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胤禩逼宮前到景陵鼓動胤禵,胤禵一句“我不會不管”有什麼深意?

青燈問史


其實八爺到這個時候已經是魔怔了,他的目的也已經不再是做皇帝了,而是要逼死雍正才肯罷休。

他去拉攏老十四的主要目的,除了是要增強力量奪權之外,他還要逼雍正殺死親弟,他要讓康熙、讓天下人都看看,雍正繼位就是個錯誤。

八爺拉老十四下水,讓雍正有顧忌之餘,還要增強輿論力量

雍正和老十四是一母同胞,只不過因為一些宮裡的規矩才導致了兩人關係越來越生疏了。可這是瞭解情況的人才會知道,我等民間老百姓可不會管什麼規矩,我們只知道“打仗不離親兄弟”的道理。

八爺雖然自認為已有“九成勝算”,但還有“一成天意”的不穩定因素。他自己就多次吃過這“一成天意”的虧:第一次廢太子的時候,明明已經掌握了九成官心的八爺胤禩,偏偏就敗給了康熙皇帝的“一成天意”;“死鷹事件”後,自負已經掌握九成兵力的“八爺黨”,又是敗給了那“一成天意”。老八這次要十足的勝算才能出手,一出手就要不做不休。

而老十四對八爺說了:“你們出事我也不會不管”的話,也就是在表明自己的立場,聽到這話的時候,八爺知道一切都準備就緒了。在後面第三十五集裡,伯倫樓裡那大爺那套“十四”改為“第四”的說法已經開始傳出去了,謠言一傳十十傳百,傳到最後就成真的了。

老八去找老十四,就是要爭取這“一成天意”,也就是輿論的力量。無論如何,只要天下人都認為的“皇位繼承者”能站在他們這一邊,就算最後真的輸了,也還有野史秘聞為他們辯護。明著爭不過雍正,暗裡也要把他搞臭。

八爺自己也說過:“活五十年也是死,活一百年也是死,就要看怎麼個死法”。照他的觀點是,能爭到權力那是最好的,爭不到也不能讓雍正好過。劇情最後的曾靜所寫的“雍正十罪”,不就是由“八爺黨”傳出來的嘛!雍正看了是汗流浹背,背脊涼嗖嗖的。

所以即便老十四最後沒有出現在“八王議政”的朝廷上,但他所做出的貢獻已經夠了。雖然“八爺黨”最後還是輸了,但他們卻還是顯得毫不在意。

雍正哪裡能想到,這個人稱“賢王”的弟弟居然如此心胸狹隘。安排瞭如此多後手讓自己來收拾:親兒子弘時是一手;親弟弟允禵是一手;同為滿族的八旗子弟是一手;佔據全國大部分人口的漢族也是一手。雍正看似贏了朝堂之戰,實際上更是陷入十面埋伏的局勢之下


狐史首丘


首先說明一下:應該是胤禵說:我也不會袖手旁觀。不是我不會不管,大意相同,請大家勿噴。

這是一個梗。

如果參照當時的情景,老十四胤禵已經守墓多年,當年的大將軍王在回京的那一刻,雍正繼位後那一刻就被剝奪了職權,後年羹堯取代老十四,平定了西北叛亂,因為年羹堯觸動了雍正的利益,也被雍正賜死在杭州城下。

年羹堯的大將軍王位置隨即被漢將嶽中琪取代,不僅如此,嶽中琪手下的班底也不是年羹堯的班底,更不是嶽中琪的班底,而是雍正新晉的班底,這點,在嶽中琪取代年羹堯的時候就說明了。

所以說,再過若干年後,到胤禩調兵逼宮的時候,胤禵的班底都不知道在哪裡給人提鞋去了。胤禩此時找胤禵,不知道老十四胤禵還有多少資源可用。

估摸著這時候的胤禵連光桿兒司令的資格都已經喪失了,像老九老十府上可以到處搖舌搬弄是非的那大爺那樣的人物只怕都找不著了。

老十四這時候唯一可用的資源,只怕就只有老四胤禛,雍正帝的親弟弟,雍正親皇兄的身份罷了。

那老八胤禩這時候為什麼要找這個早已失去威風的大將軍王呢?

