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波戰爭結束後,納粹德國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為什麼反對希特勒進攻西方?

歷史長流水


波蘭戰爭行將結束之際,西方問題該如何解決便擺到了案頭上來,一開始以勃勞希奇為首的德軍陸軍總司令部確實沒有考慮過通過一場大規模的進攻來解決西線問題。這主要是陸軍總司令部是被限定在一定框架下考慮問題的,即希特勒不久前剛剛聲明瞭尊重荷蘭、比利時等國家中立的尊重,這意味著德軍只能正面突破西線的馬奇諾防線,對此陸軍總司令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1942年以前陸軍在物質上的準備程度不足以突破馬奇諾防線,所以當時陸軍總司令部認為理當在西線保持守勢。



但是我們不能認為德軍陸軍總司令部並沒有考慮在西線發起進攻的可能性,可以確定的是出於軍事上的考慮,德軍1939年並不具備發起進攻的條件,首先是天氣問題,德軍最早可能發起進攻的日期是10月份,這意味著德軍將不得不在秋、冬季節作戰,德軍最重要的裝甲部隊和空軍的效力將大打折扣,而這是決定勝負最關鍵的兵種。其次新組建的師的訓練和凝聚力尚未達到必要水平,無法擔負進攻任務,而單單靠現役師不足以實施如此大規模的攻勢。




所以基於軍事上的考慮,德軍在1939年是無法發起進攻的,這個結論得到了西線集團軍司令以上的幾乎所有高級將領的支持。勃勞希契認為既然1939年沒有軍事途徑解決西線問題的可能,那麼等到進入1941年或許可能會出現通過政治方法解決西方問題的途徑,也可以採用先防守再反擊的“後發制人”戰略。總之陸軍總司令部的核心思想是“等等看”。

但是希特勒並不這麼想,他首先基於在波蘭戰爭中德軍的優異表現對德軍的戰鬥力充滿了信心,相信他的軍隊完全可以勝任對西方的大規模進攻任務。其次處於國家實力的考慮,德國軍事實力的增長速度無論如何也比不過英法兩國,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國在軍事實力上將處於越發的劣勢,最終因實力上的絕對差距而失去了軍事上的勝利可能。所以希特勒一直在極力要求儘快發起西線的進攻,越早發起進攻,德國的軍事優勢就越大。勃勞希契作為陸軍總司令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只是反對在1939年發起進攻,希望進攻可以在1940年春季發起,現在看來,1940 年是德軍進攻西線的最早也是最晚的時刻。


戰略論


二戰初期的德國入侵波蘭戰爭後,希特勒堅持要求在當年年低進攻英法,不過在納粹德國的一些高級將領的堅持下,尤其是納粹德國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代表的德國參謀總部的反對意見,認為德國軍隊在經過對波蘭戰爭的行軍作戰後,出現人員傷亡和疲勞,此時橫跨機動德國東西全境,軍隊會更加疲勞,人員和裝備會出現更多的問題!



二戰德國的軍隊給人一種戰無不勝的無敵的假印象,德國軍隊重建源自於希特勒率領的納粹黨上臺數年後,納粹黨之所以能夠問鼎德國執政地位,源於一戰後發生橫跨世界的全球性經濟危機,納粹黨通過利用和鼓吹德國民間對一戰戰後的不滿情緒及經濟危機帶來的危機,從而獲得了上臺執政的機會,而且在納粹德國執政初期,在經濟建設方面的建樹也是非常凸出的!



在有了這些成績後,德國才最終走向納粹政黨牢牢統治德國的情況,此時基本上已經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此時的德國各軍種才突破一戰後的《凡爾賽》條約的約束,重新武裝部隊,到了吞併捷克斯洛伐克時也不過百餘萬人,加上收編捷克斯洛伐克的軍隊,也不過二三百萬!可以說納粹德國的每一次對外擴張或者作戰,都是一種行走在刀尖的賭博!



也就是說,此時的德國軍隊仍然是一個作戰經驗不足,組建時間不長,技術裝備也想對不是很先進的軍隊,唯一的優勢是一直在順境之中!但是作為職業軍人的德國軍隊高層,非常清楚德國軍隊的實力,因此他們的初衷還是希望德軍能在儘可能修整和補充後作戰,避免疲勞大機動作戰,那樣只會讓德國士兵疲於奔波而消耗作戰意志,尤其是通過前期積累的作戰意志!



當然希特勒急切的對英法作戰或者德國高層要求推遲對英法作戰的目的還是一致的,當然德國可以趁拿下波蘭的兵鋒進攻蘇聯,然而蘇聯在德國進攻波蘭之時,也派軍隊進入波蘭,也就是說蘇聯方面已經做好了準備!攻擊的突然性就會大打折扣!



