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依然在!这个考古新发现,揭示了一群史书未载的坚守者

【背景知识】

了解一点秦汉历史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在这一时段,华夏民族与匈奴人之间存在大大小小的争斗,双方的边境也经常变换不定,经常处于你退我进的拉锯状态。出于防卫需要,秦汉王朝都曾经在帝国的北方边境地区修建长城,最有名的莫过于秦始皇修长城。其实,早在秦始皇之前,战国时代的秦人就专门修过长城,以阻挡戎狄的侵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秦昭王长城,史书记载:“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铁甲依然在!这个考古新发现,揭示了一群史书未载的坚守者

看过电视剧《芈月传》的人,应该都记得这段历史,秦宣太后不惜牺牲色相,在甘泉宫诱杀了义渠戎的王(顺便说下,其实宣太后根本不叫芈月,这个事儿以后有机会再专门讲)。秦人在攻破义渠戎之后,为了防止胡人反扑,修建了这么一道跨越三郡的长城。

铁甲依然在!这个考古新发现,揭示了一群史书未载的坚守者

秦昭王长城

在上面的历史地图上,笔者专门把这段长城的位置标示了出来。我们可以看到,它基本上呈东北-西南走向,最东头落今天的河套地区东北角上。

到了战国晚期及秦统一,秦人不断向北推进,在蒙恬的率领下收复了“河南地”,并修建秦直道、把边境推向更北。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与此同时,秦人还从内地往新征服的土地上移民,以增强防御力量。可惜,在秦末汉初,匈奴人又反扑了回来,重新占领“河南地”。后来,匈奴人跟建立之初的西汉王朝约定以“故塞”作为双方的边界,这里的故塞,就是秦昭王长城一线

铁甲依然在!这个考古新发现,揭示了一群史书未载的坚守者

不过,话虽如此,匈奴人并没遵守这个协约,还是时不时纵马南下,我们如果查阅《史记》《汉书》等史书,就会发现这样的记载很多。所以过去的历史学者都认为,在秦末至西汉初年,汉人是无法控制河套地区的,直到汉武帝时才大举反攻匈奴,夺回了这片土地。


【考古新发现】

不过,一个考古新发现,却让我们有了新的认识。

2017-2018年,考古工作者为配合高速路施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发掘了一处墓地,结果发现墓主人竟然是一群史书未载的“坚守者”

我们先来看看这处墓地的位置,准确说,它在准格尔旗薛家湾镇柳树湾村福路塔社新村,如果我们把它落在历史地图上,那么它刚好位于秦昭王长城的东北角(图中的小红点),虽然处于长城南侧,但位置还是很偏僻。

铁甲依然在!这个考古新发现,揭示了一群史书未载的坚守者

铁甲依然在!这个考古新发现,揭示了一群史书未载的坚守者

墓地位置

前面说了,按照传统的观点,在秦末汉初的时候,这个地方应该已经被匈奴人占领了,不应该再有秦人或者汉人活动。

不过,考古工作者通过解读这批墓葬的内涵,却发现墓主人竟然都是秦人和汉人

根据目前公布出来的信息可知,这批墓葬一共有130多座,里面的基本随葬品跟中原地区的秦墓和西汉初墓葬非常接近,还发现了具有鲜明中原文化特色的印章以及典型的秦、汉半两铜钱。在一些陶器上还刻划有汉字,比如下面这件陶缶,刻有“王侯官缶”的字样。墓葬的时代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

铁甲依然在!这个考古新发现,揭示了一群史书未载的坚守者

刻字陶缶

铁甲依然在!这个考古新发现,揭示了一群史书未载的坚守者

部分随葬品

综合这些特征,考古工作者判断,这批墓葬的墓主人,最初是战国晚期来到这里戍边的秦人,而且他们没有在秦末的战乱中被消灭或者撤回中原,反而一直在这里生存繁衍,坚持到了西汉初。


【坚守者】

遗憾的是,在史书中,我们看不到任何跟这群人有关的记载;我们也很难想象,在强敌环伺的境况下,他们是如何做到坚守故塞的。

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考古工作者在墓葬中还发现了一些本不属于中原人的葬俗,比如在墓中殉葬牲畜,这属于北方草原人的一贯传统。由此,考古工作者推测,当初的戍边者来到这个地方以后,通过种种形式吸收了一部分当地游牧人的生活习俗。具体如何只能进行推测,可能通过战争,也可能通过交易,甚至还可能通过婚姻。

铁甲依然在!这个考古新发现,揭示了一群史书未载的坚守者

墓葬里的殉牲

铁甲依然在!这个考古新发现,揭示了一群史书未载的坚守者

我们今天都还在说,入乡随俗,因为只有随俗方能立足。戍边者们为了能够坚守住这处边塞,必须主动进行调整,使自己适应这里的生活。

当然,最让我们震惊的,还是这群人对边塞的坚守。当中原大地在秦末战争中四分五裂、烽烟四起之时,他们没有逃回故土,也没有选择融入匈奴,而是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属性,同时牢牢守住了这片土地。虽然他们没有留下姓名,甚至可能都不被中原王朝的统治者所知,但他们无愧于自己最初的使命。

铁甲依然在!

铁甲依然在!这个考古新发现,揭示了一群史书未载的坚守者

参考文献:

胡春柏 格日乐图.内蒙古准格尔旗福路塔发现秦文化墓地 为探索匈奴文化中汉文化的来源提供重要资料.中国文物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