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粘杆处”是一个怎样的机构?为何会使人闻风丧胆?

历史大变局


什么是粘竿处呢?就是粘知了的办事处,又叫血滴子。

康熙晚年,旧太子被废,剩下的阿哥一个个摩拳擦掌开始竞争,经过一番激烈竞争,最后只剩下四爷,八爷、十四爷这三位来争皇位,而其中又数四爷最具竞争力。

为了监视八爷、十四爷的一举一动,四爷就利用粘杆处的名义组织了一个情报机构,正是这个粘杆处,在四爷雍正的登基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等到四爷雍正登基后,他觉得粘杆处的名字就有点不上档次,于是给粘杆处取了一个正式的名称叫尚虞备用处。

尚虞备用处的人分为两个等级,一类叫粘杆侍卫,一类就叫粘杆拜唐。

  1. 粘杆侍卫是真正给雍正立过汗马功劳的大头目,绝对忠于自己的核心特务。

  2. 粘杆拜唐就是一些小特务。

别看这些小特务级别不高,但是他们是离雍正最近的人,说不定哪天一外放就是一个封疆大吏,最典型的莫过于和珅,他就是从粘杆处的一个带刀侍卫一步步扶摇直上的。

那么粘干侍卫是怎么和血滴子挂上钩的呢?

在野史中,传说雍正登基后,因为粘杆处知道他太多的黑历史,因此对粘杆处进行了一次大清洗。

最后只剩下铁杆忠心的人再组成一个机构,就叫血滴子。

所以民间相传粘竿处就是血滴子,血滴子就是粘竿处。

粘杆处当时强大到了什么程度呢?

"粘杆处"虽属内务府系统,总部却设在雍亲王府。

雍正三年,雍正降旨雍亲王府改为雍和宫,定为"龙潜禁地"。

所以从这一点看,当时雍正对粘杆处是极其重视,

雍正怎么制约粘杆处呢?

就是把流传已久的“密折制”制度给发扬光大,什么是密折制呢?就是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

任何事情有利就有弊,密折制进一步增强了皇权的神秘感,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也使大臣们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

但是密折制也造成了朝臣们人人自危,引起上下猜疑 。

所以等到乾隆登基之后没一两年的功夫,密折制就被取消了。

粘杆处什么时间取消的呢?

直到乾隆死后,嘉庆诛杀和珅,牵连清洗"粘杆处","粘杆处"的特务活动才逐渐废除。


瓦窑堡的碳


“粘杆处”也被称为“血滴子”,正式的名称叫尚虞备用处,是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雍正为了争夺皇位而创立的情报机关。

与大名鼎鼎的锦衣卫是同一个性质。

康熙在位期间,因为寿命很长,再加上皇子众多,发生了极为惨烈的皇位争夺战,被后人称为“九龙夺嫡”。

雍正能够从一个不起眼的四阿哥,逐渐崛起成为雍正帝,“粘杆处”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粘杆处”从雍正当四皇子时,就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雍正登基以后,更是极为倚重,乾隆登基后也一直延续了“粘杆处”的重要作用,直到嘉庆登基以后,除掉和珅才清洗、废除“粘杆处”。

“粘杆处”如何发展为一个庞然大物的?

“粘杆处”就是“和硕雍亲王”爱新觉罗·胤禛在争夺皇位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借口喜欢清静,网罗武功高强的江湖好汉训练家丁培养的一支“捕蝉队伍”。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作用。

雍正表面上摆出与世无争,吃斋礼佛的架势,暗地里却用“粘杆处”四处打罗情报、拉拢文臣武将,逐渐拥有了争夺皇位的资本。

雍正登基后,“粘杆处”逐渐走上了明面,并且一直称为“粘杆处”也是雍正将自己的对手当做小动物,显示自己的雄才大略。

雍正能够衔接“康乾盛世”,整顿吏治,清除贪官污吏,“粘杆处”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样的一支间谍队伍,还被称为“血滴子”,当然会使文武百官闻风丧胆。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粘杆处生于胤禛,亡于和珅。

粘杆处其实就是血滴子,估计绝大多数朋友都了解。大清粘杆处其实和大明初期的锦衣卫差不多,而作为武器来说,大家也都对它的外形有所了解,几乎是自带导航功能,完全没有瞄准过程,随便一丢就能套到别人头上,用它玩套圈,能赔死一批小老板^_^。

初期的粘杆处,其部门职责就是用粘杆捕捉知了、蜻蜓有时候还会抓抓鱼,年纪稍大的人都玩过粘杆,沾上沥青去粘知了,粘蜻蜓那就是技术活了,因为蜻蜓比较敏感,反应也比较快,用粘杆还不如用手抓,高手除外。