老八與老十四在奪嫡的時候,看起來似乎是一夥,都屬於八爺黨的人,但是事實上,兩人的心從來就沒到一塊兒去過。胤禵在西北當大將軍王的時候,老八卻派人安插在他的左右,被胤禵識破後,胤禵又來個反間計,二人明裡似乎親切得很,但是暗地裡的較量很早就開始了。

二人心裡都明白,時分時合其實早就影響了相互的實力,只是不好撕破臉而已,因為一旦撕破臉,雙方的實力都大打折扣,那就更沒有實力對付老四或者太子黨了。

康熙六十大壽的時候,胤禵送了塊兒天石,卻要通過老八他們轉交給康熙,這其中的意思可想而知。這丫為何不直接呈給康熙呢?後來就有了康熙大壽時候死鷹的事兒,康熙沒有追究,是怕因此引起一個亂字。

老八胤禩用死鷹換了天石,這事兒老十四隻怕是心知肚明,老康熙雖然沒有追究,他老十四心裡可明白。你老八把我當槍使了一回,跟沒事兒似的,我可不是傻瓜。

總歸是親兄弟老四胤禛當了皇帝,好歹老十四不是其他的皇子,再怎麼鬧,雍正也不會把胤禵格外怎麼樣。雖然此時胤禵光桿兒司令都談不上,就這身份,也是尊貴不已。

老八的來訪其實在胤禵意料之中,這老兩哥倆這輩子的爭鬥估計也該有個結果了,不然,老八胤禩不會在這個時候來找他,找他這個只剩下身份的兄弟老十四。胤禵心中明白,老八與老四隻怕是該到了結的時候了。

說實話,胤禵這時候是真沒有什麼資源可以入夥的,他唯一的希望只怕是雙方鬥得你死我活的時候出來振臂一揮,那老八老四就都傻眼了。

這,正是老八擔心的地方。若說老八胤禩的九成勝算,胤禵的這點希望只怕就算兩成。

說老八謹慎嚴密,這可能就算是吧,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老八胤禩所以來到景陵,他想穩住胤禵,看看胤禵的想法。至於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雍正早就洞察這一切,那是後話。

胤禵當然也知道老八胤禩的來意,他是害怕自己利用雍正親兄弟的身份,在二人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漁利。

這個利,還真是個天大的利。如果真有那麼一天的話。像老十四這樣的人精兒,自然明白得很。

如果這時候,他答應了老八,站在老八一起,估計胤禵自己都不會信,老八自然更不會信,那老八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看老十四的立場,不為我所用,至少也別摻和。

如果老十四站在老四一邊,那老八隻怕就要先對自己下手,剷除或防死了這個絆腳石,再圖逼宮。老八能在康熙的壽宴上換死鷹,剷除或者防死老十四怎會做不出來?到那時候,就算老八老四打的不開交,老十四隻怕也沒有振臂一揮的機會。

所以,老十四的立場很重要。胤禵很聰明,焉能不知老八的想法。

所以,胤禵說了句:你們落下風的時候,我也不會袖手旁觀。看似是站在了老四一邊,實則是老十四保命之策,如果他不這麼說,老八就會視他為逼宮的絆腳石,關鍵時刻除掉他也不是不可能。

可是老十四有什麼實力去管呢?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這不過是老十四胤禵的聰明以尋求自保罷了。


青燈問史


在《雍正王朝》裡,胤禩逼宮前到景陵去鼓動胤禵一起逼宮。但是胤禵的反應,說明了他對胤禛和胤禩的不同認識,並且顯示出了他已經變得更為成熟了。


胤禩之所以去找胤禵,是因為胤禵和雍正的最大的矛盾在於他認為雍正搶了他的皇位。

自從他當了撫遠大將軍王之後,他的勢頭是一直在上升的,而且因為康熙的那一句”得勝歸來後,另有重用”,對將來產生了很多不符合實際的一些想法。


但是尚未建功立業,等到的消息是康熙駕崩,自己從未想過的不顯山不漏水的親哥哥胤禛繼位為君了,關鍵讓年羹堯斷他軍糧,以及不準進京祭拜,都顯示著胤禛在防著他。這再加之各種傳聞以及胤禩等人的挑撥,這個疑問在他心中坐實了。關鍵在兄弟倆性格相似,都倔到一塊去了,一個不聽解釋,一個我根本就不願跟你解釋。最後胤禵被髮配去守陵了。

胤禩對胤禵的定位,其實非常準確,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但此刻胤禩與胤禵早就失去了感情的基礎,只剩下利益的前提。

事實上胤禵和胤禩的關係一開始是相當密切的,甚至是超出盟友關係的。當公議太子人選之後,康熙突然不認賬,要復立胤礽。胤禵為胤禩出頭,為胤禩要個說法,不惜觸怒康熙龍顏,康熙氣得要拿刀把它砍了。可以說胤禵對胤禩絕對不差於胤祥對胤礽的態度。


