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平米大墓多次被盗,考古队找到头“牛”,却称“捡大漏”!

自古以来,我国的盗墓现象一直比较突出,原因在于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埋葬于土地上的各种王公贵族的豪华大墓极其多,从客观上导致了盗墓贼的猖獗。东汉末年的曹操,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的盗墓“祖师爷”,他专门建立了一个叫“摸金校尉”的盗墓团伙,在历史上留下了不那么光彩的一幕。如今的考古队在抢救性挖掘被盗古墓时,都会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可能忙活好几个月却一无所获,因为古代盗墓现象太猖獗,以至于许多古墓被盗多次,连里边的棺木都给偷走了。

450平米大墓多次被盗,考古队找到头“牛”,却称“捡大漏”!

上世纪80年代,考古队在山西太原晋源区的王郭村,发现了一座千年古墓。经初步勘探后,考古队得出了一个好消息以及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该墓穴的占地面积多达近450平米,必定是古代一位达官显赫之墓;坏消息便是,该大墓发现了好几个盗洞,显然在古代便遭到了多次盗墓贼的光顾。顿时,所有考古人员倒吸了一口凉气后,便展开了抢救性的挖掘,期待能在墓中有所收获。

450平米大墓多次被盗,考古队找到头“牛”,却称“捡大漏”!

该墓穴修建得十分豪华,光墓道都有20多米长,建有六个墓室呈墓道两旁排开。令人遗憾的是,考古队在青石建成的墓室内没找到一样东西,仅在墓门外的甬道、墓通两侧发现了800多件陶器和陶俑。可见几波盗墓贼们早已将大墓内的金银珠宝一扫而光,不过,大量的殉葬陶俑倒是说明了该墓主人大有来头。

经考古队查阅史料,发现此墓是北齐时期青州东安郡王娄睿的陵寝,当地的《太原县志》记载娄睿为一个声色犬马、荒淫无度和鱼肉百姓之人,故其陵墓如此之豪华。然而,正当带着失望情绪的考古队员们,准备清理墓穴进行扫尾时,却意外的在甬道表层挖出了一头陶制的牛。

450平米大墓多次被盗,考古队找到头“牛”,却称“捡大漏”!

该牛为红陶烧制,大约有35厘米高,历经一千多年的掩埋依旧完好无损。红陶牛整体看上去体格无比雄健,牛头微抬显示出一股昂扬的斗志,两个长长的犄角直立冲天,霸气不已。考古队还是头一次挖出如此大,雕工如此之精湛的陶制牲畜,它充分的展现出了南北朝时期烧制陶器业的发达,以及工匠雕刻技艺的高超。

450平米大墓多次被盗,考古队找到头“牛”,却称“捡大漏”!

也正因为古代的盗墓贼们普遍不懂艺术,加上那个时代也没有今天所谓的“收藏”业,盗墓贼只拿墓中“看得见”的真金白银以及珠宝首饰,因为它们是“硬通货”,随处可以兑换自己想要的东西。像这么一只笨重的陶土牛,显然入不了他们的法眼,以至于考古队直言,“这次还真是捡了个大漏!”如今,红陶牛藏于山西博物馆,为一级国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