大热的天加上知了没完没了的蝉鸣,着实令人心烦,所以胤禛命令家丁们用粘杆捕捉,这工作量,估计把知了清除干净的时候,胤禛早就入睡了吧,这是粘杆处初期职责之一。

部门职责后来发生了变化,号称天下第一闲人的和硕雍亲王(雍正)冷眼看着九子夺嫡时期的一出出闹剧,自己也早有筹谋,开始扩充自己的班底势力,于是家丁队伍中又多了很多身手了得的人物,通过训练,他们的职责变成了盯梢,刺探等等。这是粘杆处的由来和转型。

皇家粘杆处作用也差不多,只是人员构成成分上有些区别,皇帝用的人都是从身居高位的八旗子弟家属中挑选而出,这样才能让皇帝放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并且要聪明机敏,木讷之人是没机会被选入的。

雍正帝继位后,朝堂并不消停,势力角逐也未曾停歇,各方势力阴招频现,雍正帝在抓国事的同时还要应付本就不安分的几位兄弟,各路势力,于是就把粘杆处改为粘杆侍卫,这时候的粘杆处与以前藩王府邸的粘杆处大有不同,不但是藩府信得过的老人(资历),如今还拥有了皇家侍卫身份,因为以往的功劳被雍正帝嘉奖。就连一些未入流的包衣,也因为雍正帝的继位,每日伴驾左右,地位上可谓水涨船高。

粘竿处-血滴子-尚虞备用处,这个部门已经转化为实权部门,跑跑腿去奏事处收取奏折,有形迹可疑的人可以直接缉拿。从后勤部门的一个小功能分支,变成了仿似大明锦衣卫,特务机关一般的存在。

它还有一个特性,虽然体制上隶属内务府,但作为特务机构它是不受内务府挟制的。粘杆处的办公地点在雍正以前的藩府,一旦有任务,则,雍正帝-皇宫值班人(粘杆处)-藩府(后雍和宫)粘杆处办理。

谁令粘杆处灭亡的呢?和珅和大人。

和珅能得宠,得益于他初期就是粘杆处的三等侍卫,经常伴驾左右,人又机灵,才得以平步青云。乾隆“荣升”太上皇后,着令和珅拾起老本行,和珅则利用粘杆处,四处收集见不得光的各种信息、情报、材料,这其中还包括嘉庆帝颙琰。

乾隆帝死后,嘉庆帝迫不及待的赐死和珅,并且顺手将和珅把持多年的粘杆处一并废除,粘杆处做的事颙琰哪能不知道,本来应该服务于皇权的机构,竟然被臣子利用监督皇帝,这还了得,所以粘杆处这个齐名于锦衣卫的特务机构从此烟消云散,蒸发于世间。


古今通史


“粘杆处”从字义上可以理解为纨绔子弟或是八旗子弟的玩物,他还有个雅称叫作尚虞备用处,如果单说这两个名字会让人闻风丧胆,很多人会觉得一头雾水。但是它还有一个暗藏杀机,并让人胆战心惊的名称叫做“血滴子”,血滴子经影视剧的艺术渲染,人尽皆知,之所以恐怖,是因为百米之内杀人于无形,取项上人头如探囊取物。

粘杆处始创于少年雍正,废止于嘉庆时期。雍正是一个特别能折腾的人,活了57岁,在位13年,把一个国家搞的天翻地覆。而这一切,是乎于康熙大有干系,因为老子在位久,儿子最煎熬。康熙皇帝整整在位60年,自己虽然怡然自得,但几个儿子差点油尽灯枯,因为都想当皇帝,眼巴巴瞅着,而康熙皇帝就是无动于衷。于是九个儿子明争暗斗,你死我活,互不相让。此时就是考验一个人智慧的时候,因此四子胤禛,另辟蹊径,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



胤禛府邸大院内有许多棵大树,每到盛夏秋初,夜里满树的蝉鸣聒噪不已,经常把胤禛搞的彻夜难眠。于是他就命家丁用长杆子绑上网,捕捉这些搅的人心烦意乱的清风半夜鸣蝉。康熙四十八年,胤禛的人生迎来了一次转机,因为康熙皇帝把他由“多罗贝勒”晋升为“和硕雍亲王”,由此可见康熙对这个“与世无争”的儿子产生了兴趣。胤禛觉得时机成熟,于是加紧时间训练家丁,招募武林高手,不断的为自己刺探情报,铲除异己。因此他还把这股私蓄的武装力量戏称为“粘杆处”,胤禛想表达的是一种玩世不恭、舍我其谁、藐视一切的心态,实则也是一种杀机四伏的白色恐怖。挡我路者,只有死路一条。