而真正德國迫切需要的,還是當時英法擁有的龐大艦隊及其帶來的制海權,若放任英法海軍仍然具備絕對控制權,德國即便是打敗蘇聯也只能被圍堵在歐洲大陸的國家,當然德國也會盡可能的建造海軍!但與已經成了規模的英法海軍相比,還是太過艱難!



更何況英法因德國入侵波蘭而對德國宣戰,雖然並沒有派出軍隊進攻德國,但是相關的部署和動員也是開始了,比起還有一個《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掩飾的蘇德態勢,英法隨時可以進攻德國!這也是希特勒急於進攻英法德原因!


涇水書生


德軍方面,首先是老派將軍們的思維定式(德意志軍官團的大多數一戰時都是在西線服役,殘酷的塹壕戰給他們留下了揮之不去的慘痛記憶),並且他們覺得西方國家科技水平更先進,經濟實力也更加雄厚,不好打。其次,德軍雖然閃電般的取得了剛剛結束的波蘭戰役的勝利,作戰部隊還來不及整補和總結,而且將主力部隊調動到西線部署也需要時間。更糟糕的是,手頭的軍火彈藥滿打滿算也只能維持兩個月……在當時,即使最樂觀的德國人也認為在兩個月內結束西方攻勢純屬異想天開。再次是空軍要求延後,由於三九年的冬天西歐氣候極其惡劣,將極大的限制德國空軍的行動,無法有效的實施空地配合,並將嚴重影響最後的戰果。最後是希特勒本人,他對總參謀部提出的進攻計劃心存疑慮,覺得那隻不過是施帝芬計劃的翻版,沒有充分利用和發揮坦克部隊的效能,極有可能使德軍陷入一九一四年那樣的靜態消耗戰,希特勒決心要避免這種災難的發生。

至於盟國方面,“考慮到英法聯軍表現出來的剋制,沒有給西壁防線施加任何有影響的壓力,元首同意等到來年春天,天氣合適且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再發動決定性的進攻。”(約德爾將軍日記)

以上種種原因,使元首在整個冬季先後發佈了十四道推遲行動的命令,幾乎都是以氣候不利於空軍行動為由,在預定的行動日之前三四天發佈。

等到四零年春暖花開時,德軍的進攻計劃已經徹底改變,而且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他們士氣高漲到了極點,求戰慾望強烈。從將軍到士兵,每個人都清楚自己在將要開始的西方攻勢中承擔的任務並且為此精心準備了數月……

在令人不安的等待之後,戰爭終於降臨到了西歐。


羊遛狼949


其實,關於二戰我最有發言權,這場戰爭的本質應該是蘇聯人挑起的。二戰前的蘇聯本質上就像現在的美國,到處干涉別國內政,戰爭也是到處挑起,先打芬蘭,後來又想把觸角跨過萊茵河,由此還在1938年制定了《大雷雨計劃》,即在1942前利用強大機動部隊先消滅工業發達的德國,從而迅速佔領歐洲建立要塞!事情湊巧的是有個反猶太極端分子把計劃書洩密了,情報到了蓋世太保那裡了。

後來,德軍為了應對《大雷雨計劃》,於1940年制定了臭名昭著的《巴巴羅薩計劃》即進攻前蘇聯,與1941.6.22開始實施計劃!很明顯德國是被動變防禦為進攻,先發制人,二戰蘇聯雖說是受害國,但也是咎由自取!


Universityriver


當時希特勒想立即進攻英國法國,但是駐守在德國和法國的邊防部隊,都是老弱病殘,精英已經被調往波蘭地區,更何況當時德國剛剛經歷完德波戰爭,有生力量得到了極大的損耗,更何況他們面對的是老牌軍事強國英國和法國


家輝啊526


從軍事上德國確實沒有做好世界大戰的準備,要不然德國也不會被擊敗了。德國在戰爭初期的勝利是借了機械化戰爭這種新戰爭形態的光,世界上的其他列強還沒有從一次大戰的經驗中走出來,而德國已經擁抱了新戰爭形態了。


鬼穀道場


如果東進 就成功了 大歐洲聯盟就成立了 也沒美國什麼事了 高 實在是高 可惜了


字字有萬金


這個是沒發說清楚的,單純的厭惡共產主義也有可能


回聲殿堂


希特勒是正確的。打蘇聯也是正確的,只是後來美國這個狗國家幫蘇聯了。否則蘇聯就被消滅了。德國就是世界老大了,


58599292261


你想德國當老大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