作依旧最快也要在1942年才能完成,1943年才能全部完成。

从苏德作战准备情况来说,德国人远不如苏军效率高,在许多方面还不如苏联的那么高效,苏联在当时的情况下,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扩军,到了1941年6月时,已经有560万以上的作战部队,军工生产正在进行飞速增长,在各方面的条件对苏军更有利,如果拖延下去,苏军的情况会越来越好,拖到1942年,德国就一定胜算没有了。


浴火


这个“大雷雨计划”是苏军总参谋部在1941年里提出的众多作战方案之一,它的作战目的并不是入侵并打败德国,而是仅以击败并消灭集结在波兰东部的德国军队。这只是针对德军越来越明显的侵略行径而作出的先发制人的行动,是一个规模有限的计划。

“大雷雨计划”中描述了如下的战略背景:“考虑到德国目前正在动员其军队和后勤部门,有能力先发制人的阻止我军的展开并发动突然袭击。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根本没有将行动的主动权交给德军指挥部,而是应该先于敌人完成展开,并在德国陆军的展开过程中、尚未成功组织战线及其军队协同的情况下,主动向其发动进攻。”苏军预计将使用152个师进攻东线德军的100个师,这个报告的提出日期在1941年的5月15日。



当时的苏联在西部边境地区一共有102个师,战略第二梯队和预备队刚刚开始向前方开进,预计遭到6月底或7月初才能达到进攻所需要的兵力,而此时就算推迟了发起进攻的日期,但是其东线的兵力也肯定在一直增长中,届时德军在东线可不再是仅仅100个师的兵力,苏军的152个师能否拥有发起进攻的展开水平存在很大的疑问。苏军本就在作战经验上远不如德军,如果在数量上仍不能占据绝对优势,这种进攻会不会是一种自杀行为?


而且德军当时对于苏联西部地区的军事情报工作卓有成效,对于西部地区苏军实力有着精确的计算,所以对于苏军大规模的将兵力兵器运往西部进行大规模的部队展开行动,很难会逃过德军的察觉,毕竟苏军的集结时间长达60天,如果德军发觉苏军的进攻企图,同样由充分的时间在加快部队的展开速度和派遣更多的部队前往东线,这样苏军的奇袭优势将不复存在。而且苏军在大规模的机动作战上远远不如当时的德军,反而极有可能会被强大的德军装甲部队所反包围歼灭,毕竟包围一直进攻的部队要比包围一直撤退的部队容易多,所以如果苏军先于德军发起进攻,只会让苏军的损失更加惨重,苏军在1941年来说无论在哪方面都没有达到发起进攻的战备条件,纵深防御才是苏军最合理的选择。


战略论


本猜想建立在苏联实施了大雷雨计划的基础上而猜想的,纯属个人无聊之谈:

第一猜想,德国挺住了。众所众知,德国能迅速对苏联整个西欧底盘迅速横扫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苏联没有优秀的指挥将领,所以导致了苏军大规模大批次的被德军围歼,使得苏军丧失了众多主力,而变得被动。所以如果仍然是这些将领指挥侵德的话,面对一大堆优秀的德军指挥官,苏军是很有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反而丧失更多的主力在德军的主战场上。最终的结果可能仍然是兵临莫斯科城下。但是具体那时是否能打败苏联,那就要根据许多因素了,笔者不做众多猜想了。

第二猜想,德军崩了。多线作战乃是兵家大忌,虽然拥有众多优秀人才,但是多线作战的德国确实在苏联大规模入侵下依然挺住,所以德国很可能沦陷。接下来有意思了,沦陷的德国领土铁定会被苏联给吞并,但是法国那边被德国占领的地区呢??斯大林应该不会还给法国吧。那么就变成了苏联和英法美的战争了。说句玩笑话,没准那时抱着敌人的敌人就是好友的情感,苏日没准就结盟了,苏联可能毫不犹豫的把中国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换取日本的支持了。

第三猜想,德军和苏军僵持住了,这就毫无悬念了,接下来的发展定然是德国难逃被美苏英中法这些正义联盟给打败的命运。


polityW


方圆论坛观点!

