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雍正要将贝加尔湖周边的土地割让给沙俄?

吴昆明123------


这个问题提得很揪心,因为贝加尔湖的淡水资源是一片无尽的财富。他拥有全球1/5的淡水,它的储水量比整个波罗的海还要多,但是已不属中国。



一、中国历代王朝一直对贝加尔湖缺少实际有效控制。

这个地区最早和中国有关要上溯到西汉时期。霍去病大军北击匈奴时,封禅狼山,饮马北海,北海指的就是贝加尔湖。苏武在这里牧羊了19年。其实这都说明当时这是匈奴人的地方,但并不是汉王朝统治的地方。当然你也可以说匈奴也是古代中华民族的一员,不过他的确没有受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辖。


后来柔然人崛起,鲜卑人崛起,突厥人崛起,回鹘人崛起,无论哪个民族在北方强大,贝加尔湖畔始终都是游牧民族你来我往的栖息地。到了清朝时期,满清朝廷曾经实施联蒙制汉的政策,朝廷和蒙古王公互相联姻,封锁边塞,杜绝汉人向北移民。这样始终都没有改变贝加尔湖畔少数部族根据气候的变化,过着迁来迁去的游牧生活。

需要强调的是,游牧民族没有太明确的国界,他们逐水草而居,并不会住在一块儿土地上不走。农耕民族的汉族则截然不同,一但开发了一块土地,会垦荒置业,世代相传,人聚集了之后,朝廷会设置管理机构进行有效管辖。所以呀!在俄罗斯人的眼里,中国古代从来没有对这个地方有过有效统治。而恰恰个地方缺乏固定居民,人口稀少,远离中国核心地区。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优的情况下,这个地区确实很容易被别人控制。



二、康熙时期已经对这个地方的丢失埋下了伏笔。

古时候中国人称高纬度地区为苦寒之地,其实,历史也印证了南方民族很少去侵略北方民做,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北方统一了南方。同为高纬度地区的俄罗斯人已经崛起,他们大肆侵入亚洲,占领了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抵达远东。这个时候,康熙皇帝正在平叛三藩之乱,国家的重点着眼于三藩问题,台湾问题,葛尔丹部问题。贝加尔湖领土的问题这几个问题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等量级的。等这些问题都一一解决了,俄国人已经逼近了黑龙江流域。康熙皇帝这才派人北上抗俄!在雅克萨经历了一番交锋之后,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对于东北方向的勘界问题有了明确约定,但并没有提及贝加尔湖的归属。蒙古人和满洲人来说,更为温暖的南方才是真正的有诱惑力的地方。由于缺少人口和有效的经营,地区北俄国人逐步的渗透,也设置了许多据点,形成了实际占领。用俄国人的话说,这里本来就是无主之地,无人之地。清王朝实际上在这个时期已经失去了对这个地方的控制。



三、放弃贝加尔湖是雍正为维护北方的安定做出的让步。

《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北方边境其实并没有太平。俄国人仍然南下骚扰,雍正皇帝派隆科多和图里琛和俄国人谈判。雍正皇帝也明明知道俄国人不会自动退出贝加尔湖地区,但他为了打压隆科多,就把这场谈判变成了清廷政治角力的现场,所以这场和俄国人的交锋,从一开始我明显处于劣势。


雍正刚刚登上大位的时候,政治上还不算稳定。康熙晚期上演的争嫡影响还没有散去,地方上有些势力还各怀鬼胎,西北地区的罗卜藏丹津的叛乱才是心头大患。而贝贝加尔湖地区却远离国家核心地带,不能从中获取资源,若远征还劳民伤财。况且,这个地区早已在沙俄的控制之下,要劳师远征把它夺回来,不能给朝廷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更要命的是,准格尔汗国对大清虎视眈眈,一直冲突不断,如果沙俄和准格尔联合起来一起进攻清朝,那清朝可就有大麻烦了。干脆为了维护北方边境的安定,雍正皇帝正式承认了沙俄对这片土地的控制。当然这种让步,对未来平叛准格尔部,收复整个新疆,提供了不少政治支持。


从今天的角度看,贝加尔湖战略资源非常丰富,但在古时候,在不缺淡水,也没有热兵器的情况下,贝加尔湖对于中央王朝就是鸡肋。所谓有得也有失,雍正在贝加尔湖问题上的让步,也换取了国家的安定。