但是這一切都由於胤禵成了撫遠大將軍王,並得到康熙那句若有所指的話。而徹底撕開了胤禩偽善的面具。著名的死鷹事件,就足可以看出胤禩的險惡用心。


就算當時胤禵不知道,但是隻要知道他的禮物被換了,他就立刻知道這是誰幹的。因為替他送壽禮的人正是胤禩的門人。換禮物的事情其他人幹不了。

胤禵和胤禩雖然沒有撕破面子,但是實際的聯盟早就蕩然無存了。胤禵對胤禩再也不會那麼推心置腹了。反而胤禵對雍正逐漸開始刮目相待了。

電視劇從始至終講過胤禵反對新政。但是胤禩這次逼宮的主要理由就是反對新政。反對讓其人自食其力,美其名曰”壞了祖宗成法”。


但是這麼多年來,雍正一直在推廣新政,國力逐漸變強,吏治逐漸變得澄澈。雍正的所有的努力,正在逐步的改變著康熙晚年的現狀。而這現狀的改變,也在不斷的引起胤禵的新的思考,所以他不想再爭了。但是胤禵是不會撥開這個面子來承認應雍正的成就的。


當在此前見識過雍正手腕的胤禵,聽胤禩說,成功之後要將雍正的新政全部給廢了的時候,淡淡的說了一句,“老四不是那麼容易被你把握的。”


胤禵實際上對胤禩徹底失望了。因為胤禩一切都是為了私利,目的就是想當皇帝,但是如果一旦他繼位了之後,他肯定不如雍正,他並沒有切實可行的施政理念,推翻雍正的新政,的確可以籠絡一幫被動了奶的勢力。但是長此以往,只會局面越來越糟糕。

“現在我實在沒這門心思,這樣吧,你幹你的,等你們落下風的時候,我也不會袖手旁觀。”實際上是一句反話,這句話正表明了胤禵對胤禩的態度。


實際上胤禩真是得了健忘症。當年胤禵回京奔喪這時候,那是應提一個人孤軍奮戰最為艱難的時刻。可是胤禩你去哪裡了呢?

被髮配去守陵時的胤禵可謂處在極端的下風,而胤禩卻被封為總理王大臣,那一刻因為是雍正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那幾乎要就和雍正穿同一條褲子了。早就把胤禵拋到了九霄雲外了。


胤禵的這一句話,實際上就是說給胤禩聽的。主要的重點應該落在前一句,“等你落了下風”,祝願你落下風,你放心,我也會袖手旁觀的。

所以做人呢,要有始有終。交朋友也是一樣,不要等你的朋友已經寒了心,你還讀不懂他說的話的意思。


炒米視角


胤禵是說“我不會不管”,但說實話他其實什麼都管不了。坐擁西北幾十萬大軍的時候,他如此風光,結果不還是被雍正斷了糧草,然後一道詔書被召回了京城嗎?

而蟄伏多年卻壯心不已的胤禩再次出擊,志在必得,正如他自己所說,已有九成勝算。那麼他此番前來,真的是來搬請老十四胤禵出山幫助自己的嗎?



或許是,但不完全是,更多的可能是對胤禵的一種試探,試探一下胤禵目前究竟站在怎樣的立場上。胤禩知道,現在的胤禵被困在皇陵多年,要兵沒兵,要錢沒錢,要人沒人。但胤禩最擔心的一點是,胤禵是不是還在對當年的傳位問題耿耿於懷。

眾所周知,康熙傳位雍正之時,只有胤禵遠在西北,沒有在場。而恰好也就是他,對雍正繼位的合法性產生了極大的懷疑。因為康熙選他做大將軍王時,對他寄予了厚望,朝野也猜測胤禵一旦立功,就會成為儲君。所以當雍正繼位後,胤禵回京奔喪,大鬧靈堂,話裡話外都在表達著一個疑問:皇阿瑪究竟把大位傳給了誰?



胤禩最擔心的是,一旦他與雍正鬥到兩敗俱傷之際,胤禵會不會突然出手,漁翁得利?胤禩不會忘記,當年自己搞了個死鷹事件,把胤禵送給康熙的天石調包了,這實際上是胤禩與胤禵公開決裂的信號。而這次,胤禵會不會還記著仇,在背後插自己一刀,也插雍正一刀,然後自己成功上位?



所以胤禩此番前來就是來試探的,而胤禵的回答令胤禩十分滿意。他說自己不想再爭了,但如果胤禩落了下風,自己也不會不管。胤禵可能更多的是通過表達這樣一種立場去自保,畢竟萬一胤禩成功架空了雍正,自己總歸還是要面對如何與胤禩相處的問題,先把態度表達清楚了比較好。而如果雍正贏了胤禩,他就更不必擔心了,雍正早就瞭解他這位親弟弟的立場了,要為了這個殺他早就動手了,也不會大費周章讓他來守陵了。


達摩說


這句話"一語雙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