“大雷雨计划”是苏德战争爆发钱,苏联方面试图先发制人进攻德国并且称霸欧洲的计划。该计划最早曝光于1933年俄罗斯丹尼洛夫上校在《奥地利军事杂志》上公布了1941年苏联总参谋部的完整作战计划。该文件原稿来自于苏联中央档案馆。文件显示斯大林在1941年5月批准了“大雷雨计划”。


据资料显示斯大林一直都很警惕希特勒,而且斯大林的野心也丝毫不逊于希特勒。两人都很清楚双方必有一战。斯大林为什么要同意“大雷雨计划”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斯大林觉得希特勒和英法正在西线作战。而英法两国也不是弱国。所以德国肯定会和英法打成焦灼状态。这个时候苏联主动出击入侵欧洲的话,不管是德国还是英法两国,都没有精力来应付自己。双线作战向来是兵家大忌,斯大林不认为德国敢双线作战。而英法一定会出卖其他国家的利益来息事宁人。所以斯大林对于“大雷雨计划”信心十足。


而斯大林和希特勒合谋瓜分了波兰之后,苏联就开始在波兰边境大规模陈兵备战。当然了斯大林的这一切假设都是以德国不能快速击败英法以及德国不敢双线作战的基础上制定的。但让斯大林绝望的是,希特勒这个战争狂人一点都不按常理出牌。在德国和英国之间的战斗还没有见分晓之前就主动出击苏联。所以虽然苏联在波兰边境囤积的大军,但是苏联还是被打的一脸蒙圈。原本斯大林的“大雷雨计划”是可以在德国入侵苏联之前顺利实施的。但是因为苏联方面准备不足的原因,导致了“大雷雨计划”的拖延。就在这个拖延时间里苏联被德国打了个措手不及。而苏联的“大雷雨计划”也胎死腹中。正因为如此,当时苏联的副总参谋长感叹说到:要是进攻希特勒的时间按原定计划该多好啊。如果真按原定计划实施,那么苏联偷袭德国的时间就比德国偷袭苏联的时间提前了十天。所以说,很多事情都存在巧合。


如果苏联的“大雷雨计划”顺利实施的话,德国方面可能失败的会更加的快。因为当时按照大雷雨计划的部署,苏联会调集152个师来进攻德军。首先苏联方面会切断波兰德军和巴尔干半岛的联系,之后迅速包围波兰德军,以优势兵力歼灭波兰的德国,甚至于斯大林为了防止意外情况,还决定武装波兰人组建波兰红军。

在斯大林的预设中,德国由于英法的关系大部分兵力对被牵制在西欧地区,而苏联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掉波兰德军之后,迅速占领波兰,斯洛伐克,捷克等地。之后战线推进到莱茵河畔。到那个时候整个东欧将在苏联的控制之下。而“大雷雨计划”如果真的能顺利实施的话,打德国一个措手不及,苏联的计划也真的就有可能实现。苏联占领东欧之后在对付疲弱的英法和德国就更加的容易了。很有可能苏联就会成为二战的最大赢家。



苏联二战时期的军队虽然战斗力方面很是“感人”。但斯大林显然已经做好了用尸骨铸就王座的打算。《二战秘密档案》记载。很多二战时期军事方面专家表示,即使斯大林可以顺利的实施大雷雨计划。虽然可以把握战略主动权。但损失依旧不会小。因为德军的战斗力太强,而苏联的战斗力很弱,斯大林制定计划的时候也错误的估计了苏联军队的实力。但根据斯大林集结优势兵力等方面看来斯大林还是有用人堆的想法来打垮德国的。但不论怎么说,如果斯大林的计划真的顺利实施的话,那么苏联获得胜利会更快,赢得的利益也会更大。

我是方圆论坛!感兴趣的朋友请多多支持一下!


