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林家大灣——百丈崖靈猿扔寶 天照應林氏發家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漢陽漁夫陳友諒起兵湖北,與朱元璋義軍勢力敵,陳友諒征戰多年,攻城掠地,得到不少金銀財寶,在他屯兵處和家鄉周邊縣境,建立數處藏寶庫房,黃岡賈廟百丈崖地勢險要,這裡的“猴兒洞”就曾是陳友諒的“藏寶洞”。

神奇的林家大灣——百丈崖靈猿扔寶 天照應林氏發家

百丈崖陡峭、險峻,高山環繞,山上大寨套小寨,封鎖甚嚴,至今仍有城牆和山寨遺址,猴兒洞更是險峻,高不可攀,建築物豪華奢侈,充分說明了主人的富有和顯赫,就是這座山寨,這個山洞,留下了不少美麗的傳說。

據說,林尚民(林家大灣林氏先祖)初到百丈崖後若干年,經常丟失衣物,此處四面環山,地勢險要,很少外來人口,經常丟失衣物,使主人非常惱火,那時不比現在富裕,一家人也拿不出幾身替換的衣服,因此夫妻二人留心觀察。不幾天就發現一隻母猴搶著林尚民的上衣跑進了猴兒洞,林尚民拿著竹竿,駝著梯子,上到猴兒洞,用竹竿打猴兒打不著,就撿石頭打,猴兒也學著人樣,從洞中往外扔石頭打人。不過猴子所扔的,不是石頭,而是金條和銀元,林尚民喜不自禁,大發橫財。自此,廣置田地,大興土木,購買了黃岡、浠水、羅田三縣的大部分土地,據說主人從百丈崖到黃州,沿途不需經過別人的田地。

百丈崖位於杜皮鄉東南部,賈廟鄉的西南部,隸屬於黃岡縣賈廟鄉,整個百丈崖婉如一個大船,東西北三面高山環繞,只是南面有一個小開口,開口僅百米處突起一座山峰,像一個三節大錐子,底大上尖。中部山峪狹窄,最寬處不足一千米。“百丈崖”位於西北部,陡峭壁立,高峻險要,最高處沙缽堖海拔396米,故名百丈崖。懸崖往西南,山勢連綿不斷三四里地,只是沒有“百丈崖”陡峭。隔夾峪相對峙的大崎、小崎餘脈同樣連綿不斷,西北與西南相對高峻,中部稍微平緩,形成了“百丈崖”村的最開闊地帶。百丈崖的夾峪中有條小河溝,河溝的南岸分面著上、中、下三座村莊,村與村莊之間,相距不到一華里,當地人稱這裡為“百丈崖林家”,百丈崖村(又稱芙蓉灣)。三座村莊順山勢而建,座東朝西,錯落有序。中灣一戶人家天井中的上空,或望到一塊懸空巨石,人稱“駱駝銜寶”,遠近聞名。據說百丈崖上每隔60年就要掉下一顆巨石,掉下巨石那一年出生的小孩,必是棟樑之材,不過最近兩次掉下巨石分別是一九二一年和一九八一年,這兩年都有人考上了清華大學,遠年就無從考證了。

當時三個村莊都是青石條疊起的牆基,青磚砌起的牆壁,堅實高大的木質屋架,牆壁有柵板,看不見牆,屋頂有天花板,看不到桓梁和布瓦,密不透光。每棟房子都是一進三重,共六口天井,房子高大雄偉,格外氣派。地皮是“三合土”(熟糯米、石灰、沙子合成物)輾壓而成,光潔平整。特別是中灣更是氣派,有閣樓和暸望臺、城牆等安全設施圍住中灣。這些設施至今依稀可見。據說中灣原有“萬卷書房”,文革時燒了兩天兩夜,黃岡師範學院陳教授搶到了一本康熙字典,其餘都付之一炬。

中灣的堂層中有木刻“郭子儀祝壽圖”,二十多個平方,人物形象維妙維肖,栩栩如生,不知出自何人手筆。據說是在猴兒洞中發現了“郭子儀祝壽圖”字畫,林姓主人以為這些財寶的主人是郭子儀,為了感謝藏寶人,林姓主人請人鐫刻了“郭子儀祝壽圖”以示紀念其實這是一個錯誤,郭子儀是唐朝大將,並且壽終正寢,他不會忘記這麼大的一筆財富。況且他根本就沒有在湖北黃岡活動過。而陳友諒是漢陽漁夫,與黃岡縣相距不足一百公里,黃岡有不少城寨都與他的部下有聯繫,再加上他是突然兵敗鄱陽湖,在戰亂中身亡,故此財十有八九是陳友諒的軍餉。

據傳林姓主人買足了田地,廣置了莊園,覺得應該讓自己的子孫上學唸書,步入仕途,出錢為子孫捐了一個功名,為顯其富有,在南京用錢燒火做飯。據說捐官是湖南長沙太守,因為官清廉,治理水患有方,離任時百姓十里跪送,朝廷嘉獎其為“朝議大夫”,並賜金匾和半幅鑾駕,解放前金匾和半幅鑾駕一直供在大廳,後由於家道中落,其物流失,不知去向。

上述傳說似乎偏離了正題,其實這是必要的鋪墊。 就在百丈崖暴富成為鄂東豪族同時,賈廟林家山、上石門、林家土門、穆家田、張吳嶺、六林灣、何家衝、夕陽衝等地林姓也因為和平年代逐漸富裕。俗話說:“窮人家盤門,富人家盤墳”,富裕起來的林氏家族,在戶長林伯文的率領下,開始積極興修廟宇。公元一五三四年他們在杜皮鄉(也即是明朝的永寧鄉)訓武衝修成了規模龐大、氣勢宏偉的家廟——會宗庵。附《會宗庵記》。

會宗庵記

庚寅十月,莆田汶建公後裔來我訓武衝聯親,閱五年,宗親又攜來淡巴菰傳種於九龍山,百丈崖,以補稻粟之不足。同源之情,同本之親,深感於本支族人,經幾番合議,乃擇此地建庵,名曰會宗。右祀太始祖比干公,始祖堅公及媽祖牌位,九牧牌位。左祀千一公及敬煥各支諸公牌位。以志吾族之木本水源,以示吾族四海內外山林同茂,魚水相親。繩繩繼繼,忠孝相傳,和睦共處,是為記。

時大明甲午秋九月敬·煥·興合族同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