雍正即位后,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粘杆处犹如明朝的锦衣卫,无孔不入,阴魂不散。凡是有异心或是心怀不满的人,或抓捕入狱严刑拷打,或是就地处决,甚至用让人闻风丧胆的血滴子瞬间让其毙命,只剩下一具血肉模糊的尸骸。因此,粘杆处表面上是一个陪皇帝游乐玩耍的机构,实际上是一个分工明确,搅得人心惶惶的特务机构。雍正把政敌比做飞蛾流萤等小动物来捕杀,蔑视之情无以言表。因此只要是被粘杆处的人盯上,就如被恶鬼缠身,美好生活就此别过,所以才会让人闻风丧胆。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农村出身的朋友,小时候每逢盛夏之时,总有一个打发时间的小节目。用竹篾编造一个篮筐模样的竹圈圈,然后专门找那些乡间小道或者房前屋后的犄角旮旯蜘蛛丝网多的地方用竹圈在那转悠几圈,到圈中遍布蜘蛛丝网成网状时,筐柄留出的一端插入一长而细的竹竿末端。然后专门提溜着它去对付屋后高枝上那些烦人聒噪的知了,也可拿来沾捕蜻蜓、蝴蝶等小昆虫。


而雍正作为一代帝皇,雄才大略与常人不同。雍正在做亲王时,从其有意夺嫡时开始,便将自己的政敌视为虫子,专门设立了一个类似于明代锦衣卫的特务机构来替他服务,从搜集情报到策反、暗杀等,一应具有。

当然,那个时候雍正的身份还是皇子,还是康熙乃至众位兄弟眼里最不争又礼佛孝父的老四,他自然不能让如此特务机构堂而皇之公之于众。所谓国之利器,不可视之于外。

所以雍正做戏得做全套啊!恰巧那时候康熙赏赐给他的圆明园有很多大树高枝,每到盛夏时期,知了就聒噪不已,雍正心烦便专门成立了粘杆处去沾捕知了。后来雍正渐渐把政敌比喻成知了,有心天下,又网罗天下高手入粘杆处,替他做特务间谍工作。

那时候的粘杆处,外人看来就是亲王府里捉昆虫的不入流杂役,在府内却是人人敬而远之的神秘组织。粘杆处既代表但凡被他们盯上的人都得像昆虫一样,落网难逃。

后来雍正登基,正式给粘杆处正名为尚虞备用处。实际就是一个杀人不见血的特务组织。血滴子就是源于粘杆处。

(粘杆处特务暗器血滴子)


不书公子


清朝的粘杆处,属于特务机关,他没有明朝时期的锦衣卫和东厂出名。粘杆处是在清世宗雍正时期设立的,大概是在嘉庆时期废除的,进入粘杆处的人都是皇帝的亲信或是藩邸旧人,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秘密组织。粘杆处级别不高,但权力很大,主要是替皇帝刺探消息和情报,监督百官和皇亲国戚的行为,打击政敌,替皇帝办理秘密差使。一些小说中著名的“血滴子”就是由这些人使用。

粘杆处的人当发现有行迹可疑人员时可直接命令上虞备用处的侍卫缉拿。 同时粘杆处对官员和皇亲国戚进行秘密监视,当发现有官员或皇亲国戚有不轨或是严重违纪行为时可直接上奏皇帝,由皇帝处置。粘杆处的人实际上是皇帝的一支看不见的手,这些人无处不在,有的在皇帝身边听用,有的则潜伏的朝廷或外省大员身边,并将官员的日常行止以密折的形式秘密报告皇帝,使皇帝在内廷就能对官员们的言行举止了如指掌,导致有的官员在不查之下就已获罪,所以会使人闻风丧胆。

看过《雍正王朝》的人应该知道,在《雍正王朝》中就有粘杆处的影子,例如在追缴国库欠款时,康熙在畅春园中如何得知图伦深、邓元芳、桑佩等人利用国库的钱做买卖放高利贷。另外图里琛的工作范围也有这个方面的性质。


秋爽书斋


类似东厂,替雍正刺探一些民间的消息、隐私。不是正式组织,只是替皇帝服务的一个临时组织。



阮景东


"粘杆处"一开始是一个专事粘蝉捉蜻蜒、钓鱼的服务组织。正式名称叫尚虞备用处 ,落于雍和宫。早在雍正帝还是皇子时,便已创立。至其子乾隆后,逐渐被废除。

"粘杆处"表面上是伺候皇室玩耍的服务机关,实则是一个特务组织。小说中所谓的"血滴子"指的就是粘杆处的这些人。

清世宗是把政敌比作鱼、蝉、蜻蜒一样的小动物来撒网捕捉、加以控制的。

小说中所谓的"血滴子"指的就是粘杆处的这些人。

粘杆处阶位很低,但是权势很大。后期演变成雍正帝的特务机关,里面有很多高手,善于用血滴子这种武器摘人头颅。又有先斩后奏,便宜行事的权力。

很多大臣或者官员睡一觉,头就没了。所以血滴子之名,让人闻风丧胆。


看了请点关注哦。


牛魔王的回忆


这就类似一直在发生文革那样,皇帝时代一直如此的


乌陵与土明


是一个特务机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eeaf2b2ccd1f166fc8e65e78fbe7734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