方圆论坛


很明显,苏德必有一战,只是究竟是哪一方先动手。

在德国敲诈勒索甚至鲸吞蚕食的时刻,苏联已经对这位不断扩展势力的邻居有高度的警惕,且对其哄骗英法采取绥靖的祸水东引更是不敢掉以轻心。

谎言说着说着,搞不定那一天就会成为现实。

为此,苏联开始它的纵横捭阖,不仅在政治上与欧美进行斗争,而且还不失时机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在德国与其盟国、欧美列强之间制造裂痕。

但苏联永远不会对这位强邻失去戒备,在其东扩之际,出兵共同瓜分了波兰,避免德国将边界摆设在自家门口,获得很大的缓冲空间。

大雷雨计划是一个理想的计划,应该可以参考二战后期的现实,也就是政治环境与军事环境有利于苏联的计划,该计划便可实施,消灭令人不安的威胁,扩展势力。

所以苏联一直筹备,一直利用政治手段来实现其适合的环境,奈何英美法不配合,所以苏联只能与德国进行交易,计划的实施也就一再搁置。

在德国扩展初期,苏联一直建议英美法一同遏制,奈何政治气候不允许。

德国自然也知晓苏联的军事实力一直在膨胀,不消除也是非常大的威胁。

言归正传。

苏联的大雷雨计划为何没有实施,环境不允许,所以只能备着不用,如果当时强行使用,恐怕渔翁得利的是英美法,毕竟军事只是政治的延续,在没有获得政治利益便使用军事手段,那只是愚蠢的做法。

当然啦,军事手段也得保护得了自已,否则政治满分,军事零分也是白搭。

因此,苏联在二战干得不错,政治利益几乎都达成了。


鸿哥iouyh福小铺


“大雷雨”计划是否存在,一直存在着争议,但是如果从苏德战争爆发后发现的一些迹象看来,苏联确实存在着某种类似的计划。

苏军在西部的部署,基本上是摆出了一种进攻的态势。几个最精锐的集团军放在西部特别军区,也就是刚刚抢到手的西白俄罗斯,比亚维茨托克突出部。这摆明了就是一种作为进攻出发阵地的准备。另外,苏联正在重新建立大规模机械化军,在西部所有修筑的道路和铁路都是向着西方延伸的。

不过,苏联重新建立大规模机械化军是需要相当时间的。除了大清洗给部队带来的混乱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不正确的领会了西班牙战争的特点。西班牙是一个有许多山地二相对狭小的半岛地区,在这种地方。规模相对小的坦克旅确实会更灵活。但是放到东欧大平原上,明显还是大规模的机械化军更有杀伤力。

苏联从大清洗之后,图哈切夫斯基元帅遇害,就在试图抛弃他的大纵深作战理论。等着德国在西线的大规模机械化部队运动让苏联人从新认识到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正确性。战争留给苏联的时间实际上就只有一年了。

当时苏军整编的过程,也因为缺乏合格的高级军官而显得混乱无序。原有的组织架构轻易地被解散,机械化军名义上是成立了。但是配秫给他的坦克和车辆却远远没有到位,除了少数第一批组建的机械化师基本上能做到齐装满员,其余的部队简直就是一堆空架子。

另外,苏军原有装备的坦克中,T26T28等已经明显不合时宜,BT系列虽然还凑合,可是真正有威力的t34却不过是刚刚开始装备。空军也处于类似的境地。

如果苏军想完成真正的重组,最少也是需要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所以许多西方的学者认为,在斯大林心中这个最隐秘的大雷雨计划,应该是在1942年的夏天左右实施。

德军在1941年夏天发动的进攻,好像给了一个正在悄悄接近目标的猛兽当头一棒。而此时的苏军像是一个庞大而可怕的机器,却正是刚刚被拆散,还没有重新组装起来。

基于这个背景,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大雷雨计划按照斯大林的设想是在1942年夏天实施。苏联通向西方的道路和铁路已经修建完毕,大规模的机械军基本组建完成,主要装备应当是kv1和t34型坦克,辅以BT7型,步兵武器中大量的装备了波波沙。空军可能是以米格三或者拉五为主力。