牧渔子


以现在的标准,领土自然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嘛,拿多少钱都不换的。

但在以前,领土概念并不完善,这土地说到底就是可以拿来做交换的,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康熙和继任的雍正皇帝做出的特定选择。

固然,贝加尔湖,这片拥有全世界五分之一淡水储量的海一般广阔的大湖,至今还是让不少人对它的失去而痛心不已,但还是得站在当时人的立场,去了解那时候皇帝的处境,切不可轻易就断言这些皇帝是“出卖国土”的昏君。

古人,既然是古人,自然只能站在他们的时代局限基础上,做他们认为对的事情。

放远了点说,在明朝和后金政权彼此争夺不休的时候,俄罗斯人的探险队已经通过上百年的东进,渗透到了贝加尔湖一带,以探险队为先遣,后续的俄军部队沿着安加拉河-色楞格河-贝加尔湖,已经达到了今天的蒙古国地界。另一支俄军则达到了今天的石嘞喀河流域,差不多在今天的黑龙江北部一带,这些俄军在当地建立城堡,寻找皮毛,并向当地的少数民族征收赋税,如果当地人抗税,俄军就以残酷的刑罚来处罚他们。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十年,沙俄在当地已经形成了强有力的统治。

而此时的清朝,前期在东北,后金时期,忙着整合内部、征服朝鲜和西边的蒙古诸部,以及和大明的军队死磕,后半期,忙着入关、讨伐农民军、统一全国、剿灭南明、平定三藩之乱等等,等到国内的事情忙的差不多了,西部的准噶尔部已经成为心腹大患。

当时的准噶尔控制的土地已经多达500多万平方公里,号称拥有30万大军,还有从沙俄等地穿来的火器和铠甲等武装,战斗力极其彪悍,在很多时候,清军都不是对手。

而在当时的大清和沙俄之间,就隔着一些力量比较小的蒙古部落国家势力,这些小部落大都臣服于满清,当然也是因为相对准噶尔相比,他们太弱小了,不得已投靠了大清。

当然,相对于大清的力量,沙俄在远东的力量是非常弱小的,即使到了雅克萨之战,数千清军对阵的不过是400多俄军,而那些到处探路的俄国探险队一般都只有几十人。

但那时候,人们的国际视野都比较广了,虽然俄军只有这么点人,但都知道他们后面还有一个庞大的沙俄帝国。

所以,当时准噶尔再牛逼,也断然不敢打沙俄的主意,当时沙俄和准噶尔属于比较友好的关系,沙俄把准噶尔当做可以利用的强大力量,在武器和资金上支持它,还积极和准噶尔开展互市贸易,帮助其加强实力。

康熙后期,签订《尼布楚条约》时,俄国人就认为这里早就是我们的领土,你们大清以前并不管理这里,这里除了一些本土少数民族,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统治存在。

康熙的考虑,可能也不是不在乎那些北方的土地,但是对当时的农业文明来说,漠北甚至更北的土地搞不了农业开发,天寒地冻,没什么意思。

而准噶尔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准噶尔的实力,远比当初的后金政权要强大的多的多,这是摆在清朝面前的巨大现实威胁。

康熙发起的雅克萨之战,说白了就是以打促和,逼着沙俄军队以后不要搞事情,在谈判的时候尽可能满足沙俄的条件,以避免未来沙俄和准噶尔穿一条裤子,避免出现大清与准噶尔交战时,出现沙俄这个不确定因素。

条约签订后,再往后的几十年,俄国人果然收敛了不少,但他们依然还是不断在蒙古和漠北地区蚕食土地,一点一点地向前拱。

于是,到了雍正朝,皇帝再次和沙俄进行谈判,当时的准噶尔已经到了全盛时期,领土面积达到了700万平方公里,万一准噶尔和沙俄联手,那对大清绝对是万万不利的。

对于谈判,雍正皇帝的态度和父亲是一样的,他向谈判代表发出了“切勿逞强争执无用之地”的指示。

对于大清来说,那些土地并没什么用处,大清对他们的控制也只是名义上的,失去也就失去吧,如果能换来沙俄在未来的战事中保持中立,那倒也是挺好的事情。

在《布连斯奇条约》里,大清把西至沙宾达巴哈、东至额尔古纳河之间的大片土地都给了俄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