此时的德军如果继续将主要兵力集中在西线,那么在东线最多能够动用的,应当也就是三十几个师。至于其他仆从国,肯定不会加入德国对苏作战。

那么,苏军最少能够集中将近200个师,并且将主攻方向以波兰为主,少量的部队作为助攻可能会穿越罗马尼亚和捷克。德军在这样长的一条战线上是很难集中足够多的兵力。

苏联最发达的西部工业地区没有受到破坏,生产能力明显比后来的苏德战争要高出近一倍,其人口损失也不会像后来二战那么大,应当能够再支持300万左右的军队。别忘了在二战将近结束的时候,苏军几乎拥有1100万的部队。

这样子一来,德军的长身管四号坦克应当还没有成为主力,豹式和虎式几乎就没有机会被开发出来。空军方面也只能靠着早期型号的me109。

如此悬殊的对比,我们可以相信苏军打进柏林的时候,最迟也应该是在1944年的春天。

当然了。这种情况下,美国如果想抢夺胜利的果实,必然会加快参战的步伐,不会搞火炬行动。英国方面也不会好像丘吉尔那样子再闹幺蛾子,说什么在欧洲的腹部,意大利去登陆。英美盟军必然会急忙的在法国登陆。

反过来就用使得德军想从西线抽调兵力也难。确实,英美盟军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适当的放水。比如战争进行到德军阿登反击战前的态势,不会再有什么大规模的积极行动。直到他们看见苏军真的能突破维斯瓦河的时候,也许会重新积极起来。

不过希姆莱等人期盼着片面对美英媾和是没有可能的。因为几年前的纳粹德国所做所为,经使得英美相信,如果不能将其真正解除武装,必然会留作他日的祸害。

所以说,如果希特勒不在1941年夏天进攻苏联,战争就很可能在1943年的冬天或者是1944年的春天结束了。至于战后的态势相差应该不大。


千里岩


如果大雷雨计划首先实施,那么波兰应该全境被占,德国丢失一半。但是按照当时元首的搞法,很有可能跟搅屎棍吉尔和谈(毕竟副元首赫斯自己开飞机去英国想和谈然后被关押至战后,没有元首的首肯,副元首傻逼了才这么做),然后美国疯狂向德国输送战略物资和工业产品,毕竟扛击某土才是最重要的,也符合英国“祸水东引”的绥靖政策。对我们来说,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灭掉苏联,而脚盆因为跟德国结盟,美帝会认可脚盆在中国所打下的面积进行调停,常凯申司令员只能派何应钦去签署不平等条约(开始就留了汪兆铭这个后手,至少保证中华不断根),招来知识分子一顿骂。最后,我兔当然被定义为最大邪教组织毛熊的小跟班,被剿灭。那么现在还是中华民国107年,中国的版图少了一多半。想一想,救了新中国的人是元首啊!


长沙一哥


《大雷雨计划》是苏德战争爆发前,苏军试图先发制人进攻德国并称霸欧洲的计划,苏联确实存在并意图实施着这个对德开战计划。《大雷雨计划》实施的日期据说比《巴巴罗萨计划》早上几十天,否则,为什么苏德边境上会有那么多的苏联军队?

在《巴巴罗萨》行动中,德军的战果很令人吃惊,光俘虏就是600万之多,这么多苏军部署在边境线上,仅仅是常规防范德军?为什么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苏联边境有那么多的武装力量,但都毫无防备,这完全可以理解为苏军本来没打算实施进攻,只是列行部队集结,军队集结调动当中被德军实然袭击,立即出现大混乱。

有人质疑《大雷雨计划》根本不存在,如果有,苏军被俘600万根本不可能。愚以为,德军为了《巴巴罗萨》合法性而泡制出并不存在的《大雷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